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名将袁崇焕:为何下场却和岳飞一样冤死

明朝名将袁崇焕:为何下场却和岳飞一样冤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417 更新时间:2024/2/8 10:06:40

金庸小说《碧血剑》里的主角袁承志,武艺高强,有情有义,出身也很厉害,乃是明末忠臣袁崇焕之子。后来他的父亲中了奸人之计,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全家满门抄斩,年幼的袁承志被家中的一个哑仆冒死救出,后来拜到华山门下,练得绝世武功,并和美女温青青、九公主等发生悱恻的爱情云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袁承志的老爸袁崇焕是没有武功的,他本是科举出身的文人。不过,袁崇焕的军事才能相当了得。明末满洲人的崛起,已经成为明朝最大的边患,特别是努尔哈赤攻占抚顺后,气势大盛,明军几乎望风而溃。危急之时,袁崇焕被委以辽东防务的重任。

受命后,袁崇焕加固了宁远城,满洲人攻打了六个月都没有拿下。《啸亭杂录》中记载,在一次攻城中,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击伤,努尔哈赤愤然说:“何憨儿乃敢阻我兵力?”不久,努尔哈赤便因伤挂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极为恼怒,继位后便提兵欲为父亲报仇,但在宁锦又被袁崇焕杀得大败。满洲人对袁崇焕既恨又惧,恨不能将他生吞活剥。

崇祯二年(1629年),满洲人见无法攻克袁崇焕的城堡,于是便绕道长城后进围北京,袁崇焕闻讯后率领九千精兵星夜回援,结果在广渠门外和十万八旗军血战一场,迫其退却。皇太极退兵后,见袁崇焕军队凶猛,便效仿《三国演义》中周瑜利用蒋干盗书的反间计故事,将被俘的太监杨某监于帐中,故意让他偷听到“袁经略有密约,不日即输诚矣”的密谈,第二天又有意将杨太监放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太监跑回后,赶紧把这个绝密情报向崇祯添油加醋的汇报了一番,崇祯皇帝果然中计,将袁崇焕投入狱中,次年八月以“谋叛欺君”的罪名将袁崇焕处以磔刑,并被肢裂于西市。最为惨烈的是,当时的人都以为袁崇焕勾结满洲人通敌卖国,听说袁崇焕被处死,这些人“将银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就着烧酒,狠咬一口,还要大骂一声,没多久,崇焕肉悉卖尽。”后人会问,崇祯就那么傻啊,这么轻易的就上当了?仔细想想,这种事情也不奇怪,天性多疑的人是最容易上这种当的,曹操如此,崇祯也是如此。

当时有几个事情让崇祯对袁崇焕起了疑心,一是满洲人绕道南下围北京城的时候,朝廷本命袁崇焕拒敌于顺义、蓟州一线,但袁崇焕直接退守了通州、昌平,随后又退守京城。满洲八旗的长驱直入使得京城内外的官民都受到骚扰,很多人对袁崇焕的军队没有及时的堵截满洲军队非常不满,一时间谣言四起,说袁崇焕已经暗通满洲人,故意放满洲军队入关云云。皇太极的反间计,大概就是受到当时谣言的发。

当然,这也怪不得袁崇焕,因为当时他并没有时间去布防,也只能先保京城。另外,当时广渠门大战的时候,明将满桂在德胜门,袁崇焕在广渠门,两支军队一内一外,同时与满洲八旗奋战。后来满桂退守德胜门之瓮城,而袁崇焕则率军将皇太极逼退。次日,袁崇焕入城晋见崇祯,并请求像满桂一样,让他的士兵入城休整。这个提议引起了崇祯的警觉,当场就断然拒绝了袁崇焕的请求。后来太监杨某的告密,更是火上浇油,让崇祯认定袁崇焕和满洲人的确内外勾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当时明朝与满洲人的对抗中,明军能在辽东抑制满洲八旗已属不易,而袁崇焕在崇祯元年(1628年)见崇祯的时候,曾经夸下海口,“五年平辽”,虽然后来袁崇焕自己说当时只是想暂时宽慰一下皇帝而已,但却让崇祯对他的实力产生了猜忌。后来,袁崇焕又擅自杀了大将毛文龙,这更加让崇祯感觉这人可能有谋反之心。崇祯的喜怒无常和疑心太重,是袁崇焕被杀的根本原因。只可怜袁崇焕千里冰雪回师救主,却落得被凌迟处死,甚至被当时人“食尽其肉”的惨剧,真可谓是让人痛心疾首。袁崇焕入狱后,曾写下一诗以表心迹,其中有两句:“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但这桩千古奇冤,直到乾隆年间修《明史》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趣闻: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诸葛亮的才华和曹操的识人用人之长,如果诸葛亮投曹操必然可以得到重用,可是诸葛亮却是宁可抱膝长吟也不投曹。后来遇到了曹操的对手刘备,诸葛亮才出山相助。当时诸葛亮有很多选择,他为什么选择了刘备?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世家

  • 夺权没杀人的王莽为何背负了千载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谅呢?客观地说,王莽除了偶尔手段有些过火外,他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他的思想,更是为社会的发展作出

  • 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通敌叛国罪判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死后曾留下 “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这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召见袁崇焕。崇祯传谕袁崇焕是要“议军饷”。待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同他议军饷,而是当即

  • 白居易:风流成性堪称古今第一“骚”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白居易是唐朝着名的大诗人,诗歌史上称其“诗魔”,与李白、杜甫合称“李杜白”;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世称白傅、白文公。其先太原(今属山西),后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从小聪慧,五六岁时学作诗,9岁时熟悉声韵。刻苦读书,以致口舌

  • 明朝非亡于万历也非亡于崇祯?是亡于李成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到底亡于谁之手,一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人说明亡于万历,有人明亡于崇祯,还有人说明亡于东林党等等很多观点,我们把亡于万历和崇祯的两个观点拿出来看看。明亡于万历万历后期朝政运作的效率。神宗萎靡委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

  • 解密:霍去病为何要射杀“飞将军”李广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十月,大病初愈的汉武帝刘彻率领文武百官在甘泉宫附近打猎。此时曾经横行北方、不可一世的匈奴骑兵早已在卫青、霍去病两位名将的打击下远遁漠北,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游猎中,汉武帝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在打猎时,竟然射杀了郎中令、关内侯李敢!网络配图李敢

  • 揭秘:是什么原因注定吴三桂难以成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统御天下十七年之后,自缢身亡。同一天,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二天,从关外赶来护驾勤王的吴三桂走到山海关之时,得知北京“沦陷”的消息,他便在山海关驻扎下来。他知道,崇祯时代已然是过去式,现在是李自成的“大顺”时代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时此刻,

  • 姜子牙的奋斗史:如何度过人生低谷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

  • 惊叹!将相之才韩信是被宫女活活打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之名已无需赘述,韩信之功,可谓建立大汉天下的第一大功着,刘邦曾加封三齐王,并特例准许韩信三不死。为何这样却还是被杀了呢。网络配图所谓三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这可谓是最大的免死铁卷了。即便这样,他还是死的屈辱、窝囊,最后被吕后诱骗至宫中被宫女活活打死。韩信为汉家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

  • 开国功臣韩信为何宁死也不选择背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03年,天下连天烽火。韩信率部直取齐地,肥得可以,有了环视群雄的本钱,然后从刘邦手里夺了个齐王的封号——这个轻率的举动埋下了他日后身首异处的祸根。当此之时,脑子清浅的项羽得知他的二十万部队连同司令官龙且尽为韩信所灭,汉军对楚军形成了包围之势。这位力能扛鼎的武夫平生第一次产生了恐惧心理。网络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