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究竟为何要杀华佗 竟因其野心大?

曹操究竟为何要杀华佗 竟因其野心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70 更新时间:2024/2/5 1:33:50

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沛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谢绝,遂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他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曹操闻听华佗医术精湛,征召他到许昌为自己看病。曹操常犯头风眩晕病,经华佗针刺治疗有所好转。《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做自己的侍医。但是华佗却不愿意。他借口妻子有病,告假回家,不再到曹操那里去了。曹操非常愤怒,派人到华佗家里去调查。曹操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他小豆四十斛;要是没有病,就把他逮捕来办罪。

网络配图

传说华佗被逮捕送到曹操那里以后,曹操仍旧请他治病。他给曹操诊断了以后,对曹操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而要全部治好,使之不再重犯则需要先饮"麻沸散",麻痹脑部,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这样才可能去掉病根。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将华佗杀害。

被关进牢狱以后,华佗知道曹操不会放过他的,于是抑制住悲愤的心情,逐字逐句地整理他的三卷医学著作-《青囊经》,希望把自己的医术流传下去。这三卷著作整理好以后,华佗把它交给牢头,牢头不敢接受。在极度失望之下,华佗把它掷在火盆里烧掉。牢头这时候才觉得可惜,慌忙去抢,只抢出一卷,据说这一卷是关于医治兽病的记载。华佗没有留下专门著作。这是我国医学的一个重大损失。

但是,华佗之死责任果真全在曹操吗?华佗真的没有任何过失吗?

《三国演义》中有一节"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描写了华佗被曹操杀害的情形。《三国演义》虽然是文学作品,其中有着大量的虚构成分,但是,华佗因为要给曹操"开颅医病"而被曹操杀害确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华佗真是这样一个人吗?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末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

网络配图

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据《三国志肺菏榉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众所周知,科举制起源于隋朝,东汉时期普通读书人进入仕途的途径只有被"举孝廉",也就是因为品德高尚而被推荐进入官场。

沛国相陈珪和太尉黄琬都曾荐举华佗为孝廉,征辟他做官,但是华佗却颇为自负,认为自己才气大,而不屑于去做他们举荐的那些低级文案工作,再者,华佗此时已经迷恋上医学,他不愿意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

除此之外,华佗开颅面临的医学问题还有不少,不论那一项不具备开颅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曹操不开颅尚且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如果开颅必然是九死一生。生性多疑的曹操岂能容忍这样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认为华佗是在故意暗害自己也是讲得通的。

曹操杀害华佗虽然主要是凭借自己的好恶,但是,从《汉律》上讲,也有他的依据。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下,以"动以王法从事"著称。无论是理政还是治军,甚至齐家、诫子,曹操都以汉律为基本准则。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而令华佗命丧黄泉的是主要是后者。

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要处以重刑,《汉书飞晖兰未繁阍赜腥?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以此为华佗定罪,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其次,华佗能够顺利地进行脑部手术吗?华佗的确是当时最杰出的神医,但他对人的大脑研究以及是否做过脑科手术,在史书中并无一字记载。按照颅脑的解剖来看,人的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也不同,有分管语言的语言中枢、有记忆中枢、有视觉中枢、味觉中枢。人类认识大脑的解剖只不过是近代的事情。就是现在,大脑斜坡部位仍是手术的相对禁区。按照当时的认识,华佗不可能知道大脑的精细解剖结构。如果真动手术,稍有不慎,曹操就会立即命丧黄泉。

网络配图

再次,华佗能否对曹操进行急救也是一个问题。开颅手术时要有起码的急救设备,比如心电监护设备,输血补液设施,吸氧设备等,这些起码的设备缺一不可。一旦血压下降或者是心跳骤停,在这些起码的急救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曹操开颅就会凶多吉少。(摘自《揭秘历代悬案疑案:历史密码》 作者:何忆 )

正如《三国志贩郊即分行吹赖哪茄?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华佗在行医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由于他的医术高明,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这些高官权贵的眼中,华佗即使医术再高明,也只是一个医生而已,在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贩绞趿写分泻敛豢推厮邓?为人性恶,难得意"。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

恰恰在此时,曹操得知了医术高明的华佗,而华佗也仿佛看到了走入宦途的机会。华佗正是想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但是,曹操毕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识破了华佗的用心。他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曹操对华佗的"要挟"很不满,他并没有满足华佗的要求。

网络配图

于是,华佗便以家中有事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华佗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曹操大怒,将华佗拘捕。为了治病,曹操再度容忍华佗,没有将他处死。但是华佗却提出了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去掉"病根"的治疗方法。多疑的曹操再也不能容忍,将华佗杀害。

那么,假如曹操真的同意用此方法疗病,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首先,动手术则克服不了感染的问题。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华佗所使用的器械"利斧"根本不可能做到无菌,在有菌的条件下进行头部的手术,曹操在手术后肯定会发生颅内感染,由于当时没有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仅仅一个感染就足可以致曹操于死地。现代医学那么发达,手术后的感染经常发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感染不愈合。曹操那时动手术,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除非曹操的抵抗能力非常强,否则他是必死无疑。然而曹操当时已经不再强壮了,他的抵抗能力能经得住华佗的折腾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语言能力超群 精通满语汉语及蒙古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网络配图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

  •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游说家苏秦不平凡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苏秦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他以口舌之利游说诸侯国实行合纵结盟的政策对抗秦国,因而声名大振,名留千古。但是根据《战国策》的记载,苏秦早年的时候因为学问不到家而穷困潦倒备受白眼,就连家里人也对他有怨气。因此苏秦发奋苦读,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锦衣荣归故里,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苏秦刺股苦读拜相,下面我们来一

  • 揭秘诸葛亮孤掌难鸣是如何摆平五虎上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公司的大老板,从来说一不二。诸葛亮就惨了,既已受命于刘备,完不成任务可不行。孤掌难鸣,要干好工作就要靠手下这些弟兄们多支持、多配合。否则,自己纵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但这些手下都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能不能听命于自己是个大问题,尤其那“五虎上将”,武艺高强,性格各异,一个比一个难伺候。

  • 芈月为了国家她杀了30年的情人和两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芈月传》已经上映了,这部万众期待的电视剧,讲述的是大秦宣太后一生,算是一部历史剧。从兵马俑到芈字发音甚至人物关系,相关文章已有很多,相信大家对芈月已经有了基本了解。接下来我们看看芈月有多厉害。图片来源于网络嬴荡死后,诸弟争立,但不知芈月用了什么手段,居然让国人迎立在外为人质的儿子嬴稷,厉害啊。而她

  • 宋朝史上给宋太祖赵匡胤帮助最大的人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这里首先要提到赵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既有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亦有萧何安邦定国,抚慰百姓的才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相。网络配图赵匡胤一生当中的几个重大决策,都是赵普献策。清流关绕道涂洲,击败皇甫晖,成为后周禁军统帅;周世宗柴荣时候,赵普献策,和其弟赵光义主谋,

  • 揭秘:陈桥兵变原来是山寨版的“黄袍加身”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起陈桥兵变,大家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黄袍加身,而且这个概念已经根深蒂固,仿佛黄袍加身只有赵匡胤做过一样,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经过吧。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

  • 降臣苏世长为何被唐高祖器重:语出惊人 暗含拍马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苏世长以降臣的身份成为唐高祖器重的谏臣之一,非同小可。他的进谏方式与众不同,乍看起来常常语出惊人,实则暗含对唐高祖拍马屁之嫌,令唐高祖大惊之后而大悦,对他更多了几分赏识。网络配图著名的事后诸葛亮他貌似不畏皇权,直言相谏,实则总是大放马后炮。唐高祖深谙此人招数,虽然封其为谏议大夫,却以“名长

  • 宋太祖赵匡胤:中国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名字叫赵匡胤。 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赵匡胤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 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传说赵匡胤武艺高强。江湖第一武术门派少林寺,其最经典的少林长拳,据说就是赵匡胤所创。 少林长拳全

  • 御史被宋太祖赵匡胤打掉门牙为何还凛然不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天,赵匡胤在御花园用弹弓打鸟玩。有个御史见了,认为赵匡胤有玩物丧志嫌疑,谎称有要事禀奏。宋太祖无奈,放下弹弓接见御史。不了御史说的都是老生常谈。宋太祖郁闷了,质问御史为何如此。御史坦言:“臣以为此事再小,也比打鸟事大。”宋太祖大怒,抄起玉如意就砸下去,把御史的牙齿砸掉两颗。御史一点不慌张,趴下身

  • 荒淫北周宣帝:同时立好几位皇后 霸占侄媳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宣帝高过其他前辈的一点就是他同时立了好几个皇后,还把她们封为天元大皇后、天右大皇后、天左大皇后等,这些奇怪的称呼也成为后世的笑柄。他的后宫佳丽三千,皇后也四五个,就算是这样,他也依然色心不改,还看上了自己侄子宇文温的老婆尉迟氏。网络配图公元578年,北周的宇文赟登上皇位,史称北周宣帝。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