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最丑太监李辅国 拥立两位皇帝后杀皇后

中国最丑太监李辅国 拥立两位皇帝后杀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27 更新时间:2024/2/8 10:06:28

自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领导了史上最温馨的后宫以后,大唐王朝的后宫便再也没有温馨和平静过了。或为争夺后位而大开杀戒,或为享受特权而淫乱后宫,或为谋夺储位而勾心斗角;唐高宗的武皇后如是,唐中宗的韦皇后如是,唐玄宗的武惠妃亦如是。到了唐肃宗的张皇后,同样也没有逃脱大唐王朝后宫历来不平静的历史怪圈。后人常把韦皇后比喻为武则天第二,张皇后则为武则天第三。其实,无论是政治智慧,政治谋略,还是政治手段,韦、张二人都是无法与武氏相比肩的。

网络配图

张皇后,唐肃宗李亨的皇后,邓州向城(今属河南)人。父亲张去逸。张氏的家族原是南阳西鄂人,后来迁徙到昭应。她的祖母窦氏,是唐玄宗母亲昭成皇太后的妹妹,昭成被武则天所杀。因此,唐玄宗自幼失去倚靠,由窦姨抚养。后来,窦氏被封邓国夫人,恩渥甚隆。天宝年间,张氏被选入太子宫为良娣,故史称张良娣,算来张良娣还是李亨的小表妹。她美貌可人,聪明机警,能说会道,且爱慕虚荣。张氏做良娣时,颇受李享宠爱。她的岁数大约比李亨小二十岁左右,比李亨的几个年长的儿子都小。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张良娣为李亨生下儿子李佋。天宝十五年,随唐玄宗逃难的时候,虽然张氏又身怀六甲,但仍然日侍太子左右,并和宦官李辅国一起,捣鼓太子李享离开唐玄宗,另立山头。随后,辗转到了灵武,夜宿时,张氏必居前室,说是要替太子挡敌,太子说:“捍卫防御非妇人之事,为何要居前室?”张良娣回答:“如今殿下跋履险难,兵卫又不多,若有仓卒不测,妾自当委身挡寇,殿下可由后室而出,宁可祸妾,不可祸及殿下。”未几,生下小儿子李侗。“产子三日,起缝战士衣”(见《新唐书》),李享以产后应该节劳为戒,张良娣道:“今日不应自养,殿下当为国家计,毋专为妾忧。”从此,李享对她更宠爱备至。

李享即位后,册封张良娣为淑妃。张氏对政治很有野心,她向往和武则天、韦皇后一样,能够干预朝政。她与宦官李辅国勾结,阴谋驱逐被肃宗倚重并反对自己的大臣李泌,此事屡遭建宁王李倓的指责,张淑妃与李辅国便不断向肃宗进谗言,最后将李倓杀害。因为李倓是太子李豫(代宗)的兄弟,因此太子经常忧惧,生怕自己被张氏构陷嫁祸,无奈,只得以恭逊取悦于张淑妃。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四月,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并下诏命朝廷内外有封号的妇女悉数到光顺门朝贺。她又亲临蚕苑,让众命妇相礼,仪物甚盛。此时的张皇后,在后宫更是宠遇专房。自张皇后得李辅国相助,不仅干预政事,还执权禁中。因张皇后与建宁王李倓之间的嫌隙涉及太子,故常想危害太子,而立己子为太子。又因张皇后所生二子兴王李佋早薨,而定王李侗幼冲,故而太子储位稍安。

已退位为太上皇的李隆基,一贯不喜欢张皇后与李辅国。二人便找机会向唐肃宗进谗言,将李隆基从大内的兴庆宫迁徙到冷清的甘露殿。又将太上皇身边的老人高力士陈玄礼,或流放,或致仕,使得做了四十多年太平天子的李隆基,落魄到了老年无倚的地步。后来李隆基干脆“辟谷”(道家练气不进食),既便是张皇后送来的樱桃蔗浆也不食。

网络配图

宝应元年(即上元三年,公元762年),唐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太上皇李隆基在且忧且病中,驾崩于甘露殿,寿七十八岁。肃宗悲悔交集,号恸不食,病情加剧。原本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勾结,互为援手,后来李辅国专权,连张皇后也受其挟制。由是,二人致生嫌隙,不能相容。张皇后见唐肃宗已病亟,遂召见太子李豫。张皇后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制敕皆由他出,且擅自逼迁太上皇,为罪尤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太子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道:“太子且归,待后再行商议。”送走太子,张皇后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她对李系说:“太子仁弱,不能诛贼臣,你能行吗?”李系本来就恨李辅国,对答:“能!”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二百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张皇后又即以肃宗的名义召见太子。

太监程元振知道了张皇后的计谋,并将情报密报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奉命进宫探望父皇的太子。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拥持进飞龙殿,且以甲兵监视起来。是夜,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闯入宫中,将越王李系及太临段恒俊等百余人抓捕,并投入监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长生殿躲避。不料,李辅国竟带兵追入皇帝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寿五十二岁。

网络配图

李享死后,李辅国勒毙张皇后及左右数十人,并诛杀了越王李系、兖王李间。是日,李辅国引导太子着素服,出九仙门,与宰相等相见,并述及及肃宗大行皇帝晏驾之事。大行皇帝发丧后,太子李豫即位,史称唐代宗

李辅国恃功益横,未几,加司空兼中书令。程元振为左监门卫将军。正是由于张皇后与李辅国的相互勾结,致使太监的权力不仅无限坐大,而且无法控制,终致引火烧身。至此,大唐王朝的太监已经控制了朝廷中枢,最终成为搞垮大唐王朝的一窝蛀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名将袁崇焕:为何下场却和岳飞一样冤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金庸小说《碧血剑》里的主角袁承志,武艺高强,有情有义,出身也很厉害,乃是明末忠臣袁崇焕之子。后来他的父亲中了奸人之计,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全家满门抄斩,年幼的袁承志被家中的一个哑仆冒死救出,后来拜到华山门下,练得绝世武功,并和美女温青青、九公主等发生悱恻的爱情云云。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袁承志的老爸袁

  • 三国趣闻: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诸葛亮的才华和曹操的识人用人之长,如果诸葛亮投曹操必然可以得到重用,可是诸葛亮却是宁可抱膝长吟也不投曹。后来遇到了曹操的对手刘备,诸葛亮才出山相助。当时诸葛亮有很多选择,他为什么选择了刘备?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世家

  • 夺权没杀人的王莽为何背负了千载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谅呢?客观地说,王莽除了偶尔手段有些过火外,他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他的思想,更是为社会的发展作出

  • 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通敌叛国罪判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死后曾留下 “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这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召见袁崇焕。崇祯传谕袁崇焕是要“议军饷”。待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同他议军饷,而是当即

  • 白居易:风流成性堪称古今第一“骚”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白居易是唐朝着名的大诗人,诗歌史上称其“诗魔”,与李白、杜甫合称“李杜白”;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世称白傅、白文公。其先太原(今属山西),后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从小聪慧,五六岁时学作诗,9岁时熟悉声韵。刻苦读书,以致口舌

  • 明朝非亡于万历也非亡于崇祯?是亡于李成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到底亡于谁之手,一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人说明亡于万历,有人明亡于崇祯,还有人说明亡于东林党等等很多观点,我们把亡于万历和崇祯的两个观点拿出来看看。明亡于万历万历后期朝政运作的效率。神宗萎靡委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

  • 解密:霍去病为何要射杀“飞将军”李广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十月,大病初愈的汉武帝刘彻率领文武百官在甘泉宫附近打猎。此时曾经横行北方、不可一世的匈奴骑兵早已在卫青、霍去病两位名将的打击下远遁漠北,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游猎中,汉武帝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在打猎时,竟然射杀了郎中令、关内侯李敢!网络配图李敢

  • 揭秘:是什么原因注定吴三桂难以成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统御天下十七年之后,自缢身亡。同一天,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二天,从关外赶来护驾勤王的吴三桂走到山海关之时,得知北京“沦陷”的消息,他便在山海关驻扎下来。他知道,崇祯时代已然是过去式,现在是李自成的“大顺”时代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时此刻,

  • 姜子牙的奋斗史:如何度过人生低谷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

  • 惊叹!将相之才韩信是被宫女活活打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之名已无需赘述,韩信之功,可谓建立大汉天下的第一大功着,刘邦曾加封三齐王,并特例准许韩信三不死。为何这样却还是被杀了呢。网络配图所谓三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这可谓是最大的免死铁卷了。即便这样,他还是死的屈辱、窝囊,最后被吕后诱骗至宫中被宫女活活打死。韩信为汉家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