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晋八王之乱长达达十六年的动乱 八人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西晋八王之乱长达达十六年的动乱 八人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4/1/17 13:00:10

对八王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八王之乱是西晋朝的一次皇族内乱,最开始的导火索是帝权与相权(士族)之争,权后贾南风引宗室力量铲除了士族集团,而在两方相争的时候,宗室势力得到膨胀,反过来吞侵帝权,从而引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动乱,由于其中最关键的藩王有八位。故称“八王之乱”。

这八王分别为(以死亡顺序排列):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人,而宗室内斗助长了胡族势力,八王皆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四子,八王中的长者。

由于是司马炎的叔叔辈,性格温厚善良,原定是惠帝司马衷的辅政大臣,可善良斗不过狡诈,司马亮因为害怕杨骏而主动退出,让杨骏大权独揽,引起了帝室与相权之争,后在楚王司马玮的介入下,杨骏被杀,司马亮回归朝廷,被任命为太宰,与太保卫瓘一起处理朝政。

可是在野心极速膨胀的贾南风眼里,是不需要辅政大臣这一职位的,于是仅仅三个月后,贾南风再次以皇帝命令,下令楚王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卫瓘,虽然当时司马亮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司马玮的军队,但他却过于愚忠,不愿和司马玮兵戎相见,最后被乱军砍杀而死。

楚王司马玮:司马炎五子,八王中死得最冤的藩王。

在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一年,惠帝皇后贾南风和外戚兼士族的杨骏之间矛盾就开始爆发,一开始贾南风处于弱势,于是密令楚王司马玮入宫勤王,当年司马炎担心儿子司马衷庸弱无能,会为人所制,于是选派儿子中的精英人物,分别授予一字王爵,出镇关中、淮南、荆州等要害之地,而司马玮就是镇守荆州的楚王,势力雄厚,掌握天下枢纽要害。

所以在贾南风的召唤下,司马玮表面上是应司马衷的命令入宫述职,暗地里秘密带着军队进入洛阳,并假借皇帝诏书,发动元康政变,诛杀太傅杨骏及其党羽,夷灭三族,同年废除司马炎之妻杨太后,但不久后,由于司马玮势力太强,为人又骄横而令朝廷十分担忧,于是贾南风又故技重施,矫旨派兵擒拿了司马玮,后下令处死,年仅二十一岁。

事实上,司马玮虽然杀了杨骏、司马亮等功臣、宗室,但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接受哥哥命令而行事的,即使是在他被赐死的前一刻,还时时以怀中诏书为由,认定自己是为了哥哥司马衷铲除逆贼,保卫司马家的权力,殊不知这一切只是贾南风的阴谋,她借司马玮之手除去了政敌,又把锅全部推给司马玮,这也只能怪司马玮太过年轻了吧。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九子,诛杀贾后,开始了诸王混战的乱局。

在元康政变之后,由于害怕司马玮一军独大,贾南风于是下令再调淮南王司马乂、赵王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等三王入京,分散挟制司马玮,后杨骏、司马亮、司马玮皆死,贾南风独揽大权,司马伦作为贾后党羽,被拜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之后九年,贾南风操纵惠帝一手遮天,废除了太子司马遹,而司马伦也在暗中组织力量反对贾南风。

由于司马伦和贾南风的关系匪浅,为防日后遭致报复,也要给自己诛杀贾南风一个借口,于是司马伦撺掇贾南风杀害名望甚高的废太子司马遹,而贾南风也中了圈套,下令赐死司马遹,太子一死,司马伦立刻起兵废除了贾后,迁居金墉城,以毒酒杀害,夷灭其党羽,司马伦自命为相国,独揽朝纲。

司马伦为了控制全局,将起兵协助自己的齐王司马囧,以及还留在京城的淮南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全部逐出洛阳,任命自己的儿子分掌京都要职,并在同年逼迫惠帝退位,去做太上皇,司马伦自己做了皇帝,但此时留在地方的三王不满司马伦如此做法,于是相约起兵进攻司马伦,朝廷军兵败如山倒,司马伦威望低,群臣无一人愿相助司马伦。

无奈之下,司马伦之后宣告退位,把皇位还给了司马衷,自己退守金墉城以求自保,可司马伦逆天而行、任人唯亲、残杀大臣的举措已经激怒了天下,在梁王司马肜的表奏下,司马伦被赐毒酒,自尽于金墉城,儿子们给下狱赐死,党羽皆斩首,此事称为建始之乱,因乱而被杀的人高达十余万人,西晋朝也开始步入衰亡了。

齐王司马囧:司马炎的侄子,齐献王司马攸之子。

赵王司马伦倒台后,齐王司马囧由于有号召勤王首功而被封为大司马,又是一个司马伦,在司马囧掌权时,还是和前任司马伦一样骄奢淫逸,同时又重用亲信,加上司马囧城府不高,没有政治头脑,让寄希望于他的朝廷百官心灰意冷,把一个原本有望中兴的西晋朝廷又给带到了沟里。

此时潜伏在封国的河间王司马颙,又再次矫旨起兵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新野王司马歆等人一起反对司马囧,同时把驻扎在洛阳附近、拥有二十万兵马的长沙王司马乂也拉下水,为了解决近在眼前的祸患,司马囧派兵攻打司马乂,结果反被司马乂以勤王名义打败,司马乂军攻入洛阳,先抢了司马衷这张王牌,以天子诏令继续讨伐司马囧。

司马囧失去了司马衷,也意味着局势已倒向司马乂一边,经过三天的大战,司马囧大败,被皇帝下旨斩首,曝尸于西明亭,其子全部被迁往金墉城囚禁,其部下党羽两千余人被灭门,长沙王司马乂被任命为大都督,以皇帝名义下诏起兵的河间王司马颙等人息兵。

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六子,八王中死得最惨。

司马乂的掌权也使得近在洛阳咫尺的诸王军队不满,尤其是河间王司马颙,他本意是要司马囧和司马乂自相残杀,自己带着大军坐收渔翁之利,结果路还没走到一半,乱事就平定了,司马乂控制了局面,自己啥都捞不到还要离开洛阳回去,箭在弦上了怎能不发?于是司马颙等军就驻扎在洛阳附近,暗中派遣杀手刺杀司马乂,以让自己掌握局面。

可是司马乂做事公平,持政得道,手下用命,多次除杀诸王派来的刺客,虽然河间、成都等大军数十万,一时半会间也无法攻下洛阳,只能继续加紧进攻,并拒绝了和谈,时间一长,司马乂的军队就开始出现粮食告急,最后在外部强大的压力下,司空、东海王司马越发动政变,俘获了司马乂,押解到金墉城,由司马颙手下大将张方将其活活烧死。

司马乂之死也可以看出八王之乱到了这个时候,皇室的威严已经是荡然无存了,作为一个皇室又是有功之臣的司马乂,结果却在没有任何皇帝命令的情况下,被处于火烧极刑,足见此时朝廷礼乐崩坏,诸侯各自为政,再不把傀儡皇帝放在眼里了。

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十六子,射伤晋惠帝。

司马乂死后,司马颖以同宗兄弟的身份,被封为皇太弟,拜丞相,可司马颖鉴于前面几位王爷的下场,在获得任命后就离开了洛阳,到自己的根据地邺城驻守,遥控朝廷,而朝政则有东海王司马越负责,司马颙两头落空,又开始起了反对司马颖的计划。

司马颖回到邺城的同年,东海王就传檄四方,起兵进攻邺城,要废除其皇太弟位置,恢复司马衷侄子司马覃的太子之位,司马越一声令下,数十万大军步步紧逼邺城,结果司马越失败逃回封国,晋惠帝被司马颖抢去邺城,首都洛阳空虚,被司马颙的军队钻了空子。

两司马之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东海王司马越兵败后,各方开始寻找少数民族的战力来协助,后面祸乱中原的五胡政权,就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最后司马颖败在了司马颙手中,被废除了皇太弟之位,依旧回去封国驻守,后面和司马颙一起被司马越击败,司马颖被勒死于狱中。

河间王司马颙:司马炎堂弟,安平献王司马孚孙子

在进驻洛阳之后,司马颙靠着外族军队击败了司马越,并将司马越和司马衷一起迁居到了自己的根据地关中,同时废除司马颖的继承权,将其赶出关中,司马颖流浪关中,后辗转回到了邺城了。

而在东海逐渐恢复了力量的司马越,又打着尊王的旗号,和司马颖一起联手进攻关中,后司马颙失败逃走,被司马越巧言欺骗,在回洛阳途中被司马越的弟弟司马模派人掐死在车上,连司马颙的三个儿子也难逃毒手。

东海王司马越:司马炎堂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八王最终的胜利者。

除去司马颖、司马颙后,司马越被任命为太傅、录尚书事,不久后,做了一辈子傀儡的晋惠帝误吃毒饼身亡,司马越于是立皇太弟司马炽为帝,史称“晋怀帝”,万事皆出于司马越之手,出镇许昌

在解决内部后,司马越又逐步清洗原成都王司马颖散落在各地的旧部,由于身受禁锢,晋怀帝司马衷与司马越之间的矛盾开始出现,司马越为了教训司马炽,于是借口讨伐石勒为名,掏空了洛阳城亲征,留下一座死城给司马炽。

离开了司马越控制的司马炽,开始号召天下勤王,由于司马越是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主儿,加上已经民心尽失,在朝廷军队和石勒军的追击下,司马越于项城吐血而死。自此,八王之乱就宣告完结,但随之而来的五胡乱华,更是把中原大地拖入了长达数百年的黑暗混乱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曹丕,曹睿三人当中 司马懿最怕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丕曹睿哪个厉害,司马懿为什么选择曹丕,曹丕为什么选择曹睿

    你真的了解司马懿和曹氏三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你得这么想,曹操、曹丕、曹睿三人中,谁怀疑过司马懿,司马懿就最怕谁?当然是曹操怀疑过司马懿了,所以司马懿最怕的人,显然是曹操。司马懿最擅长的就是隐忍、欺骗、厚黑,而且连曹操也敢欺骗,曹操最早听说了司马懿的才能,因为司马懿的父亲司马

  • 宋朝将领韩彦直到底是什么实力?岳飞死后其选择了隐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将领韩彦直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南宋一直是饱受金兵的袭扰,当时出现了两派人物,一边是以宋高宗为首的求和派,他们懦弱胆怯,希望通过求和的方式换回国家的安定。当然另一边就是主战派,他们坚定地前方抵抗外敌的入侵,正是这些民族英雄给孱弱的南宋政权带去了一点点的保护。我

  • 历史上的篡位的人那么多 后人为何很少指责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赵匡胤篡位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历史上,篡位者很多,为什么后人很少责怪篡位的赵匡胤?对篡位者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评定,咱们不能只看他“篡”这个行动。篡位前,王朝运行怎么样?王朝君主怎么样?赵匡胤篡的是后周,柴荣作古后,柴宗训孤儿寡母临朝持政,主少国疑,朝中门阀林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被称为“点检天子”?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事实上,殿前军在后晋时期已经出现,后汉时期则呈现发展壮大势头,至后周时日趋完善成为与侍卫亲军并立的禁军骨干之一。后晋初年,即已出现“殿前”之称。《旧五代史》载:“(王彦超)天福初,累迁奉德军校,再转殿前散指挥都虞候,领蒙州刺史。"

  • 孝庄太后年轻时有多漂亮?怪不得皇太极倾心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在说到孝庄太后的时候,大家都会有很多的了解,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性格上面也是很活泼的,尤其是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皇太极对于多尔衮,都是那样的倾心于她,这也足以看出来孝庄太后是真的很美。我们在看到电视剧中大玉儿是一个非常魅力的女子,也可以说是仙女的形象,但是在历史上面的孝庄太后,真的有这样的美丽

  • 清朝出身最低的皇后:孝淑睿皇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历史上,出身较低的皇后不在少数,可是这些皇后大多是儿子做了皇帝,母以子贵才获得了皇后的名分,比如说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她们都是出身内务府的包衣奴才。然而,大清皇帝的元配一般都是出身高贵的王公之女,抑或是出身名门的八旗世家之女,不过,清朝历史上还真有一位包衣奴才出

  • 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在本质上有什么同?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在本质上有什么同,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向刘禅说明了北伐的重要性,并希望刘禅能够同意自己出兵的请求,以完成刘备毕生的夙愿,在得到刘禅的应允后,诸葛亮提兵汉中,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北伐。当时诸葛亮派出

  • 朱元璋小时候是给地主刘德放牛 朱元璋后来又是怎么对待这个地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和地主刘德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元璋登基之后,对于那位小时候曾经剥削自己,让自己放牛的地主刘德,还算是不错的。不但没有追究当年刘德的不敬,没有报复刘德,反倒是赏了刘德五十亩田地,还免了刘德家五年的赋税。要说老朱和地主刘德的这段恩怨,那就得往前推很多年了。朱元璋

  • 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他会不会废掉刘禅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诸葛亮北伐不可能成功,刘禅为什么不让诸葛亮北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假如诸葛亮北伐成功,会废掉刘禅自立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汉暮年,三分天下,英雄辈出,诸葛亮虽有”经世“之才,不过他却抉择遁世在隆中,由于他有着很高的抱负,要么不入仕,要么就要身居高位,有着”话语权“。以是,当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来约请他帮手本人的时分,而心里是非常

  • 常遇春在40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这里边有什么说法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常遇春后人,为什么有的人英年早逝,常遇春女儿

    对常遇春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这些功臣中,除了徐达能征善战之外,常遇春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的,立下了很多的功劳。只是常遇春的寿命并不是很长,只活到了四十岁,四十岁是男人的黄金年龄,身体素质自然也在话下,那么常遇春是因为什么原因,使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