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皇帝康乾雍为何勤政?其实形势所迫!

清朝皇帝康乾雍为何勤政?其实形势所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86 更新时间:2024/1/28 7:41:44

电视荧屏上播出的古代宫廷戏最多的就是清朝的戏了。由此可见大家对清朝的了解也更为深入。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故事基本都离不开皇帝的勤政。

雍正皇帝在昏暗的烛光下,带着眼睛批阅奏折,忧国忧民之情毕显无疑。看到这里不少人拍案叫好,这就是明君,为国操劳,死而后已。

网络配图

事情真是如此?我看未然。

首先我们俩说下清朝皇帝勤政的俩大标志。一是早朝,又称御门听政;二就是大量的奏折。自康熙主政之后,早朝制度几乎贯穿有清一代,除了有病和重大事件,皇帝在京的日子是没有节假日的,从这方面讲清朝皇帝最为勤政。再说奏折,清朝的奏折分为明折和密折,明折一般是由内阁大臣先看,重大事情交由皇帝决定,这类奏折皇帝还可以让大臣们分忧。但密折不同,他由皇帝亲自批阅,别说大臣们看,就是上折子的大臣泄露出去都是死罪。清朝四品以上官员都有密折上奏权利,可以想象皇帝每天需要亲自批多少奏折。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掌握大权的帝王如此勤政呢?专制。

网络配图

专制权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剥削天下的权力。因此专制权力的性质就是高压的,排他的,君主就要尽一切可能牢牢掌握权柄。

康熙时期还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可以影响皇权。到雍正,这位传说中的工作狂,其实更是独裁者,直接建立军机处,从此把满族权贵踢出政治中心。这一切的代价就是皇帝需要参与更多决策,只能更勤政。

这位康熙帝创造的密折制度,更是逼得以后的皇帝只能勤政。清朝密折制度的起因就是皇帝对大臣们的不信任。为了防止他们为了各种目的欺瞒皇帝,特允许各官员可以直接对皇帝直接上书。这样皇帝直接得到信息来源,各地官员有事情也不得不如实奏报,避免了出现官僚集团架空皇权。这种体制下,皇帝是不可能把批阅奏折的权力下放给大臣的,唯有亲自批阅才能避免权臣。

由于专制性的自私本性,君权还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和防范性。有清一代,对权臣的防范是最严的。清朝中前期权臣几乎都是死于非命:鳌拜、年羹和珅都被勒令自尽,索尔图幽禁至死,隆科多死于狱中。如何才能防备出现权臣?只能是皇帝亲理朝政,把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中。

网络配图

清代前几个皇帝都有大气魄,在统治术上有大创新。他们把大臣彻底变成奴才。因此清朝的大臣不再是政治家,只是皇帝的秘书。皇帝不要思想者,只要执行人。在这种氛围中,皇帝想不勤政,何其难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末期的延恩侯:真是大明的悲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曾给明朝后嗣冠以延恩侯的称号,并延续到大清灭亡。最后一代延恩侯行为举止已经完全没有皇族气度,粗俗不堪令人扼腕。网络配图大清灭亡之后,溥仪心里相当难受,因为自己再也做不成皇帝了,变成了民国政府口中的公民,与此同时,另一个人也在自家破败的庭院中长吁短叹,因为他再也领不到清王朝发给的那点微博津贴了,再

  • 真实的关羽:爱慕虚荣 好色程度不亚于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存葆的《东方之神》(载于《十月》2002年第四期)被作者自己称为纪实文学(见《中篇小说选刊》2002年第六期该篇作品后所附作者创作谈)。我读了该“纪实文学”后的感觉是名不副实,如果可以开个玩笑的话,我宁可称它为“纪虚政论”:该作品纪录的事情大多不是史实,而是虚构的;形式上似乎侧重于历史考证,实际上

  • 纪晓岚笔下的明熹宗选妃一根体毛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明熹宗朱由校选妃子秘闻“裸检”是皇家秘密,作为一种制度,一直存在于各朝宫妃采选过程之中。《汉杂事秘辛》所记未必是东汉时宫妃选拔的实情,纪晓岚笔下却弥补了一份遗憾。在杨慎所处的明代,女子入宫前体格也极其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连一根体毛都要看仔细。清代文人纪晓岚所著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详细记下

  • 官员贪污都是皇帝逼得:只因要给皇帝分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期,因此出现过很多惨事、奇事。皇帝也多有奇葩,比如说这个南齐的孝武帝,他下令在都城的地方大员任期满,必须交付一半财产给他,其他随意。于是官员们争相贪污,一时成为南齐一大奇观……图片来源于网络南齐时,都城广州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尤其红火。一些大商人,甚至包括南齐政府

  • 《铁齿铜牙纪晓岚》纯属虚构:跟历史有出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铁齿铜牙纪晓岚》相信你大家多少年前都看过,讲的是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和大贪官和珅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小编也看过,那感觉真的是心潮澎湃,拍案叫绝啊。但是话又说回来,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此剧跟真是的历史实情还是有很大的出入。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一下。网络配图纪晓岚1724年7月26日出生。和绅1750年

  • “聊斋先生”蒲松龄一生想进“体制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曾这样评价过清代文人蒲松龄。他的一部《聊斋志异》,说尽鬼道人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甚至走出国门,对西方文学家如卡夫卡等人也产生过重要影响。而这位大师的人生,却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连自己的著作也无钱印行。种种痛处,只印证了一句古话:“穷愁著书。”坎坷功名路蒲松龄

  • 清朝康熙皇帝为何那么厉害!原因就在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当历史走入清朝,中华古国被铁骑女真统领,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堪与前世明君比肩的君王:康熙帝。他尊孔子,研汉学,以仁德治天下,为一百三十余年的康乾盛世奠下坚实的社会基础。他的饱学和好学也为后世赞叹和敬仰。对康熙帝来说,读书是一件乐事,每读书必有所得,能够开茅塞增智慧,因而他因读书而心悦。他曾经说:“

  • 村妇变皇后生出了千古一帝王娡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由村妇变皇后,还生出了千古一帝,这样的女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了,她就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王娡的家乡是今天陕西扶风县槐里镇,母亲叫臧儿,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燕王臧荼是秦末汉初,群雄并起时候项羽册封的诸侯王,后被汉高祖刘邦击败杀死。可见王娡也曾是名门之后,但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到王娡的时候,她基

  • 为什么明朝皇帝的子孙都那么少?遗传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十三位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比较长寿之外,其他皇帝都比较短命。而且宫里嫔妃众多,为什么皇帝却生不出孩子来,有的就算有孩子也是早年夭折。古时候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医疗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了,所以人们的年龄很容易就能过“七十岁”这个坎。明清

  • 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会害怕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作为大汉帝国的创始人,高高在上的皇帝,为什么会害怕老婆吕后呢?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网络配图第一,刘邦当年穷困潦倒,是当地的无赖,很难找到媳妇,因此经常和当地卖酒的曹寡妇在一起幽会,后来还生了个儿子,是刘肥,后来还被封为齐王。在出席沛县县令的宴会时,席间因为出的价格高,居然和吕公一见如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