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大清朝光绪皇帝为何被叫做“小胆儿天子”

揭秘:大清朝光绪皇帝为何被叫做“小胆儿天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99 更新时间:2024/1/20 1:42:33

导读: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一向恬静的醇亲王府突然活跃起来,王爷的嫡福晋(即夫人)生了贵子。醇亲王十分高兴,给孩子起名叫载湉,希望儿子能像自家府邸旁的太平湖水那样平平静静地度过一生。然而命运却没有按名字所寓意的那样运转。载湉具有十足的皇族血统,他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是道光帝旻宁的第七子,咸丰皇帝奕詝的亲兄弟。载湉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慈禧太后是载湉的姨母,也是伯母,他们本不应该有矛盾。不幸的是,他的表哥、也是叔伯堂兄的同治皇帝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没有后继人,于是载湉成了离姨母最近、最容易控制的棋子。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载淳病逝。失去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慈禧顾不上悲痛,她不会忘记儿子身后的巨大空缺。同治帝卧病的几个月,慈禧一直在心中筹划“立嗣大计”。等到儿子咽气的时候,她已经确定了人选。她没有从载淳的下辈“溥”字辈中挑选人,因为这样她会由皇太后升格为太皇太后,不宜隔代垂帘,也就无从控制朝政。经过反复权衡,慈禧选择了亲妹妹的儿子——年仅4岁的载湉。因为载湉年幼无知,便于控制。

面对“飞来”的皇冠,载湉的父亲奕譞伤心不已。他好不容易盼到一个儿子,却要“贡献”出去当皇帝,从此父子不再是父子,只能是君臣,相隔不远却难以相见。所以,当慈禧宣布载湉为嗣皇帝时,奕譞失态地突然扑通一声跪下,连连叩头,并且嚎啕大哭,跌倒在地,昏迷不醒。当晚,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领旨前往宣武门内的醇王府,执行慈禧的命令——接载湉进宫,继承皇位。醇王府第外挂满灯笼彩旗,一派喜庆气氛,而内室里,奕譞夫妇却为失去他们的爱子失声痛哭。太监们给熟睡的载湉穿上蟒袍补褂,抱上了暖舆,就这样,4岁的载湉在熟睡之中被抱进了皇宫,他一夜之间离开了爹娘,当上了大清国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绪皇帝。

母子君臣

光绪幼年时有一段时间和慈禧感情很好。光绪初入宫时,由于太小,处处需要人照顾。而他的长相或气质的某些方面带有叶赫那拉家族的特征,这激起了刚失去儿子的慈禧重新做母亲的念头,开始处处细心照顾光绪。慈禧把光绪领入自己的卧室,亲自包揽了小皇帝吃饭、穿衣、洗澡、睡觉等琐事。光绪小的时候,得过一种怪病,时常无缘无故从肚脐眼里流出一种发黏的液体。为此,慈禧天天擦洗他的身子,衣服一日三换。光绪年幼时最怕雷声,每次听到电闪雷鸣,天公发怒,都吓得浑身发抖,啼哭不止。每遇雷雨天,慈禧就把光绪搂在怀里,一边轻轻拍打他的后背,一边哼唱着小曲。

光绪长至5岁时,慈禧又开始抓他的蒙教育。最初,将“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词句写在一张张小方纸片上,一遍遍教小皇帝识字,并“口授四书五经”,随后,慈禧经过反复挑选,最后确定以书法和学问闻名的常州人翁同龢作为光绪的老师。当翁同龢为5岁的小皇帝授课时,慈禧曾多次亲临视察。光绪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即是前往慈禧居住的储秀宫向慈禧背诵当日学过的功课。

每一个女人身上都有母性的本能。当慈禧抱着年幼弱小的光绪时,很难断言她内心没有涌动过温柔的波浪。但慈禧不是普通的女人,她不只是出于天性爱护光绪,更希望通过爱怜和辛勤指示,逐渐确立起一种特殊的人身依附关系,以便于今后对光绪长期控制。为此,慈禧想了许多办法切断光绪同他的生身父母之间的感情纽带,通过潜移默化的办法,使光绪帝在他那小小的心灵中,逐渐地树立起他和慈禧太后的所谓“母子”关系。光绪称慈禧为“皇阿玛”,这是满语,汉语的意思是“亲爸爸”,并一直保留着这个称呼。慈禧还把光绪关在森严的皇宫高墙内,多年不让他回家。思念儿子的醇亲王福晋——慈禧的亲妹妹曾多次带着光绪喜欢吃的零食,要求进宫探望,都被慈禧无情地挡了回去,气得她嚎啕大哭。直到多年以后,醇亲王福晋病危,光绪才获准重新迈进他出生的那个坐落在太平湖边的王府大门。

个性倔强、独断专行、经常与母亲唱反调的同治皇帝给了慈禧很多教训,为了使光绪帝从小就树立起对她的绝对服从的观念,她还特别注意对光绪进行“孝道”教育。不仅如此,慈禧还为光绪制定了一些不可违背的条规。每天早晨,光绪帝必须到慈禧的住处去问好请安。随着光绪年龄的增大,慈禧对光绪的要也更加苛刻。在光绪磕头请安的时候,没有慈禧的命令,他是不敢起来的。如果遇到慈禧不高兴,那么光绪只得长跪,还不敢表示什么不满。每逢慈禧乘舆外出,光绪必须亲自随从。年少的光绪皇帝没有一点人身自由,整日生活在慈禧的淫威之下,这给光绪幼小的心灵留下极大的阴影和创伤,致使他陷入无法言语的痛苦之中。正因这样,光绪十分害怕见到慈禧,每见到慈禧总像见到狮子、老虎一般,战战兢兢,生怕惹怒慈禧。

值得庆幸的是,他有爱护他的师傅们,翁同龢是其中之一。在翁同龢的耐心教育下,他勤奋好学,不仅衷心接受着礼制繁复的宫廷教育,而且极有耐心,对枯燥乏味的礼仪制度严格遵守。这让老师翁同龢甚至慈禧都惊叹不已,也让慈禧放下心来:生性懦弱的光绪的确与倔强的同治不同,他容易被权威、规制所塑造。

据记载,光绪入学后不久,一天,他指着书本上的“财”字对翁同龢说:“我不喜欢这个,喜欢‘俭’字。”6岁幼童说出这般老成话,说明他对翁同龢关于君主美德的理解是十分准确的。翁同龢听后非常激动:“皇上明白这个道理,真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光绪11岁那年,在翁同龢的指点下,开始阅读历史典籍。当读到唐朝衰亡时,他在书上批道:“唐朝之所以灭亡,在于宦官专权,懿宗之后更加没有法度,所以亡国了。”他还以“汉章帝”为题,写成一首“以史为鉴”的五言诗,被翁同龢誉之为“帝王御书中的第一篇上乘之作。”

光绪有心成为“中兴之主”,在他卧室的墙上,始终悬挂着康熙乾隆先帝的画像,他们的业绩就是他的梦想。他因此十分勤奋。许多老臣也一致认为,光绪是自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以来最勤勉的皇帝。但慈禧常常打破光绪的梦想。在上书房光绪雄心勃勃,充满自信,似乎看到了自己若干年后一展鸿图、意气风发的样子。可一到储秀宫请安,他只能是唯唯诺诺。慈禧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爱护光绪,为树立自己的威信,她经常训斥光绪,一次竟然对光绪动了刑具——鞭笞。据记载,到后来光绪不仅到慈禧住所跪安时浑身发抖,即使听到锣鼓声、吆喝声、物体碰撞发出的巨响也心惊肉跳,太监们暗地里叫他“小胆儿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史上康熙皇帝为何不给孝庄文皇后建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孝庄文皇后死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道遗嘱,她以皇太极入葬很久,卑不动尊,留恋顺治帝和康熙帝为理由,要求将自己葬在遵化的孝陵附近。孝庄文皇后的遗嘱,给康熙帝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按遗嘱办吧,明显违背祖制;按祖制办吧,又违背了祖母的遗嘱。玄烨不愧是康熙

  • 还原史上真实的鳌拜:少年康熙为何执意铲除鳌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宋太祖赵匡胤神秘之死和宋太宗赵光义上台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社会自夏禹传位于子启,即开始了帝王子承父业、世代为君的先河。从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成为历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条,很少发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将皇位传与他人的事件。但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有儿子,却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公元976年(宋开宝九年),赵匡胤年方

  • 《水浒传》结局最好的一个:浪子燕青的完美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燕青是《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绰号“浪子”,直隶大名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原是卢俊义的心腹亲随,会吹箫唱曲,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平方腊后,燕青感于政治纷争复杂难测,便独自隐退。浪子燕青的出场可谓姗姗来迟,第六十一回才现身,而且身份仅是卢俊义的一个家奴。三十六天罡中,比燕青出场迟的

  • 郑和下西洋管了多少闲事?七下西洋都干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1405年7月11日,郑和始下西洋。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他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其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这七下西洋,又都做了些什么?

  • 揭秘国军最风流的上将:90岁高龄娶17岁少女为妾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杨森逃到成都。不久由成都飞台湾。此后受到蒋介石器重,委任为台湾“总统府上将国策顾问”,并长时期分管体育运动。杨森长寿,体健,70岁时学会驾驶教练飞机而轰动台湾。86岁登上海拔4000米高的玉山。90岁大寿时,就在生日会上,杨森对四川同乡、国民党元老张群叹道:“我

  • 揭秘红楼梦最完美老婆是谁?谁对男人最有杀伤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红楼梦》中可谓美女如云,佳丽众多,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挑花眼,这里面能取回家当老婆的可寥寥无几,而且一旦取错了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到底谁是您心目中的完美老婆呢?小编将为您解析四个颇具特色的红楼人物。人物一:王熙凤——最佳完美老婆 男人之首选王熙凤是贾府这个没落家族里最有生命力的,可以

  • 揭秘:才貌俱佳的班婕妤为何敌不过赵飞燕姐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以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捐弃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汉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的祖姑班婕妤,也是个有才华的文学家。班婕妤名班姬,少有才学,善辞赋,汉成帝时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故后人称为班婕妤,又作倢伃。她的作品《隋书

  • 揭秘雍正皇帝奇谈:贪官之弊易除 清官之弊难除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东华录》谓:“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并非无据,而是大致反映了两位君主不同的吏治思想及由此而来的官场风习。康熙大力表彰清官,有清一代负有名望的清官廉吏多出于此时;雍正改兴廉为养廉,片面倚重惩防措施,虽收一时之效,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

  • 身为科学爱好者的康熙帝 为何对科学新知出尔反尔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康熙皇帝生于1654年,去世于1723年。牛顿生于1642年,去世于1727年。牛顿比康熙皇帝大12岁,他们是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二人还有相似之处,就是对新知识的兴趣。不过,两人有着根本的不同。牛顿对待新知识是一种信念、一种人生、一种对科学的追求,而康熙皇帝对待新知识是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康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