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的西域大战略:创建了第一笔“丝路基金”

汉武帝的西域大战略:创建了第一笔“丝路基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99 更新时间:2024/2/4 18:04:00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是一封两千年前的情书。用今天的流行用语,就是“姑娘,约吗?”如果只是邻家男女打情骂俏,倒也罢了。问题在于,它除了是一封情书,还是一封国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写它的人,姓挛鞮,名冒顿。收它的人,姓吕,名雉。这封“情书”的背后,关系到两个帝国的战和兴衰。

在冒顿写这封信之前,刘邦去世了。汉朝被托付给他的妻子。吕雉这年46岁,新寡。她无法忍受匈奴王的亵渎和轻慢,她要斩使者,发兵北向,击之!樊哙在一旁请命:愿带10万铁骑,横行匈奴中!季布连忙喝止:当年高祖亲率汉军32万,被匈奴困在白登,你樊哙作为上将军,尚不能救,今安敢妄言以10万横行!

吕雉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与一个女人的隐忍。在那一刻她是伟大的。回信里这样写:国宝给你,且先放过我们这初建的国家吧。然而我国本无罪,你若想踏塞而来,也得掂量下自己的斤两。这回信不卑不亢。后人皆称汉朝为“强汉”,殊不知在匈奴帝国的强压下,也必须学会韬光养晦。

权力与实力成正比。国与国之间,向来是丛林法则。今日是,他年也是。冒顿有资本羞辱汉朝的皇太后。此时的匈奴帝国,已经占有东至大兴安岭,西至葱岭,南至长城,北至贝加尔湖的广阔领土,“控弦之士30万,诸引弓之民俱为一体”。这意味着所有草原部落都将为匈奴提供兵源与赋税。根据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法则,匈奴人已足以和中原王朝大兵团抗衡。

从地缘角度看,匈奴还给汉朝布下了一个“C形包围圈”。这个包围圈共有两层。内层是河西与漠南:河西地(今甘肃境内黄河以西)驻有匈奴右部的修屠王、浑邪王,可以直接威胁汉朝陇西;漠南地则以河套平原为核心,驻有白羊王、楼烦王,威胁汉朝的代郡(今河北蔚县)、雁门(今山西代县)、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郡(今陕西榆林市)等。尤其是河南地,距离长安只有不到500公里,匈奴骑兵跑快点儿,两天就到了。

外层是河湟与漠北。河湟在青海东部,驻牧有大量羌人部落,通过河西走廊,与塞外的匈奴联合行动;漠北则是匈奴王庭所在地,单于在此遥制诸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匈奴除对汉保持军事压力外,还积极培养第五纵队,与赵、吴、楚等藩王暗通。幸而七国之乱很快平定,否则带路党交相呼应,北骑直入,汉地江山不保。

对于初生的汉朝来说,和亲,纳贡,赏赐,也许是唯一的办法。然而,韬光养晦之外,强汉的力量在积蓄。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汉朝的反击即将到来!只不过匈奴居无定所,汉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即便取胜,或能伤其四肢,却不能断其根本,茫茫草原,苍苍大漠,几百万平方公里,如何犁庭扫穴?

上天给了汉朝君臣一个机会。

汉武帝从匈奴降卒口中得知,匈奴袭破了一个名叫大月氏的游牧民族,将他们国王头颅制成了饮器。大月氏国恨家仇,希望与他国结盟,共击匈奴。要通使大月氏,必须取道匈奴,一路凶险,说不定就交代在路上了。朝廷发布了招募令,一个叫张骞的郎官应聘。

张骞是汉中人,此地南接巴蜀,北望关中,属于通衢,这开阔了张骞眼界。而擅长武艺与骑射,也是作为郎官的必备条件。张骞的使团有100多人,从陇西出发,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这里的使团,除汉使的随员、将吏之外,可能还有民间企业家——富贵险中求,只有高额的利润才能驱使人走上绝域。队伍里既有汉廷的赐物,也有商人的货品。

史书上记载,张骞一行不久就被匈奴兵抓住了,还被带到王庭,单于亲自质问他:大月氏在匈奴西北,汉使想作甚?假使我派人出使南越,要经过汉地,你汉朝愿意么?张骞被困在匈奴十几年,娶妻生子,但力保汉节不失。随着看管日益松懈,张骞和部分随员逃出了匈奴,西行数十日,来到了一个国家。这是大月氏吗?不是。这里叫大宛,张骞向大宛王阐述了汉廷的意图,并描绘了汉朝的富庶,希望与之通好,大宛方面便向导指引张骞一行,经康居到达大月氏。

此时的大月氏已经占据了中亚国家大夏的领土,肥沃安逸,已无复仇之志。张骞呆了一年,遂经南山(昆仑山)回国,途径青海羌人地区时,又被匈奴捉住,乘单于新死,国内大乱之际,才与匈奴妻子、向导甘父回到长安。出发时的100多人,只剩下张骞与甘父两人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骞与中国第一笔“丝路基金”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1.“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这么多中亚国家,需要翻译。张骞身边只有甘父是匈奴人,可做通译。这说明,匈奴语可能是中国北方,乃至中亚的通用语。匈奴既把持着草原丝绸之路,也把持着沙漠丝绸之路。狭义的西域——天山南北,是匈奴粮秣、兵源、赋税的来源。而广义的西域——葱岭以西大国,如奄蔡、条支、安息、大秦,则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市场,既买进中国的丝绸,也卖出香料、珍玩。匈奴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取高额利润。

2.“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张骞推测身毒与中国西南部有商路通行。这说明,贸易路线的开辟,远远早于国家外交的开凿。无论西南商道、沙漠商道还是草原商道,都是很早就存在的。

3.匈奴击月氏,乌孙击月氏,月氏击大夏,掀起了亚洲大规模民族迁移的序幕。大夏本是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化国家之一。目前月氏占有其地,意味着希腊文明在中亚的消退,操东伊朗语的诸民族重新崛起,为从汉末到唐朝,粟特人把持丝绸之路商道打下了基础。

一切都茅塞顿开了!打通西域,由汉朝来接管丝绸之路,打断匈奴的经济命脉;再施以持续的军事打击,减少匈奴的有生力量。就这么做!

汉朝君臣的执行力极强,这一点值得当下政府和企业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前121年——张骞回国后的第5年,只有19岁的“95后”将军霍去病,发动河西会战,将匈奴势力逐出河西走廊,彻底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通道。

公元前119年——河西会战两年后,汉廷又发动了漠北会战,卫青和霍去病双璧同耀,一出定襄,一出代,击破单于本部,杀匈奴士卒10万以上,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同时,武帝设盐铁官,算缗钱,筹集军费。从此以后,漠南无王庭。笔者多年来一直认为,漠南、河西、漠北三场会战,是汉匈之争的主要转折点。但目前看来,也许只是为了争一个时间差——给我几年时间,我要完成一个前所未有的伟业!

是的,就在这一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时从长安到葱岭,已无匈奴威胁,一路通畅。张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国。”这大概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丝路基金”了。张骞既是“丝路基金”的支配者,也是汉朝西域政策的前方指挥官。史载张骞的性格是:“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这里面包含两个信息,一是要宽厚,二是要强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说汉武帝与中国疆域版图形成息息相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疆域范围自汉代以来就大体形成,这说明中国不是一个扩张主义的国家。”这是不久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在一份报告中曾说的一段话。如果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汉代建立起中原王朝的一个初步形态,后几经繁衍变化至今天的中国疆域,而其中又尤以汉武帝对疆域的拓展最具开创

  • 司马相如的官场经历:因出使西南夷不利被罢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相如第一次入京,无意于仅仅做一个陪伴天子狩猎的贴身保镖,因而转投梁孝王门下。第二次入京,得到汉武帝重用,但他同样不满足于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宫廷诗人。他梦想着建立自己的功绩。《资治通鉴》卷十七载:“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庄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朱买臣、赵人吾

  • 霍光擅权:汉朝稳定度过了汉武帝死后的政治动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武帝死后,继位的昭帝年仅八岁,政事皆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决断[3] ,前述盐铁会议就是在霍光的授意下,由昭帝下诏决定召开的。与霍光一起受武帝托孤的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霍光之女为妻,生有一女。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此女年仅五岁,上官桀父子意欲将其送入宫中为昭帝后,被霍光拒绝。图片来源于网络后上官安通

  • 揭秘:汉武帝的时期的丞相为何大多都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期,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等十数人曾担任过丞相一职,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图片来源于网络乐安侯李蔡李蔡,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后任汉武帝的第七个丞相,其人勇敢聪明,从军则

  • 解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缘由竟只是种特色小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贵州有着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这是贵州人引以为豪的资本之一,也是贵州示人的招牌之一。殊不知,在历史上贵州的一种小吃竟然影响到了国家的统一。西汉建立以后,承袭了秦帝国的许多制度,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迅速医治了长期战争的创伤,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气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 汉武帝时令人闻风丧胆的绣衣使者究竟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上使使者衣绣衣的使,汉武帝脾气好吗,汉朝绣衣使者的等级

    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支秘密警察,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对于这类特殊力量,汉武帝给他们冠名曰“绣衣使者”,也称作“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直指绣衣”、“直指绣衣使者”等,有时也简称“直指”。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考证,“绣衣使者”最早出

  • 要儿子当上皇帝母亲就得死!汉武帝杀钩戈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杀女儿,汉武帝杀太子之母,四大胆打娘娘骂皇上

    在看宫廷剧的时候,大多的剧情:都是后宫的女人为了生儿子巩固地位而使出各种手段。当然,在古代历史上的宫廷中,也是普遍存在母凭子贵的现象,后宫女儿的地位往往与是否能为皇上诞下皇子有很大的关系。若自己的儿子可以当上皇帝,自己的地位也一定可以大大提升,例如王政君、武则天、孝庄太后、慈禧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

  • 熊廷弼:明末守疆大将是如何死于残酷官场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尔丰屠夫,如果熊廷弼指挥萨尔浒之战,为明亡而殉国的大臣

    核心提示:明朝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依次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然而,这三人均受到排挤打压,甚至死于非命,其中以熊廷弼为最早,其经守辽东之功,史家多有正面评价。但是,如此忠诚英武之人,何以有如此下场呢?网络配图明朝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依次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然而,这三人

  • 武则天死前对哪位臣子念念不忘?下诏为其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虽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却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与忠诚。最终,她与自己的内心达成了和解,不想把懊悔带到另一个世界,这才有了为褚遂良平反的遗诏。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 被历史所遗忘比武则天更有成就的高端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的现代后人是谁,武则天时期女人地位,如何成为武则天一样的女人

    提起一代女皇武则天,人人都知道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二手女人,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比武则天成就更高的二手女人。然而,这位女人在朝中大臣推举她效仿武则天做女皇的情况下,却不愿意坐上女皇的宝座,被人称为胜过武则天却不做武则天的高端女人。这个高端女人就是北宋真宗赵恒的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位临朝摄政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