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长子:因太肥胖险些丢掉皇位的老实人

朱棣长子:因太肥胖险些丢掉皇位的老实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85 更新时间:2024/2/16 8:19:57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代,他当皇帝的日子,仅仅比后来才坐了一个多月龙椅的泰昌帝时间长一些。

网络配图

朱棣不喜欢大儿子高炽,一个原因大概是他太老实仁厚,说得损一点,就是有点懦弱。没有他爷爷、他爸爸那种英武之气,不像个君临天下、让臣民战战兢兢的君主。第二则是因为身体不好,患了严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必须要两个人搀扶。他的爷爷和爸爸,江山都是马上得来的,朱棣自己上马能开弓,下马能治国,没办法喜欢这样的接班人。更可怕的是,这窝囊的老大却有了两个能干而不安分的弟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老爸兴兵南下,和建文帝夺江山时,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做先锋,直逼南京,功劳赫赫。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朱棣对自己喜爱的二儿子许诺,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好好干,江山迟早是你的。

高炽最终能入承大宝,一是嫡长继承制对朱棣的约束;二是因为他娶了个好老婆,生了个好儿子,朱棣喜欢仁宗的长子朱瞻基。高炽的皇后张氏也有朱元璋马皇后、朱棣的徐皇后之风,见识远大而乖巧伶俐,是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用古代命书的说法,有“旺夫命”。

《明通鉴》记载,张氏自从嫁给仁宗后,很得成祖和仁孝皇后这对公婆的喜爱。明仁宗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多次被汉王、赵王两位弟弟挑拨离间,又因身体肥胖,不能骑马射箭,明成祖很生气,命令减少太子在宫中的膳食,太子几次险些被换,然后最终能被保全,据说是因为张皇后的缘故。——婆媳关系是大家庭第一大难题,这张皇后能让婆婆开心,凭这点就知道她不是等闲之辈。明朝和宋朝一样,外戚很难干政,而且多贤后。

老爸给仁宗规定的减肥计划没见什么成效,你想想,人到中年再减肥何其难也,减肥无非是个姿态,做给老爸看看。高炽当了皇帝后,虽然因为封建礼法,不能公开对老爸有非议,心里恐怕腹诽不少。

网络配图

由于他一生都活在老爸的阴影下,对老爸喜欢的长孙——自己的大儿子朱瞻基,大概有点怨屋及乌的因素在里面,反而不喜欢,自己喜欢被封为襄王的第五子。朱棣生前,一再显示他立高炽为太子是因为自己喜欢长孙,而且明确向臣民表明他的态度,将来继承高炽皇位的,只能是长孙瞻基。——这种隔代指定继承人的行为,剥夺了仁宗自己选择继承人的权力,对他自尊的伤害可想而知。

史载,永乐帝朱棣数次出征,都带着皇太孙瞻基。永乐十二年(1414年),“庚寅,车驾发北京,皇太孙从”,“上语诸侍臣曰:‘皇长孙聪明英睿,智勇过人,宜历行阵,俾知兵法,且可悉将士劳苦,知征伐不易。然文事武备,不可偏废,每日营中闲暇,卿等仍与之讲论经史,以资典学。’”对孙子的培养远比对儿子用心。

因为沾儿子的光才当上皇帝的仁宗,对儿子有种莫名其妙的嫉妒可以理解。可是,后世有人断言如果仁宗再多当几年皇帝,可能会废除太子,我认为纯属臆猜。仁宗对儿子感觉不爽是一回事,可废除长子继承权再选另外儿子继位又是一回事。因为前者是个人的感情,后者涉及整个朝廷政局和大明江山,涉及自己身后的评价,朱高炽不会这样冒险。在父皇在世时,他在几次重大事件面前都有惊无险,证明他是个老实人,但毫不糊涂,做事极有主见,且“忍”的功夫一流,关键时刻形势非常理智。

这样的老实人才是大聪明。

朱棣带领二儿子挥师南下时,建文帝的部队搞了个“围魏救赵”,派奇兵直捣燕王的都城北平,而燕王大军在外,如果贸然班师来救,得胜之势将功亏一篑。朱高炽这时不顾自己多病肥胖的身子,带领老弱将士坚守北平城,自己冒着弓矢上城督阵,激励将士,南军终于无功而返。他这保护根据地的功劳成为日后得到继承权的重要砝码之一。

网络配图

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住在自己的老窝北京城(当时称“行在”,还没有正式的首都名分),让朱高炽以太子身份在南京监国。他怀疑太子有什么不轨的行为,命令礼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监视太子的行为,并叮嘱他说:“人言东宫多失德,汝至京师,可多留数日,试观何如,密奏来!奏字须大,晚至即欲观也。”这老皇帝对太子已经有倾向性意见,一般的办事人员会迎合上意,收集太子的“不轨”言行。而胡濙被太子的老实折服了,“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

这老实人最聪明之处是认清了父亲的为人和自己的处境。面对永乐帝这样文武兼备而又阴险毒辣的父皇,耍小心眼能瞒过他?一味地去讨好也是下策。只有以不变应万变,老老实实夹起尾巴做人,才是上策。他能最后熬到皇帝位置,和两个弟弟相比,笑到了最后,其制胜之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其他也。”有时候,这样的笨办法更管用。

仁宗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赦免了建文的许多旧臣,*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永乐帝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痛悼他在位时间太短。如果从个人的能力来说,他显然不属于有锋芒、有魄力的改革派,比起秦皇汉武乃至他的祖父、父亲,相对平庸。但他最大的特点是尊重下面臣民的能力,尽量少地去命令臣民这样或那样。这样平庸的皇帝,带给百姓的福祉远甚于那些个人能力很强、不甘平庸的皇帝。商纣、秦始皇隋炀帝就是有能力而喜欢胡折腾的皇帝。所以,朱高炽的庙号为“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康熙皇帝玄烨为什么要给给外来传教士发绿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玄烨是不是就是康熙,玄烨为什么叫康熙,玄烨得过天花吗

    14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到16世纪路德和加尔文时期达到顶峰,基督教内部由此发生了巨大震荡,失去了欧洲北部辖区的罗马教皇损失惨重。但一部分知识分子出生的基督徒徒站在了教皇一边,决定以自己的努力挽回颓势,赴东方传教和扩大影响力,将在欧洲的损失从别的地方挽回来,由此建立了不少组织,其中耶稣会是最大的男修

  • 医生解析帝王驾崩之谜:蔡桓公究竟得了什么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世界之谜十大谜,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是真的吗,蔡桓公介绍

    蔡桓公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扁鹊能一眼看出来?历史上有被活活撑死的皇帝吗?雪夜暴毙的赵匡胤到底是不是死于弟弟导演的宫廷阴谋……喜欢读史的朋友,一定会对这些历史谜团兴之甚甚。日前,就有一位医生从专业医学角度解读25位帝王的病症,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分析历代帝王的驾崩之谜。这本《病榻上的龙》是由爱好历史与

  • 揭:抗战时期流亡在中国的韩国国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1910年,日本用枪炮强行把朝鲜半岛与日本合并,从此,数以万计的不愿当亡国奴的朝鲜爱国青年开始了在中国的流亡生涯。1919年,流亡韩人领袖金九等在上海法租界正式成立韩人流亡政府——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从此揭开了韩人青年在中国掩护下抗日,寻求复国的运动。1932年1月,日军向驻守上海闸北的中国国民

  • 千古冤案:鳌拜并没有造反康熙晚年也为其正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晚年为何说后悔擒鳌拜,康熙是怎样扳倒鳌拜的,康熙除鳌拜的真实历史

    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相信大家已经看了吧,这个剧情的话小编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得,呃~~~相信大家也是对刚开始的康熙智擒鳌拜有很深的印象吧!小编记得最早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是在《鹿鼎记》里面,当时那个年少啊,就轻易被剧情迷惑,就觉得鳌拜一定是犯了诸如造反之类的大罪,康熙迫不得已才用那种方

  • 中国历史上第一败家子:指鹿为马的秦二世胡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二世胡亥墓发掘了吗,历史上秦二世,秦始皇为什么喜欢胡亥

    一只鹿,带着惶恐不安的眼神,望着大庭广众下峨冠博带穿着黑色朝服的高官们。这些人,也愣愣地望着这只不知为何被带上庄严巍峨宫廷的动物,不知道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到底是祸是福?朝廷上鸦雀无声。一个呆头呆脑的穿着御服的皇帝模样的人,傻傻地看着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此人的声音不男不女,原来是个宦官。他环视一周,大家

  • 曹操献刀之谜:真的因为贪生怕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怪兽之谜是真的吗,牡丹之谜真的好吗,纽西之谜真的好用吗

    导读:在三国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曹操刺杀不成献刀的故事,在这里边,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的曹操,当然,也有人说他贪生怕死。那么在这个故事中,曹操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呢?一、曹操刺董献刀是挑拨董王相争的大连环计但凡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大都对曹操刺董未遂报以遗憾或揶揄,对王允所献的连环计则赞不绝口。实际上,

  • 清帝雍正曾痴迷炼丹术终究命丧丹药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吃丹药吗,炼丹种类,雍正服食丹药

    雍正在与道士们打得火热的同时,皇家园林圆明园开始升火炼丹了!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计档》,其中十一月有一条

  • 揭秘:慈禧亲妹妹的一生有多悲惨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太后一生做过的坏事,慈禧太后的一生记录历史介绍,慈禧怎么才活到73岁

    对于慈禧这个人,大家想必都有一些了解。慈禧是一个对权力具有很大追求的人,垂帘听政四十多年,在朝政大事上说一不二。对于慈禧来说,只有权力才能够给她最大的安全感,她非常享受那种万人之上的感觉。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慈禧无惧任何的言论,至于那些三纲五常,慈禧更是无所谓。据说,当年同治皇帝的去世就是和慈禧有关

  • 揭秘:赫舍里氏是怎样当上康熙的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爱赫舍里吗,赫舍里比康熙大几岁,康熙娶赫舍里

    虽然许多人印象中康熙是极具能力的一位皇帝,但对他一生有所了解就会知道,在他初继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朝廷的主权是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的手中。准确来讲是掌握在鳌拜一人手中,所以才会有后续对抗鳌拜的事件出现,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给康熙起到辅助作用的就是另一位辅政大臣索尼一家。为什么不是嫡出的赫舍里氏能做康熙的

  • 揭秘:曹操一生最恨的三个人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丕为何只活了39岁,为什么人人都想当曹贼,曹丕有多可怕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对他的评价。曹操本人还有一句世人熟知的语录: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也确实有本事,从一个纨绔子弟到大汉朝廷的掌控者,站到权力的巅峰。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曹操一生也是得罪无数人,曹操也有恨之入骨之人,下面我们细数曹操一生中最恨的三个人。首先不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