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的棋迷:荆轲因六博打架南宫万遭辱怒砸国君

古代的棋迷:荆轲因六博打架南宫万遭辱怒砸国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40 更新时间:2023/12/4 11:13:34

导读:从发源至今,中国棋类游戏演变出许多种玩法,围棋、六博、象棋、双陆、弹棋、塞棋,不一而足,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棋具。其发展高峰,主要是东汉、两晋南北朝和唐宋。作为当时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带的河南,留下有关博弈的大量人文故事和实物遗存,几乎是必然。

今人也许知道河南有象棋文化之乡荥阳,有围棋“百段之城”洛阳,却可能不知,有关围棋的最早典故“举棋不定”,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濮阳;汉代正面肯定围棋的第一部专业著作《弈旨》,为班固在洛阳写就;现存最早的与现代围棋盘规格完全相同的隋代19道棋盘,出自安阳;较早为围棋确定九品等级的《棋九品序录》,为东晋南阳人范汪所著。

而孔子、韩非、曹操、曹丕、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拓跋宏、杜甫、邵雍、赵佶等一大批在河南游历生活过的圣贤、隐士、官员、帝王,或以棋明理,或痴迷手谈,或留下咏棋诗篇,棋坛佳话连连。这些还不够好玩。你可知,堂堂一代刺秦豪侠、鹤壁人荆轲,会因为玩六博棋跟人打架;宋国将军南宫万在商丘与国君下棋时连遭羞辱,一怒之下竟用棋盘砸死了国君;洛阳第一围棋高手范宁儿,曾奉魏孝文帝之命南下,与南朝高手王抗展开惊心动魄的对决……可惜的是,我们的正史更热衷记载那些严肃的“大事”,曾经陪伴了国人成百上千年的棋类“玩伴”,不少却在不知不觉中灰飞烟灭,难觅踪迹,留下一座空棋盘,让今人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古人如何耍乐。寻迹中原古竞技这组“博弈风云”,试图将曾经在中原大地上流行过的古代棋类游戏予以梳理,重现它们曾带给世人的快乐、苦痛与冥思。

造围棋,为了治治任性的儿子

围棋是最早的棋类游戏之一,古代专属名称叫做弈,它是怎么来的,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有现代学者认为,其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但这三样都玄之又玄,无论哪个解释起来,可能都不止八篇十篇博士论文。翻看古籍,倒是古人轻而易举就把这个问题打发了——古人是怎么说的呢?古人很喜欢给某样事物安排一个造物主,比如仓颉造字,有巢造屋,围棋的发明专利,则被套在了尧和舜的身上。先秦古书《世本》中说:“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丹朱是尧的儿子,老子发明围棋,儿子擅长为之,这是有关围棋起源最早的记载。这种说法,在古代流传甚广。以致到了西晋,长居首都洛阳、爱好围棋的大才子张华也相信这种说法,将其收入自己所著《博物志》中,但张华下笔时,又多添了两句:“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于是,围棋起源至少有了两种说法,一是尧发现长子顽劣不堪,十分任性,想治治这孩子,便发明围棋让儿子收收性子;二是尧的继任者舜才是围棋的专利人,他也是为了孩子,不同的是,他是因为自家孩子太笨,智商亟待开发。舜的目的不知道有没有达到,但尧肯定没有,不然他的大位八成要传给丹朱。野史中说,这丹朱倒真迷上了围棋,心收了,不跑出去野了,但还是不干正经事。尧看他依旧不成器,才把位置传给了舜。如此说来,不管围棋是这俩人谁发明的,围棋在古人意识当中似乎就是为了教育,这倒是与今天很多家长争着把孩子往围棋班里送一脉相承。

神话传说的内容毕竟还是荒诞了些,唐人皮日休就质疑过尧造围棋,认为这种高智商的游戏一定是诡诈的战国纵横家所发明。其实,围棋作为一种复杂的游戏,其起源必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古代出土的围棋实物,考古学者们发现,围棋棋盘是从纵横11道、13道、17道,慢慢发展到今天的19道的。西汉以前,主要流行17道,唐代以后才定型为19道。显然,围棋的创造并非一蹴而就,棋子由少到多,着法由单一到多样,由历代人一点点完善。有趣的是,到了近代,中国人还没把自家国粹的来历闹清楚,英国人却已言之凿凿,在《大英百科全书》中说:“围棋,公元前2356年起源于中国。”公元前2356年是尧即位元年,这是后人根据辛亥革命时期出版的《民报》上使用的黄帝纪年推算出来的。显然,它的根据依然是“尧造围棋”。

“举棋不定”,卫国宫廷斗争的“精神遗产”

比较可信的是,春秋时已经有了围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卫献公骄奢残暴,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政变,将献公赶下台,另立卫殇公为君。宁惠子死后,儿子宁悼子与孙文子不和。此时,流亡在外的献公也有心复国,派人同宁悼子联系,承诺自己回国就让宁悼子掌权,自己不管朝政。宁悼子当即满口答应,卫国大夫太叔文子听说后叹息:“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这番话是说,宁悼子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随意行废立之事,怎么能免于失败呢?弈者举棋不定,将无法战胜对手,在迎立国君这样的大事上,更不能如此反复。

这就是成语“举棋不定”的来历,而事情的发展,正如太叔文子所料,第二年,宁悼子不听劝说,杀掉卫殇公,追杀孙氏,迎回献公,但不出两年,宁悼子就被献公的势力所灭,陈尸朝堂之上。这是历史上有关围棋的第一次记载,时间是公元前548年。当时的卫国国都在濮阳,就是如今濮阳南郊的高城遗址。黄土已经深埋了宫中的血腥争斗,“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却成为宫斗的“精神遗产”,警示着后来人。

太叔文子说明事理时,拿下围棋来打比方,充分说明了围棋在春秋时期上层社会的普及。事实上,当时围棋和另一种棋类游戏六博并驾齐驱,最受人们欢迎,并称“博弈”。而博弈的大行其道,不仅诞生了中国第一位有姓名记录的围棋高手弈秋,也引起了孔子、孟子等圣贤的注意,并在后世引发了一场孔孟是否反对围棋的争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唐宫秘史:弱势的武则天后是如何打败王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高宗废后武则天,唐宫燕武则天退位第几集,武则天的小公主是谁害的

    唐太宗逝世以后,按照一般的规定,作为先帝众多嫔妃之一的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这些出家的嫔妃,都是没有儿子的,如果有儿子就可以随从儿子生活。武则天年轻,但没有为唐太宗生下子女,所以只有随众多的嫔妃进入寺院。以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前景一望可知,有生之年必将伴随晨钟暮鼓,孤灯读经了。然而,武则天的命运因为与

  • 花将军战太平之死:鏖战三日最终被乱箭射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鏖战到底,阴山之战,熬战和鏖战有什么区别

    元末,群雄四起。朱元璋自濠洲(今凤阳)起兵,仅六年时间就攻占了江淮大片土地。位于安徽东部的太平府(今安徽当涂)也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许瑷为知府,花云为枢密使,王鼎为院判。花云(1321~1360),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人,状貌魁伟,面黝黑,骁勇绝伦。1353年,花云佩着剑,到临濠投奔朱元璋

  • 明第一奇僧姚广孝:明朝最具神秘色彩能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姚广孝为什么被叫妖僧,扫地僧结局

    明代的刘伯温是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奇人,他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修建了八臂哪吒城、勘定北新桥是海眼等重大事件。但是,如此神奇并且家喻户晓的刘伯温,在明朝却称不上是第一奇人。明代第一奇人是姚广孝。奇人:说服朱棣夺天下姚广孝生于医生世家,14岁落发为僧,法名道衍,却师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之术。

  • 明仁宗朱高炽:因肥胖差点丢掉皇位的老实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高炽和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为什么朱高炽当皇帝不足一年,朱棣说朱高炽是大明最有实力的人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代

  • 揭秘唐代宗李豫:古代史上鲜有的痴情帝王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的唐代宗评价,唐代宗李豫的皇后是谁,唐代宗有几个孩子

    从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到,李豫是个至情志性、重情重意的人。他对祖父和父亲尽儿孙之道、行仁孝;他手足情深,对建宁李倓之死一直难以忘怀;对儿女钟爱有加,不似其他之王室;因为他经历过战乱,熟知百姓疾苦,因而能够体恤百姓;他对人臣也很宽容豁达,《打金枝》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当郭子仪老将军战战兢兢将自己的儿子郭暧

  • 汉文帝出生的历史奇迹:刘邦走错门误幸其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文帝是刘邦亲生的吗,走错门认对人,经典传奇刘邦长陵之谜

    说到汉文帝的能忍,不得不首先说到他的母亲薄太后。民间俗话说“儿子随娘”,这位身世坎坷的女人,同样是一个能“忍”的人。薄太后的本名,现在说法多种多样,真实姓名已不可考,但说到她的身份,可以说既很好,却又很惨。她是苏州人,母亲是魏国的王族,但她却不是“合法出生”,她是母亲和人私通的私生子,又兼秦朝治下,

  • 薄皇后为何无法给汉景帝生孩子:多方的角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薄姬和吕雉谁更厉害,汉景帝知道王娡结过婚吗,废后薄巧慧

    西汉时期关系着汉武帝命运的后宫女子中,谈及在汉景帝决定谁继承皇位的问题上,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居然想让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继承皇位,也就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角逐。汉景帝表面遵从母亲的吩咐,暗地里削弱弟弟的权势,最后居然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虽然废除了薄皇后,却没有立栗姬为皇后,这也就为王美人成为皇后

  • 雍正军中大老虎年羹尧:帮人升官收40万两白银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真实的年羹尧死因,年羹尧之死,雍正时期1000万两值多少钱

    回顾历史,历朝历代都有军中大老虎,他们吃空额、扣兵饷,在军用物资采购和基础建设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打仗的时候更是浑水摸鱼,冒领军费,将战利品据为己有。军中反腐也成为整顿吏治的重头戏。雍正王朝显赫一时的大将军年羹尧就是一只具有代表性的军中大老虎。年羹尧(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

  • 隋炀帝的面子工程:聪明人毁在想当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炀帝败家子,被大业压垮的隋炀帝,历史为什么丑化隋朝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同秦始皇齐名的暴君。杨广本与皇位无缘,他凭借逼真的忽悠表演骗取了孤独皇后的信任,在孤独皇后的力荐下,隋文帝废黜了太子杨勇,杨广才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太子之位,随后他又暗中结党营私,勾结隋文帝身边的近侍重臣,为抢班夺权做好准备,在阴谋即将暴露的关键时刻,杨广弑父杀兄,夺取了皇位。小人

  • 昏君隋炀帝对比明君唐太宗: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和明朝哪个昏君多,评价隋炀帝的功与过,李世民之前的皇帝是隋炀帝吗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