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失街亭事件:诸葛亮谋略水平如何?

失街亭事件:诸葛亮谋略水平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520 更新时间:2024/3/15 10:38:15

导读:诸葛亮被大家认为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在三国中,他凭借自己的智谋,为刘备赢得一次次战争,是最有谋略的军师。可是这只是小说中的形象,在历史中,诸葛亮的谋略水平究竟如何呢?

先从街亭的重要位置说起,街亭乃一地名,位于秦岭西侧,街亭东北有一城,名曰列柳城,这两处地方互为呼应,是通往汉中的咽喉要道,是蜀军必须据守的战略要地,司马懿出兵街亭前说:“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

网络配图

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这么一处军事要塞,理应派一名大将重兵把守,诸葛亮为什么派一名既无实战经验而又刚愎自用骄傲自满的参军呢?

其实,诸葛亮是深知街亭之重要的,而且他一向谨慎从不愿冒险,看看他在街亭这块小地方的排兵布阵就能知道。第一支军队,马谡自告奋勇的两万五千精兵,为稳妥起见配备上将王平与他协同作战。第二支军队,派高翔屯扎列柳城,兵力一万。第三支军队,大将魏延领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第四支军队,派赵云、邓芝各引一军为疑兵。

这四支军队可以说安排的极为严密且井然有序,大将魏延本是这次北伐的先锋,却被安排在街亭之后的一道屏障,难怪他有意见,这么一个阵法也充分说明街亭的重要性。街亭还是失守了,马谡被斩是咎由自取,想起先主“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遗言,诸葛亮是悔恨愧疚不已,回到汉中只好自贬三级、减食俸禄以示自我惩罚。从任用马谡上看,诸葛亮在识人、察人、用人上比刘备稍逊一筹。这是用人上的失误。

网络配图

街亭之败,应该说也是谋略上的失误。诸葛亮六出祁山无非是想攻取长安实现统一中原的理想,但他一生谨慎不善于用奇计出奇兵,而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战术,从土地、人口、综合国力上说,蜀汉不用点“花招”就想统一中原,似乎不可能。

其实很多人都能看出诸葛亮计谋上的不足,魏延曾提出“出子午谷直取长安”的建议,老对手司马懿也曾说:“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经取长安,早得多时矣。”看来“出子午谷直取长安”算得上一条奇谋,只是孔明“但恐有失,不肯弄险”而已。

《三国志》注引里还列举了诸葛亮首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倒戈,诸葛亮不但不快速接管,反而“徐行不进”,致使三郡再度落入魏国之手,说明诸葛亮“不求近功”欲一举而成的作战思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扫清北伐障碍,先使用“反间计”剥夺了司马懿兵权,然后赵云力擒五将、骂死王朗等,只是小说的演绎故事。

“空城计”更是展现孔明智慧的精彩篇章,但那也是艺术虚构,司马懿正是被诸葛亮的持重所欺骗,才使诸葛亮唱了一出完美的“空城计”。其实,有时走一着险棋未必就会失败,若干年后的邓艾偷渡阴平,一举消灭蜀汉,就是一次成功的弄险。

网络配图

再说失街亭,按诸葛亮部署,蜀军出斜谷取郿城先消灭曹真,然后取长安,可是军情有变,魏主曹睿一面增兵5万,一面派司马懿统兵20万来拒诸葛亮,而诸葛亮却没有随机应变,仅派两万五千兵力去应付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本来兵力悬殊如此之大,加上司马懿又善于用兵,马谡焉能不败?历史上的诸葛亮智谋到底如何,还是让我们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吧。《三国志·诸葛亮传》说,“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

陈寿对他的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的,评曰: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看来,谋略确非诸葛亮之所长。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诸葛亮,只是民间传说或宋元以来的杂剧家、小说家的艺术虚构而已。

但是这些失误丝毫不影响诸葛亮的形象。因为,在后人心目中,他依然是智慧的化身。他的政治抱负是正统的,他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代大将军年羹尧的故事:为何被连降十八级?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年羹尧十八岁从军,二十二岁便官居四品游击。在圣祖康熙南巡时,因参与擒获伪朱三太子护驾有功,被抬入旗籍,拨归四爷雍亲王门下。两次随康熙西征准葛尔,在乌兰布通之战和科布多战役中,凭着一杆银枪,出入于万马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他武艺超群,勇敢善战,常在刀丛剑树中横冲直闯,出奇制胜。一次奉差征粮,他竟敢不顾性

  • 商鞅因何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商鞅是秦国的改革家,他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为了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法律的监控下,商鞅身先力行,保证了每一次赏罚的分明。网络配图商鞅在逃离秦国边关前,想住旅店,店主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拒绝了这个逃犯。商鞅叹息道:“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这就是作法自毙的来由。“作

  • 和珅惊人贪污背后:因清朝执法过程不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有清一代,乾隆朝官吏贪墨之风尤盛,其时,不仅案件多发,婪赃巨大;据统计和珅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的十五年财政收入。尽管乾隆帝屡兴大狱,而贪风愈盛,其原因为清政府执政过程中执法不一。图片来源于网络乾隆朝贪风之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官僚政治日趋腐败的产物,而盛世之下,官绅士子追求豪华生活的社会风气,也为官员

  • 千古奇冤:刘禅并非“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刘禅,刘备之子,刘备死后,成为蜀国的皇帝。刘禅在人们的心目是庸主的典型, "扶不起的阿斗 "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由于种种

  • 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中杀了刘邦他最后会胜利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是没有假设的,但是人们往往就会罗列很多的假如,来设想事情会不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令人叹息,就连司马迁也将这个不是皇帝的人列为皇帝的队伍,为项羽的历史传记取名为《史记·项羽本纪》,“本纪”指的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也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司马迁将项

  • 揭秘康熙帝的九阿哥经济来源来自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毒蛇老九在康熙众儿子中,九阿哥一直给人阴鸷的印象,其实毒蛇老九是雍正皇帝为他下的定义。网络配图其实但他本人颇有才华且善于经商,所以是诸皇子中最富有的。九阿哥从小就很聪明,能自学外语、喜欢发明,为人也相当重情义。九阿哥为什么这么有钱?九过去曾经得到康熙的批准,没收了权臣明珠家的数百万家产,他的太监何玉

  • 大明密史: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蒙古铁骑入侵中国,南方汉人抵抗得最为猛烈。一百年后,将蒙元赶出中国的也是南人。那么明朝的建立究竟拥有哪些因素,明军又是依靠什么打败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军队呢?熟悉历史的读者或许知道,中国灭元的第一支武装力量——红巾军虽谋事于河北,但起事却在颍上。颍上现隶属于安徽阜阳县。红巾军的创始人是河北人韩山

  • 解答朱元璋杀光功臣 为何独独放过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惟独信国

  • 揭秘:王莽为何能够轻而易举的篡夺西汉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初实行国家授田制度,按军功授田,创造了一大批大小地主和自耕农,并迅速安定了汉初的政治局面。国家授田制度是在地广人稀的背景下实施的,由于当时人地矛盾并不突出,再加上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新立户者一般可以获得百亩左右的土地,即便存在不足,也不会相差太远。这个制度一直维持到吕后时代,还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 王莽赶刘秀真伪辩:历史上两人没有太多交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和刘秀都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王莽以西汉王朝皇亲国戚、辅位重臣之尊,灭汉创立新朝,开通过篡位作皇帝之先例;刘秀则以没落皇族之身,起于田垄之间,灭莽复汉,中兴汉祚,亦为历代王朝更替中之仅有。故而在中原地区,流传着许多和他们有关的故事。在山西一带,就有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流传已久,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