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秘史:为何说皇帝崇祯救不了明朝

明朝秘史:为何说皇帝崇祯救不了明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898 更新时间:2024/1/9 20:55:32

崇祯皇帝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因父亲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厌的太子,母亲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

崇祯,是明代的末朝皇帝。据史学家介绍,崇祯皇帝本人,倒并不是那种骄奢淫逸、昏庸无道的君主。相反的,他还比较务实,勤于朝政。在生活上,更是提倡朴素,节衣缩食。说起来,也可算是个很想搞好朝政、懂得节俭的皇帝。但问题在于,明代后面几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些荒淫无度的角色。他们贪图享乐,后宫淫乱。长年不理朝政,指派后宫太监去监督各部大臣,任用他们执掌生杀大权。横行不法,倒行逆施,已经将大明江山作践得差不多了。到了崇祯末年,内库空虚,外强中干。宦官当道,奸党横行。老百姓流连失所,赤贫千里。各地的起义队伍,此起彼伏,纷纷举起造反旗帜。

网络配图

灾民们一呼百应,夺城掠地。势如破竹,直逼京城。而这时的崇祯,再想独挽狂澜,已是力不从心。再加上他用人不察,听信谗言,错杀于谦等爱国将领,导致众叛亲离,孤立无援。最后,在清军与闯的双方相逼下,走投无路,只能在景山上吊,自尽而死。

崇祯之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造成了清军入关、异族占领的严重后果。血雨腥风,民众遭殃。从此,中原大地被满族统治了三百多年。所以说,崇祯他那末日来临之际的遗恨,同时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国力衰弱,就会受到外族的欺凌与蹂躏。因而,在抗日战争前后,“南派京剧”的代表人物周信芳,特地编演了《明末遗恨》一剧,内容就是着重揭露那些身居要位的官僚,只图私利,不顾国亡。通过这出戏,呼吁民众奋发图强。同时,揭露与嘲讽当时国民政府官员们的贪得无厌,腐败无能。抗战不力,祸国殃民。该剧因为切中时弊,所以备受广大观众的欢迎。这在当时来说,等于是指斥当政者的昏庸无能,确实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周信芳演出这出戏,是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热情与胆识的。

网络配图

周信芳主演的崇祯皇帝。一开场,就描写朝廷的内库空虚,需要筹措饷银。在金殿上,崇祯要求大臣们慷慨解囊,捐款付饷。谁想,那些大臣们谁也不愿响应。甚至连富可敌国的国丈、太师周奎,也只肯出几两银子。这时,清军已集结关外,闯王自成的大军,也已逼近京城。而崇祯晚上出宫,只听得各处府衙的官员,竟还醉生梦死,传出管弦之声。国难当头,他们还在寻欢作乐。这些,也便是当时国民政府大官们的写照。眼看京城难保,崇祯想将太子托太师带走避难,结果竟连门也未能进去。

网络配图

崇祯万般无奈,深夜撞钟,想召集人马抵挡一阵,但是却无人应召前来,三次撞钟,只来了将领李国桢一人。最后,李国祯大战棋盘街,寡不敌众,直至阵亡。此时,崇祯已知山穷水尽,走投无路,身处绝境,只得自缢于景山。周信芳在民族危亡之际,演出此剧,深刻地讽刺了当时国民政府官员们不顾国家安危、沉溺于金钱声色的丑态。同时,也大声疾呼:如果不奋勇抗战就只有灭亡的惨痛结局。唤起人们起来反抗,勇于战斗。保卫祖国,保卫家园。因此大家认为,周信芳在那时演出的《徽钦二帝》,具有一定的鼓舞作用与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十大皇帝 汉武帝第二 第一名世人皆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有多伟大,汉朝最厉害的皇帝,汉武帝后面一位皇帝是谁

    第十名:明成祖朱棣 又称永乐帝,雄才大略,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郑和下西洋就是此时壮举。网络配图第九名: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立国皇帝,成吉思汗之孙。灭亡南宋,统一了天下。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第八名:魏孝文帝元宏 北魏有作为的皇

  • 揭秘:嘉庆帝办倒和珅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和珅为什么怕嘉庆,和珅为什么不反抗嘉庆,和珅乾隆嘉庆

    乾隆帝在位时,和珅经常对太子嘉庆指手画脚夸夸其谈,自然引起太子的反感。这是国家的储君,你事事都凌驾太子之上,自然没有好果子吃。和珅是清朝大贪官,不过乾隆帝很喜欢他,对于乾隆来说,和珅是大忠臣,不仅忠心耿耿,而且会办事,能办事,是一个各方面都出众的人才。那么,这样的人物,为何嘉庆帝不喜欢,也就是嘉庆和

  • 明朝一代大儒受朱元璋称赞为何朱棣却灭他十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说朱高炽是大明最有实力的人,明朝灭亡朱家子孙数量,朱棣有多怕朱元璋

    我们都听过“灭九族”这种说法,这算是古代最没有人性的处罚了,只要一人犯罪,牵连可达成千上万。但是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儒却被朱棣灭了十族,这又是为什么呢?方孝儒自幼好学,学识被宋濂高度称赞。后来经人推荐被明太祖召见,被赞为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方孝儒毕竟是儒生,与征战半生的朱元璋施政想法完全不同,所以朱元璋

  • 晚清三大罪臣如果没有他们甲午海战必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甲午战争清军阵亡将领,甲午战争清军唯一胜利,甲午战争罪魁祸首是谁

    晚清的灭亡,根本的原因在于清朝机制不断腐朽,以及清朝的一帮不干正事的大臣。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并没有让慈禧看清那些庸臣的嘴脸,他们仍然玩弄着权力,也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和以后的八国联军入侵。说到甲午海战,有三个人难逃干系,他们是甲午海战的最大罪臣,如果没有他们,甲午海战不会输得那么惨,也不会有

  • 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始末:诸将失和致军心瓦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东征日本为何失败,忽必烈东征日本的原因,忽必烈攻打日本为什么失败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

  •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八个儿子的最后命运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肥是刘邦和谁生的儿子,汉高祖刘邦几个儿子,刘邦哪个儿子继位

    汉朝的开朝皇帝刘邦共有八子,除了立为太子的刘盈之外,其余七子在刘邦在世时皆被封为诸侯王,希望他们能为汉朝的江山各尽一份力,不过他们的命运也是各不相同。网络配图1、刘肥。虽然刘肥是作为刘邦的长子,但是由于并非嫡出,而是庶出,所以太子的位子轮不到他来继承。刘肥被刘邦封为齐王,管辖七十三城,是当时最大的诸

  • 元世祖忽必烈为何选择先消灭大理再灭大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忽必烈攻打大理国,忽必烈为什么建立元朝,铁木真与忽必烈的关系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命从河西出发攻打大理,两个说法在时间、地点信息上都有抵牾之处,究竟孰是孰非?图片来源于网络13 世纪

  • 对于不听话的朝鲜汉武帝是怎么采取政策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为什么朝鲜不听话全世界都说中国,为什么不吞并朝鲜,汉朝为什么不收了朝鲜

    在战国时期,燕国是个比较弱的国家,可这弱也是相对的,虽然惹不起那些老大哥们,燕国还是比较轻松的搞定了朝鲜,而后在那里设置了官吏,正式统治那块土地。图片来源于网络后来秦国灭掉了燕国,在那边设立了一个辽东郡,朝鲜就成为辽东郡以外的一个国家。到汉朝的时候,辽东郡属于燕王卢绾的地盘,后来卢绾造反跑去了匈奴,

  • 北宋“狸猫换太子”案幕后惊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和北宋哪个更繁华,南宋与北宋的区别,北宋灭亡的原因

    关于赵祯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称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后

  • 班婕妤被残害汉成帝“牡丹花下死”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班婕妤(前48?——前6年),西汉女文学家,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固和班超的姑母。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她的父亲是班况,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