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康熙孝庄祖孙情:相依为命几十载

揭秘康熙孝庄祖孙情:相依为命几十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3/12/5 7:32:32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努尔哈赤的儿媳,皇太极永福宫庄妃,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她机智过人,善于谋略,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两辅幼主,权位并隆,是清朝唯一的一位太皇太后。她对清朝贡献大,故事也多。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关系,有种种传闻和故事。传闻最广的,当今家喻户晓的是所谓“太后下嫁”。

民国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有三条专记太 后下嫁一事。民国八年(1919年),署名“古稀老人”编写的《多尔衮轶事》则更记得如同亲闻目睹,说“当时朝廷情势,危于累卵”,“太后时尚年少,美冠 后宫,性尤机警……故宁牺牲一身,以成大业”。

而多尔衮本来就好色成性,此时更以陈奏机密为由,出入宫禁。也有人借顺治帝的话而认为孝庄搬到睿王府住居: “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清世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三)。至今仍有人认为“太后下嫁”确有其事,并提出以下九条理由。下面我逐一分析。

其一,庄妃下嫁为保全儿子皇位。顺治帝继位是多种政治势力复杂斗争和相互妥协的结果,不是庄妃委身于多尔衮所取得的。其二,兄死弟娶其嫂是满洲习俗。满洲确有这样的旧俗,但有这样的习俗并不能证明多尔衮就一定娶了他的嫂子。

网络配图

其三,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这是尊称,如同光绪帝称慈禧太后为“皇阿玛”(皇父)一样。其四,蒋良骐《东华录》有记载。书里说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就是慈宁宫。高阳认为,极有可能是指孝庄与多尔衮相恋的事实。相恋的事可能有,也可能无,但这不能证明太后下嫁了多尔衮。

其五,孝庄太后死后葬在昭西陵清孝庄太后病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年七十五;孝惠太后病死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年七十七;孝圣太后病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日,年八十六:去世时间都在腊正月。这是值得老年体弱病人注意的季节。

清东陵的昭西陵,因在皇太极盛京昭陵西向,故称昭西陵。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都做了解释:“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cuò),则我心无憾矣。”(《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二)太皇太后不愿意惊动太宗亡灵,而愿意同儿孙在一起。

其六,有人说见过《太后下嫁诏》。此诏如果真有,必经辨认、登录,多人过目,不会只一人看见。历史不能凭某一人的一说做定断。其七,明末张煌言记载了这件事。张煌言(苍水)《建夷宫词》:“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盛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张苍水全 集》)“建”是建州,“夷”是夷狄,明显带有民族偏见。

这时张苍水在江南,南明和清朝是敌对的政体。孟森先生早就指出:“远道之传闻,邻敌之口语,未敢据 此孤证为论定也!”而且诗词也不能直接作为历史证据,因为诗可以夸张、比附,也可以想象、虚构。

其八,朝鲜史书里记载了这件事。当时作为清朝属国,朝鲜的《李朝实录》里,没有“太后下嫁”诏谕的记载,而像这样的大事,如有照例是应当诏谕属国的,也会有记载的。

其九,顺治帝报复多尔衮为反证。如顺治帝母后已下嫁多尔衮,多尔衮即为其父,且母亲健在,怎能对多尔衮掘坟墓、撤庙享呢?这将置母亲于何地!

总之,至今还没有见到一条关于“太后下嫁”的史证。我认为:孝庄太后同多尔衮的情愫可能有,“太后下嫁”之事确实无。当然,孝庄太后考量母子命运和江山社稷,尽量笼络多尔衮,则是不用怀疑的。

这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按理说应当是母慈子孝、关系融洽,但事实并非如此。顺治帝和母后的关系,《清史稿?后妃传》仅有四句话记载:第一句是“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这是例行公事;第二句是“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这也是例行公事。加上第三和第四两句,共50个字。

网络配图

而同书记载康熙帝同他祖母关系的则有715个字。后顺治帝废掉母后为他选定的皇后,为董鄂妃死而要剃度出家、寻死觅活,都让母后失望、生气和无奈。顺治帝的早死,更让她深受打击。幸亏皇孙玄烨争气懂事。孝庄晚年身处太皇太后尊位,祖慈孙孝,尽享天伦之乐。

被誉为“藏传佛教三宝”之一的《龙藏经》康熙帝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祖孙感情融洽。

孝庄关心民间疾苦。顺治十一年(1654年)闹灾荒,孝庄太后“昼夜焦思,不遑寝食”,主动拿出宫中节省银共四万两赈灾。(《清世祖实录》卷八十二)康熙平定三藩,遇到灾年,也常捐私房钱赈灾。

孝庄太皇太后发愿要写造《龙藏经》,为文化做出贡献。当时国家经费拮据,写经费用从哪里来?她先用私房钱、变卖陪嫁品,她娘家兄弟等捐助牛羊换钱,孙子康熙帝也出私房钱赞助。于康熙六年(1667年)开始,三年完成,康熙帝御制藏文序,供奉于慈宁宫大佛堂。

这部清康熙朝《内府泥金写本藏文龙藏经》,简称《龙藏经》,是藏传佛教三宝之一,在信众 中有崇高的地位。它每叶横87.5厘米,纵33厘米,每函300—500叶,共108函,五万叶,十万面,重约50公斤。经的全书:一是磁青笺经叶,二是内护经板,三是外护经板,四是五色经帘——黄、红、绿、蓝、白五层,六是哈达,七是黄绢经衣,八是七彩捆经带,九是五彩捆经绳,十是保护全函的黄棉袱包。

每函镶嵌宝石133颗,共14364颗,有彩绘佛像756尊。保存清宫典藏签条。这部《龙藏经》充分体现出:皇家气派,富丽辉煌,精美极致,书籍之最。 (《精彩一百国宝总动员》)文物南迁,转到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我曾有幸看到原物。

孝庄太后住在慈宁宫,在顺治、康熙儿孙奉养下,度过了四十四年的时光。康熙帝数十年奉养孝庄太皇太后的事迹,成为帝王孝行的典范。“晨昏敬睹慈颜豫, 不尽欢欣踊跃回”——康熙帝每天早晚两次,带着欢娱的心情,到慈宁宫向祖母请安。

祖母谒陵、避暑、出巡等,行前康熙都要到慈宁宫,亲奉祖母登辇,然后骑马跟随。路遇坎坷,下马扶辇。一次途中下雨,康熙冒雨下马,步行泥泞中,扶着祖母御辇前行。各地进献的珍果异味,康熙帝会送到祖母那里;外出巡猎时,常将地 方特产、猎获野味派人送到祖母宫中。

每年初秋,命宫中花匠例行送慈宁宫“三清花”,即茉莉、晚香玉、夜来香,分别盛在红、黄、蓝三色盆中,供祖母清赏。孝庄太后病重时,康熙帝亲尝汤药、昼夜守护。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75岁的太皇太后病重。康熙帝在慈宁宫侍疾,亲尝汤药,昼夜守护,不离左右。他“心怀忧虑,日侍左右,检 方调药,亲视饮馔。

网络配图

太皇太后宁憩之时,朕隔幔静俟,席地危坐,一闻太皇太后声息,即趋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进,因此昼夜不能少离”。(《清圣祖实录》 卷一百三十二)康熙帝每天在祖母榻边,检验药方,调配汤药,先行试饮,亲自喂服。

祖母躺下后,康熙帝隔着帷幔,席地危坐。听到祖母翻身或叹息声,就起身到榻前,进奉祖母所需。康熙帝在病榻前,席坐冷地,衣不解带,卅五昼夜。康熙帝为祖母祈愿步祷天坛,恭读祝文,声泪俱下,陪同大臣,无不落泪。

十二月二十五日,太皇太后崩于慈宁宫,享年75岁。康熙帝“在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昼夜号痛不止,水浆不入口,天颜癯瘠,以致昏迷”。康熙帝在慈宁宫结庐而居,为祖母哀泣守孝。

《清史稿?后妃传》论赞道:“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睹创业之难,而树委裘之主,政出王大臣,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这些话,不过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朱祁钰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祁钰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没有的皇帝,大明十六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就

  • 揭秘:为什么说管仲射箭只打中了六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罗斯被公牛交易落泪,射箭怎么打得准,管仲在外交打出了什么旗帜

    话说公孙无知杀死了自己的堂兄弟齐襄公以后,自己当了头儿。世事难料,又过了一年,公孙也走上了被手下所杀的不归路。这次,齐国可乱套喽,一时间成了没娘的孩儿。这样下去怎么行?国不可一日无君呀!于是,齐国一个管事儿的名叫高傒的人出面了,由于他与齐厘(xi即僖)公的老三儿子姜小白是发小,关系相当不错。所以,当

  • 隋唐英雄谱上真实的李元霸 没有被雷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英雄李元吉,隋唐英雄传李元霸胖子,隋唐演义李元霸被雷劈

    李元霸是演义小说《说唐》中隋唐英雄谱上第一条好汉,年方十二岁,生得嘴尖缩腮,一头黄毛束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身穿一副铁水穿成宝甲,坐下一匹追风白点万里龙驹马,据说是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使一对铁锤,重八百斤,纵横天下。但因违反师训,杀死了使镏金镗之人(宇文成都),被雷劈了。网络配图

  • 楚汉相争有人劝韩信与项刘三分天下可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汉相争历史背景,谁向韩信提议三分天下,项羽和韩信几次对决

    冬去春来,韩信在齐国歼灭龙且的消息,也先后传到了项羽和刘邦军中。韩信在报告喜讯的同时,也提出了改善个人待遇的请求:“齐人奸猾,田家残余还在继续活动,南面又邻近楚国,请求委任末将为假王(代理齐王)。”刘邦一听就火了,老子在这里快撑不住了,你小子不来支援,还想封王。这不是做梦吗?张良和陈平一听这话急了,

  • 清朝秘史:道光皇帝为什么要踢死自己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道光是谁的儿子,清朝道光踢死太子,道光皇帝一脚踢死自己的儿子

    说起清朝的道光皇帝,他虽然执政期间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但是他却是一位清朝出了名的“虎爸”。为什么这么说呢?故事源于他赐死自己亲儿子。那么,道光为何踢死亲儿子呢?清朝中期的道光皇帝,可以说平平凡凡,不是开国之君,也不是亡国之奴,可正是在这个平庸的皇帝任期,使得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简单的说,鸦

  • 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时期的功与过知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神宗为什么不上朝,明神宗朱翊钧,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

    朱翊钧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万历怠政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癮)。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餘年,最后

  • 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明朝最后抵御外敌的精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袁崇焕是好的还是坏人,袁崇焕一刀也不冤,关宁铁骑到底谁打造

    明朝末年,有一支曾让满清八旗劲旅闻风丧胆的特种部队,这就是明朝重臣袁崇焕精心训练出来的关宁铁骑。宁远大战期间,1万明朝残兵打败了13万八旗劲旅,只因为那是攻防战,许多人并不以为然。但是宁锦会战,关宁铁骑却实实在在的在野战中打败了满清八旗劲旅。当时,辽东军队不过7万人,却铸就了一条让满清八旗不可逾越而

  • 历代君王学历最高的皇帝——光武帝刘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最专一的皇帝,君王和帝王,朝鲜王朝历代君王列表

    刘秀是怎样成为最有本事皇帝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仅有很高的学历,而且有与之相符的“学力”:他能够学以致用。世界教育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由统一的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太学。当时要进官立大学很难公元前124年,刘彻接受大儒董仲舒和丞相公孙弘等人的建议,正式建立太学,

  • 朱元璋发明取名规范:明朝皇室后裔沿用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现在有多少后代,明朝皇帝姓名规律,朱元璋后裔有多少人

    许多人知道朱元璋是开创明朝的人,但可能不知道朱元璋发明了一个命名规则,使用了七百多年,到现在还在用。在说这个命名规则之前,我们先来看朱元璋的名字。图片来源于网络朱元璋一开始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为什么叫朱重八呢?这跟当时元朝的取名政策有关。元朝规定平民老百姓不能取正式的姓名,只能按排行或或者父母年纪

  • 西汉窦太后:芳名留史的太皇太后窦漪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恒爱窦漪房吗,东汉两个窦太后,窦漪房与王娡关系

    一守一望间,两千年时光已经浮现。西汉初年间,汉高祖平定天下,百姓休养生息,天下一派太平。然而,汉皇室的后宫帷幕争斗却是一场持久的不见血腥的争斗,对于皇室宗亲而言,那是此消彼长的残酷争斗,而对于历史进程来说,那只不过是沧海一瓢的血与泪,却因为两个执权柄的女人而让汉室的江山更加璀璨,一个是汉朝开国皇帝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