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人”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人”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07 更新时间:2024/1/2 17:22:49

导读: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合称“四大美人”,成为了史家与文人的永恒话题。而四大美人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也透露着古人对美的理解,对女性的理解。

西施

西施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汉的野史《越绝书》。西施在灭吴后追随越国的谋士范蠡隐居于五湖烟水之中,陶然忘世。据说后来范蠡还成为了富商,西施自然也成了老板娘。这是大团圆的结局。但古人似乎更欣赏“美的毁灭”这一模式。早在《墨子》一书中,便记载了西施被沉江的命运。

《墨子亲士》篇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西施之所以被沉江,是因为她的美。为什么因为美而沉江呢?墨子没有说。或许是因为被嫉妒,或许是因为被侮辱,但世间美好事物的命运,或许大抵如此。至于西施是如何沉江的,《吴越春秋》则给了更为详细的记录:“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也就是说,西施是被越国人放入盛酒的皮囊中沉入江底的,约等于蛮俗中的“浸猪笼”。至于越人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功臣,《吴越春秋》也没有明说。当然,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是一个“鸟尽弓藏”的狠角色。他既然能命令功臣文种自裁,对一个弱女子又有什么下不了手的呢?当然,也有可能沉西施的只是越国人民,越国人民害怕越国重蹈“红颜祸水”的覆辙,于是狠下心来,玉石俱焚。

西施的结局,都说明了古人对“红颜祸水”的恐惧。其实对美的恐惧,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非凡和优秀的恐惧。西施除了貌美,其锐身赴难的高贵人格,为国捐“贞”的英雄精神,以及无所畏惧的仁者之勇,或许也是世人无法容纳的一个原因吧。

王昭君

《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录说,呼韩邪单于来汉朝觐见,汉元帝命宫中候补宫女陪伴。呼韩邪单于看上了昭君,昭君“顾影徘徊,悚动左右”,汉元帝这才发现宫中有这么一位大美人自己却没有发现,但既然被友邻看上,便只能顺水人情,吃哑巴亏。其间根本没有毛延寿什么事。后来呼韩邪单于去世,新单于即位。新单于要按照匈奴习俗娶母亲昭君为妻,昭君无法忍受,写信给汉朝要求归汉,但汉成帝却不恤昭君的屈辱,要求昭君继续留在匈奴,做新单于的妃子。昭君只好顺从,委身于亲生儿子。

东汉文学家蔡邕的《琴操》一书则给出了一个悲剧性的版本:昭君入匈奴后,并不受呼韩邪单于的宠爱,昭君只能满腔悲愤诉诸琵琶,“分明怨恨曲中论”。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的亲生儿子做了新单于。新单于要娶母亲昭君为妻,昭君无法接受这一乱伦之举,于是饮药自杀。应该说,《琴操》里的记录更符合国人对于昭君的期待和想象。当然,这也说明了政治斗争的无情、传统女性的悲惨。

昭君在匈奴是否快乐,这在后世文人当中也是个聚讼纷纭的问题。比如在王安石看来,汉朝辜负了昭君,所以昭君离开汉朝,投入异乡,就一定能获得“深恩”和“相知”(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这是一种很奇特的逻辑,王安石仅仅将昭君出塞视作一己境遇之“改善”,对昭君挺身而出,担荷国难的高风亮节视而不见。如果说昭君出塞之际也有一丝慰藉,那就是以一己微弱之力,换得了胡汉之和平。

貂蝉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中,貂蝉是唯一一位无史料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貂蝉最后的露面只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败亡之前,貂蝉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此后便如“貂蝉已随清风去”一般,再无下落。但民间却有不少传说,继续那一套“红颜祸水”的演义。比如昆曲《关公月下斩貂婵》中,吕布在白门楼被斩后,妻子貂蝉被张飞转送给关羽,但关羽拒绝接受这位被玷污过的女子,并害怕祸水降临到身上,于是夜里传唤貂蝉入帐,拔剑斩貂蝉于灯下。应该说,关羽在历史上的伟大形象,完全被这个故事“黑”了。他既然惧怕祸水,自己不染指便好,又何必向一个弱女子挥剑?而且关羽忘记了貂蝉的献身和牺牲,忘记了貂蝉在诛杀董卓行动中的伟大贡献,只盯住了红颜一点便大开杀戒,未免太冷酷了。

当然,民间对貂蝉的理解之同情也给予了貂蝉另外的结局,例如明代戏曲《关公与貂蝉》中,貂蝉向关羽陈诉内心的屈辱,并讲述了自己在王允的美人计中为汉室锄奸的经历,终于赢得了关羽的爱慕与景仰。但是关羽最终仍不为所动,貂蝉也只好以自刎来证明自身的高洁。这些都是悲剧性的结局,当然也有善终的,比如在一些戏曲中,貂蝉最终守节未嫁,终老山村,被后人追祀,或者出家为尼,寿终正寝。或许在那个时代,貂蝉这样的有政治担当却又为此“失节”的女性,最好的归宿仅仅身后之名而已吧。

杨贵妃

杨贵妃的故事比其他几位美人显得更加荡气回肠。按照“红颜祸水”的惯性思想,人们更乐意认为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沉溺导致了“安史之乱”和大唐中衰。其实,造成“安史之乱”的,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从隋代中期开始,“兵农合一”的府兵制逐渐瓦解,对兵源的需要使得唐王朝开始实行“募兵制”,即招募临时雇佣军以充兵源。募兵制的好处是暂时保证了兵源,但坏处是无法保证军人的忠诚。如果说“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中,亦兵亦农的身份使得士兵守土有责,寸土必争,那么募兵制中的兵丁仅仅是为了糊口,一旦有更大的利益,便饱即扬去,有奶即娘。而安禄山、史思明恰恰就是凭借募兵制混入大唐军队中的粟特族流氓,因为有了对契丹、奚族的军功而步步高升。作为边陲藩镇的安禄山、史思明,在做大做强之后,唐王朝赍盗以粮的蛮族雇佣兵便成了叛乱的主要力量。总之,安史之乱不是杨贵妃造成的,甚至不是玄宗造成的,而是募兵制的不完善造成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在逃至马嵬驿时,禁军主管陈玄礼及其手下士兵哗变,以杨氏兄妹误国为名,要求玄宗诛杀杨国忠并赐死杨贵妃。一代美人,最终在众意的压迫下香消玉殒。历史学者黄永年认为,导演了马嵬兵变的幕后主使乃是宦官高力士。高力士因与杨国忠历来不合,故借此机会除去杨国忠,顺便杀死杨贵妃,而禁军主管陈玄礼只是高力士拉拢和控制的势力。也就是说,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呼声,仅仅是政治倾轧中的噪音,不具备多少民意基础。相反,在生死之际,杨贵妃为君王摆脱困局而慷慨赴死,反而体现了顾全大局的胸襟。

四大美人的美,不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高洁品质,与历史上的男性楷模并无二致。不管是西施的以身许国,昭君的琵琶出塞,貂蝉的报恩诛贼,杨贵妃的顾全大局,她们身上都体现了并非男性专有的勇敢、慷慨、无私和高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创造的十个世界之最:史上最大的成功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吉思汗是世界罪人吗,古人创造的世界之最,中国人创造的世界之最

    “一代天骄”握其“上帝之鞭”横扫世界,征战极其野蛮,而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国宋朝最终抗衡不住,致使“崖山之后无中国”。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辉煌和极限,编著者根椐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概括为“十个世界之最”。(一)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铁木真历经二十几年浴血奋战,终于消灭了所有对手,降服了各部落,

  • 揭秘:历史误解的唐高宗李治及其命运悲惨的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李世民死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唐高宗李治有几个儿子

    唐高宗李治,李世民和长孙公主第九子,女皇武则天的“丈夫”,一直被史学界认为“懦弱”和“无能”,本文通过对高宗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阐述,还原历史真实的高宗形象。通过对高宗的子女生平的介绍,揭示他们多难的命运。一、被历史误解的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 明朝名臣杨博三代显贵:皇帝倚仗其为“左右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三十六位忠臣名字,皇帝成长计划2所有名臣,明朝文武双全的圣贤

    导读:“天报厚德”,当然是宣扬因果报应的迷信说法,在清朝张廷玉(清宫戏《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常见到以此公为原型的艺术形象)主修的《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中,确实看到了杨家的“世代贵显”的事实。“杨博……父瞻,御史,终四川佥事。”杨瞻也是个读书人,是1519年(明正德乙卯十四年)的举人,官授河南扶

  • 古代的棋迷:荆轲因六博打架南宫万遭辱怒砸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六博棋规则,六博云天,单雄信打不过尉迟恭

    导读:从发源至今,中国棋类游戏演变出许多种玩法,围棋、六博、象棋、双陆、弹棋、塞棋,不一而足,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棋具。其发展高峰,主要是东汉、两晋南北朝和唐宋。作为当时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带的河南,留下有关博弈的大量人文故事和实物遗存,几乎是必然。今人也许知道河南有象棋文化之乡荥阳,有围棋“百段之城”

  • 唐宫秘史:弱势的武则天后是如何打败王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高宗废后武则天,唐宫燕武则天退位第几集,武则天的小公主是谁害的

    唐太宗逝世以后,按照一般的规定,作为先帝众多嫔妃之一的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这些出家的嫔妃,都是没有儿子的,如果有儿子就可以随从儿子生活。武则天年轻,但没有为唐太宗生下子女,所以只有随众多的嫔妃进入寺院。以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前景一望可知,有生之年必将伴随晨钟暮鼓,孤灯读经了。然而,武则天的命运因为与

  • 花将军战太平之死:鏖战三日最终被乱箭射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鏖战到底,阴山之战,熬战和鏖战有什么区别

    元末,群雄四起。朱元璋自濠洲(今凤阳)起兵,仅六年时间就攻占了江淮大片土地。位于安徽东部的太平府(今安徽当涂)也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许瑷为知府,花云为枢密使,王鼎为院判。花云(1321~1360),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人,状貌魁伟,面黝黑,骁勇绝伦。1353年,花云佩着剑,到临濠投奔朱元璋

  • 明第一奇僧姚广孝:明朝最具神秘色彩能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姚广孝为什么被叫妖僧,扫地僧结局

    明代的刘伯温是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奇人,他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修建了八臂哪吒城、勘定北新桥是海眼等重大事件。但是,如此神奇并且家喻户晓的刘伯温,在明朝却称不上是第一奇人。明代第一奇人是姚广孝。奇人:说服朱棣夺天下姚广孝生于医生世家,14岁落发为僧,法名道衍,却师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之术。

  • 明仁宗朱高炽:因肥胖差点丢掉皇位的老实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高炽和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为什么朱高炽当皇帝不足一年,朱棣说朱高炽是大明最有实力的人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代

  • 揭秘唐代宗李豫:古代史上鲜有的痴情帝王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的唐代宗评价,唐代宗李豫的皇后是谁,唐代宗有几个孩子

    从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到,李豫是个至情志性、重情重意的人。他对祖父和父亲尽儿孙之道、行仁孝;他手足情深,对建宁李倓之死一直难以忘怀;对儿女钟爱有加,不似其他之王室;因为他经历过战乱,熟知百姓疾苦,因而能够体恤百姓;他对人臣也很宽容豁达,《打金枝》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当郭子仪老将军战战兢兢将自己的儿子郭暧

  • 汉文帝出生的历史奇迹:刘邦走错门误幸其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文帝是刘邦亲生的吗,走错门认对人,经典传奇刘邦长陵之谜

    说到汉文帝的能忍,不得不首先说到他的母亲薄太后。民间俗话说“儿子随娘”,这位身世坎坷的女人,同样是一个能“忍”的人。薄太后的本名,现在说法多种多样,真实姓名已不可考,但说到她的身份,可以说既很好,却又很惨。她是苏州人,母亲是魏国的王族,但她却不是“合法出生”,她是母亲和人私通的私生子,又兼秦朝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