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刘罗锅:刘墉父子都是皇帝的“枪杆子”

真实刘罗锅:刘墉父子都是皇帝的“枪杆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1 更新时间:2023/12/12 14:41:10

当下清宫戏盛行,刘墉也因此为人所知。不过,清宫戏向来有胡编乱造的成分,刘墉其人,早已被刻画得面目全非了。比如,关于 “刘罗锅 ”的说法,便取自民间传说,似乎没有什么历史依据。我们知道,古人选贤为官,向来以 “身言书判 ”为四要素,五官端正,且仪表堂堂,是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后人在发掘刘墉墓时,发现其身高大约在 1.90米以上,并不是一个矮小且驼背的糟老头子。当年,姜纬堂先生曾在《北京晚报》撰文《刘墉绰号“罗锅 ”考》,也说明过类似的观点。

网络配图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公认的清朝政治家和书法家。山东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据史书记载,刘墉机敏绝伦、忠君爱民、正直不阿,算是一个清官了。不过,刘墉之官居高位,似乎是与此无关的。在我看来,刘墉平步青云,关键之处,仍是他的家庭背景决定的。因为,按现在的说法,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太子党 ”,其在官场之发达,显然是其家族、特别是其父亲影响力的结果。

其实,刘家在满清入关之后,已有数代为官的记录。刘墉的高祖父刘通,是明末秀才,清军入关时已归顺大清。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在 1652年参加清顺治年间的进士考试,一举考中,刘必显后任户部广西员外郎(清朝备选官员)。刘墉的祖父刘棨,则官至四川布政使,也是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曾入选《国朝循吏传》一书。刘棨的二哥刘果官至江南学政,相当于主管江南地区学生学习和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员,类似于今天的教育厅长。

刘墉的父亲更为了得,他就是乾隆朝大名鼎鼎的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清史稿》有《刘统勋刘墉传》。其实,《清史稿》列传是重点写刘统勋的,至于刘墉,则不过寥寥几笔,带过而已。刘统勋(1699—1773年),字尔钝,号延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乾隆元年(1736年)任内阁学士,历刑部侍郎、署漕运总督、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十七年(1752年)授军机大臣。二十四年(1759年)协办大学士。二十六年(1761年)东阁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四库全书》总裁官等职。这些官职,非常显赫,用现在的说法,刘统勋几乎兼 “国务总理 ”、“建设部长 ”、“组织部长 ”、“政法委书记 ”以及 “中央党校校长 ”等要职于一身,可谓位高权重。按纪连海先生的观点:“纵观整个大清朝,在汉族官员中能像刘统勋这样受到皇帝尊重的,确实凤毛麟角 ”。

乾隆皇帝对刘统勋器重之深,当时无人可比。《清史稿》说:刘统勋 “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统勋乃不愧真宰相。’”这段描写,相当生动。

其意是说,这天凌晨,刘统勋照例早早起床,盥洗进餐完毕,就坐进肩舆,急匆匆前往军机处入值,赶到紫禁城东华门时,天还黑蒙蒙的,轿夫感到轿子微微向右一倾,随行侍候的家人急呼,轿内已没有声息,掀开轿帷,只见刘统勋身子歪在一侧,双目紧闭,已神志昏迷。

网络配图

消息传出,乾隆震惊,即命尚书福隆安赉药驰视,可惜已抢救不及。乾隆甚为悲痛,亲临其丧礼。 “见其俭素,为之恸 ”,这句话,有佐证。张惟屏《国朝诗人征略》说刘统勋 “室无长物,萧条枯槁,寒气袭人,深为叹息 ”,因此,乾隆皇帝不等礼臣议请,即决定 “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 ”。 “文正 ”之谥号,不同凡响。清代诸臣谥法,按例凡道德、功业、文章出类拔萃的,先由礼臣据其生平事迹拟谥上请,皇上圈定其中之一。朱彭寿《旧典备徵》有说法:“古今得谥文正诸人,本朝定制,凡大臣应否与谥,由礼部先行奏请,俟得旨允准后,行知内阁 ‘撰拟谥号 ’四字,恭候钦定。由翰林授职之员及官大学士者,上一字坐谥 ‘文’;死事之臣上一字坐谥 ‘忠’。

惟‘文正 ’则不敢拟,悉出特旨,自非品、学、德、业无愧完人者,未足当此。”乾隆朝 60年,以‘文正 ’为谥者,惟刘统勋一人。整个清朝,也一共只有 8位大臣获此谥号,按照时间顺序来说,刘统勋居第二位,排在汤斌后面。后来,乾隆帝把刘统勋列 “王阁臣 ”之中,并写下怀旧诗《故大学士刘统勋》,其中 “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的评价,亦是少见的。

刘统勋居官 50年,“善洞察 ”、“历清节 ”、“性简傲,不蹈科名积习,立朝侃然,有古大臣风 ”。不过,刘统勋最大功劳,似乎就是在乾隆五年,上疏弹劾两位重臣,即三朝元老张廷玉和满洲勋贵纳亲。这件事,给后人留下其“刚正不阿光明磊落 ”的历史形象,有关的内容,《清史稿》都有记载。

这件事,我怀疑,刘统勋可能就是 “枪杆子 ”而已,背后的主使,肯定就是乾隆本人。刘统勋是受命发难,乾隆皇帝则借题发挥。乾隆之所以借用刘统勋之口,则是出于其为官名声的考虑。于是,他说了一大堆 “闻过则喜,古人所尚 ”之类的话,最后的结论则是:“今见此奏,益当自勉。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侯朕裁定 ”。最终以一种比较平和的方式,扳倒了前朝两位重臣,刘统勋在乾隆朝的地位,也就因此而确立了。

10 可以说,刘墉是在刘统勋的光环之下长大的。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二记载:“刘石庵相国,文正公子,幼即工书。殿试卷前十本进呈,已列第一,高宗皇帝欲得寒畯,遂拔吴云岩鸿居榜首,相国终以书法名天下。”据说,他当时考了第一名,不知何故,被皇上改为了第二。也有一说,是因为他个子太高了,常年读书,背看上去有点驼,这大概就是民间传说 “刘罗锅 ”的由来。不知真假。

刘墉一年后即授编修,再迁侍讲,仕途看好。然而,其父刘统勋却出了问题。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时任陕甘总督的刘统勋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也受株连。不过,乾隆皇帝最终网开一面,没有过多为难刘统勋,刘墉也因此 “宽释 ”,被放到外地为官。比如,广西乡试正考官、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等,都是地方官员而已。

1773年,刘统勋病故,刘墉回家服丧,“丁忧 ”三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刘墉丧期满还京,他的仕途才予以改变。乾隆皇帝念刘统勋多年功绩,且察刘墉确实可用,诏授刘墉为内阁学士,人直南书房。十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其间,刘墉既做京官,也在外地做过官,比如,江苏学政、吏部右侍郎、湖南巡抚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刘墉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网络配图

次年三月,仍入直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刘墉亦查办了许多著名案件,比如 “国泰案 ”等,他公正廉洁,既受皇上赏识,也受百姓爱戴。刘墉后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工部尚书,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刘墉成了京官,进入中央任职了。

刘墉人生最大的辉煌,乃是在嘉庆朝查办和珅案。他同他的父亲刘统勋一样,成了皇帝的 “枪杆子 ”,他们要处置的对象,也是一样的,先朝重臣。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加太子少保,后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奉旨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嘉庆皇帝据此处死了和珅,并没收了他的家产。

众所周知,和珅之死,则在于嘉庆皇帝的不容,刘墉只不过是受命而行罢了。清宫戏中,刘墉与和珅较量的情节,似乎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因为,刘墉的官职和品位始终比和珅低一等,而且刘墉也一直没有机会与和珅较量,道理很简单,和珅一直在北京上班,而刘墉则一直在外地工作。他们同为军机大臣相处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两年时间,他们俩见面机会就很少的,何来 “争斗 ”一说呢?

相反,在和珅一案处理之中,刘墉甚至表现出宽容之心。其实,刘墉入京任职之后,他早已调整自己的为官处事策略,刚直方正不见了,滑稽模棱之风倒显现无遗。野史有说刘墉圆滑,比如,乾隆皇帝曾问刘墉:“朕属马的,你呢?”也属马的刘墉垂手说:“臣属驴。”乾隆惊奇:“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呵呵,由此可见一斑。

嘉庆帝命刘墉处理和珅案时,各省督抚纷纷弹劾和珅,要求将其凌迟。不过,刘墉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毕竟是先朝大臣,请从次律,赐令自尽,保其全尸。同时,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即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刘墉是饱读史书之人,他自然明白,历史上的任何酷吏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五,刘墉在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 85岁。去世的当天,他还到南书房当值,晚上曾设宴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 ”。《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 ”,暗合佛语中的解脱之意。如此看来,刘墉也算是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功德圆满了。

刘墉去世后葬于原籍,即今山东高密市注沟镇逄戈庄村。不过,早年墓碑被毁。文革之中刘墓曾被挖开,却没发现金银珠宝,仅有玉片一块。可见,刘墉为官清廉,也是确实的。前些年,山东高密市政府在原墓地重修刘墉墓,并为其立黑色花岗岩墓碑。有人据此感叹,写下诗一首,很贴切,抄录如下:少听刘公廉,半百吊石庵,千秋埋铮骨,长抱残玉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血雨腥风:唐朝史上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大清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先来看看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的时候,长孙无忌在干什么呢?他在着书立说。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被重用的时候就胸怀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被任用的时候,就退回书斋之中,加强自我修养,着书立说。这叫进可攻,退可守。自从武昭仪被立为皇后以后,长孙无忌感

  • 朱元璋严刑峻法开创中国史上一百多年的廉政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贪污受贿是官场的毒瘤,既破坏社会和谐,又腐蚀政权根基。所以,历代统治者为收拢人心,巩固千秋大业,总是信誓旦旦,要创建廉洁政府。然而,往往在一番“雨疏风骤”之后,官员们照例是“浓睡不消残酒”了。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倒是不信这个邪,他决心革除弊端,曾经数次下诏,誓以严刑治贪。在此重威之下,明初官场确乎是清

  • 汉武帝的西域大战略:创建了第一笔“丝路基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这是一封两千年前的情书。用今天的流行用语,就是“姑娘,约吗?”如果只是邻家男女打情骂俏,倒也罢了。问题在于,它除了是一封情书,还是一封国书。图片来源于网络写它的人,姓挛鞮,名

  • 为何说汉武帝与中国疆域版图形成息息相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疆域范围自汉代以来就大体形成,这说明中国不是一个扩张主义的国家。”这是不久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在一份报告中曾说的一段话。如果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汉代建立起中原王朝的一个初步形态,后几经繁衍变化至今天的中国疆域,而其中又尤以汉武帝对疆域的拓展最具开创

  • 司马相如的官场经历:因出使西南夷不利被罢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相如第一次入京,无意于仅仅做一个陪伴天子狩猎的贴身保镖,因而转投梁孝王门下。第二次入京,得到汉武帝重用,但他同样不满足于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宫廷诗人。他梦想着建立自己的功绩。《资治通鉴》卷十七载:“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庄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朱买臣、赵人吾

  • 霍光擅权:汉朝稳定度过了汉武帝死后的政治动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武帝死后,继位的昭帝年仅八岁,政事皆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决断[3] ,前述盐铁会议就是在霍光的授意下,由昭帝下诏决定召开的。与霍光一起受武帝托孤的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霍光之女为妻,生有一女。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此女年仅五岁,上官桀父子意欲将其送入宫中为昭帝后,被霍光拒绝。图片来源于网络后上官安通

  • 揭秘:汉武帝的时期的丞相为何大多都死的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期,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等十数人曾担任过丞相一职,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图片来源于网络乐安侯李蔡李蔡,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后任汉武帝的第七个丞相,其人勇敢聪明,从军则

  • 解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缘由竟只是种特色小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贵州有着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这是贵州人引以为豪的资本之一,也是贵州示人的招牌之一。殊不知,在历史上贵州的一种小吃竟然影响到了国家的统一。西汉建立以后,承袭了秦帝国的许多制度,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迅速医治了长期战争的创伤,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气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 汉武帝时令人闻风丧胆的绣衣使者究竟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上使使者衣绣衣的使,汉武帝脾气好吗,汉朝绣衣使者的等级

    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支秘密警察,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对于这类特殊力量,汉武帝给他们冠名曰“绣衣使者”,也称作“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直指绣衣”、“直指绣衣使者”等,有时也简称“直指”。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考证,“绣衣使者”最早出

  • 要儿子当上皇帝母亲就得死!汉武帝杀钩戈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杀女儿,汉武帝杀太子之母,四大胆打娘娘骂皇上

    在看宫廷剧的时候,大多的剧情:都是后宫的女人为了生儿子巩固地位而使出各种手段。当然,在古代历史上的宫廷中,也是普遍存在母凭子贵的现象,后宫女儿的地位往往与是否能为皇上诞下皇子有很大的关系。若自己的儿子可以当上皇帝,自己的地位也一定可以大大提升,例如王政君、武则天、孝庄太后、慈禧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