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朱元璋为何下令明朝户部不许江浙人任职

解密:朱元璋为何下令明朝户部不许江浙人任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5 更新时间:2024/1/8 3:55:55

话说朱元璋在建国初期,曾立下规矩,浙江、江西、苏松人不能在户部任职。苏松人,就是苏州、上海人。为啥会有这种奇葩政策呢?很多人都以为是朱元璋这个安徽要饭的乞丐做了皇帝后,对江浙人采取报复性的歧视。其实与我们想象的基本地域之争没多大关系。再者,堂堂一个开国皇帝,心胸也不会那么狭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解读朱元璋这个政策,各方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朱元璋在起兵时,盘踞在江浙地区的士诚曾给朱元璋制造了不少麻烦,两兵多次交战,对付张士诚让朱元璋颇费脑筋,以致常夜不能寐。虽然打败了张士诚,但张士诚拒绝投降,甚至还当面辱骂朱元璋。作为敌方势力范围的江浙地区,自然受到朱元璋的报复性歧视,狠狠征税,且不得到户部为官。

以笔者看,此因并不是主因。主要原因还是朱元璋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江浙富足,自古就是经济发达地区,一直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较大。朱元璋建国后,为了给新生政权输血,自然要想办法捞银子,掠夺民间财富是最简捷的方法。毫无疑问,要从最富的地方开始,尤其是苏州、上海等地。而且这些地方的人,学习成绩都非常好,科举入仕的比例也远高于其他地区。知识越多越反动,朱元璋自然不想看到一帮“觉醒”的江浙人和自己对着干。

简单说,朱元璋用了三招。一是迁走富户,你不是有钱有地吗,我强制将你迁走,钱你可以带走,地就只能留下。二是直接籍没豪族、富户田产,干脆就以国家的名义直接收了。新政权新政策,要公私合营,慢慢就给你全部侵吞了。三是减少江浙地区科举入仕名额。你学习不是好吗,我给你降低录取比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土豪、分田地后,朱元璋对普通百姓实行重税。江西百姓还好些,尤以苏松地区最重。具体重到什么程度呢?笔者查到的数据是,当时全国每户需纳粮2.5石,以一石约等于65公斤计算,2.5石就是162.5公斤。这是全国平均水平,而苏松地区的百姓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也就是每户要纳粮4875公斤。当时的苏州府每年夏税、秋粮需缴纳280万石,松江府需要缴纳130万石。仅仅苏松二府的税负比全国很多产粮大省都要高。由此可知,当时百姓的心里阴影面积何其巨大。

为了保证政权稳固,朱元璋还有更狠的招,那便是拒绝江浙人担任户部高官。因为户部就是民政部、财政部,是直接主管钱粮的机构。按朱元璋的逻辑,江浙人若当了户部尚书,定会有私心,必会想方设法减免家乡等地的税负。朱元璋为此定下规矩,现在不用江浙人,将来也不准用,并写入《皇明祖训》中,“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面的明代皇帝对江西还算不错。江西税负相对比江浙等地轻很多,而且还提拔了几个江西人。正统年间,江西吉水县的周忱担任江南巡抚兼户部尚书,至此,朱元璋开国时禁止江西人担任户部领导的规矩被彻底打破。但在担任江南巡抚时,因给江浙人减负问题上,汇报不周全,属于欺骗皇上,遭弹劾后被迅速免职。时任内阁大学士的江西泰和人陈循顶替周忱带衔户部尚书。

江西人过足了户部领导的瘾,但江浙人却在明代一朝都与户部领导岗位无缘,实乃悲哀至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晚年竟谋划诛杀燕王朱棣为何没有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大明帝国的首都应天(南京),皇宫失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最终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取代侄子,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年距朱元璋去世仅仅四年。朱元璋是历史上白手起家的典范,可以说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出身最差的,因此可以说他的能力绝对是卓越高超的,其政治能力更是突出。这样一个英明睿

  • 朱棣夺位后开启永乐盛世还得归功于这位大管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通过“靖难之役”篡逆而起的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除了“篡逆”的行为后世颇多指责,以及登基之后倒行逆施,大肆屠杀建文旧臣的行为招致抨击外,对其在位二十二年的评价还是甚高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而纵观朱棣执政的二十二年,也可谓丰功赫赫:重开大运河,编修《永乐大典》,经营边疆,西部建哈密卫,东北设努尔干都司,

  • 揭秘满清第一位继承人是如何丢掉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褚英,努尔哈赤的长子,生于万历八年(1580年),他从小在血雨腥风中长大,在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中,成长成一位勇猛无敌的战将。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八岁的褚英第一次率领一千人出征其他部落就获得大胜,凯旋而归。努尔哈赤对他的首战出色表现很是满意,赐予他“洪巴图鲁”(满语,旺盛的勇士)称号,并晋

  • 清朝厌学被父皇踢死的皇子 爱新觉罗·奕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皇子是天潢贵胄,除了皇帝没有人敢动他们一根汗毛。皇子夭亡大部分是因染病而终,少部分死于政治斗争或是战死沙场。有这样一位皇子,他生在和平年代,却英年早逝,他并不是因病而终,也不是死于政治角逐,而是因为厌学被父皇活活踢死。这就是清道光皇帝旻宁的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网络配图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

  • 从“老伯”到把妹高手:他是如何让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追了38集《芈月传》之后,现在静静的坐下来思考前面的剧情。二十多集时,“高富帅”的秦王欧巴终于俘获了芈月的心,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芈月主动献身秦王(虽然并没有令人期待的动作戏),然后被册封为“芈八子”(这个伴随她一生的名字)。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下可热闹了,后宫团的娘娘们可是羡慕嫉妒恨啊,尤其是芈月的

  • 芈月助力赢稷打“怪兽”!赢稷的一生也是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芈月传》热播,关于剧中立太子之事已经逐渐被提上日程,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芈月的儿子赢稷最后是否能够登上王位,而赢稷最后是否能够成为一位明君。图片来源于网络赢稷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他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也是秦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本来秦惠文王驾崩以后,秦武王名正言顺登上王位,但是正如剧中剧情展示的那样,秦

  • 历史的误读:拿破仑从未说过中国是沉睡的雄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拿破仑“睡狮论”可谓妇孺皆知。可是,许多西方学者曾经彻底翻检过与拿破仑相关的原始资料,发现“无论法文或其他语言的任何一手资料,都没有记载拿破仑曾经说过这句话”。图片来源于网络“睡狮论”源起于西方基督教话语中常见的“唤醒东方论”,先是被清末外交家借用来阐释中国的外交姿态,继而被梁启超化用,并创

  • 揭秘汉桓帝“大赦天下”酿成的严重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赦”虽然是帝王们为收买民心、缓解社会矛盾惯用的一种手段,甚至可以说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一种常态,但历史上也有不少反对“大赦”的声音。网络配图《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46年,蜀汉实行大赦。大司农孟光为此当众责备宰相费祎:“夫救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意思是说,实行大赦,就像树木一半茂盛另一半

  • 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迁为牙门将军,仅为一名护卫偏将,随刘备南定诸郡后,方升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而关羽已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也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后刘备入蜀,留赵云于荆州,领留营司马(相当于警备队长),专司内务,截江救阿斗就是在此时发生的。随后由诸葛亮带赵云

  • 一个好汉三个帮 揭秘陈平如何获刘邦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同韩信、萧何、张良等人不同,那些人要不真刀真枪,要不运筹帷幄,反正是特有风度特让人羡慕的那一种功成名就,而陈平则十分“另类”,没有战功,手也不能缚鸡,专门靠“玩阴的”博得刘邦的赏识……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免不了有一大帮文臣武将来辅佐,很多辅佐功臣也都会同那些个“X太祖”一样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