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荒淫隋炀帝为何不爱给自己修陵墓爱修大运河

荒淫隋炀帝为何不爱给自己修陵墓爱修大运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236 更新时间:2024/2/6 6:09:30

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在登基后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修建自己的陵墓,但杨广却是个极大的例外。他对自己陵墓一事只字不提,因为在他看来,人生才刚刚开始,至于结束,还离得很远呢。他登基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月役使二百万人营建洛阳,同时又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运往洛阳。许多农民迫于性命的压力,不得不劳作。所以,在当时的隋朝,四处可见络绎不绝的搬运工人推着破车行走在路上。许多身体羸弱的人就活活累死在路上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人知道杨广为什么会对洛阳如此偏爱。在建造基本完成时,他又下令在洛阳西郊建筑一座西苑,这座苑子占地二百多亩,苑内有海,海中修造三个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建筑亭台楼阁,壮观非。在海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十六个别院,建筑非常华丽,每院由一个妃子主管。整个西苑被点缀得四季如春。就在这一年,杨广下令征调一百多万民工,开始修建东北起自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东南到苏杭,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这条河就是有名的隋唐大运河。他下令在河的两旁开辟大道,道旁种上榆树和柳树,岸边每隔两个驿站设置一座供他休息的行宫。自洛阳到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共设置了四十多座行宫。

据统计,杨广开凿大运河,共用了约一亿五千万人工,按照当时的人口数量来算,平均每户百姓要出近二十个人工。为了让这条运河能名垂千古,杨广对工程质量要求相当严格。曾经有一段河道挖得浅了些,杨广就下令将挖掘这一段的官吏和民工五万多人全部捆住手脚,活埋在岸边。那么,这条运河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杨广不愧是那个时代“最聪明”与“最有魄力”的帝,他建造这条运河,名义上是为了连接南北,以达到统治作用,其实是为了游玩。从大业元年(605年)八月起,他曾三次坐船通过大运河到江都巡游,他乘着长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层的大龙舟。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别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首尾相望,绵延二百多里。仅在岸上拉船的纤夫就有十万多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旌旗蔽日,场面壮观异常。

这只是白天,到了晚上更是热闹。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最有魄力的帝王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观赏着两岸被铺天盖地的灯笼照到的风景。他不但享乐无度,而且还扰得百姓不得安宁。在他经过的地方,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要么奉献食物要么奉献人头。许多百姓被搞得倾家荡产,全是为了保住性命不得已而为之。有一年,杨广突然不去江南了,而是带了五十万大军从陆路去北方巡游。为此,他特地征调了十几个郡的民工,把太行山开出来,修起一条大道。同时又征调一百多万人,限期二十天,修筑长城,为的是保护他的安全。他的这一切所为只不过是一种玩乐,对国家与百姓虽然造成伤害,但还不能彻底摧毁一个帝国。而他下面做的事情就足以把一个帝国推进深渊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隋朝时,朝鲜半岛分为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三国之中高丽最强。杨广继位后,征召高丽王入朝,高丽王不理他。一以大国自居并非常有魄力的杨广大怒,在大业八年(612年),他对高丽进行了第一次征讨。为了一击致高丽于死地,杨广在出征前做足了准备,先是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今山东省掖县)海口大规模造船。可他太着急,让这些工匠日夜不停地在水中工作,这些工匠的腰部以下被水泡得生了蛆,十个人里有四到五个人死掉。他同时还征调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黎阳仓、洛口仓的粮食运到涿郡,船只前后相继,长达一千多里。在路上奔走的民工和兵士,经常有几十万人。许多民工因为营养不良而倒地毙命,使得活着的人为了不闻尸体的臭味而匆忙而行。这一切准备就绪后,他自己乘船从扬州到涿郡,集结了共二十四军,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二百万。这一百多万人分海、陆两路进攻高丽,但由于粮草不能及时供给,大将指挥错误,此次战争隋朝大败而归。

因为此次失败,民间已有人起来反抗,农民起义开始了。但杨广丝毫不为所动,在大业九年(613年)正月,他又第二次征讨高丽,四月份,他再渡辽水。正当大军胜利在望时,该年六月,国内杨玄感起兵攻洛阳,他急忙跑回国内来对付杨玄感。第二年,百姓不堪忍受隋炀帝的残酷压迫国内农民起义席卷了整个帝国。杨广突发奇想,又征高丽,他想以对外胜利来扭转帝国危亡的命运。可这次征讨已经是强弩之末,国内的农民起义军给他捣蛋;他征集的士兵又不能按时到达,或是沿途逃散,从而兵员不足,杨广无奈,只好与高丽议和,乘势收兵。

他虽然收回了面子,但已经收不回帝国的败势了。为了躲避各地的农民起义,他在大业十二年(616年)躲往扬州。此时,他想修建陵墓已经来不及了,作威作福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等待他的恐怕也只有一个土包了。据说,他躲往扬州时,许多人都不让他走,这些人还以为他是去玩。临出发时,官员崔民象上表谏阻,他立即将崔民象杀了。走到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官员王爱仁上表劝谏,他又把王爱仁砍了。到了梁都(今河南开封),有人拦路上书,说,如果你定要去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杨广心里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性命要紧,他又把上书人杀死。最后,他到了扬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扬州后,杨广幻想“重振雄风”,或者说,他想占据江南,找机会再杀回中原。他招募了一部分人为禁国军,这些人都是中原人。这些人听说自己的老家越来越乱了,都想回去看一看。而当时有种传言,说皇帝要杀尽北方人,和南方人长期住在江南。杨广为了稳定这些人,就让他们娶南方妇女为妻。可这并不能安定这些人的心。这些人纷纷选择了逃跑,或是造反。杨广得知后,经常学着江南口音说:“外边大有人图侬。”有时候,他还会摸着自己的脖子说:“好头颅,谁当砍之?”这时,他的皇后萧氏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讲。他笑着说:“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伤。”这是他的痛心的绝望话,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说出几句哲理来。此时的他,虽然有心要为自己选一个好归宿,但已经无力办到了。

据说,他在洛阳时就经常心神不安,面对着烽火连天,他总认为末日临头,经常要宫女像哄孩子那样哄着才能睡着,过不久又被噩梦惊醒。而就在那段时间,他仍旧摆脱不了享乐主义的熏陶,他经常对皇后萧氏说:“外面有不少人想计算我,且别管他,还是快快活活地饮酒吧。”可到了扬州后,他的思想就大为改变,那时已经是随遇而安,而不是过一天算一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信之死可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简要的说明韩信用兵之能,在楚汉争霸时,无人可比。自加入刘邦的阵营后,那是出生入死,东征西伐,为刘邦扫平魏、齐、燕、楚四国;接着与霸王项羽在垓下一战,以数倍于项羽的军队,围住霸王;刘邦、彭越、英布同时出兵,项羽最终兵败而自刎乌江。韩信楚汉之争,刘邦因有韩信所助而一统天下;刘邦座拥天

  • 揭开皇帝虚伪面纱:刘邦勾践忘恩负义绝情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登基做了皇帝,最怕的是什么?无非不过是“功高盖主”,怕手下臣子篡权夺位。一旦发现手下大臣功劳大了,皇帝都会采取什么措施?最常见的,便是给他们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然后“咔嚓”一声,结束了这位大臣的性命。网络配图说起谋害功臣,刘邦自然是逃不了的。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然而它的江山有一半都是仰仗韩信打下的

  • 揭秘为何隋炀帝最宠爱的南阳公主为出家为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大隋缩影:南阳公主,半生繁华,一世落寞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隋朝,那还真是件难事。隋朝和秦朝一样,持续时间虽短暂却极具影响力。它就如烟花绽放,刹那芳华,给后人留下永恒的思索。如果要找类似的例子,而这个例子又一定是个人的话,我想南阳公主是最合适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南阳公主是隋炀帝最宠,半生繁华,但隋朝灭亡后

  • 他和李世民的身世惊人的相似 功劳不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很短暂,却出了两个很有作为的皇帝(杨侑可以忽略不算),很不幸,一个被遗忘,一个背着千古骂名。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被人骂的杨广。杨广是二代皇帝,但不是太子,能坐上九五至尊的宝座,有不光彩的途径。他从小就能打仗,而且能打胜仗,这和李世民是完全重合的。大凡刚立国的帝王,都希望接班人能在武力上有能耐,一则

  • 安乐公主:史上唯一敢跟父皇争权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敢跟父皇夺皇位的,我们知道只有皇子,估计很少见女儿夺皇位的。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后所生,此女,曾请为皇太女,强占民田、民房,大兴工役,生活奢侈。景云元年(710年),与自己的母亲亲手毒死唐中宗,只为争夺皇权。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是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比如中宗李显,在

  • 他是东吴大将 却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朱异,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将领。赤乌元年(238年),朱桓逝世,朱异袭爵。赤乌四年(241年),朱异跟随朱然攻打魏国的樊城,献计攻破樊城外围,回师后被升任为偏将军。魏国庐江太守文钦驻扎营寨于六安,将很多营寨设置在紧要道路上,用来招募引诱叛逃之人,成为

  • 一代枭雄李世民为何要向小小的突厥族低头纳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时期的可谓是国富兵强,但战无不胜的李世民却向突厥族俯首称臣,乖乖为突厥纳贡了十二年。这是为什么?突厥族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隋末天下大乱之际,突厥部落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

  • 曹操为了死后能让儿子稳坐皇位竟做了这样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可以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枭雄了,他的种种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曾经三番五次的捉到刘备三兄弟,可却多次把他们放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刘备可能拥有所谓的汉室正统和道义上的制高点,但却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以并没有多么在意刘备,而在刘备投靠刘表之后,曹操开始慌了,于是大兵压境。如果那时候的刘备把这

  • 刘伯温为何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人物,最聪明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刘伯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二人能掐会算,前推八百年,后算八百载。不过这两个人又有所不同,一个是刘备的军师,被刘备奉为上宾,后来做了丞相;一个是大明朝的开国元勋,帮助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不过两个人的结局都很惨,诸葛亮死于北伐的五丈原;刘伯温却被皇帝朱元璋偷偷害死在

  • 王莽改制失败导致贵族不满,这个改革家有点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代纪元表中都把新王朝归类为汉朝。新朝往往被历史学家忽略,虽然他只是昙花一现,但不可否认他的存在。《汉书·元后传》的开篇就介绍王莽的身世:“孝元皇后,王莽姑也。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他的家族姓氏可以追溯到皇帝时代,莽自谓黄帝之后,其《自本》曰:黄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起妫汭,以妫为姓。至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