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

揭秘: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44 更新时间:2024/1/21 12:08:35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迁都这一举措也被看作体现了孝文帝一代帝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实上,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圭天兴元年(三九八)以来,一直定都于平城(山西大同),历六帝七世凡九十七年;而迁都洛阳之后的北魏王朝,连孝文帝计算在内,也只传了三代,政权就易手于他人了。以后的孝庄帝、废帝、孝静帝等,都走马灯似的,不过是权臣手中的傀儡。

网络配图

永熙三年(五三二),北魏结束,离孝文帝迁都洛阳还不到四十年。魏孝文帝迁都,原想以正统的中原王朝自居,统一南方,建立大一统的北魏大帝国。何曾想到两代之后,国势就衰微破败,他那迁都以建宏图大业的构想,也随之成了泡影。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北魏王朝的迅速衰亡,寿终正寝?

孝文帝不顾国情、族情,独断专行的迁都决策破坏了鲜卑族原来的利益制衡关系,动摇了北魏的立国根基。鲜卑自拓跋圭以来,一直是个坚强的好战的武装集团,不管它的内部有多少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对付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治军事集团时,总是表现出很强的向心力。道武帝、太武帝,扫平群雄统一北方,主要就是依靠本民族武装集团的军事能量。

但迁都洛阳,却在鲜卑族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原因就是迁都涉及了整个鲜卑民族的利益,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很大损失。孝文帝也深知此举会遭到鲜卑族的普遍反对,不敢公然提出迁都主张,遂玩了一个把戏,于太和十七年率三十万大军南下,声称南征。当时秋雨不断,道路泥泞,长途跋涉使将士劳累不堪。至洛阳后孝文帝还要南进,群臣跪在马前进谏,孝文帝趁机要挟他们说若不南征,就得迁都,结果是“旧人恋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这种让鲜卑大多数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作法受到了很多鲜卑人的抵制和反对。例如贵族元老重臣拓跋丕,就因对迁洛意见不同而被降职。太子恂不乐意迁都,太和二十年八月趁留守洛阳之机,与亲信密谋逃回平城。事发,孝文帝囚禁太子,不久又废掉了他,后来又将他毒死。不仅当时反对迁洛的鲜卑贵族很多,即使在魏宣武帝元洛执政后,鲜卑贵族仍不愿居洛阳,想回平城,这股力量十分强大,连宣武帝都几乎顶不住压力。

网络配图

迁都还激化了全社会的矛盾。魏孝文帝迁都以后,父子相继在洛阳大兴土木,耗费民力国力,加剧人民的负担。孝文帝早就羡慕汉魏宫城的豪华奢侈,迁都后,就立即?手重建洛阳。史载:北魏洛阳城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城中有十万九千余户,城的四面共开十三个门,全依魏晋旧名。城南有四通市,是一个国际贸易市场。由于北魏统治者提倡佛教,洛阳佛寺也是鳞次栉比,有一千多所,据《魏书》的记载,当时修筑洛阳的民夫,“日有万计”,而工程的耗费,“日损千金”。

一次徭役,就“发五万人”,役期本文发布于四十天,可见工程量的巨大。正因为社会矛盾的激化,人民怨愤,迁都之后孝文帝在世时,就不断发生起义暴动。宣武帝、孝明帝时,此类事件就更多。公元四九四年,幽州人王惠定聚兵起事,自称明法皇帝。后来刘僧绍聚众起事,也自称明法王。起义者提出“明法”作号召,可见民众深感政治黑暗、统治阶级无法无天。

迁都还促使北魏统治集团腐化堕落,重走西晋司马氏集团的老路,无可挽回地腐败下去。北魏初期的皇帝,政治上主要师法西汉文景之治,道武帝甚至用镇压手段对付奢侈腐化而又屡教不改的王公贵族。但迁都之后,这种清虚寡欲、与民休息的政治指导思想就被破坏了。西晋发生过石崇王恺斗富的故事,而迁都之后的北魏出现了元琛与元雍争豪的丑闻。北魏迁都之后统治集团迅速腐化,一方面是本性使然,但另一方面也有社会环境的污染。迁都为他们提供了贪污腐化、奢侈放荡的参照,这个参照就是西晋司马氏集团。河间王元琛造文柏堂,形如皇宫,家有玉瓷的井,金造的水罐,用五色金丝织成井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养马以银为槽,以金为锁环。

网络配图

迁都之后北魏统治集团腐化的始作俑者正是孝文帝。不错,孝文帝曾有过严惩贪污的历史,但迁都之后,他就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苛政由此而始。如果说修建洛阳城的一些公共设施有必要的话,那么他重修魏晋时的台榭观阁并增添设施,则纯是为了自己的享受。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上行下效,百官也就跟风。他的儿子宣武帝,更是宠任奸佞,朝政大坏而一发不可收拾。北魏统治集团的腐化,孝文帝难辞其咎。

孝文帝迁洛的决策方式和决策程序也是错误的,他采用历代专制帝王惯用的刚性决策,不让智囊臣僚论证,个人独裁而又不允许批评,用残酷的镇压对付批评者,以及造成既成事实后胁迫众人就范,都是决策的大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花无百日红:卫灵公的男宠弥子瑕年老色衰失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假如润玉是花神之子系列,娇花养成记抹茶曲奇,宠冠天下之命犯桃花小说

    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其知名度虽不能和“春秋五霸”相比,却也屡屡被史家提及。不过,卫灵公见诸史册却并不是因为其政绩或国事,而是与他的老婆或者宠臣有关,卫灵公与弥子瑕的故事就是一例。图片来源于网络据史载,弥子瑕本是晋国大夫,后投靠卫国,成为卫国将军。凭借着卫灵公的宠信,弥子瑕在朝堂上翻云覆雨,成

  • 劳模隋文帝功绩败在儿子杨广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杨广的真实历史父亲,隋唐演义杨广弑父,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半嫔妃一大票。其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伪天王洪秀全,一百多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今天从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从二百三睡到二百五。这些皇帝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嫔妃,隋文帝和明孝宗。明孝宗没有嫔妃是因为他做皇子的时候就跟原配张皇后感情非常好,所以一登基就不愿意娶了。隋文帝没有嫔妃是因为太忙

  • 最痴情的皇帝明宪宗: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宪宗是昏君吗,明宪宗吴皇后,大明天子评价

    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成化二十三年,紫禁城里的太医个个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朝臣从他们的表情可以判断出,皇帝恐怕撑不过这几天了。大明朝已经连续四代皇帝都不过45,现在记录又要扩大,真是够悲催的。病榻上,明宪宗正经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病魔蚕食着他为数不多的时间,一切都将结束了,尽管知道这一天总是会

  • 大奸臣董卓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汉少帝自己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董卓不进京汉朝不会灭,董卓为何废帝,被董卓废掉的少帝

    东汉少帝刘辩,历史上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东汉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在位仅仅五个月,英年早逝,去世时只有15岁,他在位时,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图片来源于网络刘辩(公元176-公元190年),汉灵帝刘宏死后,年仅15的刘辩便登基为王。话说,汉灵帝原本属意的人并非刘辩,而是陈留王刘协。刘宏曾在群臣请求

  • 历史上杀害兄弟最多的皇帝:18个兄弟杀掉了15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哪个皇帝杀兄弑父,历史上为了皇位弑父杀兄,未杀功臣的皇帝

    从南汉应乾元年(943年,同年冬,改元为乾和)到南汉乾和十三年(955年),刘晟将其余的15个兄弟尽数杀害。整个中国历史上,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刘晟这样不顾手足之情残忍地杀害如此多兄弟的皇帝了。网络配图在中国历史上,兄弟相残的闹剧屡见不鲜。这些闹剧的发生地,多半是在有着高墙大院的皇宫里。而他们之所

  • 皇帝临终前托付他的一件事 让他自责了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什么咒让临终老人不痛苦,历史上不听劝告的皇帝,如何让临终老人不痛苦

    范质总结自己做宰相心得时有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他把宽容作为一个好宰相的必要条件,认为作为一个宰相,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难天下容之人,在斡旋上下、协调左右、平衡利益、维护稳定中雍容大度、海纳百川。不过,宽容也有其多面性。一种宽容有原则性,小事宽容,大事严格,小事讲风格,大

  • 悲催:爱新觉罗福全错过皇位只因未被天花感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爱新觉罗·永璜,爱新觉罗州迪消失了,现在还活着的爱新觉罗后人

    关于这个人的说法很多,但是看看这个名字爱新觉罗福全,就知道又是一个皇家的儿子啊。而且此人的身份还很高,是康熙的二哥。按照那会儿的立嫡的说法,他应该是皇帝的,但是最后却是康熙。按照这个节奏,他应该会造反啊,但是并没有,在历史上他还是康熙的大忠臣。图片来源于网络在顺治还活着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他问这两个

  • 秦武王是怎么死的 秦武王嬴荡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武王之死,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武王不死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网络配图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

  • 演义趣闻:北齐兰陵王与《兰陵王入阵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兰陵王入阵曲失传了吗,兰陵王入阵曲评价,兰陵王入阵图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一名孝瓘,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其貌柔美,不够威严,为了在阵前震慑敌人,便做了一幅凶恶面具,每当出征时就戴上。在战场上,他所率大军战无不胜。后因战功显赫,声威日显,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其功高威武

  • 武则天爱才 为什么却不重用名动天下的陈子昂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一生的挚爱是谁,陈子昂进士及第,武则天重用酷吏的影响

    但凡喜爱唐诗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句中吞天吐地之气概,令人油然而生一股悲壮之气,事实上,写这诗的陈子昂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卢藏用在《陈氏别传》中称其“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在他身上,有着唐人都有的好侠之气,只不过这个好侠的年青人很会写文。《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