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高宗的继后那拉氏,乾隆爱过她吗?

清高宗的继后那拉氏,乾隆爱过她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597 更新时间:2024/1/17 7:01:31

清高宗的继后那拉氏,乾隆爱过她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一直以来,人们讨论的都是乾隆更爱孝贤纯皇后还是孝仪纯皇后,似乎都自然而然忽略了继后那拉氏。其实也很正常,继后那拉氏似废未废结局凄凉,任谁都会说乾隆厌恶她,而不是爱她。而且很多人都认为,这位继后是崇庆皇太后要乾隆立的,所以乾隆对她没什么感情。

不过,随着《如懿传》的播出,又让许多人相信爱情了。于是一时间又涌现出一大批人,开始坚定相信,继后才是乾隆最爱的人,之所以后来对继后那样,完全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缘故。

那么乾隆到底爱过她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来了解,关于清高宗继后那拉氏的历史。

乌拉那拉还是辉发那拉

首先我们要说说关于那拉氏的姓氏,这一点一直以来争议比较大,有的人说她姓乌拉那拉氏,还有的说她姓辉发那拉氏,到底哪个是真的?

持乌拉那拉氏观点的,主要是因为《清史稿》和《清皇室四谱》中,都记载的是乌拉那拉氏。其中《清史稿》作为记载清朝历史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一直都是很多人了解清朝历史的主要来源。

不过,不管是《清史稿》还是《清皇室四谱》,都并非是清朝官方文献,二者皆成书于民国年间,因此多多少少会有些差错,这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清朝官方文献中,有没有可以推测其姓氏的相关记载呢?

答案是有的。在清朝官方文献《钦定八旗通志·卷十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镶蓝旗满洲佐领:第三参领第一佐领系国初以辉发地方来归人丁编立,始以莽库管理。莽库故,以纛章京德尔德赫管理。德尔德赫故,以其子护军参领博伯尼管理,后复以莽库之子罗和管理。罗和故,以其子罗多管理。罗多升任右卫护军参领,以其弟讷尔布管理。讷尔布因病辞退,以其子讷礼管理。讷礼故,以其子讷苏肯管理。现改为公中佐领,以扎兰泰管理,续以达冲阿管理。达冲阿故,以达忠阿管理。”

《钦定八旗通志》是乾隆三十七年福隆安等奉敕续纂,嘉庆元年成书的政书,可见不仅是清朝官方文献,而且距离继后存在的历史还非常近。

另外清朝官方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也有记载:

“莽科(亦作莽库),镶蓝旗人,王机砮之孙也。世居辉发地方。国初率兄弟及同里人等来归,编佐领使统之。其孙罗和,原任副都统。曾孙罗多,原任护军参领。讷尔布,原任佐领。元孙萨赉、四格、讷理,俱原任佐领。武德,现任佐领。四世孙札拉芬,原任佐领。六十八,现任佐领。”

记载中的讷尔布,就是继后的父亲。由此可以看出来,继后的伯父名叫罗多,祖父名叫罗和,曾祖父叫莽库。更重要的是,继后家族一开始是从辉发地方来归的。

那拉氏是满族的一个大氏族,分为乌喇那拉、哈达那拉、叶赫那拉、辉发那拉四大支系。《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

“纳喇氏为满洲著姓,其氏族散处于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及各地方,虽系一姓,各自为族。”

因此从清朝官方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乾隆的继后那拉氏,应该是出身辉发那拉氏家族,而不是乌拉那拉氏。

令人意外的一生

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于雍正十二年通过选秀,指婚给宝亲王弘历为侧福晋。可以看出的是,那拉氏入潜邸的时间相对来说较晚,她入府九个月后,公爹雍正帝就驾崩了。

乾隆即位后,将嫡福晋富察氏册立为皇后,侧福晋高氏封为贵妃,同样身为侧福晋的辉发那拉氏,则被封为娴妃。“娴”在满语中是安和的、恬静的之意,说明乾隆一开始对那拉氏的印象还是很好的。

乾隆十年正月,贵妃高氏旧疾复发,为了给贵妃冲喜,乾隆对后宫进行了一次册封。在二十三日这一天,乾隆将贵妃高氏晋封为皇贵妃,那拉氏晋为娴贵妃,苏氏晋为纯贵妃等。著名的令妃(孝仪纯皇后)就是在这一年进宫的,当时她刚进宫不久,本来位分是贵人,却因此次乾隆大封,得以晋升为令嫔。

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病逝。不久,乾隆晋升那拉氏为皇贵妃,后正式下诏立为皇后。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继后那拉氏都非常受宠,更是曾在四年里,接连为乾隆生下三个子嗣。

乾隆十七年,那拉氏生皇十二子永璂,这个皇子后来因母亲失宠,再也没有得到乾隆的重视,于乾隆四十一年郁郁而终。乾隆十八年,那拉氏生皇五女,此女两年后夭折。乾隆二十年,那拉氏生皇十三子永璟,此子不满两岁夭折。

在那拉氏受宠这段期间,乾隆对她真的很好,时不时就往她这里送东西,比如什么石榴花盆景、玛瑙三多花插,都是些寓意“多子多福”的吉祥物品,不外乎就是希望那拉氏多给他生几个孩子罢了。

转眼间来到乾隆三十年,这是乾隆帝第四次南巡,原本一切都如常进行,乾隆还在途中为那拉氏大肆庆祝生日,帝后还一起包饺子献给太后享用,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到了闰二月十八日的晚上,皇后却没有在晚膳时出现,甚至乾隆在赐菜的时候,都直接跳过皇后,先赐给令贵妃。之后便是大家已经听烂的故事,继后断发,乾隆命福隆安将其先送回宫,最后乾隆收回其册宝之类的。

关于继后为何会突然如此,史料中并没有说明,也就引起后世诸多猜测。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继后那拉氏去世,乾隆发布了一道上谕:

“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

按照乾隆的说法,就是皇后突然就一反常态,变得疯疯癫癫,他只能先让人送皇后回宫养病。谁知皇后不但没好,反而病情加重,最后去世了,这一切都是皇后福薄啊。

之后乾隆又说:

“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只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著将此宣谕中外知之。”

就是说按照皇后的所作所为,就算被废黜也理所应当,可他仍然保留其名号,算是格外开恩。换句话说,乾隆在夸自己是个仁慈的人,所以没有下诏正式废后。不过他下令只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上并未达到),又收回那拉氏册宝,也就形同被废了。

乾隆爱过她吗

从乾隆后期对那拉氏的态度来看,他似乎真的恨极了这位继后。那么他是真的根本就没爱过那拉氏,所以发起火来很是轻而易举,还是真像有的人所说,他是爱之深责之切呢?

这个问题别问,问就是爱过。其实可以证明乾隆爱那拉氏的证据有很多,今天笔者就列出一些,让大家看清楚,“渣渣龙”除了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这些人以外,还曾怎样爱过继后那拉氏。

首先就是孝贤纯皇后去世的十一天后,“渣渣龙”就迫不及待命人,将养心殿西耳房的装饰挪到东耳房去。自雍正朝起,养心殿便成为皇帝的寝宫,东耳房便作为皇后侍寝后休息的地方,西耳房则是贵妃侍寝后休息的地方,其余嫔妃住在东西围房。

也就是说,按照当时的位分,那拉氏本来应该住在西耳房,但皇后一死,乾隆就让人把她的东西搬到东耳房,说明已经有意要让其接手管理后宫了。那么有人会说,当时贵妃也不只有那拉氏一人啊。

但问题是,在命人搬东西的同时,乾隆还给那拉氏增加了三名宫女,接近皇后的标准。这不是太明显了吗,就差直接报那拉氏身份证号码了。如果乾隆不是喜欢那拉氏,干嘛这么着急要将其扶正?话说回来,“渣渣龙”此时有想过刚去世的孝贤皇后的心情吗?当然没有,他关心的只有他自己。

又有人会说了,乾隆会立那拉氏为后,完全是崇庆皇太后的主意,乾隆是大孝子啊,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你也同意这种说法,那么笔者就要放出证据了。

在《清高宗实录》里,乾隆册封那拉氏为皇贵妃的诏书是这样写的:

“兹奉皇太后懿旨:……娴贵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赐侧室妃,人亦端庄惠下,应效法圣祖成规,即以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予心乃慰。即皇帝心有不忍,亦应于皇帝四十岁大庆之先,时已过二十七月之期矣。举行吉礼,佳儿佳妇,行礼慈宁,始惬予怀也。”

这里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到这一段话,好像都是以崇庆皇太后的口吻说的,比如称呼乾隆为“皇帝”,说乾隆和那拉氏是“佳儿佳妇”,对自己的称呼是“予”。表面看来,还真是皇太后亲自选定的儿媳妇。

可问题就出在“娴贵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赐侧室妃”这句话上,皇考是皇帝对先帝的称呼,这里的皇考很明显说的是雍正。崇庆皇太后是雍正的妃子,她怎么可能称呼丈夫为皇考呢?所以从诏书就可以知道,这是乾隆在模仿皇太后的口吻,可是忽略了细节。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乾隆后来亲口说的:

“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 。”

他在这里亲口承认,是他自己觉得那拉氏很合适,于是奏明皇太后(皇太后当然不会反对,乾隆是不许他老妈参与政事的),才册立其为后。甚至他还松口解释了,那拉氏并不是什么突然发疯,而是因为断发受到惩罚。像这种自己打自己脸的事,历史上“渣渣龙”可没少干。

其实这件事很简单,我们自己想也能明白,乾隆就算再怎么孝顺,像立后这种大事,也不能老妈说立谁就立谁啊。就算崇庆皇太后真的喜欢那拉氏,乾隆也觉得合适,那么他只需走个流程,先封皇贵妃,再立为皇后就行了。

可“渣渣龙”是怎么做的呢?人家马上就叫人搬东西,还为那拉氏专门创设了一个“皇贵妃摄六宫事”的头衔。而且整个清朝,也只有顺治的董鄂妃,与乾隆的继后那拉氏,在被册封为皇贵妃时,享有颁诏天下的尊荣。乾隆这一系列的举动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爱啊。

还有认为乾隆真爱孝贤皇后,而不爱继后那拉氏的。当初在乾隆十三年,乾隆奉皇太后出巡,孝贤皇后随行。很多人都说此次出巡,是乾隆为了让皇后散心。但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刚刚承受了丧子之痛的孝贤皇后,还要在出巡期间尽心侍奉婆婆崇庆皇太后,以保证其出巡期间玩得开心。

而乾隆十八年六月的时候,继后那拉氏生下皇五女。九月乾隆奉皇太后巡幸热河及木兰,这时候那拉氏虽然已经生育过了三个月,可乾隆仍然派人将其护送到行宫休养。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乾隆要更爱继后呢?

因此乾隆的真爱是谁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问。对于他的那些妃子,问就是爱过,可要说到真爱,还真找不出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孝和睿皇后扶持养子继位,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睿真皇后到底去哪了,贞懿皇后,赵光义是个好皇帝吗

    孝和睿皇后扶持养子继位,背后原因是什么?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直以来,我们在看宫斗剧的时候,妃子们都想方设法让自己儿子继承皇位,毕竟宫斗的意义就在这里。却从来没有见过,自己有儿子的情况下,却将皇位拱手让人的。然而,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这样一个女人,她自己有两个亲

  • 嘉庆的生母孝仪纯皇后,为何能十几年盛宠不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乌拉那拉氏如懿,嘉庆皇帝时期的太后,嘉庆皇帝后妃子女简介

    嘉庆的生母孝仪纯皇后,为何能十几年盛宠不衰?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都知道康熙四妃中,有两位都给康熙生了六个孩子,而在乾隆的妃子中,也有一位给他生了六个孩子(乾小四还真是啥都向他爷爷看齐啊)。这个人就是孝仪纯皇后,即我们更习惯称呼的“令妃”。康熙德妃为他生了三子三

  • 钩弋夫人为何会被汉武帝处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钩弋夫人图片,卫子夫和钩弋夫人,汉武帝的李夫人结局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他的生命即将结束之时,看了一眼爱妃,叹息道:太美了,赐死吧!这是一个让众人不明缘由的决定。汉武帝的这个决定,臣子们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胆子大的人,在私下议论汉

  • 三国时期能守住街亭的蜀国大将是谁?是魏延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马谡失街亭这么严重吗,三国灭亡蜀汉的将领,三国灭蜀汉的将领是谁

    “失街亭”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自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掌握蜀汉的军政大权,为了完成诸葛亮的刘备的遗愿,他平定南中地区,并处理好与东吴的关系,挥军北上,展开第一次北伐,没想到诸葛亮却让马谡守街亭,导致蜀军大败而归,如果当时诸葛亮重用这

  • 田单本是齐国名将,为何最后会去赵国?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国最后被谁灭了,田单复国后的齐国,齐国的灭亡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田单复国,是指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莒城﹐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战国中期,齐国和秦国成为当时的两大强国。就齐国来说,齐闵王在位时吞并宋国,遭到了五国伐齐。在

  • 历史上王尧臣是什么人?他的2一生都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尧有哪些贡献,王尧臣文言文,尧的功绩是什么

    宋朝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历史,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群众,都是汇成历史长河的水滴。王尧臣是宋仁宗时期的一名文人士大夫,他以进士高科入仕,在北宋前期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其仕宦生涯前期

  • 历史上真实的敦肃皇贵妃有多受宠?谥号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敦肃皇贵妃生了几个,皇贵妃对皇后行大礼吗,敬敏皇贵妃

    敦肃皇贵妃是雍正帝妃嫔之一,其名于史无记载。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的悠悠长河中,除了帝王将相千古留名,陪伴他们身后的后宫更是传奇。近年来随着各大电视剧的播出,更是掀开了后宫女人们的神秘面纱。而关于雍正帝的敦肃皇贵妃年氏的剧情故事更是层出不穷,有的描绘

  • 大清皇朝的头号“干爹”奕劻收得一群好“儿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国号是大清还是清,胤天皇朝国号,杭州皇朝七号

    清末官场流行认干爹,其方法有二:一是自己认大佬为干爹,做他们的干儿子,如盛宣怀认李鸿章为干爹;二是让妻女认大佬们做干爹,或者让她们认大佬的妻、母为干娘。如毓郎是民政部尚书善耆的下属,为了巴结他,让自己的夫人拜善耆母亲为干娘,当奕劻权势大了,他又让自己的夫人拜奕劻的五姨太为干娘,结果在奕劻主持内阁期间

  • 明朝灭亡原因之一:崇祯帝试图恢复明初的皇帝独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既然晚明充满了制度创新,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充满活力,那么它为何就这样灭亡了呢?套用当下的一个流行词,这些创新似乎就像“然并卵”一样。其实,历来对明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财政上的、军事上的、气候上的和瘟疫上的种种解释模式,但在魏阳看来,明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崇祯皇帝对访单和士大夫公论的抵制。当然,正如魏阳所

  • 揭秘:“大清第一炒作高手”左宗棠如何自抬身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的意思,揭秘网,揭秘那些破事

    在任何时候,一个人要想出名早,最好的办法是有“故事”,左公恰恰是这样的人。早在学生时期,左宗棠就“好大言,每成一艺,辄先自诧”。他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先自我欣赏一番:怎么写得这么好,难道真的是我写的吗?联系到后来左宗棠到军机处上班,读到李鸿章的奏折时,“每展阅一页,每因海防之事而递及西陲之事,自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