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贪官面面观: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

中国古代贪官面面观: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301 更新时间:2023/12/24 5:39:00

前铁道部长刘志军贪腐案曝出涉及374套房产,使其案件的审理以及如何定罪备受瞩目。官场腐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所谓贪官,亦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史学界曾认为,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而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便开始粉墨登场了。从中国古代来看,贪官的出现始于战国时期……

古代第一个因贪腐被查处的丞相是谁?

汉武帝时期丞相李蔡“盗取”贪占墓地三顷“畏罪自杀”

据北宋真宗时编修的《册府元龟》上的记载,从封建社会第一个朝代秦朝算起,到唐末五代时止,被查处和揭发的贪官是460名。而且,《册府元龟》所记被查处官员的级别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如“宰辅部”中记载,五代之前被查处和揭发的丞相(宰相)级贪官,共计29名。

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因贪腐被查处的丞相,是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任用的第二个丞相李蔡。当时皇帝赐给他墓地20亩,可他倒卖地皮,多贪占(史称“盗取”)了三顷,卖了40余万钱,被揭发后畏罪自杀。

网络配图

其实李蔡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官员,比起唐代的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等贪官要清廉多了。李蔡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堂兄弟,战功显赫,政绩斐然,当时口碑不错,仅因一时贪念坏了一世名声,实在遗憾。

除了高级文官,古代被查处的高级武官也不少。从《册府元龟》“将帅部”所记来看,五代之前被查处的军中将领多达74名。

北魏时拓跋焘(魏世祖)当皇帝时,官至尚书令的刘洁是个大贪官。刘洁居功自傲,十分贪婪。即便手下攻下城池、占领敌国所得财富,他都要参与瓜分。《魏书·刘洁传》记载,刘家被抄时,查得“财盈巨万”,如此巨贪把拓跋焘气得咬牙切齿。

《册府元龟》上所记载的贪官,仅是古代中国贪官中的极少数人,至于未记的级别较低贪官则多如牛毛,可谓如蝇聚臭、如蝗扑禾。

贪官被“杖死”出现在哪个朝代?

北宋建隆二年商河县令李瑶因贪污被“杖死”

历史上,李世民(唐太宗)当皇帝时所创造的“贞观盛世”,可以算是中国封建时代贪官最少的一个时期。

李世民当时的治贪、反腐手段也有意思,发现贪官不是惩罚,而是实行“羞辱疗法”。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开国功臣,又是李世民夺取皇位而发动的“玄武门兵变”中的得力干将长孙顺德,收受了下人的丝绢贿赂。李世民知道后,在朝廷上当百官之面,“赐绢数十匹”。《旧唐书·长孙顺德传》记载,李世民这样做就是通过“以愧其心”,达到反腐目的。

如此反腐奇招也收到了奇效,《贞观政要》中是这样说的,当时官场“官吏多自清谨”。不只贪官少见,就是社会治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监狱常常是空的,史称“贞观之治”。

唐以后的宋代,中国官场上的贪官大幅增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官员待遇相对较高、也是官最好当的一个朝代,但“高薪”并未能养廉,反而造成严重的官场腐败,贪官冗官太多。

宋朝在初期很重视反腐,宋朝被处死的第一个贪官是商河县令李瑶,北宋建立后的第二年,即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四月。《宋史·太祖本纪》记载,李瑶因贪污被“杖死”。

虽然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腐败官员毫不手软,但在其主政时发生的影响比较大的贪污案仍有30多起。

网络配图

宋代中期,贪污之风蔓延。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对当时的官场腐败看得很透彻,其在《包孝肃奏议·选举》“请先用举到官”篇中是这样说的:“幅员至广,官吏至众,黩货暴政十有六七”。包拯的意思是,当时宋代官场上不腐败的官员仅是少数。

到了宋代后期,官场更加糟糕透顶。当时的官场上“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即90%的官员都是贪官,屁股不干净。赵佶(宋徽宗)当皇帝时,官场几乎全烂掉了。当时朝政为利益集团所控制,出现了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杨戬、高俅等大贪官。《宋会要辑稿·刑法》中称,这一时期的官场“货赂公行,莫之能禁”。

明清两朝,贪官仍然前“腐”后继。《明史·邹缉传》记载,朱棣(明成祖)即位后被提拔为翰林侍讲的邹缉,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上疏,反映当时的官场腐败,称“贪官污吏,遍布内外,剥削及于骨髓”。此时,距明朝建立仅53年。

到了清朝,封建“家天下”气数将尽,官场腐败却达到极点,贪官异常活跃。敢于上疏直言的顺治三年进士林起龙曾在奏折中形容当时的官场,“今贪官污吏遍天下”,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清朝“无官不贪”。

古代贪官财产“籍没”后如何处置?

汉桓帝时期贪官梁冀被抄家财“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古代封建社会的官场腐败,大多是越往后越严重。那么如果从贪官欲望和贪劲上来分析,哪朝贪官最狠?

汉代梁冀是被汉桓帝刘志搞倒的一个大贪官。其父亲梁商是汉顺帝刘保的大舅子,祖上又是东汉开国功臣,所以梁冀十分狂妄,结党营私。汉质帝仅因称其为“跋扈将军”,就被其毒杀了。梁冀被刘志搞倒后,梁的家产被没收,由官府进行拍卖,价值高达30多亿钱。据《后汉书·梁冀传》记载,这些钱全部充入官府,减抵全国半年的税收,即所谓“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继梁冀之后,东汉又出了一个大贪官董卓。董卓贪得无厌,为了攫取财富甚至去盗墓。《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记载,董卓曾派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董卓不只贪心大,野心亦大,妄图夺下刘姓江山,为此在长安城东扎寨居住,修筑城堡。里面所储存的粮够堡内人30年食用,时人称之为“万岁坞”。董卓被铲除后,从“万岁坞”内抄出宝物无数,《后汉书》上称,“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谷纨素奇玩,积如丘山”。仅这二三万斤黄金,放在今天,少说也值一二十亿元人民币。

网络配图

唐代大贪官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奸相,他有一个同党王鉷被查后,检察机关登记王的房产时,几天都未登记完。另一大贪官杨国忠,在当了宰相后,仅接受高级丝织品这一项贿赂,就达3000万匹。

宋代大贪官蔡京是宋徽宗时期的宰相,他的贪污手段是直接把国库当成自家的小金库,随意取用公款。赵桓(宋钦宗)继承皇位后,立即对蔡京动手,将其贬往岭南。据《宋史·食货志下一》记载,查没蔡家后,发现被其侵吞的公款“以千万计”。

清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是怎么来的?

和珅被“籍没”家财相当于朝廷三年的财政收入

从上述汉、唐、宋三朝贪官所贪款额来看,已相当惊人。但是,如果与明清时期的贪官相比,则可谓“小巫见大巫”。朱厚照(明武宗)当皇帝时出现的大贪官太监刘瑾,因为贪得太多被凌迟处死。据明高岱《鸿猷录》“刘瑾之变”条记述,抄没刘瑾家产,得金24万锭又5万余两,元宝500万锭又100余万两,宝石2斗,金钩3000多束,另有其他珠宝无数。

另一个与刘瑾有一拼的大贪官,是被明世宗朱厚熜抄家的权臣严嵩。据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所记,严家被抄出金子32960两,银子2027090两,其他珍宝玉器价格数百万,超过了当时的皇室珍藏,时人称“富甲天下”。

但上述所有贪污纪录,最后被清朝大贪官和珅打破了。和珅被查办之前,曾主持查办了清代另一大贪官李侍。李家被抄出金银、珠宝、洋货、名人字画等共计901项,其中不少被和珅贪污了。

网络配图

如果说李侍尧家是博物馆,那和珅家俨然是国库。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产之籍没”条,和珅被嘉庆皇帝查办后,和家被抄出的财富,已估价的26项折银2亿230万,未估价的83项约折银6亿余两,总共约8亿两以上,而这还不是彻底的查抄。当时清廷全部财政仅“岁入七千万”,仅估价部分就是清朝三年的财政收入,故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

贪官是国家的大蠹虫。翻开史书可以看到,古代贪官几乎都没好下场,尤其是明清两朝,惩贪手段极为严酷,被处死刑的贪官比例近乎100%,或弃市或凌迟,朱元璋时代甚至出现“活剥贪官皮”的酷刑,但明清贪官却是古代中国最凶狠最贪婪的一个群体。为何贪官屡惩屡现屡杀不绝?这个问题如今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代名将灌婴到底酒后说了什么而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何人设计将甄氏害死,马宁儿为什么变成毒人,四大名将

    灌夫是西汉有名的将领,跟着大将军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了赫赫功劳,先后担任许多官职。史书记载灌夫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正直的人,最后却因酒后吐真言而被灭族。灌夫本不姓灌,只因他的父亲是跟着汉初大将灌婴混的,才被赐予灌姓。灌夫原本就勇猛善战,又对朝廷忠心耿耿,所以等到皇帝设立淮阳军

  • 一代名将韩信用兵如神为什么就是不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第一名将韩信,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下句,被韩信打败的名将

    1.我们从来都被教育要做一个谦虚的人,要低调,要自谦,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的教育总让我们为制度为祖国为一切飘渺的东西骄傲,就是不教我们为自己骄傲。其实,在人生当中,骄傲远比谦虚要重要。大家看看历史上的人,那些成功的人,哪有一个是谦虚的?他们全都是傲娇小王子好嘛。比如曹操。图片来源于网

  • 这五位牛人的“老婆”都被抢但态度却各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位有什么,五位绝世老者,牛人会

    一个男人,如果自己的老婆被抢,或者即将成为自己老婆的女朋友被抢,你该怎么办,是手忍仇人,夺回自己的老婆?还是诅咒夺妻的恶人,将来一定不得好死?或者假装大度地说上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也许我们从下面五位牛人的身上,就可以对号入座,得到我们自己想要的答案。图片来源于网络一:毫不在乎型——刘

  • 竟有如此皇帝!做了俘虏却感动了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被俘虏的皇帝有几个,为救一国百姓她被敌国帝王,俘虏用什么做的

    比起祖父朱棣重视民生来,明宣宗朱瞻基也同样如此,在“亲民”方面,他甚至更近一步,宣德五年(1431年)清明节,祭祀归来的朱瞻基,走访京城郊区农家,不但考察民情,更亲自尝试农业劳动,扛着农具耕了一圈地。事后他对大臣感叹说:我才干了这么几下农活,就累得受不了了。都说农事最辛苦,今天我总算信了。亲身体验了

  • 史上最狠泄愤奇招:康熙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三桂差点灭了康熙,吴三桂是否真想反清,历史上康熙13子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烨谕令,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这种发泄仇恨的奇特做法,堪称首创。对于死了四年之久的吴三桂,康熙竟如此地气急败坏、恨之入骨,因为这位皇帝差一点栽倒在吴三桂手下。网络配图吴三桂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之一,但是,康熙有相当一段时期,被这个吴三桂逼到墙根,康熙说什么也

  • 雍正驭人有术:对心腹官也不说实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调兵,雍正小心眼,雍正时的大官

    雍正皇帝的驭人之术是有一套的。他作皇子时(当时还是叫“胤禛”,为方便起见,本文且一律叫“雍正”),建立了智囊团,养了一群谋士。一般来说,对自己的智囊,应该是沟通无间、坦诚相待,这样才能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雍正对这些“奴才”,保持了很深的城府,对他们的忠诚建议和“金玉良言”,不仅不轻易赞成,甚

  • 雍正竟将自己十大罪状成书出版:原因惊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下过罪己诏吗,雍正活了多少岁,雍正大案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一些死抱“华夷之辨”的士大夫,在著作中处处表露憎恨清廷、思念明朝的思想感情。康熙时期的浙江“东海夫子”吕留良即是其中之一。湖南永兴人曾静原是县学生员,因考试劣等被革退,于是放弃举业在本地教书,失意无聊之中常杂记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对吕留良宁可削发为僧也不赴清之荐举的事迹深为敬仰,于

  • 和珅为何得到乾隆重用:肯当奴才的治国英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和珅为什么怕嘉庆,乾隆为什么不办和珅,清代妃子自称奴才还是臣妾

    乾隆四十年(二十五岁),直(值)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次年(二十六岁),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四十一年(二十六岁)正月,授户部侍郎。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

  • 揭秘乾隆晚年与大臣尹壮图的一场荒唐赌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按理说,王亶望案这样严重的案子发生在眼前,应该足以惊醒皇帝的盛世迷梦。事实是皇帝仍然浑然不觉。越到老年,皇帝越形成一个心理定势:形势总是大好的,成绩总是主要的,问题总是局部的。他多年经营的江山,是铁打不破的。虽然乾隆晚年连续爆发多起贪污大案,皇帝仍然认为这些不过是一个指头的问题,并且经过发现和处理,

  • 刘邦后代刘盆子是史上唯一双目失明的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双目失明的人,刘邦十八功臣的结局,怎样使人双目失明

    刘盆子,太山郡式县人,汉太祖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汉朝皇族后裔刘盆子为皇帝,建元建世(公元25年―公元27年),史称刘盆子为建世皇帝。刘盆子执政期间,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只可惜是赤眉军的一个傀儡,共在位2年。后来,刘盆子被刘秀所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