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唐太宗?怎样看待唐太宗的功与过?

如何评价唐太宗?怎样看待唐太宗的功与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48 更新时间:2024/1/14 5:24:20

丰功伟绩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的予以采纳;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份)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6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在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7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荜何力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8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9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10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争议评价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有错误。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636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句丽,这个被某些人认为是错误的举动,但是,就当时形势来看,此征是必要的和需要的。第一,发动战争的责任是高句丽,高句丽悍然进攻唐朝附庸国新罗挑起战端,为了维护权威,唐需要发动战争来保护自己的附属国的利益。第二,战争中,唐军是正义和人性的,这也是保证唐军损失非常小的一个外在条件,在唐军攻占的城池中,均拥护唐军。但是由于为了保持正义性和人性化,导致偏求稳,而使战期拉长。第三,唐军的撤退和后续战争,充分体现了李世民的胸怀和高超的战略思想,唐军以2000人的损失消灭高句丽数十万人,千古罕见。撤退之时,敌将城墙跪拜,也实属罕见。唐军后期的军事骚扰和政治封锁,使高句丽的实力每况愈下,最终高宗消灭高句丽。

还有奢侈现象的明显增加。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这些使唐太宗后期没有前期勤俭。

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参与史官所写的起居注当中。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颇大的历史错误,影响干预了史官的公正性。当然,没有任何完整证据表明太宗大量歪曲历史。同时,不仅仅是太宗,自春秋,看史者何止数百,董狐直笔,陈寿索贿,太史被宫,不要说清朝的文字狱了,另外,许敬宗对李世民并没有好感,这样表明,唐初历史应该具有可信度的。

唐太宗在贞观初期不顾大臣魏征和李大亮的劝阻,对归顺的北方游牧民族部落要土地给土地要物资给物资,结果这些部落享受够唐朝的恩惠后胃口反而越来越大,索性就叛乱了。

后来唐太宗也自己检讨:“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贞观二十年(646年),辽东战役回来时,唐太宗得病,此后一直调养,由此开始服用方士提炼的金石丹药。先前唐太宗还曾经嘲笑秦皇汉武迷恋方术和寻求丹药,现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了。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又得了“风疾”,烦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病情不断恶化。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己巳(二十六)日(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诸葛亮迟迟不肯还权给刘禅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要出兵攻打孙吴时,精神状态很差。孙权听说他要来攻打自己,就遣书请和。刘备大怒,坚决不同意。正当他要出师时,传来他另一个好哥们儿张飞被部下杀死的消息,他伤心得死去活来。这更加坚定了他讨伐孙吴的决心。在精神状态已经无法自控的情况下,刘备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让他走上这条路的并非是关羽的死。有人曾说

  • 疑问: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宇文拓这号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轩辕剑之天之痕》是根据游戏改编而成,游戏中的宇文拓(589—630)是昆仑镜转世,轩辕黄帝族嫡系后裔,北周皇子,拥有蓝黑双瞳之“阴阳眼”及古铜色之发,因国家被隋朝所篡,他自小流落於民间。宇文拓外表冰冷、沉默寡言,思维敏捷、谋略过人,不轻易表露情感,自我保护意思很强,认定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择手段,

  • 揭秘: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临终前为何拒见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前156~前87年),即刘彻。汉景帝之子。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统治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将“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采用法术、刑名,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以削弱割据势力。设十三郡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经济方面,实行盐铁专营和场输平准等措施,并打击富商大贾;农业方面,实

  • 宋高宗皇后吴氏:史上唯一与皇帝修成金婚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按今人说法,夫妻自结婚之日起,共同走过25年的叫“银婚”,50年的叫“金婚”,60年的叫“钻石婚”。古人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0多岁接近80岁,活过70岁不算难事,但对于古人却往往是一种奢望。因为那时候,由于生活与医疗条件的局限性,加上战乱、瘟疫频发,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高

  • 崇祯皇帝的遗书:揭开崇祯帝自杀背后的惊天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却以自杀结束了277年的大明王朝,一封慌乱中留下的遗书,竟意外的道出了自杀幕后的秘密。崇祯之死是无颜面对江山永逝的无奈?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

  • 宋光宗:史上唯一被老婆逼成神经病的倒霉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当皇帝的一般都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按说他们应该没什么可怕的,可也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皇帝在老百姓心中虽然威武,可如果碰到一个彪悍的皇后呢?宋朝的光宗皇帝赵惇就碰这事了,这位李姓皇后不仅容貌美艳,而性情骄横阴险,胜过男子。不断的在老公和公公婆婆面前搬弄是非,甚至禁止皇帝老公去看望自己的父母。这

  • 酸梅汤发明者是朱元璋 曾借此奇迹般治好瘟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朱元璋,人们肯定首先会想到他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其实,这位明太祖不仅上得朝堂,而且还下得厨房。如今,我们身边的许多饮食都与这位皇帝有关。比如,朱元璋曾亲自发明了一种饮料,就是我们在夏天喜欢喝也经常喝的 “酸梅汤”。元朝末年,朱元璋曾是个卖乌梅的小商贩,那时瘟疫横行,朱元璋也不幸被感染了,一病不起

  • 解密:杨家将长子杨延昭为何会被称为杨六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影响极大、可谓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演义》中,老令公的第六个儿子杨六郎(杨延昭)披肝沥胆精忠报国,颇有乃父遗风,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历来为后世称颂。但根据《宋史》所载,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并非是演义中所说的杨家的第六个儿子。与演义相同的是,《宋史》记载杨业确有七个儿子。但

  • 古代五大丑女婚姻美满 夫君都是卓有建树的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人所共知。古代也有著名的五大丑女:嫫母、钟离春、孟光、黄月英、阮氏,她们虽貌丑却极具贤德,颇有辅佐之功,其夫君皆为历史上卓有建树的知名人士。一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嫫母。嫫母长相丑陋无比。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但其德行却为当时

  • 让男人不惜身死为其前赴后继的古代“情人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呢?围绕着她,亡国、灭族、身死……一系列的事情周而复始地发生,她被称为“情人杀手”,而男人们则始终前赴后继,无怨无悔。美丽的容颜,真有倾城倾国的威力?虽然有不少人质疑古代公主们的美貌。但不管如何公主是美女,这种比率应该是非常高的,最简单的理解,皇帝娶老婆都是天下美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