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于禁是曹魏重臣,为什么会投降关羽?

于禁是曹魏重臣,为什么会投降关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41 更新时间:2023/12/29 13:27:00

在古籍《三国志》中,魏国重臣,也是名将的张辽、乐进于禁张郃,以及徐晃被共同列在了一个传里,作者的意思很明显,他们5人都是战功赫赫之人,为曹氏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随便拿出一位来都算得上是“汉末名将”。

这5人在后世也慢慢演变成了大家熟知的“五子良将”,要说这5位,一辈子都算得上风风光光,可其中一位却有个一生难以抹掉的“污点”,他就是于禁。

于禁很早就为曹操效力,是典型的宿将,同时曹操对他也相当的信任,可就在襄樊之战中,他由于不敌关羽,选择了投降,一下从曹氏的重臣变为了阶下囚,这带来的影响之大,足以震惊曹氏集团。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于禁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于禁人生的转折点

1、于禁的无奈选择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东汉建安24年,即公元219年,这一年于禁和曹仁、徐晃、庞德等人一起抵达荆襄之地,负责曹魏统治区南部对荆州方向的防御任务。

没多久,刘备集团的大将关羽就率领军队开始北上,试图向曹军发动攻势,为了应对关羽,于禁等人开始分兵予以抵抗。

其中徐晃驻守在宛县,于禁和庞德驻守在樊城外围,曹仁本人则屯兵襄樊城内,三方形成掎角之势,可以相互侧应,樊城外的于禁手下号称“七军”,按照当时的军队编制来看至少有数万人,因此实力非常强大。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突然天降暴雨,河水大涨,曹军受灾严重,这是北方军队始料不及的,面对突发状况,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情急之下,于禁率众到高处躲避,却发现有人乘船向自己发动了进攻,这不正是关羽吗!当时关羽有水军,而于禁没有,这仗根本没法打,所以无奈之下于禁选择了投降,而和他一起的庞德力战而死。

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很是感慨,流着泪说:“于禁跟了我30多年,如今危难之际却不如庞德”。

于禁的投降对曹军的士气打击很大,如果不是曹仁选择死守城池,估计曹军会败的更惨,到时候不仅仅是荆襄保不住,甚至会威胁到许都南部地区的稳定。

2、受尽屈辱的将军

于禁投降之后,被关羽安排送到了江陵,但没过多久,荆州就易主了,包括江陵在内都成为了孙权的地盘,这意味着于禁从刘备的俘虏变成了孙权的俘虏,那么孙权如何对待他的呢?

孙权当时和刘备因为荆州决裂,为了防止双线作战,有意讨好北方的曹操,因此他没有把于禁当做俘虏来对待,反而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孙权甚至还没事就邀请他一同出游,欣赏一下荆州的美丽风景。

有一次孙权和他骑马同行,被江东的谋士虞翻看到,这可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主,当年诸葛亮下江东打算促成孙刘联盟的时候,他就没少下了绊子。

虞翻看到于禁,直接破口大骂:“你个投降的俘虏,竟然敢和我家主公并行,还要不要脸了?”不只是骂,虞翻还抄起鞭子上去打了于禁,要不是孙权及时喝住,还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后来,虞翻还在宴席、会议等场合多次公开侮辱于禁,总之,于禁在江东是受尽了白眼,奈何于禁也是一代名将,寄人篱下过着如此生活,也真是悲催。

二、于禁的最后结局

1、或死于愧疚

曹操活着的时候一直以“汉臣”自居,可他去世后儿子曹丕袭承了王位,并进一步逼迫汉献帝“禅让”,至此汉王朝灭亡,曹魏政权建立。

孙权为了讨好曹魏,一方面上表称臣,另一方面把包括于禁在内的曹军将士归还,黄初2年,也就是公元221年,于禁抵达洛阳,曹丕亲自接见了他,据说这个时候的于禁已经面容憔悴,满头白发。

他见到曹丕后十分羞愧,痛哭流涕,不过曹丕并没有责怪他,反而以晋景公荀林父的故事对他进行勉励,并册封他为安远将军。

如果于禁的结局就这样了,或许还不错,也会令后人佩服曹丕的胸襟,但事实上,曹丕远没有父亲曹操的胸怀,虽然表面上安抚了于禁,还进行优待,暗地里小动作却一直没断过。

曹丕下诏让于禁出使东吴,还让他在出行前谒拜曹操陵墓,结果一进陵墓的祭室就发现墙上有一幅画,正是当年的樊城之战,画中有威武的关羽,有宁死不屈的庞德,当然也有跪着乞降的于禁。

没错,曹丕就是有意刺激于禁,结果他看完后大愧,不久后就积郁而亡,于禁死后被曹丕谥为“厉候”,这可不是个光荣的谥号,充满了羞辱的意味。

2、于禁一生悲剧的原因

在“五子良将”中,张辽、张郃、徐晃都属于降将,于禁和乐进一开始是中下级将领,他们5人的崛起证明了曹操的眼光,和不拘一格用人的特点。

本来在他们之中于禁身上的光环最多,比如战场上往往不是担任先锋就是负责垫后,这说明曹操对他的信任,每次遇到恶仗、难仗的时候,于禁也都奋勇向前,履历功劳。

他个人在军中更是不寻私情,敢于从严治军,人品也是公认的好,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他在曹操时代就成为了左将军。

可是因为一场战役的失败,却让他晚节不保,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大慧认为是不科学的,在东汉末年那个时代,大部分人都是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不仅仅是曹魏里的张辽、张郃等人,蜀汉的关羽、姜维其实都有过投降的经历。

大家各为其主,也是为了更好的活着,“跳槽”在当时应该不算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也和民族大义无关。只能说历史对他强加的东西太多,且他投降后又返回曹魏,还遇到了心胸狭隘的曹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万岁:隋朝第一猛将,为何没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可不仅仅是需要你有才能那么简单,枪打出头鸟,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伪装一下自己,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其实在中国古代,随着皇帝打江山的开国将军没有多少有一个好的结局的。明朝随着朱元璋打天下的34位功臣最后只活了3位,毕竟朱元

  • 隋末割据群雄之一:萧铣拥兵40万都不敢战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的璀璨星河中,若谈起哪个时代称得上文化经济政治军事于一体的巅峰时期,那么隋唐一定是力压群芳,夺得魁首。在那段辉煌无比的时代中,其涌现出无数青史留名的帝王将相,草莽好汉,似乎连往常身份卑微的女子,也带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后人的眼中,这段群雄割据,狼烟四起,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义的隋唐时期不仅

  • 肃孝杭皇后为何是一个悲情皇后?明史并不承认其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肃孝杭皇后,在历史上算的上是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了。她也是明代宗的第二位皇后。都说幸福的人,脸上表现出来的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福,各有各的样子。历史上大部分悲催的皇后,都是不得盛宠,整日孤寂。慢慢在后宫中老去,死去。肃孝杭皇后和别人不一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肃孝杭

  • 唐朝的大功臣:揭秘屈突通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屈突通这个人,我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而屈突通生于公元557年的时候,他是隋朝末年的非常有名的大将。因为他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所以他在后来也被列入凌烟阁。屈突通的祖先是库莫奚人,在最开始是依附于鲜卑慕容氏,而后来才最终定居在长安。他的父亲屈突长卿,性格非常刚毅,所以从小他就

  • 严嵩究竟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还是一心辅佐朝政的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严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明朝皇帝草莽起家,治国严苛,皇权威重,从洪武朝起到宣宗一朝,都是马上天子,杀伐决断,虽有内阁却无权臣,皇权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但是随着宣宗早逝,幼子临朝,后又有土木堡之变,夺门政变,兄弟相残宗室凋零,似乎明代皇帝的威严也在慢慢地消磨

  • 雍正登基之后 雍正是怎么对待废太子和大哥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和兄弟,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公元1722年冬天在“九子夺嫡”中艰难胜出,登基后励精图治,整治吏治,处置夺嫡中的各位兄弟,稳定江山。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手段,既没有动摇国本,又清除了政敌。在这个过程中,大阿哥胤褆是一直圈禁致死,废太子胤礽一家是得到了不少优待

  • 诸葛瞻拥有着数倍于魏军的兵力,为何却是兵败身死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灭蜀之战。司马昭派遣18万大军,兵分三路取蜀。在丢失汉中后,蜀将姜维立刻退守剑阁,与魏军相持。而为破解僵局,魏将邓艾率精兵万人偷渡阴平,奇迹般的出现在了成都平原。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诸葛亮长子诸葛瞻领兵数万与邓艾在绵竹关决战。结果他和儿子诸葛尚全部战死,用自己

  • 山穷水尽的唐僖宗到底是怎么复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李克用和王重荣的支持下,本来被尊奉为太上皇的唐僖宗最终得以复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僖宗为什么能够复位呢?主要是因为军阀之间的利益,一时无法达成共识。第一、李昌符和朱攻共同拥立了新皇帝,但是在新成立的中央政府中,他们谁应该坐头把交椅呢?在这个问题上,李昌符和朱玫无法达成

  • 揭秘:唐末枭雄王建为什么喜欢收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王建进入成都后,他的政治集团依然停留在梁山好汉大聚义的格局中,总而言之,大家都是好兄弟,一起打天下、坐天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打下成都后,王建想约束自己的小弟时,有人竟然口放狂言:你当初说过,打下成都后,节度使大家轮着坐,现在我们在你面前只是稍微缺乏点礼

  • 死得最可惜的三国猛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英雄和武将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在那个社会动荡、无可自保的乱世,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和功绩,除了像刘备、曹操这样的,可以驾驭文武的主公外,估计也就只得是诸葛孔明这样的谋士和关羽这样猛将了吧?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特别是需要亲自上战场对决的武将,即便是武功高强,可以独战群雄的吕奉先,最后也免不了兵败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