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在面对李自成的议和 崇祯最后为何会选择自杀

崇祯在面对李自成的议和 崇祯最后为何会选择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60 更新时间:2024/1/19 11:39:1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和李自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1644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被困北京的崇祯皇帝走投无路,欲自杀以谢天下。就在这时,太监王承恩带来了李自成的亲笔书信。

李自成在信中表示,自己并无意改朝换代,只要崇祯答应其三个条件,即可退出北京城。这三个条件是,封李自成为西北王,给予其百万劳军费用,帮助其抵抗后金军(清)军。面对李自成送上的橄榄枝 ,崇祯直接给拒绝了。拒绝李自成的后果就是崇祯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崇祯拒绝李自成的求和,选择自杀,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不愿承担失地的罪名。李自成兵围北京城之前,崇祯已经派出使者前往各地,号召各路兵马起兵勤王。最近的关宁铁骑(吴三桂的部队)距北京仅有一天时间。崇祯不希望,在援军到来之前与李自成达成和解。因为,一旦达成和解,崇祯就要承担失地的罪名。崇祯初年,兵部尚书陈新甲在崇祯的授意下,与后金方面秘密接触,探讨停战的可能性。不久,消息被曝光。与后金接触的消息传开后,群情激昂,崇祯被迫杀陈新甲以平民愤。陈新甲被杀,很大原因是主张对后金妥协(实为缓兵之计),被群臣斥为割地。陈新甲的事件,给了崇祯极大的震撼。崇祯自然不愿背负骂名,当陈新甲第二。

二,财政紧张,无钱可拿。崇祯即位后,面临的是一个千苍百孔的烂摊子。在朝中,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 ,掌握着国家大权。大批正直的大臣遭到迫害。在中原,崇祯还面临着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压力。在辽东,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不断向关内骚扰,已成坐大的趋势。

为了镇压农民军和后金政权,崇祯不得不对内外同时用兵。长年的用兵彻底搞垮了明朝的财政。为了弥补财政不足,崇祯下令征收三饷(剿饷,辽饷,练饷)。三饷的征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堪重负的农民又开始起来反对崇祯的统治,崇祯统治的明王朝开始进入恶性循环。更令崇祯帝恼火的是,自他接手大明王朝以来,天灾就没有断过。

崇祯即位当年(1628年),北方就发生了特大干旱,这场旱情持续三年之久。旱情使得大量农民颗粒无收,流离失所。旱灾过后又出现瘟疫。此后几十年,明王朝一直在旱灾和瘟疫中度过。

战争,旱灾,瘟疫,榨干了大明帝国国库,也榨干了大明百姓。崇祯即使贵为皇帝,也弄不到钱了。事实上,在李自成进京以前,崇祯就曾找文武百官借过钱,可无论崇祯怎么央求,文武百官都不肯拿出钱来,在皇帝的再三哀求下,也才借到几十万两银子。当初大权在握时尚且借不到银子,现在被围就更借不到银子。

三,宋徽宗的前车之鉴。1127年,宋徽宗被金军围困军于京师。宋徽宗在围困于京师之时,金军曾提出只要交出金银财宝若干,金军就可以解除对京师的围困。宋徽宗交出财宝后,金军非但没有解除围困,相反,他们把宋徽宗抓去做了俘虏。宋徽宗的遭遇,饱读诗书的崇祯帝自然知道。此刻他面临相同的处境,自然不会做出相同的事来。

李自成围而不攻,只不过想叫崇祯给他筹钱罢了,崇祯做恶人,总比他做恶人好。只要钱一到手,他就可以翻脸不认人,杀进宫去,那时崇祯只有挨刀的份。崇祯最后的结局,恐怕就是禅位于李自成,然后暴毙身亡。

从上文可以看出,崇祯拒绝李自成议和要求,选择自杀,实在是属无可奈何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瞻基是如何对待自己两个叔叔的?他是如何稳固皇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瞻基烤死亲叔叔,朱瞻基的两个叔叔的下场,朱瞻基有没有杀他的叔叔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瞻基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此时,他的曾祖父朱元璋行将就木。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野心勃勃的朱棣做了一个美梦,梦见朱元璋将象征皇权的大圭赐给了自己。朱棣醒后还没来得及回味梦中情景,就听说自

  • 崇祯当初没有选择自杀的话 明朝还能挽回余地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自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644年崇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选择自杀。大明朝自从陷入了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各地的藩王和地方势力都蠢蠢欲动。当清军南下江南后,这些势力往往都不能统一起来抵抗入侵者。那么,如果崇祯皇帝不选择自杀,大明朝的这种危局还有挽回余地吗?崇祯的结局

  • 桓范受到曹爽的器重,他曾提出的意见却没被采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桓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时期,有许多出名的谋士,他们胸有韬略,指点江山,替公主定鼎天下。其中在三国末期,有一个著名的智囊,他满腹才华,甚至令司马懿都对他非常忌惮,只可惜他选错了主公,主公对他信之而不用之,这也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此人名叫桓范,他

  • 郭氏是如何成为曹叡的皇后的?她为何要与司马懿合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睿为何杀毛皇后,郭嘉认识司马懿吗,曹睿和郭太后的关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元郭皇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元郭皇后是是西平郡西都人,家族世代为河西大族。黄初年间,西平郡发生叛乱,魏文帝曹丕派全城太守将叛乱平定。郭氏因此被没收入洛阳宫。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继位,对郭氏颇为宠爱,封其为夫人,并任命她的伯父郭芝为虎

  • 季布为人勇武能征善战胆大直谏当面指责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有个成语叫做“量力而行”,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如果目标很远大,那就要注意积攒力量,等待时机,确保一击中的。在汉朝初期时,也有这样一个人物,不仅冷静地看到了汉朝与匈奴的实力差距,还竟敢在朝堂上公开指责吕后的妹夫樊哙,他就是季布。网络配图季布本

  • 惊为天人:秦始皇是外星人后代长城乃外星人所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古代外星人真实记载,秦始皇见过外星人吗,秦始皇与外星人的秘密

    由孙俪、刘涛等人领衔主演的神剧《芈月传》眼看就要落下帷幕。作为一部历史改编剧,大家都知道《芈月传》的剧情主要是围绕战国时期楚威王最宠爱的小公主芈月所展开。说到芈月这个人物角色,很多人都只知道,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可是对于她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却已经被搞的晕头转向。不过,要弄清楚芈月的历史地位,就有

  • 秦始皇打匈奴胜利在望:为何放弃进攻却修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蒙恬北击匈奴,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抵御谁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

  • 秦始皇为何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修筑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墓在哪里,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在哪里

    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即使占领了广袤的草原,却无法耕种,中原王朝的税收是从农民的头上获取的,没有了农民,要那么大片的草原有什么用处?即使打赢了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也要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摘自《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波音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 嘉庆的“滑落曲线”:运动式惩贪到教育式反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嘉庆道光,嘉庆尊谁为太后,嘉庆14年是哪一年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最终确定了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做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让乾隆满意的有四点:首先,从性格上看,皇十五子少年老成。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自制力强。他起居有常,举止有度,学习勤奋,办事认真,从不逾规矩一步。这是最让乾隆欣赏的。其次,此人品质“端淳”,生活俭朴,为人谦逊。特别是富于同情心,

  • 胸怀壮志的崇祯帝:让晚明的救亡可能变得不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青春胸怀壮志的古诗词,明朝末年还有救吗,崇祯有机会挽救大明吗

    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因为把李自成写得像一个共产党员,颇受人诟病。但人们忘记了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有那么一些人,可以为了某种原则、观念或看法,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这样的人,在中国的底层社会,也从来都是有的。姚雪垠笔下的李自成,其实就是中国底层社会中的这样一类人物。他们或许文化不高,但讲义气,急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