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太公将铝质嫁给刘邦的真相是什么?是因为他会面相?

吕太公将铝质嫁给刘邦的真相是什么?是因为他会面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02 更新时间:2024/2/11 10:57:45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吕太公之所以会将吕雉嫁给刘邦,乃是因为其“善相面”,在见到刘邦(当时称刘季)后,认为其日后必成大器,于是将吕雉嫁给了他。不过“相面说”太过虚无缥缈,根本无法令人信服,而种种迹象表明,吕雉和刘邦两人的结合,恐怕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史记》原文记载,吕太公“善相面”

此事记载于《史记·高祖本纪》当中,整个事件过程大致如下。

单父(今山东单县)有个叫吕公的人,与沛县县令交好,为躲避仇家而投靠沛县县令,就此在沛县安了家。沛县中的官吏听说县令家里来了重要客人,于是都来拜访。萧何负责安排众人座次,下令说“贺礼不满一千钱的,就安排坐在院子里”。

高祖刘邦是当地亭长,速来看不起这些官吏,于是在写拜帖时谎称“贺礼一万钱”,事实上没有带一分钱。拜帖递进去后,吕公见之大惊,连忙起身迎到了门口。吕公这个人,擅长给相面,见到高祖的样貌后,对其极为敬重,亲自领其入座。

萧何向吕公说道,“刘季这个人平时爱说大话,不务正业。”

刘邦为了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坐到了上座。酒过三巡置换后,吕公给刘邦使眼色,示意其吃完饭后留下来。等到宾客散去,吕公对刘邦说,“我擅长给人看相,看了那么多人,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你。我有一个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刘邦自然大喜,连忙答应了下来。

等到刘邦离开,吕夫人对丈夫的决定大为恼火,“你之前总说想让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为儿媳你都不同意,如今怎么就将女儿许配给了刘季呢?”

吕公对妻子说道,“你们女人家不懂”。就这样,吕公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按照《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来看,吕太公之所以会将女儿嫁给刘邦,就是因为他看出了刘邦日后必然飞黄腾达,可是这种“相面”的说法真的足以令人信服吗?要知道当时刘邦可是“名声”在外,好色嗜酒不说,四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反而和寡妇曹氏生下了个私生子,哪有一点潜力股的样子?显然,这件事另有缘由。

如果“相面说”不可信,那么原因究竟为何呢?通过蛛丝马迹分析,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恐怕是以下两种猜测之一。

猜测一:为保全家人性命

按照史料的记载来看,吕太公一家之所以会从山东逃至江苏,乃是为了避仇。至于是什么样的仇恨使得其举家逃亡不得而知,不过显然已经威胁到了吕太公一家的性命。对逃难之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显然就是保护家人性命,而联姻无疑是一个好选择。

按《史记》的记载来看,吕太公与沛县县令交好,而沛县县令也曾为儿子向吕太公提亲,那么吕太公为何拒绝了熟识的沛县县令,而选择了地痞无赖刘邦呢?这还要从秦国的官制说起。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各地郡守、郡尉、县令、县尉等高级官员都是由朝廷直接派遣的,而当地低级官员却多为就地提拔,很多都是当地豪门氏族。

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沛县县令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声望、人脉、权势方面,显然还不如刘邦这个地痞。这其实也是秦朝时期的通病,在秦末天下大乱之际,各地均有氏族诛杀郡县长官起兵反叛现象。其实萧何和曹参作为县令的左右手,从他们对待刘邦的态度,也不难看出刘邦在当地的权势。

从刘邦的日常表现来看,他在沛县绝对是大佬级人物,不仅兄弟多(樊哙、卢绾等),而且白道也罩得住(萧何、曹参等),甚至多次欺辱当地官吏,而那些人却拿他没有一点办法。两相对比之下,吕太公要保住一家老小,刘邦这个权势滔天的地痞,显然要比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只是空壳的沛县县令更为合适。

《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载“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也就是说,刘邦的拜帖刚刚递进去,吕太公得知来人是刘季,便大为吃惊的迎到了门口,要知道此时的吕太公还没有见到刘邦,更谈不上“相面”了。他所吃惊的显然是因为刘邦的“声名”,而非“面相”。

猜测二:吕太公与刘邦早已相识

这个猜测源自于《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其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也就是说,刘邦在没有当上亭长之前,曾多次拜访张耳,且在张耳处经常一住就是数月,两人关系显然不一般。

张耳可不是一般人,他曾为信陵君门客,本就是著名的反秦人士,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对其大肆搜捕。刘邦和张耳走的如此之近,那么刘邦是否早年间也是反秦人士呢?这种可能恐怕是存在的。只是由于秦国追捕的紧,他们这才不得不分散隐匿。

而吕太公一边,虽说《史记》并未交代其因何会从山东逃难至江苏,但却可以从此后事情的发展进行反推。在秦末天下动乱之际,吕太公的儿子、吕雉的哥哥吕泽便立即在山东单父发动起义,这说明一个问题,恐怕吕太公一家正是因为在山东单父县从事反秦活动,被发现之后才只得逃命。要知道吕太公乃是齐国吕尚(姜尚、姜子牙)后人,本就是齐国贵族,反秦的可能性太大了。

吕家态度太过奇怪

如此判断,吕太公之所以会从山东逃到江苏,恐怕并不是因为和沛县县令相熟,而是投奔刘邦来了。与沛县县令交好,恐怕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这想必也是吕太公拒绝县令而将女儿嫁给刘邦的原因,他们既然反秦,自然不可能与秦国官吏结亲。

这种猜测其实可以解释诸多疑点:一是吕太公为何得知刘季到来后反应如此之大,且急不可耐的示意其饭后留下,就算看出对方日后潜力无限,也不至于这么急切吧。二是刘邦起兵之后,吕家不仅对其不离不弃,而且无条件的予以资助。三是刘邦起义之后,吕公的儿子吕泽也发动了起义,而起义的地点恰恰就是在老家单县,这说明吕家极有可能在当地已经打下了不俗的根基。

如果这个猜测为真,那么吕雉和刘邦的结合就完全是一场政治联姻,而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推翻秦国统治。这恐怕与此后发生的“易储风波”、“刘吕争权”同样密不可分。

以上两种猜测,大家认为哪种更为可信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苏麻喇姑在清朝是什么地位?她是什么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苏麻喇姑是一个在史书中并未留下太多痕迹的宫女。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苏麻喇姑在康熙时代的地位堪比太后,也是大清唯一一个非皇帝妻妾,却被康熙喊“亲娘”的传奇人物。说到苏麻喇姑,必然就要说孝庄太后,她们两个是“共同命运”的,一个特殊的时代,打造了一段特殊的姐妹情。当

  • 明朝建立者朱元璋,他在后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朱元璋是真真正正的草根创业皇帝,相传在家里排名第八。实际上他本名朱重八,父母早亡。他父母因为天灾饿死后,没有地方安葬,只能葬在地主户下的农田上。之后,他的大叔根据朋友详细介绍他到黄觉寺当小和尚,随后四处流荡

  • 嘉庆帝在乾隆死后,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妃嫔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799年2月7日,中国清朝乾隆皇帝逝世,享年89岁,庙号高宗,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乾隆皇帝在清朝皇帝中,算是一个多才多艺,而且风流倜傥的皇帝。历史上关于乾隆皇帝的风流野史也不少。正是由于乾隆皇帝是一个风流皇帝,所以民间才会不断冒出跟乾隆有关的“故事”

  • 朱元璋登基之后实行了藩王制度,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藩封制度在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的统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起朱元璋分封藩王,很多人总习惯把它归结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总而言之,朱元璋年轻时穷怕了,所以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富裕下去;再总而言之,这就是开历史倒车。但其实呢,朱元璋作为一个最

  • 历史上韩信的兵权为何会被刘邦夺走?他为何不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兵权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韩信、项羽、刘邦三个人并称“汉初三杰”。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了,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最后刘邦更胜一筹,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建立了西汉王朝。而韩信就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刘邦能够打败项羽韩信有着不可

  • 刘备在八百里连营的时候 诸葛亮为何没有劝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为何不死谏刘备别八百里连营?夷陵之战可以说是蜀汉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同时也是蜀汉历史上具有转折点的一场战役。夷陵之战的失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蜀汉政权再也没有任何希望一统中国,只能尽可能地延长自己割据的寿命

  • 历史上张居正被称为一代名相是因为什么?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能称之为“千古名相”的不多,而明朝张居正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居正的私生活虽然非常奢侈,但是他的贡献却足以让人无视他的私生活。毕竟张居正所做的事情,在整个明朝是独一份,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敢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志气相比于其他人,张居正的考试过程不是

  • 蜀汉北伐基本没有可能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国的北伐几乎不可能成功,可诸葛亮却坚持多年为什么?三国时期,谁都想成为统一天下的主人。尤其是蜀汉王朝,自从诸葛亮主政之后,便旗帜鲜明提出了要“还于旧都”的发展目标。而诸葛亮是一个提起做到的人,他把北伐当成后半生唯一的

  • 历史上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什么?与陈圆圆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快要打到了京城脚下,自登基以来就因内忧外患而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急忙传召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和蓟镇总兵唐通进京勤王。唐通前脚刚接到朝廷

  • 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的话 最后会自立门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会自立门户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在《蜀相》中高度赞美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以及对诸葛亮北伐还没取得最后获胜复兴汉室的惋惜之情。诸葛亮也在《出师表》中说过“受命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