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夏侯惇眼睛中箭没事,张郃膝盖中箭就死了,这是为何?

夏侯惇眼睛中箭没事,张郃膝盖中箭就死了,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59 更新时间:2024/1/29 23:18:53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同样是中箭,夏侯惇眼睛中箭都没事,为何张郃膝盖中箭就死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汉末三国时期,夏侯惇和张郃是曹魏的两位猛将。一方面,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另一方面,官渡之战期间,张郃开始跟随曹操,从此开始屡立战功。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后,张郃迁左将军,受封鄚县侯,跟随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又随夏侯尚围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转为右将军,随曹真抵御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大破蜀国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迁征西车骑将军。太和五年(231年),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受司马懿所迫而领兵追击蜀军,追至木门,中箭身亡,谥曰壮侯。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中箭,夏侯惇眼睛中箭都没事,为何张郃膝盖中箭就死了?

首先,对于夏侯惇和张郃这两位三国名将,在正史中都有中箭的记载。

《三国志》中记载: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谥曰壮侯。子雄嗣。郃前后征伐有功,明帝分郃户,封郃四子列侯。赐小子爵关内侯。

不过,同样是中箭,夏侯惇和张郃之后的情况却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张郃来说,在公元231年膝盖中箭后就死了。而就夏侯惇来说,公元194年前后和吕布交战的时候,眼睛被箭射中,结果之后夏侯惇继续为曹魏效力,直到公元220年才去世。也即眼睛中箭之后,夏侯惇还活了至少25年。在很多人看来,眼睛中箭所带来的伤害,显然要比膝盖中箭更加严重。但是,膝盖中箭的张郃反而立即就去世了,这无疑是让人感到疑惑的地方。对此,在笔者看来,之所以造成这一情况,原因可能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中箭的年龄不同,成为张郃和夏侯渊中箭之后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打个比方,年轻人如果骨折的话,很可能几个月就好了。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骨折的恢复就比较困难了。

对于张郃和夏侯惇来说,虽然《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记载他们的出生年月,不过,他们的年龄还是可以进行大致的推算。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爆发,张郃应募参军讨伐黄巾,成为了军司马。众所周知,黄巾起义于公元184年爆发。在东汉末年,很多诸侯和名将都参与了黄巾起义的平定,比如建立蜀汉的刘备。就刘备来说,正史中明确记载他出生于公元161年。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20多岁的刘备参与平定,无疑是比较合理的情况。

所以,就张郃来说,年龄很多和刘备相仿,姑且就算是同一年出生的。那么,非常明显的是,等到公元231年,诸葛亮发起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张郃应该有70岁左右了。在古代历史上,有句话就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即在古代的条件下,70岁无疑是比较稀少的年龄了。对于70岁的张郃来说,追击已经撤退的蜀汉大军,结果遭到了诸葛亮的埋伏,从而膝盖中箭。考虑到张郃当时的年龄,因为膝盖中箭而直接伤亡,也是比较合理的情况了。比如膝盖中箭带来的头疼,很可能直接让张郃休克了,再加上后面缺乏及时的救治,从而直接阵亡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夏侯惇眼睛中箭的时候,则比较年轻。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征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可是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队轻装前往救援,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对于夏侯惇来说,是在公元194年眼睛中箭的。和张郃一样,《三国志》等正史也没有记载夏侯惇的确切出生年月。不过,在东汉末年,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

因此,对于当时的夏侯惇,应该在20岁—30岁之间。黄巾起义爆发于公元184年,所以,到了公元194年,夏侯惇中箭的时候,他的年龄应该在30岁—40岁之间,取一个中间值的话,就是35岁。虽然35岁不能说是非常年轻,但是,和70岁中箭的张郃比起来,这无疑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年龄了。基于此,虽然夏侯惇是眼睛中箭,不过,因为他当时正值壮年,还是成功恢复了伤口。另一方面,除了年龄这一因素,夏侯惇与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败北而回,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也即夏侯惇虽然是眼睛中箭,但是,他及时回到自己的大营了。

最后,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夏侯惇应该获得了及时的救治。虽然汉末三国时期的条件比较有限,但是,及时的救治,依然是夏侯惇化险为夷,成功恢复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是,张郃则没有那么幸运。公元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退还祁山。得知这一消息后,司马懿令张郃追击蜀军。对此,张郃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但是,司马懿不听张郃的劝谏。于是,张郃不得已,遂领兵追击。蜀军在木门谷乘高布伏,弓弩乱发。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郃右膝,张郃阵亡。

对于张郃来说,是在追击的时候遭到了埋伏(从而远离己方的大营),更为关键的是,蜀军是弓弩乱发,这很可能导致张郃在膝盖中箭之后,又遭到了其他的箭伤。当然,即便没有其他的箭伤,蜀汉大军只要将张郃困在了木门谷,那么他就会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救治,从而最终殒命。此外,在一些历史学者看来,膝盖属于整个腿部神经最密集的地方,重伤会造成神经疼痛性休克,而且膝盖侧还有腘动脉,静脉,受伤了会大量失血,再来个神经性感染,破伤风之类的,这也可能是张郃当场阵亡的关键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庞会率兵平息了什么叛乱?因其战功进封为会爵乡侯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犬戎怎么灭亡的,护乌桓校尉府,可汗怯薛卫队

    大家知道曹魏名将庞德最初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曹爽对尹大目十分信任,司马懿为何却派他去劝降曹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最后反了吗,司马懿一直想反嘛,曹爽不投降能赢吗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司马懿还派遣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去

  • 辱骂叔叔气倒母亲,这个荒唐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皇帝离家出走,皇帝嘴乞丐身

    常言百行孝为先,的确,孝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它是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组成部分,也对无数中国人影响深远,下到脚夫小贩,上到王公贵族,不孝者少之又少,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就有一个极其不孝甚至是大逆不道的皇帝,他名为刘子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子业乃是五代十国

  • 历史上朱元璋唯一一次暴打大臣是啥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身边的大臣,朱元璋为什么要大杀功臣,朱元璋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功臣

    《明史》给朱元璋的评价是“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朱元璋本人也确实充满传奇色彩,从草根到皇帝,这样的转变不是人人都能搞得定的。朱元璋深知要想当好皇帝,文化水平就得跟上去,所以他自己努力学习,登基后还鼓励大家帮他学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怎么帮呢,就是给他提各种好建议。

  • 在汉末三国时期,哪六位武将是混得比较成功的降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日本战国武将武力排行,三国后期蜀国十大猛将,三国演义蜀国后期大将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东吴将领中,太史慈和甘宁这两位猛将,就是降将出身。至于傅士仁、麋芳这两位关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战后归降了东吴。当然,同样是降将,有些降将在投靠其他主公

  • 真实刘罗锅:刘墉父子都是皇帝的“枪杆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当下清宫戏盛行,刘墉也因此为人所知。不过,清宫戏向来有胡编乱造的成分,刘墉其人,早已被刻画得面目全非了。比如,关于 “刘罗锅 ”的说法,便取自民间传说,似乎没有什么历史依据。我们知道,古人选贤为官,向来以 “身言书判 ”为四要素,五官端正,且仪表堂堂,是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后人在发掘刘墉墓时,发现其

  • 血雨腥风:唐朝史上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大清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先来看看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的时候,长孙无忌在干什么呢?他在着书立说。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被重用的时候就胸怀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被任用的时候,就退回书斋之中,加强自我修养,着书立说。这叫进可攻,退可守。自从武昭仪被立为皇后以后,长孙无忌感

  • 朱元璋严刑峻法开创中国史上一百多年的廉政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贪污受贿是官场的毒瘤,既破坏社会和谐,又腐蚀政权根基。所以,历代统治者为收拢人心,巩固千秋大业,总是信誓旦旦,要创建廉洁政府。然而,往往在一番“雨疏风骤”之后,官员们照例是“浓睡不消残酒”了。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倒是不信这个邪,他决心革除弊端,曾经数次下诏,誓以严刑治贪。在此重威之下,明初官场确乎是清

  • 汉武帝的西域大战略:创建了第一笔“丝路基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这是一封两千年前的情书。用今天的流行用语,就是“姑娘,约吗?”如果只是邻家男女打情骂俏,倒也罢了。问题在于,它除了是一封情书,还是一封国书。图片来源于网络写它的人,姓挛鞮,名

  • 为何说汉武帝与中国疆域版图形成息息相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疆域范围自汉代以来就大体形成,这说明中国不是一个扩张主义的国家。”这是不久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在一份报告中曾说的一段话。如果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汉代建立起中原王朝的一个初步形态,后几经繁衍变化至今天的中国疆域,而其中又尤以汉武帝对疆域的拓展最具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