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末代皇帝溥仪为何要亲手剪下自己的小辫?

末代皇帝溥仪为何要亲手剪下自己的小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97 更新时间:2024/1/21 4:55:54

都说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这话虽不是那么华丽丽,但却真是一句实在的好话。

就拿咱的头发来说,想当年,满清入关,强行要求汉人剃发易服。剃发令其实颁布了两次,第一次是1644年,清军刚入关,此令一出,引起汉人强烈的不满和反抗,于是乎公开废除。但是在汉臣孙之獬的提议下,多尔衮又于1645年6月15日,重新发布,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一纸令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按要求剃发留辫,格杀勿论……辫子害死了多少人?没人算得清。

网络配图

从此,咱中国男人拖起了一条辫子,一拖近三百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辫子最终成了大清天朝上国的笑话。

让人欣慰的是,辛亥革命后,全国兴起剪辫热潮。一些积极分子,自主剪去,有一些保守分子,被革命党人看见之后,强行剪下。有热心的群学会发起了义务剪辫活动:自选发型,剪平头免费。更有一个爱心人士志棠别出心裁,说三天之内到他那剪辫,不但不要钱,还送大肉面一碗,结果三百多人前去,甚是壮观。

本国如此,国外就更可以想见。晚清自从屡战屡败之后,派出去的留学生们头上的辫子简直成了耻辱的标志,于是他们纷纷要求剪辫。两江总督瑞方的儿子为剪辫子,电话电报轮番轰炸,迫使他父亲答应,值得一提的是,来回的电报电话费总共8000元!这个辫子剪得真是贵。

网络配图

平民剪发,贵族剪发,男子剪发,女子也剪发,剪发已成风气,身为皇帝该怎么办?二百多年前,辫子是胜利者的标志,为了让全天下都留这种辫子,满清皇室犯下滔天大罪,二百多年后,辫子早就是落伍的代名词,末代皇帝溥仪也早就没有往昔的风光,他也很想赶赶时髦。只是太妃们,师傅们,谁都不把这种心思当回事,他们强烈反对,认为这是祖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无论如不能丢!人可死,辫断不能剪!

溥仪是怎么才剪下了辫子的呢?起初长辈们反对,他也就听听,后来他的英国教师庄士敦笑他的辫子像猪尾巴,堂堂一国之君怎么能和猪相提并论?尽管已经是亡国之君,但是尊严还在,不容侮辱。

1922年7月,溥仪狠下决心,把剃头太监找来。太监一听皇帝要他剪发,吓得面无血色,跪求饶命。溥仪想想估计别人也是同样,于是,他自己拿起剪刀,亲手剪下自己的黑色长辫,象征性地终结了长辫在中国男人头上拖着的荒诞历史。

网络配图

之所以说象征性是因为溥仪辫子虽然剪掉,全国还是有不少的人没有剪的。1927年,国学大师国维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投湖自尽。王国维是一代大学者,他侨居过日本,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在北大清华任教多年,是著名的大导师,思想不可谓顽固,但是为什么他仍然要顶着这一条旧辫子呢?他的遗书中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和为何留辫一样,给了后人无限猜想。这年,《申报》做了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北京还有男辫4000多条。直到1928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再颁《禁蓄发辫条例》禁止蓄发时,北京留辫者还占总人口的0.4%。数字如何统计而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满清已结束多年,还有如此多的人留辫,不可不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最狠刺客:为行刺成功不惜让妻儿都送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刽子手为什么只能杀100个,刺客伍六七江惠莲,越国死囚阵前自刎

    最近新闻中,“刺杀”成为了一个热点词汇,人们对刺客这个职业的兴趣突然变大了。正好又有美国电影《刺客信条》刚刚上映,在片中,刺客们信守3条准则:1、不滥杀无辜。2、在众目睽睽之下隐藏行迹。3、绝不危及兄弟会。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什么“刺客信条”呢?网络配图中国古代刺客很多,但大都是单干户。中国的政府历来

  • 谁曾吊足唐太宗胃口令其三顾茅庐 后来官至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三顾茅庐隆中对,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马周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幼时父母双亡,靠寄居在亲戚家长大,童年的苦难经历令马周刻骨铭心,他立志奋发图强,改变自己的命运。马周知道,穷人家的孩子要想翻身,唯一的出路就是拼命地读书。为此,他夜以继日地攻读诗书,不到二十岁便学富五车,胸有甲兵。可是,马周生性狂放不羁,又有些恃才傲物,周围的人都不太喜

  • 大明开国名将:在宫里与朱元璋喝酒 回家后暴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24名将排名,朱元璋杀了开国功臣事件,明朝十大名将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从一介布衣到君临天下的皇帝,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离不开一批浴血奋战、勇冠三军的将领。诸将中独挡一面,堪称名将的也不在少数,诸如徐达、常遇春、冯胜、李文忠、邓愈、傅友德、蓝玉等人。但当大明王朝巩固后,这些人的命运也就已经注定了。几员名将中,常遇春暴

  • 揭秘张良刺杀秦始皇为什么功败垂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史记张良,张良刺秦王的故事,张良计与过墙梯

    秦始皇一生遇到过三次著名的行刺事件,即公元前227年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前221年高渐离的“筑击”,前219年张良策划的博浪沙“椎击”。其实,秦始皇一生遇刺不止这三次,大大小小遇到过多次,不过,这三次最有名,也是最让他魂飞魄散差点儿要了他老命的刺杀行动。这里说说张良的博浪沙“椎击”。网络配图

  • 晁盖的遗言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说多数人都误解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江给吴用托梦说什么了,公孙胜与晁盖说了什么事,晁盖口头禅经典话语

    为什么说多数人都误解了晁盖的遗言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梁山大头领晁盖在带兵攻打曾头市的时候,不幸中了毒箭,几天后就毒发身亡。晁盖临死留下遗言,原文是,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晁

  • 公孙胜为什么不想回梁山?与吴用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吴用上梁山的原因,吴用和公孙胜性格异同,入云龙公孙胜为什么离开梁山

    对公孙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孙胜看到宋江、宋清、宋太公一家团聚,他突然想起家中母亲无人照看,于是向晁盖辞行,回家看望母亲。重情重义的晁盖当然不愿公孙胜回家,可公孙胜向晁盖保证他只去三五个月就来梁山跟哥哥们相聚。既然公孙胜说他很快回来,晁盖便准了公孙胜三五个月

  • 同样都是托孤 刘备和曹睿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睿为什么要托孤司马懿,曹睿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纯与刘备的两个女儿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睿和刘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喜欢三国的朋友很多,对三国也有多种解读。其中的一种看法是,同是托孤,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样,也想着篡位,只是时机还未成熟,所以没有行动。这种观点很荒谬,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性情不同,抱负不同,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为什么非要把一片丹

  • 秦始皇死的时候 蒙恬和蒙毅为何不支持扶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如果扶苏继位会怎么样,蒙恬和秦始皇,扶苏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死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秦始皇死的时候,蒙恬和蒙毅都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蒙恬、蒙毅:一文一武,一外一内蒙恬和蒙毅是秦国名将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其中蒙恬是武将,秦始皇曾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自榆中至阴山设置三十四县,随

  •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为什么会连营?是在学袁绍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为什么有那么多兵,刘备投奔袁绍是哪一年,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失败

    刘备之所以会在夷陵之战中连营,是在学袁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199年,袁绍在消灭了公孙瓒不久之后召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就此屯兵于官渡一带,打算借助高昂的士气一举攻克占据了河南的曹操,就此统一北方。由于当时曹操的兵力于支援不足,因此他只能率先做好防守工作,并抓住袁绍的失

  • 曹睿登上皇帝的宝座后 司马懿为何变得如此乖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睿弑母,曹睿司马懿关系,司马懿和曹睿谁先死

    你真的了解司马懿和曹睿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中,有一个不逊色于诸葛亮的谋士,甚至游戏而认为他的谋略在诸葛亮之上,尽管他是三国里迟来的一位重要角色,但是在整个三国中的地位却是没有人能够撼动的,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司马懿。司马懿被认为是在为曹家打天下,殊不知这全部的果实都会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