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严刑峻法开创中国史上一百多年的廉政时代

朱元璋严刑峻法开创中国史上一百多年的廉政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44 更新时间:2024/2/4 18:04:06

贪污受贿是官场的毒瘤,既破坏社会和谐,又腐蚀政权根基。所以,历代统治者为收拢人心,巩固千秋大业,总是信誓旦旦,要创建廉洁政府。然而,往往在一番“雨疏风骤”之后,官员们照例是“浓睡不消残酒”了。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倒是不信这个邪,他决心革除弊端,曾经数次下诏,誓以严刑治贪。在此重威之下,明初官场确乎是清静了一阵子。

网络配图

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从小就深受官府之害,这使他天然产生一种复仇心理,请听听他的一段肺腑之言吧:“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蠹害百姓者,决不宽恕。”(《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八)

好不容易爬上了皇帝高位,朱元璋很想有一番作为,他决心“重绳贪吏,置之严典”,革除元朝“吏治纵弛,民生凋敝”的弊端。因为,他深知“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的道理。所以,一方面,他苦口婆心地告诫到京城的府州县吏说:“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然唯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朘人以肥己,尔等戒之。”另一方面,对各级官吏的行为约束极严,绝对不允许他们敲榨老白姓,使用“昧心钱”;甚至对官员的正当开销也失之吝啬,他曾前来“陛辞”、即将奔赴各地的官员反复申明,政府只给报销路费,添置官服却是要自掏腰包的。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十一月,朱元璋下令立法,凡是贪污犯一律不得赦免。不料贪官们面对皇帝的旨意,“有如东风射马耳”,其犯罪行为依然没有少许收敛,这使得朱元璋大为震怒,他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朝杀而暮犯。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了。”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务之便勾结中央及地方官吏,通过巧立名目、涂改票据等手段,鲸吞巨额库粮、税银,共折合粮食2400多万石,约相当于当时全国每年秋征粮食的总数。朱元璋震惊之余,亲自批复,将涉案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侍郎以下官员一律处死。据说,先后受这一案件牵连被杀者,多达数百人之众。

网络配图

可能是贪官污吏太可恶了,朱元璋对这帮蛀虫的惩治手段也极其严酷。据清代学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记载,当时,如官员有贪污劣迹,老百姓可以举报,可以到京城上访。还明确规定,官吏只要贪污赃银六十两以上者,必死无疑,除“枭首示众”外,还要“剥皮揎草”,然后,便把这个装满杂草的“人皮口袋”放置在衙门内的官座之旁。为了行刑方便,也为了起到震慑的作用,各府州县衙的左边,都要建一座土地庙,如有踩了红线的贪官,即押赴这里,当众剥下这个贪官的人皮,所以,这处土地庙也被称之为“皮场庙”。

朱元璋确乎是铁石心肠,在他“御宇”的三十一年间,“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毫不留情地诛杀贪官,是中国历史上治贪最严、出手最毒的一位皇帝。他究竟杀了多少贪官,没人统计过,但是,据《大诰续诰》透露,仅在两浙、江西、两广、福建等省,被处决的贪官已很难以数目计,以致许多州县的官位经常出现空缺的现象,而剩下的地方官员能够顺利做完一个任期者,则是少之又少。

朱元璋这一招儿虽说过于残忍,但也确实收到了实效,当时那些“公务员”们终日胆战心惊、怵惕无时者,即使吃了豹子胆,恐怕也不敢再顶风作案了。所以史书上说,“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吏治焕然丕变矣”,这大体是不差的。

网络配图

又说,这种气象一直延续到仁宗、宣宗时代,即所谓“吏治澄清者百余年”,这也似乎是史实。毫无疑义,朱元璋有决心,有办法,下狠茬子“澄清吏治”,一项反贪政策能收百年之长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多年的廉政时代,应该说是反贪成果斐然。

然而,朱元璋用铁的手腕狂扫贪官污吏,所仗恃的仅仅是个人的权威、个人的意志、个人的品质,在没有法治规范、没有民主制度约束的情况下,迟早会“人亡政息”。的确,历史同朱元璋开了一个大玩笑,过了五六代之后,他的子孙们个个骄奢淫逸,怠于朝政,再也没有一个人去关注吏治了。失去严厉管束的官员们恬武嬉,贪污受贿之风遍及朝野,正如《明史》所说:“仁、宣之盛,邈乎不可复追,而太祖之法蔑如矣。”这些不肖子孙“一蟹不如一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的西域大战略:创建了第一笔“丝路基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这是一封两千年前的情书。用今天的流行用语,就是“姑娘,约吗?”如果只是邻家男女打情骂俏,倒也罢了。问题在于,它除了是一封情书,还是一封国书。图片来源于网络写它的人,姓挛鞮,名

  • 为何说汉武帝与中国疆域版图形成息息相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疆域范围自汉代以来就大体形成,这说明中国不是一个扩张主义的国家。”这是不久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在一份报告中曾说的一段话。如果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汉代建立起中原王朝的一个初步形态,后几经繁衍变化至今天的中国疆域,而其中又尤以汉武帝对疆域的拓展最具开创

  • 司马相如的官场经历:因出使西南夷不利被罢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相如第一次入京,无意于仅仅做一个陪伴天子狩猎的贴身保镖,因而转投梁孝王门下。第二次入京,得到汉武帝重用,但他同样不满足于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宫廷诗人。他梦想着建立自己的功绩。《资治通鉴》卷十七载:“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庄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朱买臣、赵人吾

  • 霍光擅权:汉朝稳定度过了汉武帝死后的政治动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武帝死后,继位的昭帝年仅八岁,政事皆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决断[3] ,前述盐铁会议就是在霍光的授意下,由昭帝下诏决定召开的。与霍光一起受武帝托孤的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霍光之女为妻,生有一女。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此女年仅五岁,上官桀父子意欲将其送入宫中为昭帝后,被霍光拒绝。图片来源于网络后上官安通

  • 揭秘:汉武帝的时期的丞相为何大多都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期,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等十数人曾担任过丞相一职,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图片来源于网络乐安侯李蔡李蔡,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后任汉武帝的第七个丞相,其人勇敢聪明,从军则

  • 解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缘由竟只是种特色小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贵州有着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这是贵州人引以为豪的资本之一,也是贵州示人的招牌之一。殊不知,在历史上贵州的一种小吃竟然影响到了国家的统一。西汉建立以后,承袭了秦帝国的许多制度,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迅速医治了长期战争的创伤,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气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 汉武帝时令人闻风丧胆的绣衣使者究竟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上使使者衣绣衣的使,汉武帝脾气好吗,汉朝绣衣使者的等级

    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支秘密警察,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对于这类特殊力量,汉武帝给他们冠名曰“绣衣使者”,也称作“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直指绣衣”、“直指绣衣使者”等,有时也简称“直指”。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考证,“绣衣使者”最早出

  • 要儿子当上皇帝母亲就得死!汉武帝杀钩戈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杀女儿,汉武帝杀太子之母,四大胆打娘娘骂皇上

    在看宫廷剧的时候,大多的剧情:都是后宫的女人为了生儿子巩固地位而使出各种手段。当然,在古代历史上的宫廷中,也是普遍存在母凭子贵的现象,后宫女儿的地位往往与是否能为皇上诞下皇子有很大的关系。若自己的儿子可以当上皇帝,自己的地位也一定可以大大提升,例如王政君、武则天、孝庄太后、慈禧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

  • 熊廷弼:明末守疆大将是如何死于残酷官场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尔丰屠夫,如果熊廷弼指挥萨尔浒之战,为明亡而殉国的大臣

    核心提示:明朝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依次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然而,这三人均受到排挤打压,甚至死于非命,其中以熊廷弼为最早,其经守辽东之功,史家多有正面评价。但是,如此忠诚英武之人,何以有如此下场呢?网络配图明朝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依次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然而,这三人

  • 武则天死前对哪位臣子念念不忘?下诏为其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虽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却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与忠诚。最终,她与自己的内心达成了和解,不想把懊悔带到另一个世界,这才有了为褚遂良平反的遗诏。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