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爽当时如果听取了桓范的意见 曹爽获胜的几率有多大

曹爽当时如果听取了桓范的意见 曹爽获胜的几率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03 更新时间:2023/12/17 12:58:16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一)独掌大权 排挤司马

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驾崩,时年,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曹睿遗诏由时任大将军的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共同辅佐朝政。

此后,曹爽由于忌惮司马懿,所以逐渐对其加以排挤,实施明升暗降,也就是将司马懿晋升为太傅的同时,剥夺了司马懿的相应实权。

与此同时,曹爽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和曹训分别担任中领军及武卫将军,彻底的掌控了曹魏的禁军,这样一来,曹爽便是几乎彻底放心了。

就这样,正始八年(公元247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以退为进,借故生病辞去了朝职,而暗中与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好友太尉蒋济相谋划,随时准备反击曹爽。

虽说司马懿辞去朝职,但是曹爽对其还是相当的不放心,正始九年(公元248年),曹爽任命自己的心腹李胜为荆州刺史,李胜临上任前,假意拜访之前多年担任荆州地区都督诸军事的司马懿,实际上是观察司马懿的动向。

而对于这样的举动,狡猾的司马懿则是装病躲了过去,不成想,曹爽因此,便是对司马懿更加的松懈,所以,如此看来,在权谋争斗上,哪怕截止当年,曹爽已经掌控了九年大权,可是,还是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属于司马懿的机会来了,由于要出城拜谒魏明帝的陵墓,曹爽调令自己掌管禁军的两位弟弟以及亲信门全部陪同魏帝曹芳前往,对此,大司农桓范便是表达出了自己的担忧,他对曹爽说道:

“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

哪知道曹爽却是神经大条的说道:

“谁敢做这种事!”

因此,曹爽与曹芳一行就这样出了洛阳城,而也就在此时,司马懿动手了。

(二)高平陵之变

此时,司马懿迅速以郭太后的名义控制了洛阳,并且安排自己的亲信掌控禁军与朝政,而后联络曹爽,使曹爽护送天子车驾回来,此时,曹爽懵了,惶恐之间不知所措,想要听从司马懿的劝说。

而此时,陈群之子陈泰,太尉蒋济等等相继向曹爽担保,更到了指天为誓的地步,最终曹爽同意回到洛阳,此时,大司农桓范逃出城来,他主张立刻护送天子车驾前往许昌,并且号召天下勤王,讨伐司马懿!

并且,桓范拿出了大司农印,可以调动天下粮秣,所以,在桓范看来,这是反戈一击的资本与好机会,哪知曹爽最终没有听从桓范的意见,气的桓范张口说道:

“你爹曹子丹大英雄。可他现在这三个儿子,简直是蠢猪!那会料想今天因为你们的原因使我灭族!”

最终,曹爽等全部被奸贼司马懿诛杀,那么,如果曹爽当时听取了桓范的意见,有获胜的可能吗?其实,考虑这一问题,在当时来说,最主要的,有两方面因素,一个是名义,一个是军事实力。

(三)综合对比 权谋胜算

在当时,若论名义上的合法性,自然是曹爽更胜一筹,因为天子曹芳已经做了九年的皇帝,是天下的正统所在,而司马懿所以靠的郭太后,实际上只是尊称,他并非天子的生母,也并不具备临朝称制的摄政权利,因此,司马懿在名义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可是,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当时的人,是否认为司马懿是要叛变,是要颠覆曹魏政权呢?恐怕,并不是这样。

司马懿的野心,人人皆知,但是,如果说司马懿想要篡权,在当时,人们还是不信的,这样一来,司马懿与曹爽之间的这次变故,实际上很容易被人看成是司马懿与曹爽两个人之间为了谁执掌朝政大权的一次争斗。

因此,一旦众人如此看待此次高平陵之变,就证明,他们极大的忽视了司马懿的野心与危险性,因为在当时,曹氏一族如果曹爽被司马懿挟制,整个曹氏宗亲,将在无人可以限制司马懿的实力。

曹爽之所以同意司马懿的要求,选择相信司马懿,也正是因为,他不相信也没看到司马懿是想要彻底把控曹魏政权,单纯的以为,这只是为了掌权的个人斗争而已,因此,在这样的基本框架下,军事实力的倾向,就很值得玩味了。

在当时,曹魏的常备兵力在四十万到六十万之间,分为西部雍凉都督区、中部荆豫都督区、东部淮南都督区、北部河北诸州都督区,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是西部、中部、南部三大都督区,尤其以东部淮南都督区人口最多、兵力最为雄厚。

当时,执掌雍凉都督区的是曹魏宗室近亲夏侯玄,其弟夏侯霸也在,另外,雍凉都督区的地头蛇一般的军方人物郭淮,也在那里。

由于兴势之战刚刚结束不久,曹爽、夏侯玄在骆谷惨败,使得雍凉都督区实际上从上到下对曹爽和夏侯玄是不太买账的,另外,郭淮虽然不是都督,可是从建安二十年左右开始,便一直活跃于汉中关中一带,至今已然三十五年之久,军中古旧甚多,实力盘根错节,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所以,夏侯玄依仗着天子威信,尚且能压制住郭淮,而一旦司马懿起兵,那么,与司马懿共事多年的郭淮,其实,保不准会倒向司马懿,毕竟后来他的亲戚王凌在淮南发动叛乱时,郭淮也曾按兵不动,没有响应,所以,西线雍凉都督区对于曹爽的支持,力度不会很大。

南线荆豫都督区的掌舵人是司马懿的亲信王昶,而司马懿又常年掌管这里,所以,这里支持司马懿的可能性比较大,至于东线都督区,王凌等人是绝对不买司马懿的账的。

但是,只要不威胁自己的利益,他是不会去管司马懿和曹爽谁掌权的,因此,小司徒以为,除非天子许以重利,否则王凌是绝对不会掺和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斗的。

但是,一旦双方彻底撕破脸皮,有天子支持的曹爽,应该是可以调动王凌的,只不过,就算剿灭了司马懿,王凌也会成为下一个对抗曹爽的存在。

至于北方的河北诸州,向来态度含混,除了并州刺史是司马懿曾经的部下孙礼外,他们听从天子的命令或保持中立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可以看出,一旦双方发生真正的军事冲突,曹爽得到的,不是支持他,而是支持天子名义与权力的。

应该会包括淮南都督区,而司马懿所得到的支持是荆豫都督区,至于河北诸州与雍凉都督区很有可能会形成某种制衡。

但总体来说,军事实力来看,曹爽一方颇为占据优势,但是,真正的涉及到用兵领域的问题,当时的曹魏境内,应该无人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最终,可能失败的还是曹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当初两次和崇祯进行和谈 崇祯最后为什么都没有答应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与崇祯谈判条件,李自成失败原因分析,崇祯皇帝失败原因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自成和崇祯的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大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带着几十万农民军进攻至北京城外,崇祯帝王想利用城墙的坚固,还有依赖三大营与吴三桂的精兵骑士与敌军拼个你死我活。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吴三桂的部队按部旧班,三大营战士也毫无战斗力。《荒书》“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

  • 对于李世民的异秉,历史上有哪些记载可以用来证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史记中被证实的错误,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异禀的意思

    李世民出生于一个胡汉混血的贵族世家。其父李渊,自称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而实际上,李渊很可能是在自己的族谱上做了手脚。目前通常的看法是,李家是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的后裔。李初古拔是鲜卑族,其后代跟汉族通婚,到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已经是胡汉混血。李虎是李家发迹的开端,西魏时位列八柱国之一,北周初追

  • 什么是“房谋杜断”?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用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房谋杜断”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的谋臣,同时也是他的左右手,李对他们极为重视。在李还是秦王时,杜如晦经房玄龄推荐进去了秦王府做了参军,后来因为李世民屡次建功立业,声名在外,太子就特别的嫉妒,于是就唆使高祖皇帝将他的部下们都调到了别的地方

  •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竟开了篡改历史的先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改史书第一人,李世民对外发动的战争

    李世民是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后世以"贞观之治"嘉美之。但是,众所周知,李世民得到的皇位的手段不太光明正大,但在历史上,李世民有意渲染自己的开国之君的伟大形象,同时将自己的兄弟贬得一无是处,所以现代的人怀疑他有意的篡改了历史。如果现在我们看李世民

  • 义成公主:一生嫁了父子四人,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恩义公主,五伦关系君臣有义

    在中国古代和亲的事件并不少见,王昭君、文成公主都是典型的代表。但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女子却鲜有人知,她作为政治的牺牲品,远嫁塞外,并先后嫁给了父子四人,她就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宗室堂妹义成公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义成公主跟隋文帝杨坚是兄妹关系,她的父亲曾跟武元皇帝杨忠一起打

  • 胡亥不是赵高扶持起来的吗 赵高为什么还要杀胡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二世胡亥简介,赵高杀秦二世,赵高给胡亥做饭哪一集

    你真的了解赵高杀胡亥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5万楚军在巨鹿全歼王离军队,又逼迫章邯的二十万大军投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军队尽毁。另一方面,刘邦率领2万兵马攻下武关,兵锋直指咸阳。而这时候,咸阳城内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赵高率

  • 姬昌的长子与次子为什么都不姓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姬发和伯邑考为什么不同姓,姬昌有几个儿子,历史上姬昌有几个儿子

    周文王姬昌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我们首先可以确定,周文王、伯邑考和周武王父子三人都是姓姬的,可他们的古称里没有“姬”字,“姬”字都是后人加的。就是在西汉的《史记》里,这个姓都没有加上去。《史记·管蔡世家》记载了周文王十位嫡子:“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

  • 李斯身为一代明相 李斯为什么会联合赵高让胡亥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斯斗不过赵高的原因,李斯为何最后又败给了赵高,李斯为什么要帮助赵高

    对赵高和李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斯,一代明相,在他的辅佐下,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为什么在沙丘之变中,他要与胡亥、赵高一党,难道他看不出胡亥、赵高是什么货色吗?我觉得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看得出来,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了,我认为有主观和

  • 从笼络人心到大杀功臣,刘邦为何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笼络人心的手段,刘邦如何卑鄙笼络人心,汉武帝和刘邦什么关系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史记·淮阴侯列传》秦朝灭亡后,昔日的六国贵族不甘沦为平民,欲复辟旧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刘邦带领着自己的草根团队击败了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毛主席曾

  • 秦始皇为什么会重用赵高 秦始皇真的昏庸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高害怕秦始皇吗,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赵高,赵高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你真的了解赵高和秦始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提起赵高,估计很多秦粉就会恨得牙根直痒痒,因为经过秦国六代国君建立起来的大秦帝国,葬送在他的手中。也因为秦始皇重用了赵高,也导致了很多人说秦始皇昏庸,用人不识,偏偏重用了赵高这么个佞臣。但是也不能怪秦始皇,你要是秦始皇或许你也会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