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明皇重演先秦历史:节度使其实是各路诸侯

唐明皇重演先秦历史:节度使其实是各路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88 更新时间:2024/2/6 5:44:15

马克思所谓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以“封建”为名,是因为在西欧历史上,以农奴为主要生产力经济形态长期伴随着封土建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封建政体只是先秦三代的时代潮流。随着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的蒸蒸日上,汉以后的分封多半只是经济上的封赏,诸侯对自己封地既无管辖权,又无保护能力,甚至“虚封”而无地。不过这里也有个例外,唐代的藩镇制度就是中国不那么封建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封土建国格局的又一次上演。

网络配图

提到藩镇,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安史之乱。诚然,安禄山以一介少数民族将领的身份,能顷刻间几乎推翻繁盛到极点的唐王朝,肯定不纯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或者其与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恩怨纠葛,而更在于历史原因——藩镇制度是唐帝国巩固边防、外拓张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我们说唐朝“设立”了藩镇制度,那么“藩镇”这玩艺在当时就是个新事物咯?非也,它的渊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首先,“藩”字的本义是住宅周围的篱笆,其设置的目的在于保护主人的土地财产安全;“镇”的本义是压东西的重物,其存在的意义是保障所压之物的坚固稳定。从王国的层面上说,“藩”就是天子领地的边疆,“镇”就是军事力量的统治,这正是周王朝封土建国的实质。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周朝里真正的周国,即天子的领地“王畿”,只是陕西中部“邦畿千里”的一片土地,还不如今天的一个省。周朝之所以疆域广大,号称“普天之下”,是因为把各路诸侯的领地都算成了“王土”,因为他们占有这些土地的合法性来自于王室的册封。

网络配图

但这些大小王爷对封地几乎享有绝对的统治权:一则世袭罔替,并可以自行向下再分封;二则完全掌握了领地的军政大权,自行管理和使用赋税与徭役。可以说,封国算不算周朝的实际领土,完全取决于当地诸侯是否信守对天子的承诺——要么作为附庸拱卫王畿,要么藩而不镇叛周自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管、蔡两位王子本来从周武王那里受领封地,作为“三监”之二防卫殷商后裔,保护王室的安全、保障王朝的统治。然而幼小的周成王继位后,这两位王叔趁着政局不稳联合殷人发动叛变,最后被另一位王叔周公旦镇压。

为了巩固侄子的天下,周公吸取先前的教训,不再轻信其异姓贵族(周王朝自身也是以“藩镇”诸侯的身份推翻商朝的),先后建置七十一块领地,分封给武王十五个兄弟和十六个功臣,让他们作为篱笆给周王室看家护院。

说回唐朝,藩镇制度的设置在形式上并非封土建国,但随着中央政府授予地方的权力逐渐膨胀,藩镇也接近周朝分封诸侯的实际情况了。玄宗治下,唐帝国积极地开疆拓土,相邻的几大民族势力又欲侵吞汉地,所以边疆的军事压力极大,需要当地将领掌握更高的自主权,以便随时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和动乱,不必请示中央政府。对于皇帝而言,巩固边疆更多的是为了王朝腹地的安全,但也不能给内地制造太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干脆把军政大权都交给地方官员,让其尽量自给自足。所谓“节度使”,即“持双节(军、政两种授权)调度”之义。

网络配图

最开始,节度使作为一任地方官员,权力再大也不过是皇帝的家奴,算不得分封诸侯。但是很快,随着安史之乱一爆发,皇帝就管不住这些封疆大吏了。

为了平叛,唐廷设置了更多藩镇,他们在战后成为军阀,各自组建幕府割据一方,跟朝廷讨价还价,甚至出现节度使私自世袭的现象。藩镇名义上附庸天子,实质上作为外姓甚至少数民族领主的势力,其独立性可比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时期的诸侯封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一向说一不二,为何对此人却一直妥协退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一生征战沙场,杀伐决断。开创了大明王朝。为了让自己的权力得到巩固,更加坐稳打下来的天下,朱元璋可以说是做很多不得已的决定。其中不乏一些被后人所批判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得卸磨杀驴之举。但是如此不能够容忍他人功高震主,控制欲极强的朱元璋,却在面对一位特殊的人的时候,不论发生什么,最

  • 童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使外国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代太监中,童贯堪称屡创“历史之最”的人。他以太尉领枢密院事,掌全国军权,是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他前后统兵二十年,是史上掌军权最久的太监;他曾以副使身份出使辽国,是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太监;他因功被封为广阳郡王,是史上第一个被册封王爵的太监。而如果把“骂名”算上,童贯恐怕还是生前死后承

  • 曹操手下竟有如此猛将 能和关羽匹敌但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乐进是曹魏阵营中一员身经百战的将领,功勋卓著的他排在 “五子良将”的第二位。有趣的是,这位名将的笔墨介绍并不多,仅仅数百字,通篇也没有介绍其对话。 王歆有云:“乐进魏之名将,志列于张辽后,其勇悍猛迅,当亦其侪也。惜史书不详,便松之不得益一字。遍观其传,如日记行述,不过某某日于某某处破某某敌而已。”但

  • 周馥:极易被今人忽视的晚清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1901年11月7日,晚清栋梁李鸿章去世。闻讯后此人飞速赶往北京,见李鸿章最后一面,他就是一个极易被今人忽视的晚清重臣——周馥。他帮李鸿章闭上双眼周馥赶到李鸿章病榻前时,李鸿章还没有断气,身上已经穿上了殓衣。周馥痛哭,呼喊李鸿章的名字,可李鸿章已经无力说话,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他。直到次日午刻,李鸿章依

  • 大明首辅乡试落榜 竟不是因为文章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湖北乡试在武昌举行,主持乡试的是湖光巡抚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与同乡的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这次主持考试,一个特殊的考生受到了他的特别关照,但关照的方式不是提拔,而是让他“落榜。”这个特殊的考生就是后

  • 雍和宫:被康熙赐给雍正乾隆又生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雍和宫有着很传奇的经历,他曾是康熙御赐给雍正的府邸后来雍正称帝后变成了宫殿,乾隆皇帝据载就是出生在此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座宫殿。北京是很多朝代的帝都,有着很多灿烂的文化和历史遗迹。更有着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故宫。网络配图故宫里面有着很多的宫殿,每一个宫殿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秘密,自己的故事,

  • 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诸葛亮结局会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这里提到诸葛亮会向反例一样泛舟西湖,个人认为不是很恰当,诸葛亮从能力上看,灵活机变,战场军事非其所长,当然你要是拿《三国演义》说事,就当这话是放屁。如果非要有一比,我觉得诸葛亮更像范蠡的的同事文种。再回到这个问题的本身,如果刘备走了狗屎运统一了天下,那么诸葛亮的下场会如何呢?既然是假设,就做一个基本

  • 为孙子清除障碍的朱元璋,为何没杀了朱棣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了大明帝国的首都应天,在这场叔侄大战中,朱棣成功地从朱允炆手中夺取了皇权。最终伴随着朱允炆在大火中的失踪,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成功地登上了皇位。燕王朱棣当皇帝时,距离朱元璋去世才4年,可见一切其实是朱棣早已准备好的。而朱元璋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皇帝,他的

  • 光武帝刘秀为何不攻打匈奴 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雄才大略,重兴汉室、统一全国,但是他的名气远不如高祖刘邦以及汉武帝刘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秀统一全国后没有远征匈奴,进一步开疆拓土。现代很多史学家也因此批评刘秀软弱,对当时的北匈奴过度忍让。那么光武大帝为什么不远征匈奴呢?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公元36年消灭川蜀统一全国,之后集中

  • 他是如何靠历史性饭局解除自己后顾之忧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他曾是一位职业军官,而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他却喜欢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 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他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中,部下诸将给赵匡胤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赵匡胤的事业便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北宋的最高统治者。话说当了一国之君之后,赵匡胤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