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严嵩究竟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还是一心辅佐朝政的良臣?

严嵩究竟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还是一心辅佐朝政的良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88 更新时间:2023/12/15 2:02:37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严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皇帝草莽起家,治国严苛,皇权威重,从洪武朝起到宣宗一朝,都是马上天子,杀伐决断,虽有内阁却无权臣,皇权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但是随着宣宗早逝,幼子临朝,后又有土木堡之变,夺门政变,兄弟相残宗室凋零,似乎明代皇帝的威严也在慢慢地消磨,不再那么不可触碰。直至到了正德一朝,有了权相严嵩。正德皇帝在很多野史中是一个花花公子不务正业的想象,在位十几年也不正经地临朝理政,和大权独揽的那些先祖们相比,简直就是不肖子孙。臣子们见得最多的听得最多的,就是丞相严嵩。他们见不到皇帝,政令多是严相所出,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严嵩真像戏曲中刻画的那般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吗?还是辅朝有功的忠臣良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细评严嵩。

一、“无他才略”?满腹经纶,一手妙书传至今

《明史》中说严嵩“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但是能做到相辅之位,严嵩绝对不是不学无术的草包,相反他一身才华,书法出众。严嵩少时就有才名,声律作对。发奋读书,科举时一次就考中了进士,是二甲第二名,被选入了翰林院。

二、抨击时事,敢于直言,一夫一妻品节高

严嵩一直以来在戏曲中,还是在后来的电视剧里,给我们的形象都是老谋深算,狠辣诡谲,一肚子的算计谋略。但是要知道,严嵩在成为首辅之前,也是走了长长的一段为官之路的。他是翰林院出身,算得清贵,但也就是这份书生意气,让他在为官之初,直言上谏,对朝政多持批评之论。世宗皇帝想要修宫殿,要从湖南运一些好的楠木,他上表阻止,说太过劳民伤财。这与大家心目中的那个严嵩完全是两个人,因此他前期的仕途并不顺利,还归园田居了好长时间。到了世宗后期才复官,官职并不高。

而在婚姻中严嵩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稀罕物,他终其一生,位极人臣,却只有欧阳氏一位妻子,一个妾室都没有。而且夫妻感情很好,从一而终,就是拿到现在来说也是值得世人称赞的。

三、观念改变,勤谨侍君,官运从此亨通

在世宗一朝敢于直言进谏的严嵩,到了嘉靖一朝,个人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是看到别人都平步青云,而他始终郁郁不得志,因此他开始认为“禄不逮养,学未有成”,他开始重视功名利禄,开始在意皇帝的喜好,开始顺着皇帝说话。而这种改变很直观的带来的就是严嵩官位的升迁,他在嘉靖七年被升为礼部右侍郎,步入上层官僚的行列。

而严嵩的聪明之处并不是简单的阿谀奉承,比如说有一次他被派往湖北监立显陵碑石。回朝复命时,他上了两道奏折,一道详细描述了河南灾区的情况,把百姓卖儿卖女易子而食的惨状都说得很详尽;而另一道折子则说了不少湖北立碑时出现的祥瑞之兆,提出撰文立石以记之。一方面显示他并没有空食俸禄,时刻关心百姓疾苦,又说了一些皇帝喜欢听的吉祥话,不可谓是不周全。这一次外差,让他很得皇帝赏识,几年后他很快就任户部、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极得皇帝青睐。在扳倒政敌夏言仇鸾后,俨然第一人臣,无人可比。

四、排除异己,大权独揽,皇帝手中的矛与盾

费尽半生,爬到如此高位,严嵩早已不是那个耿直青年。为了保住权力,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罢官的、流放的、甚至直接处死。可以说,严嵩的权势超过了他以前的任何一个阁臣。他在朝中如此的党同伐异,皇帝真的不知道吗?当然不是,但是严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对世宗心理的揣度极其精准。对于世宗的个人生活他只有顺从从无违逆,而在朝政上世宗的一点心思他就能施行下去。比如说在处理北边的民族关系上,明朝前期都是大肆征战,兵至斡难河。但是土木堡之战后,又都是束手束脚。世宗也不愿打仗,因此严嵩一直以来都是坚定的主和派。但是在东南沿海的兵事处理上他却是态度积极,主张严防死打。

可以说严嵩真的是赢在了君臣默契,他既会逢迎圣意,还会杀人用人。他是皇帝手中最好用的矛与盾,既可以帮皇帝处理不听话的臣子,也能为皇帝挡下天下人的职责。

身为大明朝二十年的首辅,严嵩绝对不是一个好人,清除异己陷害忠良的事情他没少做,纵容严世藩不可一世也是他的为父不严。但是他绝对不是明史上说的那种只知个人享乐鱼肉百姓不学无术的人。明朝那时的财政岌岌可危,他算得上是一人独撑大局,而且也推动了互市发展,主张平定倭寇稳定东南沿海。他眼光独到,对大局的掌控很到位,他用的胡宗宪可以说是明朝中晚期最有能力的文臣督抚。甚至有人说,如果天启、崇祯朝的首辅有严嵩这种能力,明朝可能就不会灭亡得那么快了。

只能说一个历史风云人物都是多面性的,不能但从某一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而严嵩的忠与奸还是留与更多人评说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雍正登基之后 雍正是怎么对待废太子和大哥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和兄弟,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公元1722年冬天在“九子夺嫡”中艰难胜出,登基后励精图治,整治吏治,处置夺嫡中的各位兄弟,稳定江山。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手段,既没有动摇国本,又清除了政敌。在这个过程中,大阿哥胤褆是一直圈禁致死,废太子胤礽一家是得到了不少优待

  • 诸葛瞻拥有着数倍于魏军的兵力,为何却是兵败身死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灭蜀之战。司马昭派遣18万大军,兵分三路取蜀。在丢失汉中后,蜀将姜维立刻退守剑阁,与魏军相持。而为破解僵局,魏将邓艾率精兵万人偷渡阴平,奇迹般的出现在了成都平原。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诸葛亮长子诸葛瞻领兵数万与邓艾在绵竹关决战。结果他和儿子诸葛尚全部战死,用自己

  • 山穷水尽的唐僖宗到底是怎么复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李克用和王重荣的支持下,本来被尊奉为太上皇的唐僖宗最终得以复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僖宗为什么能够复位呢?主要是因为军阀之间的利益,一时无法达成共识。第一、李昌符和朱攻共同拥立了新皇帝,但是在新成立的中央政府中,他们谁应该坐头把交椅呢?在这个问题上,李昌符和朱玫无法达成

  • 揭秘:唐末枭雄王建为什么喜欢收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王建进入成都后,他的政治集团依然停留在梁山好汉大聚义的格局中,总而言之,大家都是好兄弟,一起打天下、坐天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打下成都后,王建想约束自己的小弟时,有人竟然口放狂言:你当初说过,打下成都后,节度使大家轮着坐,现在我们在你面前只是稍微缺乏点礼

  • 死得最可惜的三国猛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英雄和武将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在那个社会动荡、无可自保的乱世,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和功绩,除了像刘备、曹操这样的,可以驾驭文武的主公外,估计也就只得是诸葛孔明这样的谋士和关羽这样猛将了吧?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特别是需要亲自上战场对决的武将,即便是武功高强,可以独战群雄的吕奉先,最后也免不了兵败身死。

  • 揭秘刘邦在夺取天下后杀了多少身边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得天下是天意,为刘邦夺得天下的三人,刘邦几年取得天下

    刘邦的功臣有上百人,在这些封王封侯的功臣中,由于部分人看不清时势,不能急流勇退,刘邦感觉到了他们的威胁。为了汉室江山的稳定,刘邦立下“白马之盟”,几乎以谋反罪诛杀掉这些人,诸如彭越、陈豨、韩信、英布,当中的异姓王占了很大的比例。网络配图在刘邦诛杀的功臣中,首当其中的是燕王臧荼。经由韩信的传信劝说,臧

  • 秦始皇寻海上仙山并非日本 徐福或登陆美洲大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福在哪里,徐福后来去哪里了,中国罗布泊之谜

    长生不老药是神话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死的药。相传秦始皇曾经为求取长生不老药,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女寻找海上仙山,求取仙药。但最终,秦始皇并没吃到长生药,就连秦朝也早早灭亡了。那么求取仙药的徐福到哪里去了?《史记.秦始皇本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

  • 三国不为人知名将:他实力堪比颜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隐藏的十大高手,颜良文丑有多厉害,三国志颜良原文

    导读:三国武将很多,一本《三国演义》夸了不少人,也贬了不少人。甚至于还漏了不少人。那么翻开正史,我们还能找到那些如同演义中那般赫赫有名的武将吗?一起看看吧。在汉末三国,大小军阀相互混战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点,一股势力的壮大常常伴随另一股势力的覆灭。官渡之战前,袁绍就是通过兼并其他势力逐渐成为实力最为

  • 嘉庆曾遭遇搞笑刺杀:奴仆精神失常直入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段延庆被慕容复杀了,嘉庆皇帝遇刺案,女仆是啥意思

    这一天,正是嘉庆帝谒东陵还宫的日子。正当浩浩荡荡的仪仗队护着嘉庆帝转过神武门将要进入贞顺门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突然从角落里一跃而出,径直扑向嘉庆帝,手里还握着一把锋利的刀子。这场面顿时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守卫在神武门两侧的侍卫、护军等,全忘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全都木呆呆地站在原地,没一个人敢冲上去拦阻

  • 借荆州:刘备成为赤壁之战的最终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赢了,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赤壁之战前刘备地盘

    导读:赤壁之战之后,孙刘两家开始了暗中的较量,最终以刘备谋夺荆州而告终,在整个过程中,各方又进行了哪些博弈?孙权为何答应给刘备荆州呢?赤壁之战期间,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水师于长江中游地区,迫使本已控制南郡的曹操势力不得不放弃南下及东进之战略意图,据守襄阳。当曹操北归之后,围绕着当时荆州南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