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谡失街亭罪责都在马谡身上吗 诸葛亮杀马谡是有意为之吗

马谡失街亭罪责都在马谡身上吗 诸葛亮杀马谡是有意为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5 更新时间:2023/12/8 17:04:4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马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直以来,关于马谡失街亭,很多人都会将罪责归在马谡身上。正是马谡的骄傲自大,自恃才高,熟读兵法,不听诸葛亮“下寨必 当要道之处”的命令,也不听王平“伐木为栅,以图久计”的建议,仗着自己“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几条空洞的兵法,在山上扎营,结果遭到司马懿四面围攻,截断其水道,最终惨败,失去了街亭要地。

失街亭固然是马谡之错,但是诸葛亮也应该为此负责,甚至说是诸葛亮计划里面的一环。首先是向来知人善用的诸葛亮,为何将位置如此重要的街亭交给自恃才高的马谡。要知道街亭是诸葛亮这次北伐的关键,按理说如此重要的位置,要么是诸葛亮自己亲自坐镇,要么是派名将魏延去守御。结果诸葛亮派的却是没有实战经验得马谡,与其说是因为马谡之前所提出的计谋深得诸葛亮之意,才为他赢得镇守街亭的任务,不如说马谡守街亭,是诸葛亮为蜀国做的人才筛选的一个计划。

诸葛亮的北伐除了最直接的北伐的目的之外,还有对人才挖掘的想法。当时的蜀国经历了夷陵之败,损失了一大批军政人才。除了从原有的几个内部集团挑选之外,诸葛亮也想通过北伐招揽一些其他地方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北伐将原有一些有所缺陷的内部人员淘汰掉。

马谡就是这么一个需要经过“考试”的人员。其实诸葛亮对于马谡还是非常看重的,只是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宜深察之”。按理说刘备的临终之言,诸葛亮都会听,但唯独是否重用马谡这件事上,诸葛亮犹豫了。

最终诸葛亮还是决定给马谡机会。于是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几次对外征战都有将马谡带到身边。诸葛亮南征苗疆之时,马谡奉后主之命劳军,诸葛亮问南征的取胜关键,马谡给出了“心战为上”的正确答案,随后诸葛亮发出了“幼常知吾肺腑 ”的感叹,充分肯定了马谡的才华,并留马谡作了参军。

在南征成败的关键之际,孟获之弟孟优来投降,诸葛亮借此对马谡又进行了第二次考察。不过这次诸葛亮只是:回顾马谡曰:“汝知其来意否?” 这跟马谡刚来苗疆时,诸葛亮主动直接提问的态度有所不同。稍显被动,又略带故意。所幸的是,马谡再次给了诸葛亮满意的回答,诸葛亮抚掌大笑曰:“汝之所见,正与吾同”。虽然这次诸葛亮也肯定了马谡,但是却不是很热情。

马谡第三次提出建议之时,是在司马懿被任命总督雍州、凉州等地兵马时,孔明大惊,担心司马懿将部队训练好,对蜀国构成极大的威胁。这个时候,马谡主动献上反间计,诸葛亮听从了诸葛计策,最终使得司马懿失去了兵权。解除了蜀国的最大威胁。但是这次诸葛亮却丝毫没有给予马谡肯定,只是从之而已。

为何马谡多次提出的建议都深得诸葛亮之意,却反而让诸葛亮对他的态度发生改变。其实这主要还是诸葛亮已经完成了对马谡的考察。不可否认马谡才计过人,但是马谡却有着很多性格的缺陷。 在马谡的几次献计的时候,他都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他既能得到诸葛亮的肯定,又将自己恃才而傲的品性展露无疑。这一点,在马谡第三次出场献计时尤为明显。当听到司马懿被任命总督雍州、凉州等地兵马时,诸葛亮大惊, 决定要先起兵伐之,语音刚落,马谡就急于献计。诸葛亮最后虽听从了马谡的计策,却没给到任何评价,此时此刻,刘备临终前那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浮现在了诸葛亮的脑海当中。

从这一刻开始马谡被诸葛亮排除出了权力的核心,但是马谡也确实有才华。这么一个恃才傲物的人,如果得不到重用,未来将成为蜀国的一大威胁,正如后来诸葛亮死后预防魏延那样。此时诸葛亮也开始预防起马谡了,于是让马谡镇守街亭,同时用激将法让马谡立下了军令状,又安排了王平来掣肘马谡。此举让马谡性格缺陷不断放大,膨胀的马谡甚至说出了:“丞相 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邪”。很显然,此时的马谡连诸葛亮也没放在眼里,再加上王平不停地用“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的话来激怒于马谡。

马谡终于顺了诸葛亮之愿在背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失街亭大军退回至汉中后,诸葛亮先是责怪王平不谏,借王平之口指出马谡的种种过失,又以明正军律为由,不为众将所动,斩了马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长坂坡之战时两个女儿被曹魏生擒,刘备事后为何不找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演义长坂坡原文,孟获第七次是在何处被擒什么谷,刘备赔了夫人又折兵

    长坂坡之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出征荆州,八月时刘表病逝,刘表的次子刘琮继承了荆州牧的位置。由于刘琮羸弱不堪,他在继位后不久,就在荆州本土势力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在此之后,刘琮因为惧怕曹操而不敢将此事告诉刘备,以至于刘备得知消息时,曹操已

  • 诸葛亮病死之后 哭得最伤心的人为什么是李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我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周瑜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哭,最伤心的人mp3下载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李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时间回到公元234年,在这一年,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命陨在北伐途中的五丈原,这位在中国历史和民间被誉为智慧象征的大人物,也不可避免的迎来了人生的最后一刻。这一刻有的人欢喜,诸如饱受蜀汉北伐之困扰的曹魏君臣,又譬如想从鹬蚌相争中得利的东

  • 宇文赟有哪些荒唐的行为?他是如何享受人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燕洵知道宇文玥救他吗,宇文玥以为星儿要杀他是哪一集,宇文玥他多少岁了

    宇文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样来形容周宣帝宇文赟,一点都没有贬损这位最奇葩的皇帝。人家有些皇帝是建立丰功伟业成为千古一帝,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似乎是讨债来的,就是为了毁掉宇文氏几代人积攒起来的家业,以及其父周武帝宇文邕打下的江山而来的。北周

  • 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兵临城下,朱允炆是如何议和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靖难之役朱棣多少岁,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什么用李景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允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402年,明朝建文四年正月,南京浦口外下起了大雨。燕王朱棣身穿盔甲,骑在马背上,遥望南京城,他的大军不日就可攻下这座都城,他将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南京城内,建文帝朱允炆如坐针毡,他不愿意向一个藩王投降,打算拼死相抗。此时,翰林

  • 被封为韩王又是韩国宗室后裔,韩王信反叛西汉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宗室后裔都在哪里,宋太祖后裔,西晋宗室后裔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韩王韩信,与“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同名同姓,为了加以区分,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王信本是韩国宗室后裔,秦末乱世和楚汉争霸期间,长期跟随刘邦作战,因而被封为韩王。不过,在西汉初的“七国八王”之中,韩王信与燕王卢绾算是最为特殊的两

  • 项羽之败的原因:不善经营“子公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是被刘邦打败的吗,项羽最后怎么败的,楚汉之争项羽败在什么地方

    楚汉的竞争,以西楚的失败而告终,这教训已经总结两千年了,结论一大堆。例如,刘邦认为项羽败于不会用人,有人才而不用,像范增为这样的老谋深算之辈,却最终被边缘化,甚至退出。网络配图另外,韩信早就从项羽的性格上看出他的失败结局。韩信对刘邦说,项羽这人吝啬,手下立功,却舍不得赏赐,官印拿在手里都磨坏了,还是

  • 历史上的济公并非“犀利哥” 擅长诗文是骚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真实的济公有两大亮点:擅长诗文,医术高明。南怀瑾曾评价济公的诗作:“若以诗境而论诗格,他与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陆放翁相较,并无逊色。”然而时至今日,有几个人知道济公的诗作?至于医术,普通老百姓更是难以了解。于是,我们的文人前辈用上了济公的“外壳”,而摆脱了史实的约束,很快,一个既能巧断家务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开发中国首个红灯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笑贫不笑娼,在明代表现特别明显。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本来便拥有随便玩女人特权的皇帝,自然色心大动,“与民同乐”。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当然指有条件的)对生活质量都很讲究,如在中后期,女士很前卫,特爱赶时髦,男士则热衷性开放……如苏州文人祝允明、唐伯虎,便是当时

  • 李广为何难封?管理上放任自流 太哥们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的确,在李广身上,爱兵如子、身先士卒的优点很突出,“宽缓不苛”使得军中的将士都无比爱戴他、恭敬他,以致他死后,“一军皆哭”,连普通百姓也“皆为尽哀”。可是,他在治军上放任自流,不讲求以法治军、严格管理,也是不争的事实。行军时“无队伍排阵”,大军休息时“人人自便”,连必要的警卫都不设置,太哥

  • 元顺帝为何被称之为“鲁班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世称“鲁班天子”。妥欢帖睦尔(1320-1370),元朝末代皇帝。明宗长子。年十三即皇帝位,在位三十六年,为政腐败,水旱频仍,民众纷起抗元。网络配图 “鲁班天子”的称号的由来详细解说如下:元顺帝,原名妥欢帖睦尔,庙号惠宗,“顺帝”是明朝后人为其追加的封号。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