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却把他给害惨了

商鞅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却把他给害惨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78 更新时间:2024/1/16 13:59:11

中国人对商鞅应该不会陌生,关于商鞅的历史地位,现在也许存在着不少争议,但《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更强却是历史公认的。不过在历史上像商鞅这样的一个人才,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帮秦国工作的,而且商鞅刚刚出道的时候投靠的是当时最强的魏国。只是魏国的国君一直看不起这个年轻人,最终把这个人才给放走了——

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其祖上本姓姬,氏公孙,故而称其为商鞅,因为是卫国人,人们也称其为卫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网络配图

商鞅在少年之时就胸怀大志,好刑名之学,受魏文侯时期的相国李悝及将军吴起的影响很大。对李悝所著的《法经》百读不厌,对吴起用兵百战百胜,非常崇拜。当吴起被迫弃魏奔楚之后,在楚国实行的一系列的变法,其也非常感兴趣,进行了反复的研究,收货甚丰。后来又投师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

待商鞅长大之后,魏国正是卫成侯时期,卫成侯昏庸无能,领地窄狭,国力衰弱,兵微将寡,随时都有被周围的强国灭掉的可能,实在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当时中原诸国唯魏国最强,商鞅无奈,忍痛离开卫国,来到了魏国,投到魏相公叔痤的门下。公叔痤与商鞅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深知此人虽然年轻,但胸中怀有经天纬地之才,心中不免有一些嫉妒心理,唯恐为他国所用,便留在府中为中庶子,待日后自己故去,可为魏相。

商鞅在公叔痤的相府中,虽然受到公叔痤的重视,许多大事皆求教于商鞅,使魏国兴盛,但始终没能将自己推荐给国君,也未能在朝中任职。而公叔痤在魏国屡立战功,权势更大。可是,人生难测,终有倒霉的时候。在秦、魏少梁之战时,公叔痤本想乘大破韩、赵联军之势,再大败秦军。万没有想到,却成了秦军的俘虏。当被押解的秦都栎阳之后,尽管公叔痤虽然在秦献公面前不卑不吭,侃侃而谈,受到了秦献公的尊重,又将其以礼送回魏国。然而魏惠侯,也没有因其被俘而小视,仍是委以相国重任。可是此次被俘,公叔痤在内心中却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再加上年迈体弱,回到魏国后,不久便身患重病,卧床不起。

网络配图

魏惠侯闻知公叔痤患病,便亲自前来探望。当看到公叔痤病势沉重,沉痛地说:“相国有幸归魏,今却如此不测,魏之社稷将何耶?”公叔痤看着魏惠侯沉思半晌说:“主公勿虑。老臣虽去,但臣府中有一中庶子,姓公孙,名鞅,乃卫国人氏,虽年纪尚轻,乃天下奇才也,足以助主公成其霸业矣。主公可委以重任,听其治理,举国而听之,魏必兴矣。”魏惠侯听罢默不作声,心中暗想:“相国老矣,故糊涂也。不然,何以出此荒唐之语乎?一年轻之中庶子,有何能为,何以让寡人举国而听之?”稍待片刻,公叔痤见魏惠侯低头沉思不语,知其无用商鞅之意,便屏退左右,只有魏惠侯一人在病榻之前时,悄声对魏惠侯说:“主公若不能用商鞅,当杀之,使其不能离开魏国,为他国所用,如若不然,必为魏之后患也。”

魏惠侯听罢,心中更加惊讶,暗想:“如此看来,相国却乃老糊涂也。一年轻之人,有何能为耶?何以成为魏之后患乎?何以杀之?”可是,此时公叔痤正以那渴望的眼神,期待着自己的回答。魏惠侯只好点头安慰公叔痤说:“相国勿虑,寡人皆依相国之言也。”又稍待片刻,魏惠侯便告辞离开。当走出公叔痤相府,登上车乘,欲返回宫中时,魏惠侯对左右群臣长叹一声说:“唉!人之暮年甚可悲也。以相国之贤能,却向寡人推荐一中庶子商鞅,还让寡人委以国政,举国听之;还言之,‘若不用则杀之’,岂不荒谬乎?此言,必是相国病危之时昏聩之语也。”然后,命侍从驱车回宫。

网络配图

此后,魏惠侯之弟,魏国大夫公子卬又多次向魏惠侯推荐商鞅,可是魏王根本不把这个年轻人放在心里,而此时,秦孝公又在发布《招贤令》,商鞅只能极不情愿的去了秦国,魏国也便失去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当然,在这里大家觉得魏王没有眼光,不过跟公叔痤的自私也有很大我关系。怪他不应该把商鞅藏那么久,应该早点给商鞅一点机会,让魏王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物。

商鞅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所以说公叔痤虽然作为商鞅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但却把他给害惨了。

其实想想也是,公叔痤怕自己的相位不保,因而不用商鞅。后面举荐商鞅,其实也是不想自己落个嫉贤妒能的骂名。

公叔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推荐了商鞅,但在明白魏惠王并不打算启用商鞅时,便建议杀了他。而后,又召见了商鞅,跟他说:“如果魏王不用你,我建议他杀了你”。商鞅则说:“他不用我,又怎么会杀我呢?”

最后这段话也可能是出于人快死了的本心吧!毕竟公叔痤也是常人,也有私心,最后的举动就当是他的将功补过吧。

后来的后来,商鞅去了秦国。在那里实行了变法,并受封于商地,号为商君,但最后却死得很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俄国第一铁腕皇帝,亲手杀死自己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530年,莫斯科出生了一个男婴,他是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也就是后来的伊凡四世——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47年,他加冕称沙皇,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一样,他传奇的一生给历史留下了种种扑朔迷离的传说。伊凡四世刚即位时,母亲

  • 最穷的一个王朝,东周天子竟然穷到没钱办葬礼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西周的时候,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宗主”的权威,列国虽然不敢在表面上违抗王命,但是私下互相吞并的事情却越来越多。周幽王姬宫湦战败身亡,儿子周平王接任。日子更不好过了。这不, 公元前770年,当时周朝的首都镐京发生了地震,加上戎、狄等外患时时都在威胁,周平王只能东迁,但时这个时候面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

  • 汉高祖刘邦:预言死后50年的汉朝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大家非常熟悉,汉朝开国皇帝,虽然只在位8年,但是他的功绩却是非常大的,比如分封天下诸侯、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士兵复员等。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网络配图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件事却是让人非常惊讶。话说刘邦平定了淮南王英

  • 此人号称“战国四公子”,却被美女骗去借种生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楚国的考烈王没有儿子,丞相春申君非常忧虑。他四处寻找适合于生孩子的妇人进荐给考烈王,送进宫中的妇人不少,却没有一个生下儿子来。赵国人李园有个妹妹,天资绝色,能歌善舞,想献给考烈王,听说考烈王生不出儿子,担心进宫以后,无子失宠,于是李园另外起了主意。李园设法到春申君府上做了舍人,就是家臣门客一

  • 平阳昭公主:以军礼下葬开大唐公主剽悍风气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唐朝公主,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来的,应该是太平公主,不仅因为她本身的传奇人生,更因为她有一个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亲妈——武则天!图片来源于网络然而,冷史君私以为,唐朝最为人敬佩的公主,当属平阳昭公主。从平阳昭公主的封号,就可以看出她在唐朝的特殊地位。唐朝所有公主,都是只有封号,而只有平阳公主,死后上

  • 和珅的升迁简历,看完后明白了他为什么能快速晋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清朝第一贪,自然就会让人想到是和珅。他所贪的财物加起来,可用“富可敌国”来形容,实在太多了。要说清朝贪污的官吏肯定也不少,为什么就他能贪这么多呢?有句话叫“有多大能力,成就多大事情”,所以,和珅能贪这么多,肯定他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我们先来看看和珅的升迁简历。网络配图他是满洲正红旗人,从小习武,

  • 隋炀帝征高句丽:35万兵马竟只剩下2700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隋炀帝杨广的手又痒痒了,隋军刚刚打完了不听话的吐谷浑,又把目标定在了更不听话的高句丽上。说到高句丽那就要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由于很多人在写文章时比较懒(包括我),经常将“高句丽”简单的写成“高丽”。而事实上这两个名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高句丽”以前是生

  • 中国史上第一牛的商人,做买卖赚到了一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她结识的这个男人就是吕不韦。公元前265年,大商人吕不韦贩货来到赵国都城邯郸。一天,他正在集市上指挥下人卖货,忽见一辆牛车从街心驶过。牛老车旧,可那车厢上却插着一面杏黄旗,旗上大书一个篆体的“秦”字。车盖下端坐着一位年轻人,衣冠无华,面容消瘦,目光含忧,随从寥寥无几。他知道,这个青年名叫异人,是秦国

  • 荒淫隋炀帝为何不爱给自己修陵墓爱修大运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在登基后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修建自己的陵墓,但杨广却是个极大的例外。他对自己陵墓一事只字不提,因为在他看来,人生才刚刚开始,至于结束,还离得很远呢。他登基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月役使二百万人营建洛阳,同时又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运往洛阳。许多农民迫于性命的压力,不得不劳作。所以,

  • 韩信之死可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简要的说明韩信用兵之能,在楚汉争霸时,无人可比。自加入刘邦的阵营后,那是出生入死,东征西伐,为刘邦扫平魏、齐、燕、楚四国;接着与霸王项羽在垓下一战,以数倍于项羽的军队,围住霸王;刘邦、彭越、英布同时出兵,项羽最终兵败而自刎乌江。韩信楚汉之争,刘邦因有韩信所助而一统天下;刘邦座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