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睿是袁熙的儿子吗 两人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

曹睿是袁熙的儿子吗 两人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6 更新时间:2024/1/3 17:04:22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睿袁熙关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曹睿子元仲,曹魏第二任皇帝,曹睿是魏文帝曹丕的长子,据史料记载,是曹丕和文昭甄皇后所生。曹睿生于建安九年,延康元年,曹丕继位,曹睿被封为武德侯,当年曹睿十五岁。黄初二年,曹睿的母亲甄氏因为流言蜚语,加上曹丕的怨恨被赐死,曹睿也被贬为平原侯,后专认郭皇后为母亲,有她抚养成人。由于曹丕之妻甄氏是袁熙的妻子,曹操攻下邺城之后,曹丕对甄氏一见钟情,曹操于是把甄氏赐给曹睿,做了正室。所以世人多推测曹睿并非曹丕亲生,而是袁熙之子,真的是这样吗,那些证据证明曹睿并非曹丕所生,让世人有此疑虑。笔者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魏文帝曹丕对与甄氏的态度。据史料记载,甄氏皇后本来是幽州刺史袁熙的妻子,是被魏文帝所纳成成为正室。显而易见,曹丕也是起初也是十分爱慕甄氏的,因此对甄氏宠爱有加。但曹操死后,曹丕对于甄氏的态度急转直下,甄氏不但遭遇了冷遇,几乎被打入冷宫,曹丕开始宠幸郭妃,终日形影不离,如胶似漆。甄氏被冷落后也没有什么怨言,但毕竟是太后,也是后宫的权利中心,他人欲争权夺势而嫁祸甄氏,一时间流言四起,指责甄氏毒杀郭妃的孩子,曹丕相信谗言一怒之下,将甄氏赐死,甄氏死后曹睿即刻被贬为平阳候。人们由此推测曹睿不是曹丕所生。

其次后人也认为,曹睿的名字中,也可以推断曹睿有可能不是曹丕亲生。曹睿字仲元,其中睿字也就是天资聪慧的意思,希望曹睿能够聪明勤奋有大成就,而元字是表示第一的意思,仲字是第二的意思,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数一数二的意思,也就是希望曹睿能出类拔萃。曹睿固然是个好名字,但仔细想来“仲元”的谐音是“种袁”,反过来说就是“袁种”了,后人由此推断,曹睿的名字里暗含其他意思,也就是曹睿有可能是其母甄宓和袁熙的儿子。究竟有没有这层含义,要看名字是谁取的,如果是甄氏取的名字,那就真有可能是另有隐情了。

再次史料中记载的曹睿年龄和重生日期中,也暗藏玄机,曹睿有可能不是亲生。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魏明帝曹睿病逝于景初三年(239年),十年三十六,葬于高平陵。在《三国谈心录》一书中,作者曾大胆提出一个假设性的观点,那就是曹睿并非曹丕亲生。而在其他书中在也也能找到蛛丝马迹,裴松之也曾说过:

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而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

冒鹤亭先生《疚斋日记》中也记载:

则明帝为袁氏血胤矣。

卢弼在《三国志解集》中也记载:

窃谓诈作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日,证以甄夫人赐死,则魏明帝之久不得立为嗣,则仲元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显而易见,魏明帝身世背后人猜测,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国志》中关羽曹睿年龄的记载,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曹睿的出生年月。人们由曹睿驾崩与景初三年(239年),死时曹睿三十六岁,由此倒推三十六年,得出曹睿是出生于建安九年,也就是公元203年,而这一年,曹丕和甄氏还没有见过面,理论上曹睿应该是袁氏的后人。不过曹睿如果是有虚两岁,并且曹睿死的当年也算一岁的话,才能吻合,但这种个能几乎微乎其微。总而言之,按照曹睿的出生年月来算,甄氏怀曹睿和与曹丕认识相差月几个月到一年,这个时间里,甄氏是有可能怀袁熙的后代的。

最后魏文帝曹丕一直不喜欢曹睿,甄氏被赐死后,曹睿也被贬,一直受冷落,曹丕也曾大权把曹睿一起赐死的,只不过司马懿死保曹睿。司马懿知道曹丕要赐死甄宓之后,急忙进谏不要弑杀皇后,但为时已晚。司马懿急忙赶到甄皇后宫中,抱起还在哭泣的曹睿直奔郭妃的寝宫,并且强制要求曹睿任郭妃做母亲。因为郭氏当时倍受宠爱,所以曹睿才幸免于难,曹睿也随即被贬为平阳侯,直到曹丕去世,曹睿都没有得到曹丕的关心和爱护,只是后来不得已而立曹睿为太子。后人由曹丕对曹睿的态度揣测,曹丕可能预感到什么,但又不是十分的确定,因此生疑虑。由此看来曹睿也有可能非亲生。

关于曹睿的出身众说纷纭,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料也无法具体考证,你是如何看待曹睿的身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为什么对曹叡那么好 其实道理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睿为什么能镇住司马懿,道理简单做到很难,司马懿和曹睿关系如何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懿和曹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都说司马懿是鹰视狼顾,一心想篡夺曹氏江山,这么说可是对司马懿有点不公平了。司马懿在历史上确实是名声不怎么好,但是经历了曹氏三代的司马懿,对曹操惧怕,对曹丕敬畏,对曹叡则是贴心以侍。司马懿这个人很会观人的,曹叡这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代

  • 司马懿在面对曹氏三父子的时候 司马懿最怕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岳氏三父子有哪些,司马懿父子在那次战役中几乎丧命,曹氏父子诗歌的特点

    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国司马懿,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其一活得长,所谓人老成精,晚年之时的司马懿,还真跟个妖精差不多了。其二背景硬,出于门阀士族之家,这就决定了他起点很高。对比草根出身的张郃就清楚了。征战一生,立功无数的张郃,却成了一直担任文官的司马懿的副手,最终还被司马懿逼着追击诸葛亮时被射

  • 司马曜贵为天子,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妃子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杀死司马曜妃子结局,司马懿知道司马昭杀了夏侯徽,嬴稷为什么杀白起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曜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有这样一个皇帝,贵为天子却有三次失败的婚姻,最后一次婚姻竟然断送了他的性命,这个人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曜。司马曜的第一任皇后叫王法慧。王法慧出身于东晋最大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她是晋陵太守王蕴的女儿。司马曜要选皇后,当然要从朝廷大

  • 刘昱做过哪些荒唐事?萧道成是如何掌握朝政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萧道成灭了刘宋,南朝宋后废帝刘昱,萧道成南齐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倒数第二任皇帝叫刘昱。刘昱虽然年龄小,但他从小就不服管教,不爱读书,只知道玩儿。长大了更是游戏无度,上朝理政根本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国家大事他也毫不关心。成天不爱在宫里待着,在民间到处乱跑。刘昱这个人天资聪慧,

  • 陈友谅作为朱元璋强劲对手 陈友谅是怎么输给朱元璋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怎么打败陈友谅的,朱元璋为什么能打败陈友谅,陈友谅后人

    对陈友谅战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劲敌,不是元朝,也不是张士诚,而是陈友谅。因为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过陈友谅这个角色,所以令陈友谅有了极高的知名度。但是小说中的陈友谅那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真实历史中的陈友谅可以说是朱元

  • 赵构如果继续让岳飞北伐的话 南宋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如果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如果赵构同意北伐岳飞能成功吗,如果南宋北伐成功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构和岳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岳飞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立志恢复中原迎回“二圣”,奋勇北伐捷报连连,但还是被秦桧等人构陷,被赵构召回,并受到小人陷害死于风波亭。假如赵构当初选择的是信任岳飞继续北伐,南宋的结局会如何?有机会收复中原并且恢复北宋时期的疆土吗?岳飞

  • 李穆只是个将领为什么敢打骂宇文泰?他为何还能得到奖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单雄信为什么不投降,李慕凡,李穆清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穆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一个人是不是聪明智慧,平常是看不出来的。非得到危急关头才能表现出来。那些在生死存亡之际还能保持冷静,临危不乱的人,才真正拥有大智慧。西魏有这样一位大将,他对自己的主帅又是鞭打,又是痛骂,可主帅不但丝毫没有怪罪,反而对他感恩戴德。这

  • 燕王哙为什么将皇位禅让给臣子?他有多看重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樊哙善终了吗,燕国公子哙,樊哙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燕王哙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历代统治者都把权力看得高于一切,为了保住最高权力,他们什么都可以不顾。可有一位国君与众不同,他竟然把名声看得比王位还重要,为了当尧舜就把王位让给大臣。不料引发政变,落得个惨死的下场。燕王哙是燕国第三十八代君主,此人没有任何治国安

  • 当初和赵匡胤结义的几个人是谁 他们是怎么把赵匡胤推上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为何没斗过赵光义,赵匡胤的后人夺回了皇位吗,与赵匡胤打天下的有哪些功臣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匡胤和兄弟,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953年,七月二十日。时年27岁的赵匡胤,这时还是后周的一个中层军官。这一天,赵匡胤和其他九个意气相投的后周军官,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这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义社十兄弟’了。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几人义结金兰的这一天,不管是赵

  • 在东吴的对外扩张中,除了东吴四英杰之外还有哪些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吴四英杰翻译,东吴后期将领,美国对外扩张

    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军队数量不少,但对外战事却少有获胜,除了吕蒙等人对荆州的谋划外,东吴似乎在对外战事上没有什么建树,最让人无奈的就是孙权曾数次亲率大军攻打曹魏的合肥,却被张辽以数千兵力硬生生的挡下了下来,可见东吴在对外扩张战事上的武力。当然,即便东吴在对外战事上败多胜少,他们还是有不少治军大家,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