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何氏是中唐100多年唯一被立的皇后 竟下场悲惨

何氏是中唐100多年唯一被立的皇后 竟下场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64 更新时间:2024/1/17 7:26:02

何氏是美貌聪慧的女孩,史书上对她的记载是“婉丽多姿”,轻描淡写的一笔,在林林总总的一笔带过的皇后中,也是卓尔不群。

乾符三年,婉丽多姿的何氏被分到秦王李晔宫中为侍女,秦王很喜欢她的性格,对她很宠爱,很快他们就有了孩子,何氏生了德王李裕和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李祚。

文德元年(888)三月,僖宗病重,李晔即皇帝位,是为唐昭宗。昭宗即位后,册封何氏为淑妃。何氏做了淑妃后,苦难的一生才真正开始。在秦王府,他们起码还有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唐昭宗即位后,她一天安稳日子都没过过。

但她依然全心对唐昭宗好,在那种朝局混乱的时候,她很怕有人加害唐昭宗,于是唐昭宗每次用膳,她都会现行品尝。她真心呵护着皇帝,每天寸步不离,生怕他有什么危险。

昭宗22岁称帝,他面对的是末唐病入膏肓的政权,宦官藩镇争权夺利,唐朝政权名存实亡。昭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为人明隽,有志于复兴,然而唐朝的弊政太大,难以力挽狂澜。

昭宗是宦官杨复恭拥立的,昭宗即位后,宦官压制得他喘不过气来,于是他想扳倒宦官,就联合朝臣除掉宦官。他曾于宰相崔胤密谋除掉杨复恭。这事被杨复恭知道了,非常生气,宦官团队就想与朝臣团队死磕到底。如此一来,代表宦官的“南衙”和代表朝臣的“北司”对立起来,他们都想拉拢“藩镇”势力。

此时,藩镇正在重组,镇压黄巢起义后,藩镇的老大现在是朱全忠。

很快,朝局就有了结果,在军阀倾轧中,朱全忠大获全胜。(朱全忠就是朱温。)得势后,他将皇帝和何氏的内侍分别调出,派人密切监控皇帝,后宫里人人自危。

在朱全忠的强硬手腕下,唐昭宗和何淑妃经常相对而坐,双双垂泪,什么话都不敢说。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李茂贞攻打到长安,昭宗让延王戎丕率军对抗,戎丕不敢打,反而劝唐昭宗移驾太原。唐昭宗无奈,只得带着何氏和少数嫔妃,和几个孩子,偷偷跑出长安。韩建赶到昭宗渭北的行宫,给他出谋划策,说让他去华州。昭宗此时也是一只困兽,哪里还有什么主见,只以为遇到了救星,赶紧跟着韩建去了华州,没想到刚逃出了虎口又进了狼窝。

韩建将他迎到华州,立马变了脸,他也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唐昭宗和何氏的居住生存环境,居然比以前还差。昭宗身边没有了亲军,处境越发艰难。何氏衣不解带的照顾昭宗,宁可自己挨饿受冻,也会保护好昭宗。

昭宗很感动,“患难方知情重,富贵不忘糟糠”,昭宗感念何氏对他真心真意的好,下诏册封她为皇后。于是,何氏成了唐末100多年以来唯一正式下诏册封的皇后,何氏也是唐末最后一位皇后。

然而,更惨痛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知道他不甘于受人摆布,密谋废除昭宗皇帝,让年幼的德王李裕即位。(何氏的儿子。)李裕年幼,好摆布。

更可怕的是,宦官刘季述也赶到了皇帝行宫。

同年十一月的一天,刘季述率领千余人禁军,破宫门而入,召集百官,宣布皇上昏庸,不能治理天下,请太子监国。随后,刘季述带领兵士突入宣化门至思政殿,见宫人就杀。在乞巧楼的昭宗见此情形,吓得躲到龙床的下面,被刘季述拖了出来。

何皇后十分镇定自若,以皇后之尊请行礼,拜请刘季述不要惊扰圣驾。

刘季述取出他强迫百官所写的状白,对何皇后说:“朝中大臣,愿请太子监国,陛下已经厌倦国家大事,请陛下到东宫,安静颐养。”何皇后见刘季述声色俱厉,众军士刀枪要立,就劝昭宗将玉玺交给了刘季述。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冷,帝后的宫殿简直像冷宫,其他嫔妃更是没有暖和的衣裳,也没有宫里的木炭火炉以及暖和的被子,都冻得瑟瑟发抖,有的嫔妃忍不了了,就放声大哭。昭宗和何氏默默看了对方一眼,垂泪坐到天明。

不过朱全忠的势力还是最大的,崔胤命令朱全忠从刘季述手里救出皇帝,朱全忠犹豫了。朱全忠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他还是很在乎天下人对他的看法的。不过,他最终下定了决心。

光化四年,李季述正在过团圆节,大家热热闹闹十分喜庆,不想有人突然起事,还割下王促先的首级,提头见唐昭宗,说:“陛下,看逆贼已经杀死,请陛下出来犒劳军士。”

唐昭宗和何氏相视而笑,心里十分高兴。当崔胤拥护着唐昭宗和何氏到长乐门口,接受百官朝拜时,唐昭宗恍然以为是梦境。

苦难的日子远远没有结束。天复二年,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昭宗和何皇后又被李继昭劫持到凤翔。朱全忠发兵5万困住凤翔城。这一仗打得特别艰难,很多人冻死、饿死。

天复三年正月,仗才最终打赢,朱全忠穿素服来昭宗殿谢罪。昭宗扶起他来,把身上的玉佩解下来给他佩戴,说:“唐代的社稷,全靠你来保护了。”

权力面前,人性是脆弱的。一个没有权力的人是可悲的,一个没有权力的皇帝不仅可悲,而且恐怖,因为随时都可能会失去生命。

昭宗回京后,就将宫里800多名宦官全部杀死,从此危害唐王朝100多年的“蝗灾”终于全部清除。但,唐昭宗又成了朱温的傀儡。

昭宗携何氏准备还都,但朱全忠却挟持皇帝到洛阳。这天,大家喝酒饯行,何皇后亲自以皇后之尊,手捧玉卮,劝朱温(朱全忠)饮酒。这个小小的动作,引起了朱温的怀疑,他怀疑帝后想谋杀他。朱温是个特别狡猾,特别不好对付的人。

昭宗不想去洛阳,他不能跟朱全忠说实话,因为司天监说洛阳危险,星气有变,不利于皇帝东行。他只是说何氏要临产,不能去。朱全忠哪里管他这一套,一路挟持他,带着即将临产的何氏,辛苦的跋涉到洛阳。

他们途径华州时,百姓都跪拜,喊着万岁。昭宗流着泪说:“不要呼我万岁了,我再也不是你们的天子了!”昭宗到洛阳后,就被朱全忠严密的监控起来。

此时,李茂贞发布檄文,宣布讨伐朱温,朱温觉得昭宗不能再留,动了杀机。

这年中秋,昭宗宿于椒殿,蒋元晖等带兵叩开宫门,昭仪李渐荣开窗,看到外面刀剑的影子,知道大事不好。昭仪李渐荣喊:“你们要杀就杀我吧,不要伤害皇上。”昭宗在床上听到,光着脚就跳下来往殿门跑。李渐荣用身体挡在昭宗前面,寒光一闪,李渐荣倒在昭宗怀里。昭宗惊慌失措,无路可逃,刀光一闪,魂归西天。

何皇后听说出事,披头散发从宫里跑出来,跪倒在蒋元晖身边求保护皇帝,得知皇帝死了,又乞求免除一死。

蒋元晖没杀何皇后,而以何皇后的名义宣布皇帝驾崩,并扶立新君。哀帝登基后,立何皇后为皇太后,居积善宫,号为“积善太后”。

何太后居积善宫,天天以泪洗面。她求不死,是因为想看护幼小的皇儿,但她又真心爱着皇帝,她不能接受孤独的日子。

她去找蒋元晖,她天真的幻想蒋元晖既然能不杀她,或许他能够保全李唐江山。

这事被朱全忠知道了,他杀了蒋元晖,杖毙了报信的宫人,又弑杀何太后于积善宫。他还觉得不解气,以幼主的名义废何太后为庶人。于是,一代皇后就这样由皇后变成了庶人。

何氏含恨死去。她做了十年皇后,在唐末皇帝已经不册立皇后的风气下,她的丈夫给予她一个名分,然而,却让她一生饱受辛苦,颠沛流离,既没有皇后的尊荣,而连一个普通女子的安稳都一并夺去。

这一生,她悉心爱一个男子,却最终死的凄凉。虽然贵为皇后,却不如民间很多女子幸福。(原文来自静说历史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闯王李自成起义成功之后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起义胜利不久,自成投闯王高迎祥,为八队闯将,转战陕﹑晋﹑畿南﹑豫楚等地。七年,高迎祥农民军被围困于汉中附近峡谷中,自成重贿明总督陈奇瑜,伪称解甲归农,得脱围困。既出栈道,连破麟游﹑永寿等七县,势力愈强。九年七月,迎祥在陕西盩厔(今周至)战败,被俘牺牲,自成承袭闯王名号,转战于陕南及四川东北部地区。十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天助朱元璋。元军内部开始冲突。贵族出身的元朝悍将博罗帖木尔,嫉妒察罕帖木尔这样布衣出身的人实力和地位都将超过自己,竟然提兵向察罕帖木尔的军队进攻。察罕帖木尔也不甘示弱,于是双方军队在山西、河北不断发生摩擦。蒙古人没完没了地同室操戈拉开了序幕。1362年6月,察罕帖木尔遭手下叛将的毒手突然死亡,元朝痛

  • 崇祯帝是怎么死的?为何不逃江南去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思宗(明毅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

  • 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为何还救不了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杀魏忠贤后悔了吗?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将死之人,为什么还要干这样一件看起来没用且自打耳光的事?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撤销魏忠贤

  • 郑和下西洋的秘密任务居然是为朱棣找钱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境内金矿和银矿十分稀少,因此在金属作为货币的古代,一旦中国的经济有所发展,经济总量和货币总量的矛盾就会日益突出。朱元璋一开始试图沿用元朝印制纸币的老办法,发行大明宝钞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与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相适应,结果由于无法控制纸币的贬值问题,大明宝钞可耻地失败了,民间依旧用铜钱作为货币。但是铜

  • 为何朱元璋会传位给朱允炆?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死,嫡孙继承。嫡孙继承顺序高于幼子和庶子。长房无人,考虑幼子;嫡系无人,考虑庶子。若无直系继承人,则上推一服,选关系亲近、有德者继承。 若还无人,则继续上推,直至找到合适继承人。宋朝和明朝都有几个皇帝是上推了N代继承的。女子无继承权,外戚无继承权。养子有继承权。朱元璋好象只有一

  • 明朝开祖皇帝朱元璋共有多少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历代开国之主,多子首推明太祖朱元璋。太祖早年孤寒,亲属仅一侄一甥,起事以后,多抚养子,计有二十余人;力战经营,光复汉土,颇得其力。而太祖的亲子,亦有二十六人之多,夭折的只有两个;此在历代宫闱中,可谓是个很优异的记录。古时帝王三宫六院,多子也许不难理解,但像太祖朱元璋这样能有众多子女的,也是少数……当

  • 朱元璋为改善文风居然暴打司法部副部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明史》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1376年,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00字到结尾,茹

  • 多位史学专家考证揭开谜底:伯牙姓伯不姓俞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预言家刘伯温,刘伯温金陵塔碑文预言,刘伯温石碑预言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世人皆知,可是摔琴谢知音的伯牙,究竟是姓伯还是姓俞?什么样的朋友,才配得上称“知音”?经过10多位学者历时两年多的考证研究整理,昨天由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编撰的《千古绝唱话知音》一书正式问世,并首次对这些有争议的地方进行了纠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教授、博导,文史馆终身馆员严昌洪,评价

  • 为什么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打击是最严重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建立后,虽然大规模的激烈的农民起义过去了,但是小规模的农民运动还时常发生,对此,朱元璋是加以镇压的。作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他害怕千里长堤毁于蚁穴,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可是,“布衣”出生的朱元璋心里十分清楚,农民造反都是官吏、地主逼出来的,如果不压制富豪、打击贪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