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之死可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韩信之死可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69 更新时间:2024/2/6 5:44:02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简要的说明韩信用兵之能,在楚汉争霸时,无人可比。自加入刘邦的阵营后,那是出生入死,东征西伐,为刘邦扫平魏、齐、燕、楚四国;接着与霸王项羽在垓下一战,以数倍于项羽的军队,围住霸王;刘邦、彭越英布同时出兵,项羽最终兵败而自刎乌江。

韩信

楚汉之争,刘邦因有韩信所助而一统天下;刘邦座拥天下,靠自己擅用人才;刘邦手下文臣张良、陈平、萧何等,武将嫡系有樊哙、周勃夏侯婴。刘邦本无治国之才,全仗萧何、又无运筹帷幄之谋,全靠张良,三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但刘邦却能很好的使用这三人,不愧是帝王之才。

网络配图

韩信起初是跟项羽混的,可是项羽没有发现他,只给他小小的军官;韩信不服,多次献策于项羽,希望受到重用,被项羽抛于脑后;项羽压根就没把韩信放在眼里,项羽是觉得采纳韩信的计策,有失脸面;项羽刚愎自用,那里容得你韩信献计。韩信只好投奔刘邦大营,想为刘邦出力,可是他见不到刘邦,只好见萧何,萧何与他一谈论,发现韩信是个人才,决定举荐给刘邦。刘邦给了萧何一个面子,只答应收纳韩信;韩信见刘邦也是如此,不看中自己;决意离开汉营;有天晚上,有几十人乘月色逃离汉营;韩信见机会难得,一起和他们跑了;萧何知道韩信跑了,立马出营去追韩信。当刘邦知道自己的手下跑了,问萧何在哪?回报的人说,萧何和韩信一起跑了。

刘邦当时很气,也很纳闷,萧何你跑了,为什么?谁知萧何回来对刘邦说,我没跑啊,我去追韩信去了,刘邦一听更气,跑了那么多人,有几个军官你不追,你去追一个韩信,服你了。萧何却说,韩信比他们强千倍百倍,不信你试试。刘邦见萧何如此看中韩信,决定用韩信,如此以来才有了平四国,败项羽的胜利。

韩信其实在灭赵国时,采用了李左车的计策,在平齐国时,用了蒯通的战略,并非韩信的谋略;韩信平了四国后;有点飘飘然,此时有人建议自立于齐地为王,韩信没有自立为王。他向刘邦索要齐王之名恰到好处,那时因为刘邦在荥阳已经被项羽的人马围住,形式危机,刘邦不能不给。

网络配图

萧何追韩信

刘邦四周已无强敌,为了表彰韩信的功劳,让他死心塌地的忠于自己,刘邦给了韩信至高无上的豁免权,见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见君不杀;如此五不杀;韩信你也该知足了吧,你看看大汉的那一位可以得到这些;韩信有了这五不杀,可最后还是跑不掉;原因何在?

刘邦称帝于洛阳后,就把兵权收归于自己,韩信因收留楚国钟离昧,被刘邦降为淮阴侯,这是韩信自己找事,如果你把钟离昧的事报告给刘邦,怎么可能降你的级,这下好了,你不但降级,还被刘邦给控制了起来,你说这怨谁?

韩信不找自己的过错,反而埋怨刘邦过河拆桥;实际是你作了很多事,让刘邦一下都回味过来了,你想过没有;当初拜将于你,问你能带多少兵,你说自己越多越好,再问你他自己能带多少?你直接说最多十万,你是在告诉刘邦,你比我差远了。再有就是你打齐国,明明知道刘邦派人说服了齐王,投降刘邦,你倒好,装不知道,挥兵直接打到临淄,逼着齐王杀了刘邦派的人。更有你鼓动陈豨谋反,其罪就大了;刘邦前面的事可以忍了,这谋反的事是忍不下去了,这要是忍了,那刘邦不就是你的下饭菜了吗?你鼓动别人谋反,自己又参与谋反,刘邦不杀你,那他离死就不远了,假如韩信你成功了,你留得下刘邦吗?

网络配图

胯下之辱

刘邦承诺五不杀你,做到了,你最后的死也是在五不杀之外,怨不得别人。你的死是因你的自负、骄傲、傲视天下的雄心所害。你是带兵打仗的帅才,不是座天下的君王,鱼和熊掌你不可能全部都得到。你如记得起胯下之辱,时常提醒自己,不至于死于吕雉之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开皇帝虚伪面纱:刘邦勾践忘恩负义绝情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登基做了皇帝,最怕的是什么?无非不过是“功高盖主”,怕手下臣子篡权夺位。一旦发现手下大臣功劳大了,皇帝都会采取什么措施?最常见的,便是给他们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然后“咔嚓”一声,结束了这位大臣的性命。网络配图说起谋害功臣,刘邦自然是逃不了的。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然而它的江山有一半都是仰仗韩信打下的

  • 揭秘为何隋炀帝最宠爱的南阳公主为出家为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大隋缩影:南阳公主,半生繁华,一世落寞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隋朝,那还真是件难事。隋朝和秦朝一样,持续时间虽短暂却极具影响力。它就如烟花绽放,刹那芳华,给后人留下永恒的思索。如果要找类似的例子,而这个例子又一定是个人的话,我想南阳公主是最合适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南阳公主是隋炀帝最宠,半生繁华,但隋朝灭亡后

  • 他和李世民的身世惊人的相似 功劳不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很短暂,却出了两个很有作为的皇帝(杨侑可以忽略不算),很不幸,一个被遗忘,一个背着千古骂名。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被人骂的杨广。杨广是二代皇帝,但不是太子,能坐上九五至尊的宝座,有不光彩的途径。他从小就能打仗,而且能打胜仗,这和李世民是完全重合的。大凡刚立国的帝王,都希望接班人能在武力上有能耐,一则

  • 安乐公主:史上唯一敢跟父皇争权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敢跟父皇夺皇位的,我们知道只有皇子,估计很少见女儿夺皇位的。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后所生,此女,曾请为皇太女,强占民田、民房,大兴工役,生活奢侈。景云元年(710年),与自己的母亲亲手毒死唐中宗,只为争夺皇权。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是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比如中宗李显,在

  • 他是东吴大将 却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朱异,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将领。赤乌元年(238年),朱桓逝世,朱异袭爵。赤乌四年(241年),朱异跟随朱然攻打魏国的樊城,献计攻破樊城外围,回师后被升任为偏将军。魏国庐江太守文钦驻扎营寨于六安,将很多营寨设置在紧要道路上,用来招募引诱叛逃之人,成为

  • 一代枭雄李世民为何要向小小的突厥族低头纳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时期的可谓是国富兵强,但战无不胜的李世民却向突厥族俯首称臣,乖乖为突厥纳贡了十二年。这是为什么?突厥族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隋末天下大乱之际,突厥部落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

  • 曹操为了死后能让儿子稳坐皇位竟做了这样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可以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枭雄了,他的种种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曾经三番五次的捉到刘备三兄弟,可却多次把他们放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刘备可能拥有所谓的汉室正统和道义上的制高点,但却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以并没有多么在意刘备,而在刘备投靠刘表之后,曹操开始慌了,于是大兵压境。如果那时候的刘备把这

  • 刘伯温为何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人物,最聪明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刘伯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二人能掐会算,前推八百年,后算八百载。不过这两个人又有所不同,一个是刘备的军师,被刘备奉为上宾,后来做了丞相;一个是大明朝的开国元勋,帮助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不过两个人的结局都很惨,诸葛亮死于北伐的五丈原;刘伯温却被皇帝朱元璋偷偷害死在

  • 王莽改制失败导致贵族不满,这个改革家有点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代纪元表中都把新王朝归类为汉朝。新朝往往被历史学家忽略,虽然他只是昙花一现,但不可否认他的存在。《汉书·元后传》的开篇就介绍王莽的身世:“孝元皇后,王莽姑也。他是孝元皇后的侄子。”他的家族姓氏可以追溯到皇帝时代,莽自谓黄帝之后,其《自本》曰:黄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起妫汭,以妫为姓。至周武

  • 他是李世民最倚重的老臣 却死在一个女人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无忌,看过关于唐太宗的电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他,他曾帮助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得帝位,后又将自己的妹妹送进宫,当上了皇后,他自己的为官之道也一路通途,位极人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了。可是最后长孙无忌也死的很惨,被人诬陷谋反,最终自缢身亡。可以说,在李世民当皇帝时,长孙无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