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公孙述自立为帝为何会失败?最后的饿结局如何?

历史上公孙述自立为帝为何会失败?最后的饿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10 更新时间:2024/1/20 1:16:04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两汉间政治人物,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公元35年春,汉光武帝刘秀为统一天下,挟平定隗嚣陇西割据势力余威,令征南大将军岑彭大举征伐蜀地同时,亲笔给自称白帝的公孙述写信劝降。公孙述却“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大言不惭道:“废或兴均由天命,岂有投降的天子!”他两次拒绝刘秀劝降,“终无降意”,负隅顽抗,并派手下先后暗杀东汉名将来歙与岑彭。

汉大司马吴汉亲率三万精兵与岑彭所部会合,大破公孙述军,“八战八克”,乘胜围困公孙述老巢成都。公孙述狗急跳墙,“自将数万人出城大战”,被刺落马下,身负重伤,拼死逃脱回城,当晚伤重不治而死。

次日凌晨,公孙述的心腹延岑大开城门,投降吴汉。公孙述亲手创建的成家政权历时十二年,终于被东汉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一)自立蜀王

公孙述是西汉末期的官二代,年纪轻轻便脱颖而出升任县长。其父担心他年少轻狂,特意派个老成持重的亲信随身教导。亲信月余后回禀其父:“令公子天资聪颖,勿需教导便无师自通!”当地太守很欣赏公孙述的才华,令其兼任五县县长。公孙述举重若轻,将公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将五县治理得“奸盗不发”,令当地吏民瞠目结舌,暗中传言公孙述必定有鬼神相助,才会有如此才能。公孙述步步高升,在王莽新朝时升任蜀郡太守,成为一方大员。

公元23年,绿林军拥立汉室宗室刘玄为更始帝,统一指挥各地义军推翻王莽政权。各地豪杰纷纷起兵相应,加入起义洪流。公孙述闻知南阳人宗成等率部数万转战至汉中,遂遣使者迎接宗成所部入驻成都,以保境安民。不料,“成等至成都,虏掠暴横”,祸害百姓。公孙述深悔引狼入室,专门召集当地义军首领们开会商议,指出宗成所部是“寇贼,非义兵也。”恳请义军首领们留下与他共守成都。

公孙述略施小计,派人诈称汉使从东方来到蜀郡,宣布更始政权对公孙述的任命:暂时代理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绶。公孙述“乃选精兵千余人,西击成等。”他的队伍大破宗成所部,宗成的部将趁乱杀死宗成,“以其众降”,使公孙述实力大增。

次年,更始帝令汉将“将兵万余人徇(侵掠)蜀、汉。”公孙述此时兵强马壮,且深得人心,加之蜀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野心勃勃开始“有自立志。他毅然派弟弟公孙恢率兵至绵竹抗击汉军,“大破走之。”这一胜利更使公孙述“威震益部”,自信满满,接受心腹李熊“宜改名号,以镇百姓”建议,“自立为蜀王,都成都。”

(二)蜀地称帝

李熊鼓动公孙述自立为蜀王后,再次巧舌如簧鼓励他更进一步“即大位。”他条分缕析说,首先,蜀地地形有利,土地辽阔,进退自如:

“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杨。”

其次,蜀地物产丰饶,运输便利:

“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构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

再次,公孙述的“君王之声,闻于天下,而名号未定,志士孤疑。”因此,公孙述应该毫不犹豫地自立为帝。

公孙述正中下怀,却装模作样推辞:“帝王是天命所授,我怎么能承担得起?”李熊继续添油加醋:“天命无常!百姓甘心归附能承担天命的人!您就是这样的人!”

公孙述禁不起忽悠,脑子一热,“遂自立为天子,号成家。”因新政权崇尚白色,公孙述遂自称白帝。

公孙述称帝后,先将益州纳入囊中,又大肆收留走投无路的关中豪杰吕鲔与延岑等人,趁光武帝刘秀无暇西顾蜀地,大张旗鼓“大作营垒,陈车骑,肄习战射。”此时,公孙述已拥有“兵甲数十万人,积粮汉中,筑宫南郑”,野心勃勃觊觎关中。三年间,他先后派出两批人马出陈仓,武装袭扰三辅,均“为汉兵所败,皆亡入蜀。”

(三)自欺欺人

公孙述身为偏居一隅的小皇帝,却做着一统天下的美梦。他“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备置公卿百官”,梦想有朝一日过足真正的天子瘾。

他非常迷信图谶之说,不惜曲解谶书为自己称帝大造舆论。他曲解引用孔子的《春秋》与《录运法》《括地象》《援神契》等谶书,力证自己称帝的合理合法性,“冀以感动众心。”

公孙述见小不见大,对细枝末节明察秋毫,对大政方针却不识大体。称帝后,他先是“习汉家制度,出入法驾,鸾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辇出房闼”,摆足汉家天子派头。他不听群臣劝谏,“又立其两子为王,食犍为、广汉各数县。”他任人唯亲,只重用公孙氏家族成员,“由此大臣皆怨。”

(四)身死国灭

此时,光武帝刘秀东征西讨六载,基本统一东方,与西南巴蜀公孙述、西北陇右隗嚣形成鼎足之势。隗嚣先归顺更始帝,继而依附刘秀。因企图脚踩两条船刘秀痛击,索性向公孙述称臣。公孙述立其为朔宁王,出兵援陇,被汉军击败。刘秀与隗嚣和公孙述联军鏖战四年,终于平定陇西,并一鼓作气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击益州公孙述。

公孙述在延岑蛊惑下,“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配合延岑作战,同时暗中出奇兵绕到吴汉大军后面实施偷袭。吴汉猝不及防,兵败落水,抓住马尾才得以活命。

吴汉重整旗鼓,继续攻击蜀军。公孙述占卜后认定吴汉将死于城下,“乃自将数万人攻汉”,将都城交给心腹延岑防守。两军展开大战,延岑负隅顽抗,从凌晨至中午,与汉军“三合三胜”,致使汉军遭受重大伤亡。

吴汉怒火攻心,组建敢死队与蜀军展开最终对决。

公孙述在此役中“兵大乱,被刺洞胸,堕马”,被卫兵抬入城内,将兵权交给延岑后,当晚伤重身亡。次日凌晨,延岑大开城门投降吴汉。

吴汉为替被暗杀的亲密战友来歙与岑彭报仇,入城后展开血腥报复。他先割下公孙述首级,并将公孙述妻儿赶尽杀绝,且将投降的延岑灭族,继而“放兵大掠,焚述宫室。”他先安抚成都吏民,三日后,派兵纵火屠城,将成都“孩儿老母,口以万数”斩尽杀绝,把繁华的成都变成焦土和无人区。

吴汉屠城,手段毒辣,丧尽天良,由此受到汉武帝严厉谴责,理所应当。但是,成都被夷为平地,公孙述难辞其咎。

公孙述为满足一己之私,先是妄尊自大自称蜀王,继而利令智昏自立为帝。他治国无能,在蜀地废除铜钱自制铁钱,致使百姓手中货币无法流通。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编唱童谣发泄不满:“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言下之意是:王莽称“黄”,公孙述号“白”,五铢钱为汉室货币,暗喻天下必定归还刘氏;他任人唯亲,抱残守缺,不知变通,负隅顽抗,身死国灭,理所当然。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公孙述于西汉末乱世中割地称王,与刘秀和隗嚣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算一代豪杰。但他鼠目寸光,治国无能,成为一只“妄自尊大”的井底之蛙,最终“欺天罔物,自取灭亡”,身死国灭,祸及妻儿家族,成为后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实在令人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死得最惨的帝王后妃,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死得最惨的帝王后妃,一个比一个惨,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北齐武成帝皇后胡皇后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奸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高湛死后,胡太

  • 三国时期曹魏是夏侯姓氏的名将都是哪些人?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也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

  • 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两位公主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即便是唐朝这样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强大的王朝,皇帝也经常要派遣公主去周边国家和亲。因为唐朝疆土面积广大,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唐朝初年采用“都护府”和“都督府”的形式,任用当地人治理当地人,以达到“抚慰诸藩,辑宁外寇”的目的。而对于这些边疆地区甚至更远的外国,唐朝的政策往往是笼络与打击相结合。和亲就是一

  • 成妃:宫女出身的妃子,为康熙生下皇二十四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康熙皇二十四子的生母:成妃戴佳氏。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成妃戴佳氏包衣出身,根据清朝的规定,包衣出身的女子也要参加宫女选秀,她也不例外。在某个年龄时,她进入宫殿参加竞选,但她的命运与其他宫女截然相反。由于她杰出的外表,因此她被纳入后宫。但是康熙有很多漂亮的女人,戴

  •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到底是什么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康熙王朝》中的故事有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令人深刻的便是里面康熙皇帝和苏麻喇姑的故事。在电视剧中,苏麻喇姑和玄烨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关系就很好,在不断长大过程中,两人暗生情愫,她原本被赐给康熙

  • 蔡邕为什么最后惨死狱中?他是被谁陷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蔡邕,东汉末年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东汉初平三年(192年),蔡邕在长安城含恨而终,享年六十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留在历史上的就是这样一个背影,再伟大的人物,到最后也不过是几行文字。人生若浮萍,寄身江湖间,风雨袭来,飘摇不定。命运太脆

  • 李渊最小的儿子,他一生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渊最小的一个儿子,他一生过得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的李世民是个狠人,他的家族原本是北周关陇贵族李氏,他的父亲李渊袭封唐国公,还深受姨母独孤皇后和姨母隋文帝的喜爱。但后来,李家反了,李渊把表哥杨广的皇位夺了,让隋朝二世而亡,自己则建立了大唐帝国。当然,李世民比李渊狠。他

  • 商鞅对秦国的贡献巨大却被车裂,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变法中,最重要的便是商鞅变法,其影响极为深远,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秦献公病逝之后,秦孝公继位,然而此时的秦国已十分弱小,甚至被后旗的魏国夺走河西之地数百年。曾经的春秋五霸之一如今沦落至此,如若继续这样下去,秦国怕是只有灭国。秦孝公自然不愿祖宗基业毁于自己手里,于是广纳贤才,并颁布了招贤

  • 朱瞻墡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被称为“最强皇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朱瞻墡是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他虽然一辈子没当过皇帝,但却干了不少皇帝干的事情。在他的晚年,明英宗对其礼遇有加,就连明英宗都不再自持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侄子的身份面对朱瞻墡,不少人称朱瞻墡为最牛皇叔。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瞻墡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亲弟弟,不是

  • 康熙皇帝是怎样平定三番的?又怎样平定吴三桂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南明政权灭亡的那年,清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3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这3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