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巾帼红颜秦良玉 让男子汗颜的大明第一女将!

巾帼红颜秦良玉 让男子汗颜的大明第一女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1 更新时间:2024/1/24 12:31:32

从古至今,充满血与火的战场都是男人们角逐的舞台,似乎从来没有女性掺杂进来,当时甚至认为军中有女人为不祥之兆。而花木兰穆桂英以及杨门女将这些只是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在正史中不见丝毫的记载。一般来说,历朝的史书中女性人物大多是因为忠孝节烈,而被记载到列女传里,但有一个例外,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名将。她曾经大明朝出生入死,征战辽东、讨伐叛乱,曾让嗜杀如命的大西王张献忠、罗汝才闻风丧胆。

很多人知道她的名字叫秦良玉,但却很少有人详细地了解她的事迹。秦良玉字贞素,1574年出生,忠州(今重庆忠县)人。秦良玉的父亲秦葵是州学的贡生,他为人“好读书,不汲汲于荣名,尤长于兵法”,常常教育孩子们:“天下将有事矣,尔曹能执干戈以为社稷者,方称为吾子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秦良玉的成长轨迹完全不同于内地的汉族女子。成年后的秦良玉十分了得,她不仅智勇兼备,精通骑射,还能写出一手“仪度娴雅”的文章。

1592年秦良玉嫁给了石砫宣抚使的马斗斛的长子马千乘。当时明朝对西南地区采取“羁縻”的政策,任命当地的部族首领担任土官,并允许其官位世代承袭。石砫宣抚司因石潼关、砫薄关而命名,控制着东至湖北利川,南接黔江,西界丰都,北邻忠州的广阔地域,从洪武初年起马氏家族就是石砫地区的土皇帝。1595年马千乘的父亲、母亲、弟弟参与并支持播州土官杨应龙的叛乱,因而朝廷任命马千乘接任宣抚使之职。

1599年主持对播州军事的总督李化龙,调兵遣将准备围攻播州,马千乘率三千人参战,另外秦良玉率领五百精兵扼守险要。1600年正月初二杨应龙趁官军举行宴会之际,发动夜袭。秦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同年2月李化龙分兵八路,合围播州。秦良玉夫妇跟随明军一部攻破桑木关,大败杨应龙所部,为南川路战功第一。战事结束,秦良玉并不言功。

1613年身患重病的马千乘因开矿事得罪了万历皇帝派来的太监邱乘云,被他所诬告,因而逮捕下狱,不久后死于狱中。一直对大明的耿耿忠心,最终却换来丈夫的惨死狱中的现实,如果换作普通人可能会怒发冲冠,揭竿而起了。但秦良玉没有,因为她需要捍卫家族的利益。可能朝廷也觉得事情做得太过份了,又因马千乘之子年幼,于是任命秦良玉为石砫宣抚使。

秦良玉治军严谨、号令严明,戎伍肃然,所领军队号称“白杆兵”,“为远近所惮”。1620年明朝在辽东战局吃紧,朝廷向各地土司征兵援助。秦良玉二话不说,立即派遣自己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领数千人前往。1621年秦氏兄弟率军与后金在浑河展开血战,激战中秦邦屏战死沙场,秦民屏突围而出。此时秦良玉亲统三千精兵前往辽东,一路上秋毫无犯,军纪远胜明朝的正规军。

抵达山海关后,被封为赐予二品官服的秦良玉上疏请求抚恤死难的将士,兵部尚书张鹤鸣也建言:“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邦屏既殁,良玉即遣使入都,制冬衣一千五百,分给残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关。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朝廷才对死难者予以册封抚恤。

同年9月兵部商议后,决定让秦良玉回乡征兵二千。秦良玉与秦民屏回乡刚一天,永宁土官奢崇明造反,准备围攻重庆,并派来使者试图结援。秦良玉立斩使者,同时马上调集兵马,率领自己的兄弟、侄子溯流西上,至重庆南坪关,断贼归路。秦良玉设伏兵袭击两河,将叛军的船只焚毁。之后她又分兵守忠州,派快马通知至夔州,加强瞿塘的防守。

1622年奢崇明围攻成都,巡抚朱燮元传令各路土司前往支援。“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唯独秦良玉率军西进,才解了成都之围。此后秦良玉率领军攻克二郎关、佛图关,收复重庆。朝廷封她为都督佥事、总兵官。秦良玉益加感奋,此后又攻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最终将奢崇明之乱平定。

不过明军临阵怯敌以及对土司的不信任,令秦良玉十分恼火,为此她曾上疏“未睹贼面,攘臂夸张,及乎对垒,闻风先遁。败于贼者,唯恐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人之强。如总兵李维新,渡河一战,败衄归营,反闭门拒臣,不容一见。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为此皇帝也曾下诏,命文武大吏以礼相待,不得疑忌。

1630年后金军攻入关内,先后占领永平四城,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急忙下诏征集天下兵马勤王。奉诏后秦良玉火速率军北上,并出家财以用军饷。秦良玉抵达北京后,崇祯帝亲自在平台召见,“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永平四城收复后,秦良玉南归,她的侄子率军驻守近畿。

此时各路的农民起义已成星火燎原之势,自此秦良玉“不复援剿,专办蜀贼”。1634年张献忠率部入川,攻陷夔州,围攻太平。秦良玉奉命率军驰援,结果张献忠不战而逃。秦良玉率军追击,与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大败张献忠所部。

1640年 “流寇”罗汝才(实力仅次于李自成、张献忠)进犯夔州,得知秦良玉到来后,不战而逃。秦良玉追至马家寨,大破罗汝才所部,斩首六百级。秦又继续追击,先后在留马垭、谭家坪北山、仙寺岭等地击败罗汝才,擒斩其首领东山虎、副塌天,夺得罗汝才的大纛旗,自此罗汝才的势力一蹶不振。

但由于明朝对张献忠部的纵容,致使他的势力迅速壮大。同年崇祯帝派遣大学士杨嗣昌入川,督师征剿张献忠。志大才疏的杨嗣昌反而驱贼入川,而四川巡抚邵捷春仅有弱卒2万,“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邵捷春虽然器重秦良玉,但却不懂兵法,他拒绝秦良玉扼守险要的提议,反而将秦调至重庆附近。

同年10月张献忠先率部先后在观音岩、三黄岭大破官军。秦良玉与张令急忙率军扼守竹箘坪,但明军寡不敌众且不占地利,结果张令战死,秦良玉所部三万人也损失殆尽。秦良玉见形势危急,便向巡抚邵捷春建议:“事急矣,尽发吾溪峒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邵捷春望了那一眼空空如也的官仓,无奈的拒绝了她。秦良玉叹息而去。

回到石砫的秦良玉,得知自己的一个族人,名叫秦缵勋的,曾在流寇中担任头目,被官军俘获后,杀狱卒而逃。秦良玉立即将他抓捕,献给朝廷处置。1643年张献忠占领武昌,图谋入川。秦良玉将四川的形势化成图,呈现给四川巡抚陈士奇,请求他发兵扼守十三处险要之地,但陈士奇没有采用。秦良玉又找巡按刘之勃,刘之勃虽然同意她的计策,但手中却无兵可派。

1644年张献忠率领十几万大军进犯夔州,秦良玉驰援,怎奈众寡不敌。不久后,李自成攻陷北京,张献忠攻占成都。面对大明国破的情况,秦良玉召集部众,慷慨陈词:“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与部众约定“有从贼者,族无赦!”,同时分兵守四境。张献忠占领四川后,派遣使者招降各地的土司,唯独不敢进入秦良玉的境内。

1648年执掌石砫宣抚使36年的一代女将秦良玉寿终正寝,时年75岁。去世时她的官职为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其后他的儿子马祥麟继承土官职位,马氏家族世代相承,直到1949年解放为止。

"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个是男儿",不得不承认,大明朝分崩离析之际,作为一位少数民族女性,她为大明朝所做的,远远超过那些道貌岸然、张嘴闭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汉族须眉男子。连《明史》的作者都赞叹道:“摧锋陷敌,宿将犹难,而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等待20年在位30天:悲催皇帝朱常洛缘何殒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等待对于等待者来说时间永远是那么漫长,更何况是等待皇位。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等待了二十多年,历经各种磨难才等到了皇位,但却只做了短短30天的皇帝,甚至连年号都没来得及改,就撒手人寰,离奇死去,他就是大明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长子,但他并没有得到父皇万历皇帝的多少宠爱,因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指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中的“我”是谁?伯仁又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

  • 卿卿我我玉体横:乱世佳人陈冯小怜的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与现代社会不同,在科技极端落后的古代,女性的美是纯粹的、自然的、真实的,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但十分遗憾的是倾城的容颜往往带来的是倾国的代价,北齐时期的冯小怜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诉说了千百年的“乱世佳人”。冯小怜之所以闻名,

  • 揭秘:韩非因妒才忌能进谗言反而遭秦始皇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韩非,战国时韩国人,为韩国公子(即国君宗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

  • 项羽败于作英雄秀?被重军围困之下竟还玩伤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么,致

  • 秦朝丞相李斯:只因没道义只讲权术埋下灭亡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到了秦国的李斯很见机很乖巧地先投靠左右秦国实际权力的吕不韦,并取得了他的信任,被任命为郎官。这样他就有了游说秦王的机会。李斯非池中之鱼,他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借秦王的军队、财富、权势、国土及国土上的人力,来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在与年轻的秦王谈论中,他又一次提到了“时”—时机。他极具煽动性地说,当前是“灭

  • 另有隐情?明朝一代名将袁崇焕为何凌迟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1630年8月16日一代名将袁崇焕在北京西市(如今的甘石桥附近)被活活剐死,时年47岁。据记载行刑时,情景十分惨烈。当时的百姓都认为他通敌卖国,对其恨之入骨,纷纷出钱购买其肉,将其生吞。一代名将为何遭此噩运?一般认为袁崇焕惨死的是因为崇祯皇帝是中了反间计。皇太极派人散播袁崇焕与后金(当时还未改国号为

  • 将星的陨落:猛将常遇春暴死军中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大明开国名将,首推徐达、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义军初起之时,两人就追随他一路转战南北,此后更是独当一面,先后统帅大军攻破陈友谅,平定张士诚,北伐元顺帝,击溃王保保,两人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历经十几年的腥风血雨,即将安享太平之时,40岁的常遇春暴死柳河川,一代名将离奇谢世。加上后来朱元璋大

  • 汉宣帝:史上一举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的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史称“宣帝中兴”。汉宣帝以一个受苦之身,开拓了一个中兴之世。他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政权第一次对西域的实效管辖;利用匈奴内讧使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开启了以朝贡体系和

  • 被情所伤的多情公子——纳兰明珠之子纳兰容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纳兰容若是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满腹才华,身世显赫,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深受皇帝赏识。他的一生应该前途似锦,福寿延绵的,可是他的专情成了他的致命伤。他与两江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婚后夫妻恩爱,琴瑟相和。然而,天妒佳偶,三年后,他的妻子难产去世,这给纳兰容若的打击很大,从此影单形只,诗酒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