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她一心为大清江山康熙求天缩己寿命延长其寿

她一心为大清江山康熙求天缩己寿命延长其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38 更新时间:2024/1/13 3:52:25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驾崩,其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和皇长子肃亲王豪格势均力敌,“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

图片来源于网络

32岁的孝庄与皇太极孝端皇后多方斡旋,使多尔衮得摄政王称号和实权后,改为支持其子福临继位,改年号为“顺治”,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

多尔衮位高权重,依然觊觎皇位,不断迫使幼主加封自己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甚至皇父摄政王,追封自己的生母为皇后,这是皇帝才干的事情。孝庄全力辅佐顺治,又对多尔衮施展谋略、软硬兼施,纾解其野心欲望,巩固了顺治的帝位。

30多岁的寡妇带着10多岁的儿子,面对诸多对皇位虎视眈眈的血性男人,自然是不容易。她既要得体地对多尔衮委曲求全,也要通过继续和亲的方式,向娘家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家寻求支持。然而,她忍辱吞声、苦心扶持的小皇帝顺治却不领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顺治很不喜欢两名来自母亲娘家的皇后,独宠自己中意的董鄂妃逾常。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董鄂妃被册为贤妃,仅三月有余,顺治又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还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第二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大有册封太子之意。然而这个孩子“百日而殇”,顺治追封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病逝,顺治“辍朝五日”,追谥孝献皇后。历史学家萧一山称他“痛爱妃之死而欲逃禅”。

而顺治对母亲为其选的皇后,都是冷漠寡情。第一个是孝庄的亲侄女,是多尔衮为他聘娶的,但喜好奢侈,娇生惯养,顶撞过顺治,自然为他不喜欢,立后两年被废。第二个是孝庄从娘家找来的堂孙女做儿媳妇,但儿子正宠董鄂妃,对这个母亲指定的皇后,动不动就责斥。好在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没有被废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母子矛盾重重,势同水火。顺治十八年世祖驾崩,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为康熙帝,尊为孝庄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孝庄再次辅佐,授以治国安邦方略,一边与索尼、鳌拜四大顾命大臣斗智斗法,一边支持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亲征准噶尔。康熙前期许多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都是同孝庄的筹谋擘画密不可分。

不论后世之人如何拿所谓委身洪承畴、下嫁多尔衮的事情给孝庄泼脏水,但她对清朝的兴盛厥功甚伟。她生活俭朴,不事奢华,戡乱“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

她的表率行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病危,康熙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率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请灭算以益太后”:“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孝庄虽没有像慈禧那样进行垂帘听政,但在顺治一朝、康熙前期,她都是两任皇帝最好的政治导师。

清史专家杨珍说:“孝庄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康熙,对祖母的评价更有说服力:“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此话款款深情,见诸《清圣祖圣训》卷一《圣孝》。

赵尔巽修《清史稿》评价孝庄:“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孝庄临终前,嘱咐康熙:“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你父子,当于孝陵近安厝。”孝庄的遗愿,灵枢不要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安在清孝陵附近,那里有其23岁因患痘早逝的儿子顺治的陵寝。那是她心中的痛。她要葬在北京城,继续守护孙儿的江山。同时,孝庄也清楚皇太极最爱的是姐姐海兰珠,尊重的是姑姑哲哲,就连林丹汗的那两个寡妇在皇太极心里的位置要比自己高,未必心里不无伤感。

此言道了真情,但被南明抗清将领张煌言大做文章,说孝庄作为寡嫂嫁给小叔子,而无颜见自己的丈夫皇太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神童皇帝:康熙功绩至今无人可比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这样的人,同一件事你无论多努力,但是放在这样的人的手里就是手到擒来,这个与家世无关,与付出无关,这是一种天赋。很多人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天赋尽显,成为万众瞩目的核心,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神童。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神童,其实还真有不少,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神童皇帝。聪明尽显,早夭的汉质

  • 康熙六下江南不是为了找韦小宝而是为了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鹿鼎记结尾。金庸讲道:“后世史家记述康熙六下江南,主旨在视察黄河河工,但为什么他以前从不到江南,韦小宝一失踪,当年就下江南?图片来源于网络巡视河工,何须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扬州停留甚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御前侍卫前往扬州各处妓院,赌场,茶馆,酒店查问韦小宝其人?其问不得要领,何以闷闷不乐?后人考

  • 史上传奇皇帝冉闵 被杀后惊现自然异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冉闵(?-352年),也称染闵,汉族人,字永曾,小字棘奴,滑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为十六国时期的大魏国皇帝,公元350—公元352年在位,共统治大魏2年。其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建立冉魏政权,灭后赵,赶胡族出中原,为汉人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后世称其为民族英雄。说到这里,那么冉闵究竟是怎样坐上龙椅,成为

  • 揭秘楚庄王如何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楚庄王最让人敬佩和铭记的地方就是他一鸣惊人的故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是典故一鸣惊人中的主角,那么楚庄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呢?这一鸣惊人的典故又是怎么描写楚庄王的故事的呢?楚庄王如何一鸣惊人楚庄王即位之处,楚国内乱,各派势力都在蠢蠢欲动,此时的楚庄王为压制这种内乱的形式,所以故意

  • 明成祖举国捕捉尼姑之谜:为何用和尚追杀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尼姑,本是出家修行的佛门女教徒,讲究的是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红尘姻缘了断,更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明朝永乐年间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杀,沦入了十八层地狱。而此时的和尚却成为了朝廷的座上客,朝廷不仅对他们宠信有加,而且还封官许愿,让他们成为追杀尼姑的鹰犬。图片来源于网络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

  • 历史上的苏妲己真的是祸国女妖精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妲己是纣王的妃子,皇甫谧曰:“有苏氏美女。”索隐国语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国语》云:“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文献记载,殷纣王曾伐有苏,迫使有苏氏献出妲己。可见妲己配纣王本是无奈之举。由于封神演义的传播,大家一致认为她是狐狸精转世。是女娲娘娘因为恼怒纣王的轻薄,而让狐狸精祸害纣王,从而夺取纣王江山

  • 中国历史上哪一位皇帝的家族因自相残杀而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说秦始皇的子孙才算中国最早的“皇族”呢?这就是因为他才是第一个皇帝。秦朝统一天下称皇帝之前,秦国嬴姓王公统治就已经持续了五百多年,子孙众多,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只是王族还不能算皇族,因为秦国只有“王”还没有“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扫六合,随之称皇帝,他的直系亲属就此才能算皇族。嬴政

  • 解密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唯一没葬入十三陵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

  • 什么样的人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为之敬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丘处机被描述为一位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以及抗金护民的民族英雄人物,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

  • 三国时期五大奸诈之人:谁遇见都得被坑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见不一样的三国。三国人善于权谋和城府,当然这也是乱世使然,那些没城府的早就被时代抛弃了。那么“奸中比奸”,到底谁才是最厉害的奸诈者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司马懿 无坚不摧的大奸者司马懿又上榜了,我们真的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真的是《三国》中最牛逼的人物,“忍者之王”、“表演大师”都是他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