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太后芈月手下杀人如麻恐怖至极的特战部队

皇太后芈月手下杀人如麻恐怖至极的特战部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87 更新时间:2023/12/19 17:20:10

在电视连续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秦武王的猝死,诸公子混战使秦国早已不复往日的繁盛局面,荣登太后之位的芈月不仅要应付咸阳城外诸公子的虎视眈眈和朝堂之上各位大臣的责难,以及朝堂外各国的割据战伐;而且还要面对秦国军队与义渠之间的复杂矛盾,为了鼓舞军心,激励斗志,芈月在宣室殿前高调训诫手下将士。她以一介女子之躯站在男性将士们之前,执掌大权、霸气威武的气势显露无遗,完美地诠释了一位志在争霸天下的大国太后形象。

网络配图

其实,历史上芈月,也就是秦宣太后确实霸气十足,她临朝主政41年,成为中国古代第一位掌权执政的皇太后。宋代学者陈师道在《后山集》中说:“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秦国历来尚武,而武功最强大的时期之一,就是宣太后掌政的41年。就在芈月临朝听政的期间,她的手下的确有一支强悍无比、所向披靡的特战部队。而这支统帅这支特战部队的将领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

白起,又称公孙起。他出生的年代,正是芈月主政的时期。此时的秦国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襄王十二年,即公元前293年,秦国在宣太后芈月的主政下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同时制定了东进击败诸国图谋天下的战略方针。因此,精兵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芈月亲自大力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在芈月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的推荐下,白起成了领军的主将。从此,白起率兵南征北战,东进西讨,为秦国的开疆辟土立下了汗马功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9年,白起率领秦军取得了大破楚军重大胜利,秦国加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从此名震天下,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虽然,白起屡立奇功,但是他却创造了二千多年前那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战国时代杀人最多的记录,因此,他成为了杀人如麻、恐怖至极的屠夫将军,他率领的秦军也成为杀人如麻、恐怖至极的虎狼之师。秦昭襄王拜为客卿的蔡泽就曾说:“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阬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

网络配图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战争是秦、赵两国之间的长平之战,这场大战让赵军全军覆没,40万降军被白起命人活埋。这种活埋史称“坑杀”。然而,这40万降军,在白起的杀人账本上,还只是一小部分。请看白起率军的杀人简历:在伊阙斩首韩魏联军24万人;在楚国别都鄢城决水灌城淹死楚军和百姓超过20万人;在华阳斩杀魏军13万人;在黄河淹死赵军2万多人;在陉城斩杀韩军5万人。这些还只是有史料可考的杀人数字,而据民国学者梁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因战争死亡共计200多万人,白起率军所杀人数就占二分之一。

白起行伍出身,凭借军事才能和作战勇猛一步步登上高位。在最初的戎马生涯中,白起攻韩、伐魏、拔赵、破楚,在一连串的胜利中占领了近90座城池,自己的爵位也从左庶长一路升迁至武安君,不仅控制了秦国的兵权,还拥有了自己的领地,成为大诸侯中的小诸侯。同时,白起运用自己“歼灭战”的战略战术沉重打击了魏、韩、楚等国,极大削弱了秦国的几个主要对手,为秦国东进开辟了道路。

此时,六国之中还有实力与秦国一争高下的,只有赵国了。赵国在乐毅、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的辅佐下,一时国富民强,掠土抢地。赵奢和廉颇两位将军只要联手上阵,就连不可一世的秦军也不敢轻视。

为了加快扩张的步伐,彻底征服六国,秦国任用了范雎为相,并推行了他“远交近攻”的新战略。这一战略,使秦国完全掌握了外交的主动权,确保了秦国“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略战术的成功。

网络配图

公元前280年,秦国向邻居韩国首先发起猛烈进攻,并曾派白起深入上党,攻取了光狼城,扼住了韩国咽喉。由于时势不利,秦军最终撤了回去。但因上党有着极重要的战略位置,秦国心有不甘,就在公元前262年再次逼近上党,并很快将这个地方重重包围起来,并在总攻之前,由白起攻灭了附近援军,断绝了韩国国内大部分交通要道,切断了上党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上党郡守冯亭知道处境艰难,而韩国军队又无能为力,便连夜想出了个主意:准备将上党献给赵国,并派人火速将消息传达给了赵王。冯亭必是这样考虑的:如果赵国接受上党,秦国必然大怒,定会挥师攻赵,这样,赵国便会被卷入对秦战争,不得不和韩国并肩作战,两军联合抗秦,想必可以抵挡住秦国的虎狼之师。

赵王得到消息,觉得这件事不好办,便与平阳君、平原君商议,平阳君说:“大王还是不要接受的好,接受了会得罪秦国,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啊。”平原君却劝赵王接受,他说:“平阳君多虑了,上党可是个好地方,多少人出动军队都得不到的地方,现在有人亲手送上,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要?”赵王贪欲作祟,也觉得这么大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就同意了冯亭的请求,派兵接受了上党。

赵国虎口夺食,秦国上下无不愤怒。如此一来,秦韩之间的战争间接转变为秦赵之间的对决。秦国的目标本是韩国,对于仓促攻赵没有准备,因此先按住心中愤怒,在国内做了两年的蓄力。两年后,秦王在范雎的建议下,倾全国之师,分兵两路,再次夺取上党。这也意味着,秦国对赵国的正式宣战。

网络配图

由于准备不足,赵军一路退败,只好放弃上党,退守长平。就这样,战国时期规模最大,伤亡最为惨重的长平之战打响了。

退守长平后,负责镇守的是赵国老将廉颇,他知道秦军长途跋涉,必欲速战速决,而赵军实力略弱,不宜正面对抗。于是他采取了以逸待劳,以守为攻的战术。廉颇筑起高垒坚壁,每日只在壁垒内操练士兵,任秦兵怎样挑战,都坚决不出战,如此对峙,三个月很快过去了。

廉颇虽老,但是带兵打仗的策略依然胜人一筹。他本想用这一“以逸待劳”的战术彻底拖垮秦军士气,等秦军疲惫之时再出兵反击,一击制胜。此想法虽然高明,但是赵王却不认同。赵王非但没能明白廉颇的用意,反而指责他作战不力,故意拖延,拿着军饷过退休生活。

此时,秦国又使出反间计,挑拨赵王与廉颇的关系。赵王听信谗言便起用赵括来取代了廉颇。这个赵括,是名将赵奢之子,赵奢曾经率军战胜过秦国。赵括从小就很喜欢研读兵书,谈起带兵打仗来滔滔不绝,连赵奢都说不过他。别人都夸赞赵括,唯独赵奢说:“上阵打仗那是要拼命的,这小子总以为打仗很简单,这点很危险。将来赵国要是让他当将军啊,肯定是要失败的。”

据说赵括受命前,他的母亲也反对他上阵打仗,可是赵王不听,一意孤行。就这样赵括成了赵军的主帅。谁想到赵括一到军中,便全部推翻了廉颇的策略,改为以攻为守,全力出击。这一策略在起初好像颇有成效,因为一向奋勇作战的秦军主力遇到赵军,交锋不过几回合,就败了下来。

网络配图

赵括求胜心切,看到秦军狼狈之相,兴奋地令赵军全力追赶。于是40万大军离开了赵国筑起的壁垒,浩浩荡荡追击秦军去了。然而,让赵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是秦军设下的一个陷阱,白起事先已经派出了两支奇兵跟在赵军之后,准备随时断绝他们的后路。

秦军且战且退,一路将赵军引至己方的营垒跟前。赵括见已经打到秦军大本营了,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命令军士全力攻打秦国军营。就在此时,四面忽然喊声大起,跟随赵军的那两支秦国奇兵合力杀到,随即将赵军围得水泄不通。一面是秦国的军营,一面是秦国的奇兵,赵军前后受阻,进退不能。赵括只好下令停止进攻,原地筑起防御工事,等待援兵。

就在赵军建筑工事的时候,白起又派出五千轻骑兵阻断了赵军的粮道。如此一来,赵军连饭也吃不上了,40万大军彻底成了瓮中之鳖。就这样,赵军被围困了46天,粮草断绝,军心涣散,最后竟然互相残杀以充饥。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赵军也多次分为四队,轮番出击,试图冲破包围圈,但都不能成功。最后一次突围,赵括亲率赵国精锐奋勇杀敌,不幸被秦军射杀身亡,为世人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主帅赵括一死,被围的40万赵军不得不全部投降。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结果这40万降军全被白起命人坑杀了。就这样,白起的一声令下,40万赵国降军成了长平土地下的累累白骨。

网络配图

白起死前捧着剑大声问道:“我因为什么得罪了上天而遭此厄运啊?”过了很久,他才又自言自语道:“我本该死,长平一战,我坑杀四十万将士,这就足以让我去死了。”说完自杀身亡。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即公元前257年的冬天。此时,距秦宣太后芈月的去世,仅仅有8年的时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贪官面面观: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前铁道部长刘志军贪腐案曝出涉及374套房产,使其案件的审理以及如何定罪备受瞩目。官场腐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所谓贪官,亦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史学界曾认为,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而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便开始粉墨登场了。从中国古代来看,贪官的出现始于战国时期

  • 一代名将灌婴到底酒后说了什么而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何人设计将甄氏害死,马宁儿为什么变成毒人,四大名将

    灌夫是西汉有名的将领,跟着大将军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了赫赫功劳,先后担任许多官职。史书记载灌夫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正直的人,最后却因酒后吐真言而被灭族。灌夫本不姓灌,只因他的父亲是跟着汉初大将灌婴混的,才被赐予灌姓。灌夫原本就勇猛善战,又对朝廷忠心耿耿,所以等到皇帝设立淮阳军

  • 一代名将韩信用兵如神为什么就是不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第一名将韩信,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下句,被韩信打败的名将

    1.我们从来都被教育要做一个谦虚的人,要低调,要自谦,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的教育总让我们为制度为祖国为一切飘渺的东西骄傲,就是不教我们为自己骄傲。其实,在人生当中,骄傲远比谦虚要重要。大家看看历史上的人,那些成功的人,哪有一个是谦虚的?他们全都是傲娇小王子好嘛。比如曹操。图片来源于网

  • 这五位牛人的“老婆”都被抢但态度却各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位有什么,五位绝世老者,牛人会

    一个男人,如果自己的老婆被抢,或者即将成为自己老婆的女朋友被抢,你该怎么办,是手忍仇人,夺回自己的老婆?还是诅咒夺妻的恶人,将来一定不得好死?或者假装大度地说上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也许我们从下面五位牛人的身上,就可以对号入座,得到我们自己想要的答案。图片来源于网络一:毫不在乎型——刘

  • 竟有如此皇帝!做了俘虏却感动了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被俘虏的皇帝有几个,为救一国百姓她被敌国帝王,俘虏用什么做的

    比起祖父朱棣重视民生来,明宣宗朱瞻基也同样如此,在“亲民”方面,他甚至更近一步,宣德五年(1431年)清明节,祭祀归来的朱瞻基,走访京城郊区农家,不但考察民情,更亲自尝试农业劳动,扛着农具耕了一圈地。事后他对大臣感叹说:我才干了这么几下农活,就累得受不了了。都说农事最辛苦,今天我总算信了。亲身体验了

  • 史上最狠泄愤奇招:康熙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三桂差点灭了康熙,吴三桂是否真想反清,历史上康熙13子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烨谕令,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这种发泄仇恨的奇特做法,堪称首创。对于死了四年之久的吴三桂,康熙竟如此地气急败坏、恨之入骨,因为这位皇帝差一点栽倒在吴三桂手下。网络配图吴三桂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之一,但是,康熙有相当一段时期,被这个吴三桂逼到墙根,康熙说什么也

  • 雍正驭人有术:对心腹官也不说实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调兵,雍正小心眼,雍正时的大官

    雍正皇帝的驭人之术是有一套的。他作皇子时(当时还是叫“胤禛”,为方便起见,本文且一律叫“雍正”),建立了智囊团,养了一群谋士。一般来说,对自己的智囊,应该是沟通无间、坦诚相待,这样才能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雍正对这些“奴才”,保持了很深的城府,对他们的忠诚建议和“金玉良言”,不仅不轻易赞成,甚

  • 雍正竟将自己十大罪状成书出版:原因惊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下过罪己诏吗,雍正活了多少岁,雍正大案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一些死抱“华夷之辨”的士大夫,在著作中处处表露憎恨清廷、思念明朝的思想感情。康熙时期的浙江“东海夫子”吕留良即是其中之一。湖南永兴人曾静原是县学生员,因考试劣等被革退,于是放弃举业在本地教书,失意无聊之中常杂记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对吕留良宁可削发为僧也不赴清之荐举的事迹深为敬仰,于

  • 和珅为何得到乾隆重用:肯当奴才的治国英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和珅为什么怕嘉庆,乾隆为什么不办和珅,清代妃子自称奴才还是臣妾

    乾隆四十年(二十五岁),直(值)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次年(二十六岁),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四十一年(二十六岁)正月,授户部侍郎。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

  • 揭秘乾隆晚年与大臣尹壮图的一场荒唐赌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按理说,王亶望案这样严重的案子发生在眼前,应该足以惊醒皇帝的盛世迷梦。事实是皇帝仍然浑然不觉。越到老年,皇帝越形成一个心理定势:形势总是大好的,成绩总是主要的,问题总是局部的。他多年经营的江山,是铁打不破的。虽然乾隆晚年连续爆发多起贪污大案,皇帝仍然认为这些不过是一个指头的问题,并且经过发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