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朱允炆又有哪些历史评价?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朱允炆又有哪些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77 更新时间:2024/2/4 11:01:54

朱允炆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朱允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朱允炆的历史评价怎么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允炆简介: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朱允炆生平经历介绍:继承皇位

朱允炆出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嫡长孙。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朱允炆生平经历介绍:平定叛乱

令人难以对付的燕王朱棣生于1360年5月2日,他的生母也许是洪武帝的一位贡妃,据说她或者是蒙古人,或者是朝鲜人。他不是像他自己后来所说的那样为马皇后所生;他的这种说法是想在他从他侄子手中夺取了帝位以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原则使他的即位合法化。

他长得坚强有力,同时也精通武艺,而且据说在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学方面也是出色当行的。他的文学功底在正史中有所表述,因为这种成就符合一个儒家君主的公开的形象。1370年5月,洪武帝把他封为燕王,定他的封地在北平(今北京),让他坐镇北方边境,以保证国内的安全和抵御蒙古人的入侵。

朱允炆生平经历介绍:被迫下位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在叛乱开始的时期,燕王尚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领土。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于燕王军队的常备军,拥有全国的经济,并且已经废除了几个藩国。

但燕王的领导能力、高素质的军队却非朱允炆可比。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孱弱、内部松懈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直至节节败退,许多将领投降了燕王。建文朝廷曾从朝鲜输入许多战马,想以此增强它的战斗力,因为朝鲜国王李芳远公开表示支持朱允炆打燕王。但是这些办法未能影响一败涂地的战争结局。

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huì)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

朱允炆的下落之谜:

但朱允炆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当时官方的记载当然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朱允炆最后的真正命运仍然是一个谜。

朱允炆历史评价怎么样?

赞曰: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无讹谬。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宋江“及时雨”的绰号是怎么来的?来自通风报信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邬梨,宋江的结局怎么样,海王宋江

    宋江“及时雨”的绰号是怎么来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江有做领导的野心,却本事平平,可以说是文不能服众、武不能服众,所以宋江只能依靠bai道德创造一个个人IP才能赢得众人拥护,让各路英雄服他。所谓的及时雨字面理解就是需要下雨时就下雨了,所以帮助

  • 戚夫人都被吕后做成了人彘 慎夫人为什么能够幸免于难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戚夫人什么时候被做成人彘,戚夫人被吕后做人彘后怎么活

    对慎夫人和窦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皇宫中争夺地位可不单单只是皇子们的事情后宫的女人也要为儿子出不少的力气,后宫女人的争斗也是十分残酷的,众所周知的吕后将曾经想要爬到她头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而刘邦的儿子刘恒也有这样的一个宠妻一度爬到了正妻的头上,但正妻窦皇后

  • 章要儿:南北朝最幸运的皇后,活到65岁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最幸福的皇后,重金娶妻娶的是大家闺秀,南北朝陈朝皇帝列表

    她是南北朝最幸运的皇后,活到65岁善终,此人是谁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说说她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章要儿,父亲章景明官至散骑侍郎,丈夫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她的一生有多传奇?章要儿聪明过人、容貌秀美,熟读《诗经》与《楚辞》,是远近闻名的才女,这样一个有智慧有才识的女子谁不喜欢?章要儿虽不是陈霸先的

  • 历史上吴起是什么结局?死后为何会遭受车裂之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楚悼王吴起,庆帝死后结局,吴起之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起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古以来,帝王之身不可损毁,但是楚悼王逝世后尸身却成了挡箭牌,而罪魁祸首则是吴起,在楚悼王的灵堂之上,吴起遭贵族兵变射杀,乱中用楚悼王的尸首当挡箭牌!吴起是战国时期的一名军事家、政治家以及改革家,同时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兵、法、儒

  • 汉武帝真的废除不了窦漪房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晚年有没有悔意,刘恒爱窦漪房吗,窦漪房的儿子叫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文帝和窦漪房,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先不说汉文帝能不能废黜窦漪房,应该要问的是,汉文帝为啥要废黜窦漪房啊?窦漪房和汉文帝刘恒的相识相爱,很有些传奇色彩,她当初入宫伺候吕后,吕后后来放生了一批宫女,把她们当礼物赏赐给各个封国的国王,窦漪房也在其列,她本来和太监打好招呼,希望

  • 曹操是否是蓄意杀死了其父的好友吕伯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丕杀了曹彰吗,曹丕有没有杀他的兄弟,错杀吕伯奢的故事

    如果从文学手法的角度而言,“三国演义”里曹操杀吕伯奢这一情节,可谓精彩一笔,画龙点睛的一笔,曹操的自私、残忍、无情和猜疑,全在这一点上饱满有力地凸显了出来。读者可能忘记了曹操许多政治军事上的精彩举措,却永远记住了这一幕:曹操一面拿着流淌着吕伯奢鲜血的宝剑,一面自负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曹操真实姓氏:曹操的父亲曹嵩真的姓夏侯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丕的母亲,曹姓和夏侯姓,曹丕的爸爸是谁

    读过裴注《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的人则可能会说曹操本应姓夏侯,是夏侯敦的堂兄,由于曹操的父亲曹操被宦官曹腾收养才改姓曹。这种说法的历史依据见于《三国志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和《世语》中的一段话:“(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于敦为从父兄弟。”由于二书皆是言之凿凿,且又不是孤证

  • 曹操生活简朴 家里用餐只有一道肉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十一个人点菜大概要点多少菜,每一道菜都是用心制作的说说,家庭聚餐菜单14个菜

    曹操算是东汉、三国时代的极品: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是极致的;其节俭,也是极致的。很多人可能会把曹操政治、军事和文学上的才能,与其生活上的节俭区隔开来,其实不然,曹操的节俭,和其他才能是相通的。他的廉洁,促成其政治军事成就;他的政治军事生涯,养成其廉洁的品质。节俭清廉:家里用餐只有一道肉菜

  • 揭秘奸雄曹操酒后杀死的三国第一好官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打败仗最多的将军,假装投降接近曹军的吴国将领是谁,司马懿借诸葛亮手杀死张郃

    扬州刺史严象被攻杀后,刘馥受任扬州刺史,单马前往建造州治合肥,又安抚地方武装与百姓,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并修城垒以加强城池的守备,颇有功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三国之中刘馥无疑是个能臣的典范,更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图片来源于网络刘馥----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他上任的时候,庐江有孙策派遣的李述,而长江,淮

  • 三国中比郭嘉典韦更让曹操痛哭垂泪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少年三国志2典韦还是郭嘉,放开那三国2郭嘉和典韦哪个好,三国郭嘉和司马懿谁厉害

    曹操大哭不比刘备少, 曹操也是个事业型男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一生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典韦和郭嘉是几乎同一时间来到曹操身边的,他们一个有“勇力”,一个是“贤士”,一武一文,竭力辅佐着曹操,使曹操手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因此有三哭郭嘉典韦之说。那么历史上竟然还有比典韦郭嘉更让曹操痛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