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手段有多高?开国功臣的权力说没就没了

赵匡胤手段有多高?开国功臣的权力说没就没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55 更新时间:2023/12/16 12:44:55

赵匡胤登上帝位之后,虽然披上了龙袍,坐上了龙椅,但有一块心病却在持续困扰着他,那就是五代以来轮番上演的兵变惯性,那些猛士悍将一旦掌握了中央禁军的兵权,或者盘踞地方,很容易拥兵自重,甚至取而代之。为此,他茶不思,饭不想,睡不安稳。如何杜绝此类事件的重演,是当务之急。

一天,赵匡胤问赵普:“天下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换了八姓十二个皇帝,弄得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倘要息兵养民,保持国家长治久安,有什么好办法呢?”

网络配图

赵普回答说:“这些祸乱,原因无他,只因节镇权力过重,君弱臣强而已。如今要长治久安,惟有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三管齐下,天下自然安定。”赵普话未说完,宋太祖连连称善,于是,他开始实施历史上没有几个人用过的政治手腕。

收兵权首先是从较疏远的高级将领开始的。节度使分兼侍卫亲军司马军和步军都指挥使的张光翰、赵彦徽,在开国功臣中分别排名第五、第六位,他们首先被夺兵权。960年七月,宋太祖的“义社兄弟”韩重赟征伐李李筠回来后,立即命他代张光翰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赵匡胤篡位之际,挺剑逼迫首相范质臣服的亲信罗彦瓌,也于此时被安排代赵彦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光翰、赵彦徽被夺兵权后,分别改命为永清军节度使、建雄军节度使。于是,领军大将被夺兵权后出为地方节度使,便成为了赵匡胤打发他们的惯用政策。

960年十一月,平定淮南李重进后,收兵权的矛头指向殿前、侍卫两司的最高长官。慕容延钊后周末以镇宁军节度使任殿前副都点检。赵匡胤发动兵变灭周建宋时,正率前军屯驻真定的慕容延钊,被提拔为殿前都点检。他奉诏自河北率军西征李筠获得胜利后,被晋升为侍中,享受宰相待遇。但是,赵匡胤没有让他到京城殿前都点检公署任职,而是安排他回节镇所在地。当赵匡胤的把兄弟赵彦徽被夺兵权事件发生后,慕容延钊担心功高震主,便在961年二月到京朝贺赵匡胤生日之际,上表自请解除兵权。

网络配图

同年闰三月,慕容延钊即被罢去殿前都点检军职,移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襄州。殿前都点检一职也就此废止。韩令坤在后周时任殿前都候及建节都在赵匡胤之前。赵匡胤建宋时,他正以侍卫亲军都虞候巡防北部边境,随即也被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加同平章事,为使相,礼遇与慕容延钊相同,但也并未回京实际掌握侍卫司兵权。征讨李筠时,他奉诏自北疆率军屯守河阳,虽未参加征讨,但平李筠后,也进为侍中级使相。当建隆二年春慕容延钊自请解军职时,韩令坤虽和宋太祖亲密如铁哥们,但也同时被夺兵权,安排到成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的“义社兄弟”石守信自副都指挥使升为都指挥使,成为侍卫亲军司正长官。

不久,宋太祖收兵权的范围扩大到自己的亲信。961年七月,宋太祖设宴招待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酒酣之时,赵匡胤却闷闷不乐起来。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太祖支开左右,说:“若非你等出力相助,我怎能有今日?你们的功德,我铭记于心。只是今日做了天子,却常常难以入眠,还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石守信等人纳闷,忙问为何。太祖答道:“其中缘由极易知晓,做天子如此风光,天下谁人不想?”石守信等人听到皇帝话中有话,顿觉气氛不对,均表示如今天命有归,无人敢怀有异心。不料,太祖却说:“纵使诸位无异心,若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也由不得你们了。”此言一出,石守信等人都冒出一身冷汗,皇帝分明是怀疑他们有夺位之心。他们都知道臣子一旦被猜忌,后果很严重,便请太祖指点明路。太祖见时机成熟,直截了当地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罢了。你们何不释去兵权,购买良田,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又多置歌儿舞女,饮酒作乐,颐养天年?如此,我们君臣间毫无猜嫌,上下相安,岂不为好?”石守信等人跟随太祖多年,深知他说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二天,禁军将领纷纷上书,称自己有病在身,请求解除兵权。

网络配图

于是,石守信移为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虽仍兼侍卫都指挥使,但兵权已无,而且离京到节镇居住。高怀德免殿前副都点检,移为归德军节度使,治宋州,以后,殿前副都点检也不再设置,殿前司的地位也因而降低,以都指挥使为正长官。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出为忠正军节度使,治寿州。被夺兵权的还有侍卫亲军司的次长官都虞候张令铎,出为镇宁军节度使,治澶州。次年,石守信又被免去了侍卫司都指挥使军职。从此,侍卫亲军司的正、副长官不再同时并设,甚至缺而不设,侍卫亲军司逐渐以下属的马、步二司为直属机构,地位大为下降。从此,将帅兵变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魏迁都原因,北魏首都,北魏迁都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迁都这一举措也被看作体现了孝文帝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实上,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圭天兴元年(三九八)以来,一直定都于平城(山西大同),历六帝七世凡九十七年;而迁都洛阳之后的北魏王朝,连孝文帝计

  • 花无百日红:卫灵公的男宠弥子瑕年老色衰失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假如润玉是花神之子系列,娇花养成记抹茶曲奇,宠冠天下之命犯桃花小说

    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其知名度虽不能和“春秋五霸”相比,却也屡屡被史家提及。不过,卫灵公见诸史册却并不是因为其政绩或国事,而是与他的老婆或者宠臣有关,卫灵公与弥子瑕的故事就是一例。图片来源于网络据史载,弥子瑕本是晋国大夫,后投靠卫国,成为卫国将军。凭借着卫灵公的宠信,弥子瑕在朝堂上翻云覆雨,成

  • 劳模隋文帝功绩败在儿子杨广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杨广的真实历史父亲,隋唐演义杨广弑父,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半嫔妃一大票。其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伪天王洪秀全,一百多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今天从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从二百三睡到二百五。这些皇帝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嫔妃,隋文帝和明孝宗。明孝宗没有嫔妃是因为他做皇子的时候就跟原配张皇后感情非常好,所以一登基就不愿意娶了。隋文帝没有嫔妃是因为太忙

  • 最痴情的皇帝明宪宗: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宪宗是昏君吗,明宪宗吴皇后,大明天子评价

    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成化二十三年,紫禁城里的太医个个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朝臣从他们的表情可以判断出,皇帝恐怕撑不过这几天了。大明朝已经连续四代皇帝都不过45,现在记录又要扩大,真是够悲催的。病榻上,明宪宗正经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病魔蚕食着他为数不多的时间,一切都将结束了,尽管知道这一天总是会

  • 大奸臣董卓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汉少帝自己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董卓不进京汉朝不会灭,董卓为何废帝,被董卓废掉的少帝

    东汉少帝刘辩,历史上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东汉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在位仅仅五个月,英年早逝,去世时只有15岁,他在位时,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图片来源于网络刘辩(公元176-公元190年),汉灵帝刘宏死后,年仅15的刘辩便登基为王。话说,汉灵帝原本属意的人并非刘辩,而是陈留王刘协。刘宏曾在群臣请求

  • 历史上杀害兄弟最多的皇帝:18个兄弟杀掉了15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哪个皇帝杀兄弑父,历史上为了皇位弑父杀兄,未杀功臣的皇帝

    从南汉应乾元年(943年,同年冬,改元为乾和)到南汉乾和十三年(955年),刘晟将其余的15个兄弟尽数杀害。整个中国历史上,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刘晟这样不顾手足之情残忍地杀害如此多兄弟的皇帝了。网络配图在中国历史上,兄弟相残的闹剧屡见不鲜。这些闹剧的发生地,多半是在有着高墙大院的皇宫里。而他们之所

  • 皇帝临终前托付他的一件事 让他自责了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什么咒让临终老人不痛苦,历史上不听劝告的皇帝,如何让临终老人不痛苦

    范质总结自己做宰相心得时有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他把宽容作为一个好宰相的必要条件,认为作为一个宰相,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难天下容之人,在斡旋上下、协调左右、平衡利益、维护稳定中雍容大度、海纳百川。不过,宽容也有其多面性。一种宽容有原则性,小事宽容,大事严格,小事讲风格,大

  • 悲催:爱新觉罗福全错过皇位只因未被天花感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爱新觉罗·永璜,爱新觉罗州迪消失了,现在还活着的爱新觉罗后人

    关于这个人的说法很多,但是看看这个名字爱新觉罗福全,就知道又是一个皇家的儿子啊。而且此人的身份还很高,是康熙的二哥。按照那会儿的立嫡的说法,他应该是皇帝的,但是最后却是康熙。按照这个节奏,他应该会造反啊,但是并没有,在历史上他还是康熙的大忠臣。图片来源于网络在顺治还活着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他问这两个

  • 秦武王是怎么死的 秦武王嬴荡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武王之死,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武王不死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网络配图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

  • 演义趣闻:北齐兰陵王与《兰陵王入阵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兰陵王入阵曲失传了吗,兰陵王入阵曲评价,兰陵王入阵图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一名孝瓘,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其貌柔美,不够威严,为了在阵前震慑敌人,便做了一幅凶恶面具,每当出征时就戴上。在战场上,他所率大军战无不胜。后因战功显赫,声威日显,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其功高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