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统本身就没有耀眼的战绩 庞统为什么能和诸葛亮齐名

庞统本身就没有耀眼的战绩 庞统为什么能和诸葛亮齐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89 更新时间:2023/12/12 21:36:2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庞统和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时期有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卧龙凤雏指的是诸葛亮和庞统两人,他们都是水镜先生的高徒,水镜先生知道他们两人的能耐,特意为两人打广告。起初刘备不相信世上真有这么强的人,后来多次在名人口中得知两人的能力终于相信,这才有了后来三顾茅庐,刘备也因为诸葛亮崛起。

庞统和诸葛亮其名但出场篇幅并不多,也没有太大的功绩,和诸葛亮的贡献、能力比起来好像有较大的差异。很多人不理解庞统凭什么和诸葛亮其名,但从他的性格、制定的策略和刘备集团的需求相结合就可以看出端倪,某一部分甚至比诸葛亮更强。

庞统善于出奇谋

庞统第一次出场是在赤壁之战前夕,那时诸葛亮刚加盟刘备,而庞统投奔江东。经过诸葛瑾的引见成功见到孙权,孙权嫌弃庞统丑陋的外貌,还没等庞统展示完他的才华就结束对话让庞统另谋高就。庞统感觉被侮辱,任凭诸葛瑾再三挽留、保证都无济于事,当天夜里就乘坐快船返回荆州。

诸葛亮知道庞统在江东的遭遇,特意拉拢庞统加盟刘备阵营。此时曹操刚夺下荆州准备攻略江东,而刘备仅有一个小小的江夏郡,重点是江夏郡太守还是刘琦,刘备更多是依附刘琦的门客。刘备的处境让庞统尴尬,但庞统知道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绝对不会辅佐一个庸才,他相信诸葛亮的眼光,愿意和刘备聊上一聊。

一阵畅谈后庞统认可刘备的理念,刘备相信诸葛亮的眼光不会出错,立刻想要拜庞统为右军师却被庞统拒绝。庞统表示自己寸功未立不敢轻易做右军师,恳请刘备给点时间让他立功之后再上位,诸葛亮知道庞统的性子支持庞统的态度并告诉刘备,庞统最擅长奇谋,既然他已经有了想法,主公同意便是。刘备想了想表示同意,毕竟他除了同意之外也不能再做什么。

庞统辞别刘备后果断投奔曹操,这不是庞统投敌,而是庞统决心要做双面间谍配合诸葛亮的作战计划。原来庞统和诸葛亮交流时已经预判诸葛亮一定会使用火计阻击曹操,庞统受到曹操高规格重视,曹操特意向庞统请教破敌之策。庞统告诉曹操我军虽然势大但不擅长水战,北方将士多有晕船的现象,可以用大铁链把战舰都连起来,这样船身就不会晃动,自然可以轻易横渡长江。曹操信以为真果真实施,结果在赤壁被周瑜放火,诸葛亮借来东风助力火势,曹操的战舰因为全部用铁索连起来一夜之间被大火吞噬。

益州三策是其巅峰

庞统的计中计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曹操退回北方后庞统正式成为刘备的右军师,职位和诸葛亮一样高。公元209年刘备已经掌控荆州全境,按照集团的发展规划已经到了攻略益州的时候。但益州和刘备一直没有交集,刘备也没有合适的借口攻打益州,贸然出兵属于侵略行为将有很大可能被天下人指责。

时间很快到了公元211年,经过庞统两年的筹划,益州牧刘璋终于按捺不住,派遣张松作为使者出使荆州,希望刘备可以带少量兵马入蜀帮他攻打汉中。这对于刘备来说不算是个机会,毕竟益州方面只允许带少量兵马入蜀,但刘备不想放弃,随即问诸葛亮、庞统两人的看法。

诸葛亮表示可以继续等候时机,庞统认为可以带1万兵马先入蜀,等到益州后再根据实时情况制定计划。刘璋在成都高规格接待刘备、庞统,还为刘备准备大量粮草和兵甲送他出绵竹,期待刘备凯旋归来。此时庞统心中已经有计划,出城后告知刘备攻略益州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假装被上出葭萌关让益州将领放松警惕后挑选精兵日夜兼程直奔成都,相信刘璋肯定不会料到如此占领成都的希望很大,届时只要控制刘璋就能控制整个益州。中策是白水关、葭萌关的杨怀、高沛对我们非常忌惮,可以假借荆州有事假装领兵回荆州,届时杨怀高沛两人肯定回来送行,可以趁机斩杀两人然后兼并两座关隘的2万兵马反攻成都。下策就是退回永安城,依靠荆州之力慢慢攻略益州。刘备认为上策太凶险,下策进度太慢,选择剑走偏锋但胜率极高的中策,果然仅1年时间便夺下益州。遗憾的是攻略雒城时庞统被敌将的流箭射中不治身亡,刘备为此痛哭不已。

诸葛亮虽然稳健,但集团迫于形势更需要奇谋

从时局来看,曹操虽然经历赤壁之战的惨败短期内无法继续南下,但曹操的实力比刘备、孙权等诸侯加起来还要高,假如没有太大变化刘备集团终究还是会被曹操歼灭。而时间不允许刘备按部就班发展,他只能拼尽全力发展壮大,这就要依靠奇谋,依靠剑走偏锋了!诸葛亮虽然是整个集团的军师也非常善于谋划全局,但军略上比较传统喜欢稳扎稳打,这种性格无法在短期内帮集团发展壮大。

庞统的奇谋、作战部署方面强于诸葛亮,他的出现弥补了集团在这方面的不足,刘备行军打仗最需要这样的人才,庞统的位置自然和诸葛亮其名。

小结

从庞统为数不多的策略能看出他胸中确实有韬略,对形势、敌军的把握也很精准,甚至可以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找到破局点、战机。就这份能力而言,纵观整个三国史,除了曹魏的郭嘉贾诩和东吴的陆逊之外,就只有庞统有这份能力。

可惜庞统在最关键的时候竟然战死沙场,他的死对于刘备而言不仅失去一个军师,甚至失去一个总参谋长,让刘备从战争的主动变成被动,在雒城被牵制大半年时间。最终刘备不得已只能从荆州抽调部队攻略益州,结果为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埋下伏笔。庞统之死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备损失惨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让嘉靖皇帝头疼的诤臣:汪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尉迟敬德为什么姓胡,梁帝为什么不喜欢靖王,严世蕃被谁扳倒的

    嘉靖皇帝作为明朝的中兴帝王,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关于嘉靖皇帝的故事可以说数不胜数,而这位帝王的经历自然也是不同寻常,在他执政期间,曾有一位大臣多次与他争论,让他头疼不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汪俊,字抑之,弋阳人。他的父亲王凤,进士出身,曾

  • 夏侯惇眼睛中箭没事,张郃膝盖中箭就死了,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瑜中箭是谁射的,司马懿故意害死张郃,夏侯惇为什么要吃自己的眼睛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同样是中箭,夏侯惇眼睛中箭都没事,为何张郃膝盖中箭就死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汉末三国时期,夏侯惇和张郃是曹魏的两位猛将。一方面,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 庞会率兵平息了什么叛乱?因其战功进封为会爵乡侯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犬戎怎么灭亡的,护乌桓校尉府,可汗怯薛卫队

    大家知道曹魏名将庞德最初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曹爽对尹大目十分信任,司马懿为何却派他去劝降曹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最后反了吗,司马懿一直想反嘛,曹爽不投降能赢吗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司马懿还派遣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去

  • 辱骂叔叔气倒母亲,这个荒唐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皇帝离家出走,皇帝嘴乞丐身

    常言百行孝为先,的确,孝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它是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组成部分,也对无数中国人影响深远,下到脚夫小贩,上到王公贵族,不孝者少之又少,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就有一个极其不孝甚至是大逆不道的皇帝,他名为刘子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子业乃是五代十国

  • 历史上朱元璋唯一一次暴打大臣是啥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身边的大臣,朱元璋为什么要大杀功臣,朱元璋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功臣

    《明史》给朱元璋的评价是“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朱元璋本人也确实充满传奇色彩,从草根到皇帝,这样的转变不是人人都能搞得定的。朱元璋深知要想当好皇帝,文化水平就得跟上去,所以他自己努力学习,登基后还鼓励大家帮他学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怎么帮呢,就是给他提各种好建议。

  • 在汉末三国时期,哪六位武将是混得比较成功的降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日本战国武将武力排行,三国后期蜀国十大猛将,三国演义蜀国后期大将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东吴将领中,太史慈和甘宁这两位猛将,就是降将出身。至于傅士仁、麋芳这两位关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战后归降了东吴。当然,同样是降将,有些降将在投靠其他主公

  • 真实刘罗锅:刘墉父子都是皇帝的“枪杆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当下清宫戏盛行,刘墉也因此为人所知。不过,清宫戏向来有胡编乱造的成分,刘墉其人,早已被刻画得面目全非了。比如,关于 “刘罗锅 ”的说法,便取自民间传说,似乎没有什么历史依据。我们知道,古人选贤为官,向来以 “身言书判 ”为四要素,五官端正,且仪表堂堂,是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后人在发掘刘墉墓时,发现其

  • 血雨腥风:唐朝史上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大清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先来看看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的时候,长孙无忌在干什么呢?他在着书立说。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被重用的时候就胸怀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被任用的时候,就退回书斋之中,加强自我修养,着书立说。这叫进可攻,退可守。自从武昭仪被立为皇后以后,长孙无忌感

  • 朱元璋严刑峻法开创中国史上一百多年的廉政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贪污受贿是官场的毒瘤,既破坏社会和谐,又腐蚀政权根基。所以,历代统治者为收拢人心,巩固千秋大业,总是信誓旦旦,要创建廉洁政府。然而,往往在一番“雨疏风骤”之后,官员们照例是“浓睡不消残酒”了。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倒是不信这个邪,他决心革除弊端,曾经数次下诏,誓以严刑治贪。在此重威之下,明初官场确乎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