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没有封禅泰山的原因是什么?是不能还是不想

李世民没有封禅泰山的原因是什么?是不能还是不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63 更新时间:2024/2/5 16:33:32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李世民的故事。

“有夏服天命”、武王“受命于天”,从夏商周三代起,“君权神授”就成了我国古代统治者解释权力来源的重要理论;因此,他们也被称为“天子”。按照这一逻辑,那些在位时政绩特别突出、外邦来朝、国泰民安的帝王,当然得向上天汇报业绩、表示感谢,并期待对自己以及子孙后代带来更长久的庇佑。而在华夏文明中,泰山被称为“群岳之长”,在这个最接近上天的地方举行“还愿”仪式,对历代统治者来说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从秦始皇开始,封禅泰山就成了大一统时期最重大的政治活动,汉代班固曾这样描述其重要性: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但不是每个帝王都有信心、有底气去泰山,在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后,只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五位帝王亲临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而开创了贞观之治、被视为中国古代最优秀帝王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则令人意外的不在此列。

难道他没这个想法吗?并不是,自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起,“封禅泰山”就成了大唐君臣的重要议题;但直到李世民去世的那一天,此事仍未成行。至于原因,则可以理解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被尊为“天可汗”后,首次封禅提议被魏征驳回

公元630年初,曾经“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有轻中夏之志”的强大东突厥,被李靖、李世勣等大唐名将一举覆灭。识时务者为俊杰,之前还坐观成败的周边政权首领,立即赶到长安认新大哥:“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在内政方面,“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后,大唐社会呈现出了“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的安定局面。

《史记·封禅书》中提到:“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即必须遇到盛世才能行封禅之礼。而此时的大唐国泰民安、四夷归顺,正契合这一标准。因此,在第二年正月,宗室名将、赵郡王李孝恭等人就上书请求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也许是出于谦虚,当时李世民亲手写了诏书表示委婉的拒绝;同年12月,利州都督武士彟(武则天之父)等人再次上书,同样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公元632年初,文武百官第三次联名请求封禅。经过一番客套后,李世民终于体现出了积极的意愿:毕竟这一壮举象征着帝王的最高荣誉,没人能够抗拒。但这时有一个人表示了明确反对,他就是魏征。

本以为是众望所归,如今却有人唱反调,李世民心中是相当不愉快的,于是他气鼓鼓的质问魏征,自己在功劳、仁德、治国成果、外夷宾服、农业丰收、祥瑞出现等六个方面,有哪一点不符合封禅的标准?

魏征徐徐道来:“陛下在这六个方面都没话说。然而如今承接隋末大乱,国家人少财匮;若东巡泰山,千车万骑随行,所耗费的开支将不容小觑。同时,陛下封禅,诸夷君长按理都得陪同;但如今西起关中、东至海滨,仍旧人口稀少、灌木丛生;这等于是引戎狄入腹地、示之以虚弱,将会产生难以预估的不利后果。”最后他还说:若目前封禅泰山,将会“崇虚名而受实害”。

魏征的一席话,点出了唐王朝当时的窘境:军力虽强,但国力仍未恢复。当初在隋炀帝前半期,中原的人口是890多万户;而在贞观初期,仅仅不到300万户,几乎是隋朝巅峰时期的1/3;大唐境内,处处人丁稀少、满目疮痍;再加上这些年,时常遭受洪、旱、蝗等自然灾害,国家的财力并不丰裕。

巧的是,就在此时,黄河南北多个州再次爆发洪水,朝廷上下忙于应对,封禅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经过多年的奋斗,大唐君臣的封禅梦触手可及

接下来,李世民君臣相当忙碌:对内,继续发展生产、恢复人口,并积极建立完善各项有利于国治民安的制度;对外,为了消灭威胁、拓宽中原的生存空间,唐军持续保持着高压态势,先后对吐谷浑、薛延陀、吐蕃等极富攻击性的少数民族政权进行打击。

不过在闲暇之余,群臣对于封禅泰山一事仍旧念念不忘。比如在公元632年底,陆续有多位公卿上书提及此事,李世民甚至不得不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为由来拒绝。

公元640年,在灭亡高昌国、设立安西都护府后,荆王李元景等人再次上书提及封禅;到了11月,百官正式就此事联名上表,李世民表示同意,并命令儒生商议封禅的有关细节流程,还安排了太常卿韦挺等人为封禅使,负责具体的牵头、组织工作(当然,这次魏征也没有表示反对)。第二年4月,李世民下诏,定下了封禅泰山的具体日期: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的二月。

这是迄今为止,李世民距离封禅泰山最近的一次。可能有朋友会奇怪:为什么大臣们这么热衷于封禅泰山?难道是为了拍马屁?并不完全是,登泰山封禅,固然是君主个人的最高荣誉,但也是封建臣子们梦寐以求的契机。

作为封建王朝官方的最高规格仪式——泰山封禅,不仅会旌扬君主的丰功伟绩,对随行的臣子们来说光耀门楣、青史留名的难得机会;但能创造盛世的帝王毕竟狠很稀有,封禅也就成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遇到的盛事,以至于封建臣子甚至比帝王本人还要上心。当初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本在随行人员的名单中,后来却因病错失了这一机会,以至于“发愤且卒”,甚至在病床上握着儿子的手,悲愤哀叹:“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大唐文武们正为即将到来的封禅壮举跃跃欲试时,出现了一起“不可抗力”事件。

忙于务实、无暇务虚,李世民君臣的封禅计划终成泡影

公元641年5月,也就是定下封禅日期的一个月后,天现异象:“有星孛于太微”,即有一颗异常的星星在太微垣附近出现。太史令薛颐立即上书,表示此时不宜去泰山封禅;几天后,一向受李世民重用的褚遂良提出了同样的建议;5天后,停止封禅的诏书正式下达。

但实际上,李世民作出这一决定,不仅仅是出于天象的考虑。当初,得知大唐朝廷正在为东封泰山做准备时,当初依附于突厥人、如今雄踞北方的薛延陀蠢蠢欲动,其首领真珠可汗认为:“天子封泰山,士马皆从,边境必虚,我以此时取思摩,如拉朽耳。”

思摩,也就是唐朝当初灭掉东突厥后扶植起来的亲唐首领:阿史那思摩,当时他正统帅突厥旧部,被当作唐王朝的北方屏障。薛延陀要成为北方草原的新霸主,必须要除掉这个曾经的大哥。

很快,真珠可汗就迫不及待的动手了,他纠结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霫等部落共20万人向突厥猛攻,阿史那思摩边抵抗边南撤,同时派人向朝廷告急。李世民迅速派遣李世勣、李大亮、张俭、张世贵等名将,率唐军及附属的奚、霫、契丹等部落向薛延陀发起反击。十二月,李世勣、薛万彻在诺真水大败敌军,真珠可汗不得不遣使请降。

北方的威胁暂时平定,但李世民仍旧没时间考虑封禅泰山:

公元642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自恃强大,扣留唐朝使者,主动进攻伊州(今新疆哈密市),被大唐安西都护郭孝恪连续击败;其后李世民将乙毗咄陆废黜,另立西突厥可汗;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意图谋反被告发,魏王李泰、名将侯君集等一众皇族、勋贵牵连其中,对李世民造成了极大打击;

同时,曾经扛住了隋炀帝三次远征、在大唐成立后俯首称臣的高句丽,此时再度上蹿下跳:它联合百济、攻打依附于唐朝的新罗;结合其曾经对隋王朝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东北地方政权已经成了严重威胁唐王朝藩属秩序的小霸王。为了“勿遗子孙忧”,李世民决定致力于铲除这一中原王朝的潜在威胁。公元645年,在登上帝位近20年后,他再次披挂上阵、亲自率军出征。然而他也遇到了隋王朝的老问题:跋山涉水、后勤难以为继;在给了高句丽一个惨痛教训后,唐军回撤,改为派遣小规模精锐部队对敌人保持持续高压威胁。

公元646年起,群臣多次请求封禅;第二年春,李世民再次下诏,计划在下一年初东巡。然而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接下来,李世民也染上了家族病“风疾”、多事休养,同时唐军持续对东北的高句丽、西域的龟兹国、北方的薛延陀进行打压,大唐上下几乎没有时间去落实“封禅”这种务虚的活动。

直至公元649年,年仅51岁的李世民病重去世,他在位初期就被提上日程的“封禅泰山”,最终永远保持在了“计划”的状态。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励精图治、孜孜不倦为王朝建立制度、扫除内外敌人的贞观君臣,为后来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665年12月,唐高宗李治携带皇后武氏以及一众文武抵达泰山,并在第二年初正式举行了封禅大典。在我们印象中无比懦弱的李治,实现了他雄才大略的父亲未能达成的壮举;而随行的百官,也如愿全部官升一级。近60年后,将唐王朝事业推向新顶峰的唐玄宗李隆基也来到泰山,成了唐王朝第二个封禅的皇帝。

历史功过自在人心,并不为由封禅这一政治行为所左右。在笔者看来,务实不务虚、俯首甘为孺子牛,夯实其后大唐百余年强盛基础的的贞观君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政治家群体,没有之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实干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屈突通曾阻止李渊进攻长安,为何还能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道宗,程知节,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功臣而建起来的一处高阁,其中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为著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屈突通曾阻止李渊进攻长安,为何还能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屈突通早在隋炀帝杨广征讨高丽时,就因功而被授予左武侯将军一职,随后又在平定杨玄感叛乱中迁至左骁卫大将军。隋炀帝南下江都时,屈突通奉命留

  • 24岁去世的顺治帝,他的14个子女都是从哪里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孝庄对董鄂妃鞭尸,大清未解之谜,历史上顺治几岁死的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顺治帝的故事。在许多人的心中都觉得清朝的皇帝都十分的痴心,关键就是以前出了一个顺治皇帝,顺治皇帝最知名的并非他做了多少贡献,只是他的痴心,他长大以后最爱的女人就是董鄂妃,乃至弃后宫于不管不顾,专心致

  • 司马懿去世之后 司马昭为什么不争夺权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家庭里的权力争夺,司马懿为何要杀司马昭,如何度过权力争夺期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昭篡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皇帝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古代的时候那是许多的人都觊觎的地位,自古以来有太多的人因为权利而不断的争斗,曹操当初的两个儿子就是,还有李世民的玄武门突变,杀害自己的兄弟,康熙的时候9个儿子争夺太子的位置,古往今来比比皆是这样的残忍的

  • 关羽襄樊失败后,刘备会在孙权之前动手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为什么杀关羽,刘备打赢了孙权吗,孙权为什么偷袭关羽

    关羽襄樊失败后,刘备会在孙权之前动手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219年,关羽率领荆州将士攻打樊城,在此之后,关羽水淹七军,逼得于禁投降,庞德被斩杀,曹操因此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为了不让关羽攻破樊城,曹操只能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另一面派人将江南封给孙权,以游说孙权

  • 班超为何会选择投笔从戎?又为何会那么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投笔从戎主人公是谁,投笔从戎班超动画视频,班超投笔从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班超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中国的历史上,会出现很多“改行”的历史名人。汉朝的班超就是一个例子,他本身是做一些抄写朝廷文书的工作,后来却是从军,还做出了一番成就,这样的方式叫做投笔从戎。但是,我们也不要把在古代能立功成

  • 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是个怎样的皇帝?他为何会被子所弑?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夏枭雄李元昊,西夏王陵李元昊的墓,西夏太子李元昊

    李元昊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003年,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他是李德明的长子,母亲卫慕氏,来自银夏地区的党项大族。他出生的那一年,他的爷爷李继迁刚40岁,正带兵攻打凉州城的吐蕃首领潘罗支,李继迁打赢了潘罗支,没想到潘罗支诈降,李继迁中了吐蕃人射来的毒箭。党项人的

  • 司马昭和司马师相比 司马懿为什么把大权交给司马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懿为何要杀司马昭,历史上的司马昭和司马师,司马师和司马昭谁优秀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懿和司马师,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末年,动荡不安,政权相争的事情从未停下脚步,天下大乱,维持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覆灭,自此,三国时代正式开启,但最后的赢家,并不是魏蜀吴的其中一个,而是司马家族。众所周知,闻名于世的高平陵之变为司马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后,曹魏的

  • 历史上的程咬金被说晚节不保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程咬金真当过皇帝吗,男人为什么会晚节不保,历史上真正的程咬金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程咬金被说晚节不保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对于熟悉隋末唐初历史和“大隋唐”系类小说的朋友们来说,程咬金肯定是非常熟悉的人物。在“大隋唐”系类小说中,程咬金可谓生荣死哀,不仅是能左右皇帝的国公爷,还是高寿善终的老千岁。但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的程咬

  • 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大意吗 关羽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失荆州主要原因,关羽失荆州大意是多少集,为什么说关羽大意失荆州

    很多人都不了解关羽和荆州,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了荆州南部四郡,又从东吴借来南郡,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守荆州,亲自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将领,自荆州出发沿江而上,夺取益州。尔后遭遇挫败,军师庞统战死,刘备又调诸葛亮、张飞、赵云西进支援,荆州只留下关羽镇守。

  • 息夫人为什么会成为楚文王的妃子?她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息夫人和楚王,皓镧传华阳夫人结局,息夫人是哪里人

    息夫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触发三国战争,她该为夫君死吗在古代,因为长得太美受宠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太美被骂成“祸水”的红颜更为史书留下许多或凄美或妖媚的文字。春秋四大美女中有位息夫人,她引起了三国战争,这个三国是蔡国、息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