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风流皇帝朱翊钧:一夜连进九次洞房

风流皇帝朱翊钧:一夜连进九次洞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11 更新时间:2024/1/19 9:17:47

中国古代皇帝大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已经成为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但是,对于一天连娶九个媳妇的风流皇帝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这个风流皇帝就是明朝的神宗皇帝朱翊钧。由于明神宗年号万历,因此也称万历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隆庆六年,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前十年,大学士张居正辅助明神宗处理朝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黎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十年后,张居正去世,明神宗开始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期因和文官集团的矛盾而罢朝三十年。公元1620年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后葬于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罢朝三十年,史学家称之为 “醉梦之期”,并说这段时期明神宗“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那么,明神宗是什么时候从一个立志有为的皇帝变成一个荒废朝政的皇帝呢?又是什么事情让这位曾经雄心万丈的大明天子堕落得如此厉害呢?表面看起来,明神宗荒于政事、不愿临朝的原因,先是因为宠幸郑贵妃,后是因为厌恶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但是,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明神宗之身体虚弱,行动不便。当然,其身体虚弱的背后,无疑是酒色财气的过度。

网络配图

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了一篇奏章,其中批评明神宗纵情于酒、色、财、气,并献“四箴”。对九五至尊皇帝的私生活这样干涉,使明神宗非常恼怒。幸好首辅大学士申时行婉转开导,说皇帝如果要处置雒于仁,无疑是承认雒于仁的批评是确有其事,外面的臣民会信以为真的。最后,雒于仁被革职为民。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明神宗曾召见申时行等人于毓德宫中,“自辨甚悉”。明神宗对内阁大学士们说:“他说朕好酒,谁人不饮酒?……又说朕好色,偏宠贵妃郑氏。朕只因郑氏勤劳,朕每至一宫,她必相随。朝夕间她独小心侍奉,委的勤劳。……朕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财皆朕之财。…… 人孰无气,且如先生每也有僮仆家人,难道更不责治?”看来,明神宗根本不承认雒于仁的批评。

其实,明朝晚期社会好酒成风。清初的学者张履祥记载了明朝晚期朝廷上下好酒之习:“朝廷不榷酒酤,民得自造。又无群饮之禁,至于今日,流滥已极。……饮者率数升,能者无量。……饮酒或终日夜。朝野上下,恒舞酣歌。”意思是说,明朝晚期对于酒不实行专卖制度,所以民间可以自己制造酒,又不禁止群饮,饮酒成风。喝酒少的能喝几升,多的无限量,日夜不止,朝野上下都是如此。明神宗的好酒,不过是这种饮酒之风的体现罢了。明神宗在十七岁的时候,曾经因为醉酒杖责冯保的义子,差点被慈圣太后废掉帝位。

至于说到好色,偏宠贵妃郑氏,这倒是明神宗十分得意的一件风流事。说起来明神宗虽然似乎不及他的先祖文治武功,但却一点使他的先祖望尘莫及。他在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的三月,就曾效仿他的祖父明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就娶了“九嫔”,也就是一连娶了九个媳妇。这郑贵妃就是这“九嫔”之一。

网络配图

当时主持后宫的王皇后容貌平常,又秉持着传统的“妇德”,明神宗对她不感兴趣,却对聪慧机敏、风情万种的郑氏十分宠爱,平时一般都在她宫中留宿,后宫妃嫔无一人能及。万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郑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马上当即册封她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但这一晋封却引起了宫廷内外的纷纷议论。

原来,明神宗在大婚之前,曾有一次到母亲李太后的宫中请安,忽然一时兴起,看上了太后身边一个王姓宫女,就和她凤倒鸾颠,春风一度。当时,明神宗还是少年天子,不敢让母后知道,他大婚时候的所纳的“九嫔”中也没有这位王姓宫女。但是,这位王姓宫女不久便怀孕了,当李太后向明神宗询问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还咬死口不肯承认,后来李太后命人拿出纪录皇帝行踪的“起居注”,一对日期,明神宗才没话可说。然而,李太后却没有生气,倒是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抱上孙子了,十分高兴。于是晋封王姓宫女为恭妃。后来,她就给明神宗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

虽然如此,但明神宗却并不喜欢这个王恭妃,那次“临幸”她不过是一时冲动罢了。等到有了心爱的“九嫔”之一郑氏,就更是把他们母子抛到一边了。而当郑氏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便立刻封她为贵妃,而早就生了儿子的王恭妃,却没有这种待遇。于是在朝野上下看来,这就是明神宗打算废长立幼的标志了。

其实,不论是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皇三子朱常洵,此时都还不过是小孩子,也分不出什么谁有出息、谁没有出息。或许在明神宗看来,到底要立谁不立谁都是自己的家务事,当然是由自己说得算。但那些大臣们可不那么想,有明一代的大臣们深受理学影响,对于维护礼制有着无比的热情。当年就和明神宗的祖父世宗皇帝因为要不要管亲爹叫爹的问题就大闹一场,气得世宗皇帝在午门打了一百多个大臣的屁股,成为震惊一时的“大礼议”事件。是不是管亲爹叫爹不过是个称呼问题,尚且掀起了这般轩然大波。关系到今后谁是下一任皇帝这样的“国本”问题,就自然更加引起了大臣们的严重关注,于是,当年二月,户科给事中姜应麟首先上奏,主张“册立元嗣为东宫,以定天下之本”。

网络配图

这自然是违背了明神宗的心意,于是这位官员马上被贬到遥远的州县。但是,一个人倒下去了,还有千万个人跟上来。一时间,主张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的奏章雪片一般的飞到了御前,弄得明神宗晕头转向,心烦不已。一气之下,恨不得像他祖父学习,把这帮不知死活的家伙也送到午门去打屁股。但是,明神宗却比他的祖父多少有些涵养,觉得这么乱打一气总归不大像是“圣明天子”所为,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拖为上”的妙计。

明神宗先是劝大臣们不要着急,皇后还很年轻嘛,万一她将来生下一个儿子,不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何必急着现在就立王恭妃的儿子。但是,明神宗自从宠爱了郑贵妃,就再也不肯到皇后那里去,皇后这儿子又从何生起?群臣们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肯上当,仍然要求明神宗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的印记:慈禧对中国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慈禧虽然没有称皇称帝,但是其手中的权力非常大,几乎可以说是国家的最佳统治者。小编今天不是要说慈禧怎样掌权控权,而是要说一下慈禧对中国有哪些贡献。网络配图我们结合历史来看,就可以发现慈禧确实有才,并且是有大才。咸丰帝在避难热河时去世,当时同治帝年幼,朝中有肃顺等托孤重臣把持。慈禧果断和咸丰六弟恭

  • 揭秘: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中国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其实在早期社会,中国已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有了联系。例如徐福东渡,郑和下西洋都很好的使中西方文化得到了融合。在历史的演进中,中国的一些名人也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孔子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

  • 揭秘:为什么古代的名将都难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古代有许多有名的将士,他们传奇的事迹被后人当做典范。可是这些只是他们光鲜的外表,这些名将虽享受过奢靡的生活,但是最后都没能得到善终,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历史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不断重演春秋名将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名将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

  • 关羽兵败荆州后 被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挥霍"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人生的大半辈子在《三国演义》中如同神一般的人物,可是荆州之战,从高高的“神坛”一下子掉落悬崖,摔得死死的,此战不仅令荆州的基业沦丧,以致于蜀汉的战略意图大受影响,还因此使蜀汉损失了大量的人才。网络配图公元221年,刚刚即位的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尽起蜀汉精锐东征孙权,不过,军事才能十分低下的

  • 在曹操和刘备的夹缝中 孙权被迫发展了祖国两个宝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整个《三国演义》中,这是曹操势力和刘备势力并列称雄的时代,你来我往,互相征战,在这个时代中,三国的另外一个主角—孙吴的势力,往往被忽视。网络配图在乱世之中,谁不想一统天下,登上皇帝宝座?刘备势力想,故而以一州之地北伐中原,一时的声势甚至比孙吴还要厉害。经过数次北伐,无论是从荆州方向,还是从合肥方向

  • 他34岁拒绝董卓的封官 62岁打遍三国无敌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曹操怎么如此迂腐,有官不做。其实这反而表现出曹操非一般的智慧和远见,试想,一个不仁不义的犯上作乱者,他的功业能长久吗?跟着一个随时又可能被群起而攻之的老板做事,还不如趁早撇清关系的好。网络配图一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虽说是宦官之后,但到底

  • 三国第一悲剧猛将 28岁达到巅峰38岁脱下战神铠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吕布是东汉末期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终结了董卓对东汉朝廷的控制,在客观上为关东势力集团提供了机遇,并最终形成了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局面。网络配图一在这名人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悲剧型的英雄,吕布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在他第一阶段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三个人,即丁原、董卓、王允

  • 手握世界最强“航母”朱元璋为何不敢动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但恐怕很少

  • 秦始皇统一天下 为何独独留下了卫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我们的秦始皇大大在统一六国后,以为普天之下皆为王土了,可再一瞪眼,发现竟然还有一个小国还存活着。这个小国就是卫国。为啥这个卫国在燕赵灰飞烟灭时,还能够安然存活呢?我们先介绍一下卫国的历史。说起来,当年秦国穿开档裤时,卫国却是祖上正阔的时候。首先,人家血统就纯正啊。卫国的第一任国君叫康叔,是周文王

  • 揭秘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t他的异人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人皆有才,只是大小有异,门类有别,关键是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因此,机遇对人生来说太重要了,有时候,它比才华更重要。道理很简单,只有机遇才能让人们展示自己的才能。秦始皇的生父异人(子楚),原不过是秦国抵押在赵国的人质。生命无保障,生活更拮据。但是,大商人吕不韦发现了在赵国都城邯穷困潦倒的异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