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选择弘历而不是弘昼,雍正帝为何会这么做?

选择弘历而不是弘昼,雍正帝为何会这么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99 更新时间:2023/12/17 2:36:14

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传位于第四子弘历。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清朝皇位继承,一直比较搞笑,基本都是最不像爹的那个儿子接班,发展到最后,居然是由不是儿子的人接班,比如雍正不像康熙乾隆不像雍正,嘉庆也不像乾隆。

读者诸君都知道,是雍正皇帝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这就是说,立谁为太子,八旗贵胄和公大臣是没有参与权的,这件事就皇帝自己说的算,立谁不立谁,也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

这时候我们就要问了:连雍正都说老五弘昼最像自己,他秘密立储,为何选弘历而不选弘昼?正是因为乾隆皇帝弘历的好大喜功故步自封,才导致了清朝被世界潮流淘汰,开了常年挨揍虽远必赔的悲催模式。如果继承皇位的不是弘历而是弘昼,清朝还会从乾隆时期开始衰落吗?

翻阅清史,我们才知道胤禛的无奈——不是清世宗宪皇帝雍正的无奈,而是父亲胤禛的无奈:手心手背都是肉,十指连心,咬哪一根手指,胤禛都会很疼。

雍正皇帝胤禛不像康熙皇帝玄烨那么高产,玄烨活了六十九年,生了三十五个儿子,参与了兄弟排行的有二十四个。

胤禛活了五十八岁,生了十个儿子,到最后留在身边的却只剩下了三个,也就是同为二十五岁的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还有一个刚三岁的弘曕。这就是说,有可能继承胤禛之位的,只有弘历弘昼两位亲王。、

如果雍正皇帝按照“深肖朕躬”的标准来选接班人,那么就会选弘昼而不选弘历:弘历像爷爷玄烨,弘昼像父亲胤禛。

康熙传位给雍正,遗诏中有这么一句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但是雍正传位给乾隆,遗诏中却说:“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在康雍乾三代皇帝中,康熙和乾隆都喜欢旅游:康熙南巡轻车简从,但也把曹寅吃得债台高筑,乾隆六下江南,花光了老爹辛苦攒下的家当。雍正虽然也打了不少仗,但国库存银每年都在增加,百姓的负担却在逐年减轻。

我们可以说:雍正花了十三年时间整顿吏治,满朝文武朝乾夕惕不敢懈怠,乾隆一上台,大家就又回到了“幸福的康熙时代”:可以继续侵吞公帑,可以继续花天酒地。

与康熙的雄才大略不同,乾隆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他为了把自己包装成“十全老人”,该打不该打的仗,打;该花不该花的钱,花!

清朝的大规模园林建设,就是从乾隆时期开始的,清朝的文字狱,也数乾隆朝最为惨烈——雍正赦免的曾静张熙,也被乾隆凌迟处死了。

这时候我们就要问了:雍正是一位英察之主,他怎么会看不出已经二十五岁的宝亲王弘历,骨子里流淌着跟自己不一样的鲜血?

读者诸君请不要误会,咱们说的骨血,是指代性格,而不是遗传基因,笔者并没有质疑胤禛与弘历的父子血缘关系。

清朝从乾隆朝开始衰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翻阅一下1736年(乾隆元年)至1795年(乾隆六十年)的世界历史,就会发现在这六十年间,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搞了工业革命,华盛顿当了美国总统,法国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莫斯科开办了现代化大学。

乾隆年间欧美陆军打仗,已经开始“排队枪毙”,海上也有了坚船利炮,马戛尔尼还不远万里送来了模型,但是乾隆却大剌剌地说:我天朝上国无所不有,西人唯一可取之处,就是钟表制造尚属精良。

乾隆对便于操作的火药武器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反感,他感兴趣的是骑马射箭。但是很不幸,后来的八旗子弟已经是既不会打枪放炮,也不会骑马射箭,就连乾隆皇帝自己也射不中靶心了。

乾隆把先进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但是对华而不实的外来钟表却情有独钟,看来这位“抱瓮老人”,也不是不肯偷奸耍滑。

乾隆之所以狂妄自大,是因为他的盲目自信,以“十全老人”、“天下第一完人”自居的弘历,关起门来过日子,陶醉在自己挖好的井里,听着奴才们呱呱地念喜歌。

清朝衰落,始于乾隆。如果继承胤禛皇位的不是弘历而是弘昼,清朝会不会从乾隆朝开始衰落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种衰落,不是弘历也不是弘昼所能逆转的。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胤禛这个做父亲的已有自己的苦衷:就这么两个儿子,根本就不能赛马或海选,只能挑一个看起来比较仁慈的来接班。

胤禛很无奈,他没资本像父亲玄烨那样,放手让二十四个儿子来一场皇位争夺赛,因为他就这么两个成年儿子,死一个就没了一半。

胤禛的无奈,既是父亲的无奈,也是父传子家天下的无奈:如果有成百上千个儿子,是可以优中选优的,如果他只有一个儿子,即使这个儿子是个智商为负数的败家子,也只能让他接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十香词冤案”是怎么回事?萧观音为何会冤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萧观音,辽朝女诗人,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被辽道宗誉为女中才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萧观音自幼容貌清丽,聪慧秀逸,个性内向纤柔,文采出众,精通诗词、音律,还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萧观音也是辽代的女诗人,她的传世作品虽然只有15首,却已在我国古代女性文

  • 历史上刘备真正的结义兄弟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结义兄弟流程,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朱元璋结义七兄弟都谁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提起刘备,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刘备和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的故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兄弟情谊令人十分震撼。但这个故事,仅仅出现在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并非是历史上的真事。历史中的刘备与关羽张飞,就是比较亲密的君臣

  • 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那些兄弟的?八爷党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因康熙晚年“九龙夺嫡”的原因,长期的夺嫡风波几乎耗尽了本就不深的兄弟情义,雍正继位之后,对曾经参与夺嫡的兄弟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其中大阿哥胤褆、废太子胤礽因较

  • 朱高煦为何没能继承皇位?朱棣选择朱高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高炽 登基,是为洪熙,明朝第四位皇帝。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朱高炽因身体肥胖(疑似肥胖症)行动不便,故而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次子朱高煦则孔武有力,故而生性凶悍、

  • 司马道子是谁?司马道子为何最终被毒害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道子出生的时间是在364年,在403年去世,道子是他的字。他是河内温县地区人士,在东晋时期曾经是一代著名的权臣,他是东晋孝武帝的亲生弟弟。刚开始的时候被封为琅邪王,后来又被封为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时期是和王室最为亲近的一条血脉,因此在当时备受重用。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司马道子简介中有着详

  • 刘太后是在什么背景下临朝的?临朝有何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后世历史学家在整理刘太后临朝背景这个问题时公认的一点是,当时宋真宗突然病逝给朝廷带来了很大打击,也使得统治基础开始摇摇欲坠,这是构成刘太后临朝背景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如果宋真宗能够使得政权顺利交接,也就不会有刘太后临朝听政事件的发生,宋仁宗就能够顺利登上皇帝的宝座。其实刘太后临朝背景还应该包括刘太后

  • 孝端文皇后哲哲有何人生经历?孝端文皇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哲哲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十六岁的哲哲远嫁二十二岁的皇太极为妻。一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新宾县老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天命十年(1625年),她十三岁的侄

  • 大清王朝开国皇帝皇太极之母:叶赫那拉孟古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叶赫那拉孟古是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女性。虽然她不像武则天、长孙皇后她们那么出名,但是成功男人的身后,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叶赫那拉孟古,就是清太祖身后的这个女人。她是部落首领最宠爱的女儿,当初努尔哈赤想要联姻的时候,部落首领觉得努尔哈赤是个人才,对他赋予了很大的期望,于是提出把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他。二女

  • 殷正茂是贪官吗?高拱为何让殷正茂挂帅出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殷正茂,字养实,号石汀,安徽人,明朝的官员。1547年,殷正茂中进士,与张居正一同登榜,被授行人。殷正茂具有突出的军事才干,征集官兵十四万人,镇压黄朝猛之乱。因为突出的功绩,殷正茂晋升为兵部右侍郎,之后又召为户部尚书。三年之后,选择归乡,很久之后,又担任了刑部尚书。1592年,殷正茂去世。关于明

  • 慈禧执政期间有何政绩?慈禧执政政绩大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推行洋务运动,开辟中国近代化道路慈禧一生中领导过两次改革,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清末新政,前者是物质层面上的变革,后者是体制层面上的变革。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是在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一场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18世纪以后的大量科学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