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代的巡抚与唐代节度使有什么不一样吗?

明代的巡抚与唐代节度使有什么不一样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70 更新时间:2023/12/24 8:33:32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处,承袭元代制度,在朝廷设中书省统领六部,主管全国政务,职权甚重。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管各地的军、政事务。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之罪杀了时任中书省左丞相的胡惟庸后,乘机废掉了中书省,将中书省之权分到六部。随后,在各地又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掌政务)、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并立的制度来取代行中书省。

三司的设立虽然解决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问题和宋、元地方权力过重的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帝国的稳定,但随之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三个和尚没水吃’。

比如说始终困扰着大明的流民问题,他们原本都是在籍的民户和军户,所以解决流民问题应该归布政使和都指挥使负责。可是,当他们群聚为盗后,似乎又该按察使来处理这事。如果他们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攻掠州县后,那就应该由都指挥使领着卫所士卒前去平定。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都不想对这个流民问题负责,都认为这个事是其它两司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并且,由于三司互不隶属,所以谁也管不了谁。

这下,就轮到朝廷头大了,在三司的互相推诿扯皮中,流民问题愈演愈烈。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只能派出一个人前去协调三司共同负责。这便是明代巡抚制度的开端。

明代巡抚设立之初是属于临时性质,‘有事派出,事罢回朝’。但是由此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比如有些地方的问题还没解决,其它地方又出了问题需要朝廷派遣巡抚来解决,或者是巡抚在解决了某地的问题后开始回朝,在回朝的路上当地又出现了问题,他还得再回去。长此以往,不仅朝廷不厌其烦,就连派出的巡抚往往也因一出去就是三年五载而苦不堪言。

最终,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明代宗朱祁钰于景泰四年下令将巡抚与各地镇守官合二为一,仍称巡抚,并节制三司,常驻各地。

单从表面上来看,明代的巡抚与唐代的节度使似乎区别不大,因为两者都是掌管一地军、政事务的封疆大吏。但是在随后的发展中,明代的巡抚与唐代的节度使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

明代的巡抚成为常设官职后,朝廷一直在采取措施给他减权。一开始,跟巡抚同时设立还有总兵与镇守中官,这样虽然巡抚能一体节制都、布、按三司,但有了总兵与中官的制约,巡抚的权力实际上并不大。可是随着武将地位的持续下滑和镇守中官的断续设置,巡抚的权力又开始不断加强。

对待这个问题,大明朝廷又设立了巡按御史这一常驻地方的官职。虽然巡按御史品级不高,但由于其是代表朝廷监管、督察地方,所以他对巡抚产生了很强的牵制作用。尤其是嘉靖以后,朝廷开始陆续各地派出总督,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对巡抚的控制。

不仅如此,巡抚和其他地方官吏的升迁、赏罚都归吏部掌管,巡抚没有人事权。在军事上,巡抚只有取得兵部发给的令旗才能调动所辖地域的卫所士卒。

在这种层层制约、不断分权的情况下,明代巡抚虽为封疆大吏,但远没有割据自雄的能力。

反观唐代的节度使,设置之初,只是作为各地的军事统帅,主要负责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但是后来,节度使的权力不断被加强,逐渐总揽一地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刺史。

安史之乱后,大唐朝廷对节度使的控制力进一步减弱,节度使不仅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事民政、官吏任命、将士升赏、征税,还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父死子继,自以世袭,号为留后而不待朝命。这样,节度使就发展成了一方诸侯。

如此一来,唐代节度使就与明代巡抚产生了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唐代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而明代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潘晟:张居正选的接班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罗甲成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张居正简介,冯保结局

    张居正在世时依靠强力手段扫清了改革的一切障碍,为改革的持续铺平了道路。身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张居正相当清楚为政之道在于“张弛有度”,所以在病重之时,他选择了性格温和、谦恭有礼的潘晟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目的就是想让他来缓和改革制造出的各种矛盾,从而保证改革能持续下去。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张居正去世仅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背后,有哪些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空城计和挥泪斩马谡,三国挥泪斩马谡为什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啥

    千百年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通过这个故事,马谡成功跻身纸上谈兵的又一“典型”,坚守军法、不徇私情的诸葛亮则成了历史上少有的完美军事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然而,有关诸葛亮为何执意要“挥泪斩马谡”,史学界向来是众说纷纭,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 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时 汉朝大臣为何没有人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有用吗,何人建议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不进京汉朝不会灭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挟天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三国演义》,这无疑是一本极其优秀的旷世巨著。可需要指出的是,演义毕竟只是演义,它看似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却不代表最真实的历史事件。甚至因为“尊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曹刘两国而遭到了颇为严重的贬损,许多英雄人物也脱离了其原本的精神面貌。就

  • 历史上杨业之死真的于潘美有关?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潘美和杨业,杨业的历史,杨业与潘美真实历史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杨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的杨业本为北汉将领,宋太宗攻灭北汉之后,杨业归附北宋,并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大举北伐,杨业隶属于潘美统帅的西路军,然而最终却在撤退途中力战而亡。那么,杨业真的是被潘美害死的吗?事实上并非如

  • 杯酒释兵权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赵匡胤此举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简介,朱元璋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如果赵匡胤没有杯酒释兵权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杯酒释兵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在当时确实是明智之举,但这一事件却给后期宋朝留下了隐患。杯酒释兵权下面就来论述上面的论点。一。“杯酒释兵权

  • 历史上为爱痴狂的帝王们都有哪些人?明朝占了三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对事不对人的帝王,福建人有出过帝王吗,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人

    还不知道史上为爱痴狂的帝王们都有哪些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自古帝王多无情,譬如成为皇帝后冷落十载夫妻萧皇后的隋炀帝;对甄宓一见钟情后又将其凌迟处死的曹丕;更别提今日宠爱哪个妃子,明日一个不顺心便将其处死的皇帝们了。历史上无情的帝王数不胜数,

  • 李成梁镇守辽东二十二年,他实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成梁之后辽东总兵,李成梁为什么放弃宽甸六堡,李成桂攻打过辽东吗

    初镇辽东的二十二年间,李成梁同土蛮、女真交战多达五十余次,未尝败绩,以至于《明史·李成梁传》中都说他是师出必捷。那么问题也就来了:李成梁为何能做到师出必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出师作战要想取得大捷,优秀的将领、勇猛的士卒、精准的情报、正确的战法缺一不可,能否同时拥有这些,就

  • 历史上杨业的父亲是谁?真的是杨衮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业的母亲,历史人物杨业,宋朝杨业的真实历史

    杨衮是杨业的父亲,是真的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杨家将演义》是描写北宋时期杨家世代保家卫国的故事,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主旋律,塑造了杨家将几代精忠报国,出生入死,为御外侮前仆后继,有关杨家将的民间传说以及杨家将的书籍也很多,并且杨家将成了爱国的壮歌,可谓愈演愈烈,弄出许多“传奇

  • 历史上的国本之争对明朝有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对中国的贡献与危害,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明朝对朝鲜的影响

    万历十四年(1586年),随着清算张居正的运动进入尾声,朝廷上的喧闹渐渐平息,明神宗的勤政和处理政务的干练让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英主降临、中兴可期的感觉,只是任谁也想不到这一切却被一声男婴的啼哭给刺破了。发出这声啼哭的男婴名叫朱常洵,是明神宗的第三个儿子(皇二子早夭),也是明神宗与唯一心爱的女人郑贵妃

  • 光绪为什么被成为伟大的帝王 光绪都有重大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光绪皇帝的一生,光绪为什么会失败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光绪贡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位伟大的皇帝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清朝皇帝光绪帝。光绪帝是继同治帝之后第二个被慈禧太后控制的皇帝。他并不是慈禧太后的儿子,而是上一任皇帝同治帝的堂弟。同治帝死后,皇位无人继承,慈禧却并不能直接争夺皇位,但她又想控制皇权,便把当时年龄仅有4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