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汉朝历史上为政清明从谏如流的明君是谁?

揭秘汉朝历史上为政清明从谏如流的明君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47 更新时间:2024/1/20 8:11:42

西汉皇帝刘恒不论在国事开支方面还是个人用度方面,都精打细算,简朴从事,并严令各级官吏要“务省徭费以便民”。汉文帝二年(前178),他下诏:“我担心匈奴内侵,所以不能停止边防的事。但长安的各种守卫机构那么多,开销太大,卫将军所属的军队要撒消。太仆要清点马匹,除留下必用的以外,要全部送给驿站使用。”

网络配图

在刘恒当皇帝的23年中,宫室、苑囿、狗马及各种装饰器物都无所增加。他曾想在骊山建一座供宴游用的露台,找来工匠合计了一下,需要“百金”,便说:“这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吾享用先帝的宫室,常常觉得过分,还建这样一座台干什么!”于是作罢。他常穿的是粗糙的黑色绸料衣;他宠幸慎夫人,但不让她穿拖到地面的长衣,帷帐不准用带有绣花的贵重丝织品,以免助长奢侈浮华的风气。

汉文帝不但从皇宫、自身做到制止奢侈浮华,并且在造福一方百姓中也做到了为正清明,其口碑在西汉初广为流传。为正清明造福一方的帝王。汉文帝二年(前178)与大臣讨论废除收孥连坐法,刘恒说:“我听说,法律公正,人民就会诚实;判罪恰当,人民就会服从。而且,管理人民、引导人民走正道不犯法的,是官吏。要是既不能引导人民走正道,又用不公正的法律去治罪,这种法反而要祸害人民,造成残暴行为,我看不出它的方便。应该再作考虑。”于是陈平周勃宣布废除有关收孥连坐的一切法律条文,使有罪的按法律治罪,不收捕为官府奴婢,没有罪的不受牵连。

汉文帝十三年(前167),针对当时肉刑过滥的现实,刘恒给御史大夫下令“废除肉刑,用别的办法代替;做到使罪人各按罪行轻重受到相应的刑罚,不逃亡,满了刑期,就解除刑罚当平民。制定出个法令来”。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有些不赞成,但没有表示相反意见,根据这个诏令制定了一个取代肉刑的法令,经文帝批准于当年颁布。

关于臣下、庶民与皇帝的关系,过去的习惯总是错在下、功在上。即使皇上不好也不能说,否则就犯了“诽谤妖言罪”;如果碰上大的祸患,祭祀时就说皇上是英明的,都是臣下不好,这叫“秘祝”;老百姓诅天骂地,因天与天子、皇上连带,所以也就犯了“民诅上罪”。

网络配图

文帝统统废除了这些罪状,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在诏书中说:“古时治天下,朝廷设立进善旌、诽谤木,以此寻求好的治国方法,招徕进谏的人。现在法律中规定了诽谤妖言罪,这会使群臣不敢讲真话,使君主没法知道自己的过失,怎么能把远方的贤良之士招来呢?要废除掉。”“祸是由怨恨导致的,福是由做好事得来的。百官的错误,是由于我没有把他们引导好。现在秘祝官把过错推到臣下身上,我很不赞成。不准再搞秘祝。”

从谏如流惠及万民的皇帝。汉文帝在从谏如流面前他肯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及时纠正,比如西汉初期,有一次刘恒走进郎署,与署长冯唐闲谈,知道冯唐祖上是赵国人,父亲时住代郡,而他自己曾为代王,就对冯唐说,在当代王时,厨师上饭时说战国时赵国有个将军叫李齐,很能打仗,后来每吃饭时就想到这个李齐。他问冯唐知否李齐其人。冯唐说:赵国的将军最著名的是廉颇和李牧,接着又讲了廉颇和李牧的许多事迹。刘恒越听越高兴,拍着大腿说:“唉呀!我要是有廉颇和李牧那样的将军,就不用担心匈奴了!”冯唐却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和李牧,也是不能用的。”刘恒很生气,过了好大一会,又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能用廉颇、李牧呢?”冯唐说:廉颇、李牧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赵国君主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自主权力,不干涉他们的具体事务,只要求他们打胜仗。

而现在魏尚当云中郡太守,优待士卒,打了很多胜仗,匈奴不敢接近云中,但却因上报战功时交的敌人首级比他报的数字差六个人头,陛下就把他罢官、削爵、判刑。立了大功不受赏,出了小错受重罚。所以说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用的。刘恒听了很高兴,当天就派遣冯唐持节赦免魏尚,恢复他的云中太守职务,并任命冯为车骑都尉。

网络配图

张释之是个严格执行法律的官吏,他以不阿附上意、敢在汉文帝面前据理争辩著名,刘恒任命他为廷尉(负责刑法的最高官)。有—次,刘恒出行到中渭桥,被一个行人惊了拉车的马。惊了皇帝的车马叫做“犯跸”,于是此人被抓来交由廷尉处理。张释之查清了案情:此人听到车马声音,远避不及,而躲在桥下,过了好一会,以为车马已过,却不料出来恰巧碰上了,他撒腿逃跑,于是车马被惊。按法律规定,这种情况要“罚金四两”,张释之就这样判决了。刘恒大为不满,说:“这人惊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温驯,要是别的马,不就伤了我吗?廷尉却只判了个罚款!”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要判重了,会使法律在人民中失去威信。当时要是就地把这人杀掉,也就罢了;现在既然交给廷尉处理,而廷尉是天下司法的标准,一有偏差就会使天下的司法官丢开法律随意处罚。因此只能严格按律判决,希望陛下体察。”过了好一会,刘恒说:“廷尉是对的。”

又一次,有人偷汉高祖祠庙塑像座前的玉环被抓获,刘恒很恼火,要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有关偷盗宗庙器物的法律规定判处弃市(杀头示众)。刘恒大怒,说:“这个人无法无天,竟敢偷先帝祠庙里的器物。我把他交给廷尉的意思是想判处族刑,而你却按法律的一般规定论处,这不符合我恭敬承奉宗庙的心意。”张释之见刘恒大怒,就免冠叩头说:“法律并没有盗哪个庙罪重、盗哪个庙罪轻的规定。现在偷了高祖庙里的器物判族刑,万一有愚民在高祖的坟墓长陵上抓了一把土,陛下将按什么法来判罪呢?”刘恒无话可说,与太后商量了一阵,最后还是认为廷尉是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中国历史上年逾花甲即位的三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年逾花甲,意思就是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位在这个年龄段称王称帝的君主呢?笔者据相关史料总结出三位,他们分别是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大周武则天和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马殷。网络配图一、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慕容德,公元336年出生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字玄明,后

  • 史上曾在皇宫内开设集市的四位皇帝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中,大量地涌现出形形色色,性情不一的皇帝可谓不胜枚举,但是在这些皇帝中,也有几位不得不说的混账皇帝,他们曾在皇宫大内开设集市做生意,真可谓另类至极。到底是哪些皇帝如此胡闹,且听笔者娓娓道来:网络配图一、汉灵帝刘宏汉灵帝刘宏,东汉第九位皇帝,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 皇帝朱厚照:训练各族女子为私娼以供玩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明武宗正德帝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他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学就会。人们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对这个结论提出了质疑。朱厚照是张皇后亲生,而且是嫡长子。弘治十八年(15

  • 唐朝李隆基为什么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后期起,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

  • 中国史上最苦命的皇帝光绪:饿得去太监房中偷食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1875年春天的一个深夜,北京紫禁城狂风怒号,沙土飞扬。一队急匆匆的人马,抬着一顶八乘黄轿,在寒风中直奔养心殿。当人们揭开轿帘,发现轿中那个哭闹不止的孩子早已歪倒酣睡了,可爱的小脸蛋还挂着湿淋淋的泪珠儿。网络配图这个不足四岁的孩子名叫爱新觉罗·载湉。他哪里知道,这一梦醒来,自己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

  • 二十来岁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能成为军中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一位将军,作为一个帝王,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勇武,更多的是敌我双方的了解,对战争趋势的判断。在赵匡胤的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选择,其实还并不是高平之战,而在更早。网络配图 25岁之时,郭威即位,赵匡胤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父亲的庇护,成为禁军的一名军官。而这时的柴荣,拜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但朝中多有

  • 揭秘北宋建立之后的第一功臣赵普为何没有拜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在赵匡胤称帝前后,最受重新的大臣是赵普。为什么赵普受到皇帝如此的厚赏?其中,有公有私。赵普很早就追随赵匡胤。网络配图 早在赵匡胤从军之前,其母杜夫人就请来赵普为赵匡胤讲习学业,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在周世宗攻打清流关之时,作为门门客兼老友的赵普前来投奔赵匡胤,并献策奔袭至后唐皇甫晖军后

  • 历史谜团:宋太祖为何能杯酒释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即位后做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我最初知道这个故事是在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教科书一贯以旁观者的视角客观而冷静地讲述某一事件,从不妄自加自己的感情加入到评论中去。但是,这并不代表教科书就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事件。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无论如何也抹不掉赵匡胤的过失。故事发生在建隆

  •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 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美男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被人称为智圣。其实,在他一生中,使用计谋最高、效果最好的,莫过于美男计,此举曾抱得才女归,也奠定了他在荆州读书人中的位置。诸葛亮是个孤儿,曾跟着自己叔父诸葛玄生活,当时诸葛亮和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弟弟诸葛均相依为命,他们在南阳亲自耕种,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士生活。其实也

  • 揭秘三国新论:关羽是蜀国灭亡的大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他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怕关羽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