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将几乎都不懂政治:韩信死于政治斗争

名将几乎都不懂政治:韩信死于政治斗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8 更新时间:2024/1/24 7:31:22

中国5000年历史名将辈出,尤其在王朝更迭的时代,总能看到他们指挥千军万马、驰聘疆场的雄壮本色,但上天似乎总是特别吝啬把最优秀的将星投向人间,尤其在大汉王朝建立之初,能值得历史称赞的名将几乎寥寥无几,唯独一人,历经2000余年一直被历史所热衷评述,他就是汉军第一位大将军韩信

韩信以其优秀的军事指挥天赋为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奠定了最为关键的基础,而汉高祖刘邦也是历史上极少的几个能与功臣甚至是敌军将领共享富贵的皇帝之一,为什么偏偏是这个为刘邦打下江山起到最为关键性的人物,在革命胜利后不久即被惨遭杀害?韩信的死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也许只要我们翻开历史的记载,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

韩信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初形象并不是那么的高大威猛,而是一个落魄之人,曾为求生受人胯下之辱,曾为温饱得人救济,为了有份好工作,他先后投奔于项梁项羽、直到刘邦入蜀时,才算遇到恩人,被刘邦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官直接拜为汉军大将。

咱们所知道背水之战就是韩信为大将后的一次著名战例,公元前204年,韩信 、张耳部向东攻打赵国,在井陉口30里处宿营与敌军展开对峙。半夜时分,韩信派出一支2000人的部队在山道中隐藏待命,并命令这支部队见韩信洋装败退,敌人追击时,趁敌营垒空虚攻占营地。天亮时分,韩信打出帅旗,以一支1万人的部队作为先锋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阵势。凡是略懂兵法的人都知道,背靠河水在军事上属于死地,自己切断了自己的退路,一旦顶不住敌军的攻势跑都没地儿跑,所以赵军看到如此布阵全都哗然大笑。

战斗开始后,韩信洋装败退(说实话就是玩真格的韩信也有点悬),跑回河边据守营垒,赵军为彻底消灭韩信,倾全军之力追到韩信营垒处,并不断发动攻势。正当赵军打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山道中还藏着2000多人,而他们正悄悄的迂回到了后方,趁营地空虚的,一举拿下了赵军的老巢。汉军为营造声势,在赵军营地内遍插2000面旗子。当打累的赵军准备回营休息时,回头瞬间就被吓尿了,自己的后方漫山遍野全是汉军旗帜,慌了阵脚的楚军就这样在汉军的前后夹击下,转胜为败。事后,有人问韩信,背水一战是兵家大忌,为何韩信非要这么冒险?韩信的大体的解释就是:我们带的这些兵虽不算熊抱,但也差不多,如果给这群鸟人留下后路,一旦战局不利,丫的肯定撒腿就跑,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断了他们的念想,为了活着他们才能拼命作战,这在兵法中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韩信威名就这样在汉军和敌军中传开。

刘邦本是对韩信信任的,但在一次刘邦需要帮助的时候,韩信确彻底伤了老刘家的心。一次,汉楚两军隔着广武涧对峙,项羽暗中指示弓箭手射中刘邦胸部, 正当刘邦受重伤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等来韩信,却等来了韩信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不多,但足可以为韩信将来的死做好铺垫。信中韩信说:齐国人反复无常,南边又临楚国,请让我暂时代理齐王去镇抚齐国。刘邦看完信后,直接就气的破口大骂说:“爷在这朝思夜盼你能来帮我,你却想自立为王”,这时,站在一边的张良陈平及时提醒刘邦说:汉军目前处于不利,难道我们能阻止韩信称王吗?倒不如趁势让他当王,好好对待他,不然真的要发生变故了。刘邦突然醒悟过来,接着又说“大丈夫平定诸侯,为什么要做代理的王?要做就做真正的王”。当年二月,韩信就成为齐王了。

第二件足以让刘邦心怀杀机的是当年10月,刘邦约韩信、彭越合击楚军,但是韩信却给刘邦爽约,直接导致刘邦大败,只能紧固营垒加强防守,不敢轻易再战。最后还是张良献计,增加韩信所辖土地面积,这才诱使韩信出兵帮刘邦平定了天下。

如果说萧何是功高盖主导致自己成为阶下囚,那么韩信的死可以结合上述2件事,甚至最早的彭城之难中找出最为清晰的答案,1是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韩信确实功高盖主,2是韩信存有自立野心,而这种野心恰恰是在刘邦最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体现出来,让刘邦感到,被自己亲手提拔的大将抛弃的滋味。3是在刘邦多次生死存亡的关头,韩信对刘邦的请求居然能做到置之不理。这足够让刘邦杀他一万次了。

如果全面评定一下韩信的话,那么韩信仅仅只能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者,在耍政治流氓的行为来说,韩信显然不是那个集智慧与狡诈、虚伪与凶狠于一身的江湖老流氓——刘邦的对手,更可怕的是,这个老流氓身边的几位文人都是当时一等一的高士,面对这样一个有文化的流氓,韩信怎能不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霍去病为何比卫青更受重用:霍去病是汉武帝教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有多喜欢霍去病,刘彻恋爱的霍去病,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的关系

    汉武帝雄才大略,手下名将如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者也不在少数,唯独对少年英雄霍去病情有独钟,却是为何?其一,霍去病是外戚,乃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太子刘据的表兄弟,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此时皇帝格外器重卫子夫家的人,因为卫子夫出身低贱,霍去病卫青等人都是母亲和野男人苟合的产物,他们都缺少幸福的童年。其二,

  • 揭秘:哪位大臣去世晋武帝哭到泪水在脸上结冰?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最后一个被千刀万剐的人,肃顺斩首照片,清朝大臣刚毅之死

    公元278年,羊祜病逝。朝野闻之,无不大恸。据载,晋武帝披麻戴孝扶棺痛哭,泪水在脸上都结了冰。荆襄各地,一片哭声。东吴的戍边将士,也都暗中垂泪。羊祜生前,喜游岘山,襄阳各界便在山上为他建庙和立碑,按时祭祀。从众、跟风,似乎是多数人的习惯。以为这才是明智,即便犯了错,也不至于怎么样,法不责众嘛!可是西

  • 武官出身的枢密使狄青:以文制武的宋朝唯一一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潘金莲,宋朝狄青满门抄斩

    五代的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珂,和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在当时,军队拥立皇帝,差不多形成习惯。推溯这种习惯的来源,远在唐代。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军队拥立节度使的事,真是数见不鲜,到五代,军队便进一步拥立皇帝了。五代军队拥立皇帝,和唐代拥立节度使,可说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五代的君主,名为皇帝

  •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位皇帝死后竟被葬入了太监墓?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清朝皇帝都葬在哪里了,古代哪些皇帝的墓已经被盗

    导读:古人对于死后的墓葬,向来是十分重视。百姓家如此,皇室贵族更是如此。按理说,皇帝的墓葬,即使不是金碧辉煌,也是非常讲究的。但是,汉少帝去世后,却被随随便便埋入了宦官的墓穴。这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令人难以理解。一代帝王,丧事为何如此不风光?可谓疑惑重重。登上帝位汉少帝刘辩,汉灵帝刘宏之子,母亲是

  • 张士诚富有江南为何输给朱元璋:自身的短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宝国和胡军演的朱元璋哪个好,张士诚为什么会输给朱元璋,张士诚和陈友谅谁厉害

    大明帝国建立后,朱元璋的“小伙伴们”全部成为帝国的开国元勋,享有崇高的荣誉、地位、权利与待遇。比朱元璋小4岁的徐达甚至成为这些武将中的首席功臣。最后,这些人除了早死的之外,只有一位中风后不停地淌口水的汤和算是逃脱了洪武皇帝的荼毒,其余无一善终,有的还死得极其悲惨。这些都是后话。而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无

  • 清朝咸丰皇帝的那些奇葩爱好:好色嗜酒画骏马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堂皇的荒唐,咸丰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清朝满门抄斩

    导读:咸丰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人们对他的印象却很深。概因他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让人难以忘记。一是好色。咸丰帝有“风流皇帝”之称。咸丰帝不仅在满洲大选秀女,还喜欢玩小脚汉女。他曾指使手下从江浙地区买进数十名妙龄女子,明目张胆在宫廷中娱乐。另外,他还喜欢寡妇,有一位山西的曹寡妇,备受他宠爱。还有一

  • 少数民族将领毛忠:祖孙三代一起殉国的明朝忠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近代少数民族英雄,现役少数民族将军,开国少数民族将军

    毛忠(1393--1468),字允诚,原名哈喇,蒙古族,扒里扒沙(令古浪县大靖镇)人。曾祖父哈喇歹,行伍出身,于明洪武五年(1372),率众归附明廷,官至千户,战殁。祖父拜都,从征哈密,亦战殁。父宝,骁勇善战任总旗。永乐中,从捕沙州(今敦煌)叛寇,进伍长,并授永昌卫(今甘肃永昌县)百户。毛忠袭父职时

  • 明英宗朱祁镇:有小聪明却不懂治国的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祁镇昏君的一生,明末藩王结局,明朝皇帝朱祁镇是昏君吗

    说起这位明英宗朱祁镇,真是好有一比:在北京高峰时段开车——-生不完的气。先说年号问题,明朝皇帝,在位时间再长,年号也只有一个,惟独他特殊,在位总共不过十五年,年号却有两个,前一个叫正统,后一个叫天顺。倒不是因为他非要搞特权,两个年号之间,是由一大串可气的事穿起来的。先说正统朝,差不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 细数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奶便是娘”的六位古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年表图,盘点中国历史上,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主要看哪些书

    导读:忠诚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人格。如林语堂先生《说诚与伪》里说的“诚即是真!”。自古以来,不诚、不真则大有人在。从五代的冯道到东汉的吕布、东晋刘劳之、北魏的侯景、金朝的孔彦舟和明末清初的吴三桂,都是属于“有奶便是娘”之辈。先说冯道,在唐末先投刘守光作参军,刘败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当巡官。后经张承业推

  • 汉初酷吏张汤:将法律当成整治他人的工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改法为律的人是谁,管仲变法主张什么,封建士大夫

    公元前二世纪的某一天,在西汉都城长安,一个男孩连同他正在做的一场游戏,被历史永远地记录下来。男孩的游戏是审理一起盗窃案,一只被拴住的老鼠是贼,一块被撕咬过的干肉是赃证。按照汉代堂审规则,经过一番起诉、具书保证、讯问、笔录、宣读和判决等复杂程序,并使用了那时特有的酷刑逼供,最终人证物证俱全,判处鼠贼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