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征高句丽:35万兵马竟只剩下2700人

隋炀帝征高句丽:35万兵马竟只剩下2700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22 更新时间:2024/2/6 6:09:35

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隋炀帝杨广的手又痒痒了,隋军刚刚打完了不听话的吐谷浑,又把目标定在了更不听话的高句丽上。

说到高句丽那就要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由于很多人在写文章时比较懒(包括我),经常将“高句丽”简单的写成“高丽”。而事实上这两个名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高句丽”以前是生活在东北长白山的一支少数民族,后来被鲜卑慕容氏烧了王城,挖了祖坟才被迫流亡到朝鲜半岛。对于朝鲜和韩国人来说,“高句丽”只是一个外来的侵略民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韩国人真正的祖先是新罗人,而“高丽”这个名词是在朝鲜半岛统一之后才出现的,和“高句丽”扯不上半点关系。至于棒子的那些史学家通过研究证明的“中国侵占了朝鲜的领土”一说纯属扯蛋!高句丽本来就是中国的民族,杨广派兵打高句丽顶多也就是自己国家的两个民族打内战。关他们韩国人屁事,至于后来唐太宗征讨高句丽那又是一回事。和隋炀帝的性质有所不同。本文不讨论这个,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点,请诸位网友以后要把“高句丽”和“高丽”区分开,不要因为偷懒,少打那一个“句”字而落下把柄给棒子。

扯远了言归正传,历史上高句丽是个很擅斗的民族,说白了就是打不怕。两百多年前被鲜卑人赶出了东北,到了朝鲜半岛仍然不老实。总想着“反攻大陆”,高句丽的领导人也不鸟隋炀帝,试想像杨广这种欲望大过天的人,高句丽在他的眼里不过是阴沟里的臭虫,按死你还不是顺手拈来呀。杨广的自负是有理由的。不过到最后也正是由于杨广同志的轻敌而葬送了大隋的江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广为了体现自己有多少牛B,将将左右十二军全部调动了,结果隋军一共113万人浩浩荡荡的杀向朝鲜半岛,出此之外杨广同志为了体现自己的排场,还将自己的御营扩编,一共有十二卫、三台、九省、九寺,一共几万人(法国人一向引以为豪的路易十四出门也只有几百人护驾,在杨广的眼里完全就是垃圾)。为了让自己的子弟兵有饭吃,杨广还征发了全国的民夫运粮食,山东的老百姓养战马,江南的水手、弩手也调到东北参战,真可谓是全民皆兵,全国总动员啊。不过杨广这样瞎折腾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知道两百多年前苻坚带着100多万人杀气腾腾的奔向东晋,可结果却是自己辛苦创立的大帝国在一年之内便崩溃了。看到苻坚的下场后,再看看杨广你会发现他是多少的脆弱…

不过这种脆弱是相对的,因为他们的对手高句丽人更脆弱。仗着自己人多,隋军不可能干不掉高句丽,战争的初期阶段也确实如此,隋军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了鸭路江边。面对胜利杨广同志的脑袋又开始发昏了,一向是草菅人命的杨广居然第一次想到了“以德服人”(狂晕…杨广殊不知对敌人手软就是对自己心狠吗?),结果杨广下令将高句丽的俘虏释放,而正是这些俘虏,在最后主导了战争的成败。他们将隋军的情报告诉了鸭路江南案的高句丽人,高句丽明知自己实力相差悬殊,便把军队全部撤回了平壤,隋军大将宇文述攻了一个月还是打不下来。最后没办法只好撤退了,但是在撤退过程中宇文述缺乏防备,被高句丽乘机钻了空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果隋军大败而且是大溃败!35万隋军跑的比兔子还快,为了保命,隋军将装备全部扔掉。有的人半路开溜,有的人乘机逃跑。结果至征讨的九路大军全部退回鸭路江北案,35.5万人到最后回去签到时只剩下2700,连出征时的零头都没有…隋军主力尽丧,气的杨广骂娘。当他把高句丽手中抢下来的辽西一带设立辽东郡后,便扫兴的回到了洛阳。历史上隋军第一次被打的大败,作为耻辱的创造者杨广欲报一箭之仇。结果大业八年杨广又调集了大军围攻高句丽,而且还是杨广御驾亲征。隋军将高句丽的辽东城团团围住,用尽了当时所有的攻城战术,昼夜不停。辽东城坚持了20多天,终于动摇了,正在杨广乐开花的时候,国内却传来了农民暴动以及杨素叛乱的文书。杨广当然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如果回去晚了会是什么结果。因此在当日,隋军便丢弃了所有的装备,丢盔卸甲像奔丧一样的逃回了洛阳。第二次揍高句丽又没有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史上第一牛的商人,做买卖赚到了一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她结识的这个男人就是吕不韦。公元前265年,大商人吕不韦贩货来到赵国都城邯郸。一天,他正在集市上指挥下人卖货,忽见一辆牛车从街心驶过。牛老车旧,可那车厢上却插着一面杏黄旗,旗上大书一个篆体的“秦”字。车盖下端坐着一位年轻人,衣冠无华,面容消瘦,目光含忧,随从寥寥无几。他知道,这个青年名叫异人,是秦国

  • 荒淫隋炀帝为何不爱给自己修陵墓爱修大运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在登基后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修建自己的陵墓,但杨广却是个极大的例外。他对自己陵墓一事只字不提,因为在他看来,人生才刚刚开始,至于结束,还离得很远呢。他登基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月役使二百万人营建洛阳,同时又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运往洛阳。许多农民迫于性命的压力,不得不劳作。所以,

  • 韩信之死可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简要的说明韩信用兵之能,在楚汉争霸时,无人可比。自加入刘邦的阵营后,那是出生入死,东征西伐,为刘邦扫平魏、齐、燕、楚四国;接着与霸王项羽在垓下一战,以数倍于项羽的军队,围住霸王;刘邦、彭越、英布同时出兵,项羽最终兵败而自刎乌江。韩信楚汉之争,刘邦因有韩信所助而一统天下;刘邦座拥天

  • 揭开皇帝虚伪面纱:刘邦勾践忘恩负义绝情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登基做了皇帝,最怕的是什么?无非不过是“功高盖主”,怕手下臣子篡权夺位。一旦发现手下大臣功劳大了,皇帝都会采取什么措施?最常见的,便是给他们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然后“咔嚓”一声,结束了这位大臣的性命。网络配图说起谋害功臣,刘邦自然是逃不了的。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然而它的江山有一半都是仰仗韩信打下的

  • 揭秘为何隋炀帝最宠爱的南阳公主为出家为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大隋缩影:南阳公主,半生繁华,一世落寞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隋朝,那还真是件难事。隋朝和秦朝一样,持续时间虽短暂却极具影响力。它就如烟花绽放,刹那芳华,给后人留下永恒的思索。如果要找类似的例子,而这个例子又一定是个人的话,我想南阳公主是最合适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南阳公主是隋炀帝最宠,半生繁华,但隋朝灭亡后

  • 他和李世民的身世惊人的相似 功劳不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很短暂,却出了两个很有作为的皇帝(杨侑可以忽略不算),很不幸,一个被遗忘,一个背着千古骂名。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被人骂的杨广。杨广是二代皇帝,但不是太子,能坐上九五至尊的宝座,有不光彩的途径。他从小就能打仗,而且能打胜仗,这和李世民是完全重合的。大凡刚立国的帝王,都希望接班人能在武力上有能耐,一则

  • 安乐公主:史上唯一敢跟父皇争权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敢跟父皇夺皇位的,我们知道只有皇子,估计很少见女儿夺皇位的。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后所生,此女,曾请为皇太女,强占民田、民房,大兴工役,生活奢侈。景云元年(710年),与自己的母亲亲手毒死唐中宗,只为争夺皇权。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是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比如中宗李显,在

  • 他是东吴大将 却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朱异,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将领。赤乌元年(238年),朱桓逝世,朱异袭爵。赤乌四年(241年),朱异跟随朱然攻打魏国的樊城,献计攻破樊城外围,回师后被升任为偏将军。魏国庐江太守文钦驻扎营寨于六安,将很多营寨设置在紧要道路上,用来招募引诱叛逃之人,成为

  • 一代枭雄李世民为何要向小小的突厥族低头纳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时期的可谓是国富兵强,但战无不胜的李世民却向突厥族俯首称臣,乖乖为突厥纳贡了十二年。这是为什么?突厥族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隋末天下大乱之际,突厥部落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

  • 曹操为了死后能让儿子稳坐皇位竟做了这样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可以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枭雄了,他的种种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曾经三番五次的捉到刘备三兄弟,可却多次把他们放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刘备可能拥有所谓的汉室正统和道义上的制高点,但却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以并没有多么在意刘备,而在刘备投靠刘表之后,曹操开始慌了,于是大兵压境。如果那时候的刘备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