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哪位皇帝的家族因自相残杀而灭族?秦始皇后代下落

哪位皇帝的家族因自相残杀而灭族?秦始皇后代下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15 更新时间:2024/1/20 4:38:29

为什么说秦始皇的子孙才算中国最早的“皇族”呢??这就是因为他才是第一个皇帝。

秦朝统一天下称皇帝之前,秦国嬴姓王公统治就已经持续了五百多年,子孙众多,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只是王族还不能算皇族,因为秦国只有“王”还没有“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扫六合,随之称皇帝,他的直系亲属就此才能算皇族。

嬴政有多少兄弟和子孙,史书记录得不清楚,不过大致可以推算。他的亲兄弟据记载只有成骄一人,还被他杀掉。他的儿子大约有十几人,孙子数目不祥。

网络配图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十二年,即公元前209年,时年五十三岁的这位开国之主想要东巡,然而大队车马在途经河北沙丘后却突然匆匆转返,在一路奔波回到首都咸阳之后,宦官赵高、左丞相李斯对外宣称秦始皇去世,并公布了秦始皇的遗诏,声称传位于九子胡亥,并立即将在北部边疆监军的长子扶苏赐死。

赵高要除掉扶苏,是因为扶苏早就对他这个小人不满,若他将来继位自己就很危险。李斯同扶苏的关系也不好,只有胡亥继位才能保住相位。分析暗害行动的主谋,关键是看谁会从中获益最大。秦始皇被暗害和胡亥违制继位,得益最大的臣子恰恰是胡亥、赵高、李斯,此三人正是谋杀行动的最大嫌疑犯!

胡亥继位成为秦二世皇帝后不到九个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顿时大乱。随后公元前206年楚军刘邦、项羽部攻进了秦朝首都咸阳,短命的秦朝只维持了不过15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就在全国大起义的风暴中灭亡。然而,秦二世在只当政3年的时间里,却依靠宦官赵高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连续进行屠杀,一共杀了26人,时人称秦始皇的儿子几乎被杀光,连女儿也几乎都被杀。

网络配图

从胡亥继位后首先要消灭自己兄弟姐妹的这一疯狂举动看,秦始皇、扶苏被他与赵高、李斯合谋加害的推断也可得到解释。此时天下已乱,胡亥却把主要精力用于消灭自己的兄弟,这正说明自己心虚,就是因皇权来路不正怕别人夺去。他的大哥扶苏本是合法继位者,自然要杀,对其他兄弟也要杀。胡亥的姐妹即秦国公主本来没有继承权,按理说不必大开杀戒,秦二世居然也不放过她们,主要原因大概是这些公主的丈夫有不少是重臣之子,有可能揭露自己或起事反对自己。

秦始皇死后不久天下大乱,皇族内讧和自相残杀又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经过近三年战争,各路起义军杀向首都咸阳,一向懒理国政而把大权交给赵高的胡亥才惊恐起来,赵高害怕被问罪,让部下冲进皇宫,强逼胡亥自杀。随后,赵高立秦始皇的一个孙辈公子婴为秦王,不再称皇帝。严格而论,秦国皇族就此不再存在。

嬴氏后人公子婴不甘心当傀儡,马上设计杀了赵高,不过他称王只46天,刘邦的大军就杀到咸阳。秦王朝此时已人心离散,无兵抵抗,公子婴只好投降。刘邦进咸阳时,对秦朝残余的皇族包括公子婴在内采取优待方式,对他们只加以软禁。残暴的西楚霸王项羽进入咸阳后,声称要为遭受秦始皇、秦二世残害的天下人报仇,把嬴姓王族成员全部杀光。

网络配图

秦朝皇族是否被灭族这一说法,很多书中都有争议,有的书中称公子婴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不过以年龄而论说不通。从史书中记载的年龄看,扶苏若活着不过三十多岁,这个公子婴却已有成年的儿子,肯定也在三十多岁以上,这样看来只能是过去嬴姓王族的其他成员。总之,按《史记》记载,秦始皇这个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的家族已被全部消灭,后来历朝也没有人再出来声称自己是嬴政的后代。不过现代有人认为,当时这个家族还有人在屠杀中漏网,后来改赵姓,这个说法得不到可信的证实,还是灭族一说比较可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朱元璋为何下令明朝户部不许江浙人任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朱元璋在建国初期,曾立下规矩,浙江、江西、苏松人不能在户部任职。苏松人,就是苏州、上海人。为啥会有这种奇葩政策呢?很多人都以为是朱元璋这个安徽要饭的乞丐做了皇帝后,对江浙人采取报复性的歧视。其实与我们想象的基本地域之争没多大关系。再者,堂堂一个开国皇帝,心胸也不会那么狭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何解读

  • 朱元璋晚年竟谋划诛杀燕王朱棣为何没有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大明帝国的首都应天(南京),皇宫失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最终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取代侄子,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年距朱元璋去世仅仅四年。朱元璋是历史上白手起家的典范,可以说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出身最差的,因此可以说他的能力绝对是卓越高超的,其政治能力更是突出。这样一个英明睿

  • 朱棣夺位后开启永乐盛世还得归功于这位大管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通过“靖难之役”篡逆而起的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除了“篡逆”的行为后世颇多指责,以及登基之后倒行逆施,大肆屠杀建文旧臣的行为招致抨击外,对其在位二十二年的评价还是甚高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而纵观朱棣执政的二十二年,也可谓丰功赫赫:重开大运河,编修《永乐大典》,经营边疆,西部建哈密卫,东北设努尔干都司,

  • 揭秘满清第一位继承人是如何丢掉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褚英,努尔哈赤的长子,生于万历八年(1580年),他从小在血雨腥风中长大,在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中,成长成一位勇猛无敌的战将。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八岁的褚英第一次率领一千人出征其他部落就获得大胜,凯旋而归。努尔哈赤对他的首战出色表现很是满意,赐予他“洪巴图鲁”(满语,旺盛的勇士)称号,并晋

  • 清朝厌学被父皇踢死的皇子 爱新觉罗·奕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皇子是天潢贵胄,除了皇帝没有人敢动他们一根汗毛。皇子夭亡大部分是因染病而终,少部分死于政治斗争或是战死沙场。有这样一位皇子,他生在和平年代,却英年早逝,他并不是因病而终,也不是死于政治角逐,而是因为厌学被父皇活活踢死。这就是清道光皇帝旻宁的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网络配图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

  • 从“老伯”到把妹高手:他是如何让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追了38集《芈月传》之后,现在静静的坐下来思考前面的剧情。二十多集时,“高富帅”的秦王欧巴终于俘获了芈月的心,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芈月主动献身秦王(虽然并没有令人期待的动作戏),然后被册封为“芈八子”(这个伴随她一生的名字)。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下可热闹了,后宫团的娘娘们可是羡慕嫉妒恨啊,尤其是芈月的

  • 芈月助力赢稷打“怪兽”!赢稷的一生也是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芈月传》热播,关于剧中立太子之事已经逐渐被提上日程,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芈月的儿子赢稷最后是否能够登上王位,而赢稷最后是否能够成为一位明君。图片来源于网络赢稷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他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也是秦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本来秦惠文王驾崩以后,秦武王名正言顺登上王位,但是正如剧中剧情展示的那样,秦

  • 历史的误读:拿破仑从未说过中国是沉睡的雄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拿破仑“睡狮论”可谓妇孺皆知。可是,许多西方学者曾经彻底翻检过与拿破仑相关的原始资料,发现“无论法文或其他语言的任何一手资料,都没有记载拿破仑曾经说过这句话”。图片来源于网络“睡狮论”源起于西方基督教话语中常见的“唤醒东方论”,先是被清末外交家借用来阐释中国的外交姿态,继而被梁启超化用,并创

  • 揭秘汉桓帝“大赦天下”酿成的严重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赦”虽然是帝王们为收买民心、缓解社会矛盾惯用的一种手段,甚至可以说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一种常态,但历史上也有不少反对“大赦”的声音。网络配图《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46年,蜀汉实行大赦。大司农孟光为此当众责备宰相费祎:“夫救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意思是说,实行大赦,就像树木一半茂盛另一半

  • 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迁为牙门将军,仅为一名护卫偏将,随刘备南定诸郡后,方升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而关羽已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也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后刘备入蜀,留赵云于荆州,领留营司马(相当于警备队长),专司内务,截江救阿斗就是在此时发生的。随后由诸葛亮带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