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严嵩是明朝第一巨贪 皇帝的儿子都要向他行贿

严嵩是明朝第一巨贪 皇帝的儿子都要向他行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7 更新时间:2023/12/15 9:08:3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了解民间疾苦,对于官员的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为了杜绝贪官,老朱制定了严酷的刑罚,比如剥皮填草等等,希望为大明朝的吏治清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可惜,在当时的历史局限下,朱元璋的美好愿望并未实现。到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年间,出了一位巨贪,他的名字叫做严世蕃

要说严世蕃,先要说说他的爸爸严嵩。严嵩是进士出身,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直到六十多岁了,才终于挤进内阁。严嵩能入内阁,并且能够在之后把持朝政长达二十年之久,靠的是嘉靖皇帝的赏识和信赖。赢得嘉靖的赏识,严嵩靠的是三招。

第一招,迎合上意。

大家知道,嘉靖皇帝一生痴迷道教,甚至痴迷到了魔怔的地步。有一回,他赐了几顶道士的帽子给内阁的几位大臣,希望他们戴着道士帽上朝。可是,大臣们是有操守的,怎么能戴着道士的帽子在朝堂之上谈论国家大事呢?于是,最终只有严嵩一人戴着道士帽上朝。诸位大臣对之纷纷侧目,但他却赢得了嘉靖的好感。

第二招,善写青词。

什么是青词呢?就是道教的教徒们在祷告上苍的时候,烧给神仙们的一种章。作为“道教迷”的嘉靖,时常要用到这种文章。内阁的大臣们,都会写青词。但唯有严嵩写得最具文采,“最合朕意”。嘉靖因此对严嵩更加青睐。

第三招,善于揣摩皇帝的想法。

按照今天的标准,嘉靖应该是个精神病。他整天神神叨叨的,行事异于常人。比如,他向内阁大臣们下达指令时,从来不直接说,而是用一种猜谜语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思写成一个字,或者一句诗,让内阁大臣们去解谜。每当此时,严嵩总能解得最准确,解得“最合朕意”。人生难得一知己。嘉靖几乎离不开严嵩了。

此外,严嵩是个特别低调的人,城府极深,不张扬、不得瑟,因此能够平稳地做了二十年内阁首辅。

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却不是这样。严世蕃异常聪明,异常自负,也异常贪婪。到了严嵩晚年的时候,由于精力不济,很多事情就交给严世蕃去代办了,严世蕃因此成了隐形的“内阁首辅”,权力极大。

贪婪的严世蕃利用一切机会敛财。家里存放的金银珠宝之多,连严嵩初见时都吓了一跳。更严重的是,严世蕃的贪婪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连皇帝的儿子都不放过。

朱载垕是嘉靖的第三个儿子,被封为裕。因为前面的两个哥哥都英年早逝,所以,裕王实际上就是储君,是皇帝的接班人。

裕王没有工作,也没有什么别的进项,王府的一切花销,全靠朝廷的“岁赐”。但嚣张的严世蕃,竟然让户部停发裕王的“岁赐”,长达三年之久。最后,裕王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只好借了1500两银子送给了严世蕃,这才拿到了被拖欠的“岁赐”。

哎呀,堂堂皇帝的儿子,真是一把辛酸泪啊。

严世蕃嚣张到如此地步,连上天都看不过去了。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蕃被弄了个谋反罪,斩首示众。他的老爹严嵩,虽未被杀,但因为家产被抄没,年纪又大,最终活活饿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因何事执意处死驸马:连马皇后求情也没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的驸马欧阳伦,进士出身且一表人才,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欧阳伦仗着权势和威望,生活开始腐化起来。先是花巨资装修了驸马府,接着又到处搜集奇珍异宝。欧阳伦对钱财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很快就发现了一条“暴富”之路,那就是走私茶叶。明初,百废待兴,朱元璋为了控制西蕃少数民族地区,就用中原地区产的茶叶去

  • 为何乾隆盛世得不到认同:视民间社会活力为大清大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

  • 曹操嗜色如命:和14名后妃生25个儿子还打儿媳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英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安阳曹操墓中同时出土有两具女性尸骨,虽然目前尚不确定是否系曹操原配卞夫人或其他姬妾,但光是男女同葬一点,却也可窥曹操的“好色”一斑。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生有子嗣的后妃达14人之多。当然,这还不足以证明曹操好色,它只能算作古代多妻制度下的一般情况。曹操年轻时,在男女之

  • 揭秘清史第一疑案努尔哈赤为何杀死自己的亲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民谚有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说的无非是血浓于水、内部团结才好一致对外的道理,可这样尽人皆知的常理在努尔哈赤崛起的经历中却不能被印证。努尔哈赤本人并没有想到,当自己收拾起父祖留下的13副盔甲、30余名男丁开始踏上征程的时候,第一个要面对的敌人居然是自己的本家亲戚。而随着汗(皇)权的一步步集中与

  • “杯酒释兵权”本质: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但在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胤聪明反被聪明误,“杯酒释兵权”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

  • 一代武神赵子龙:真实赵云为何官职连魏延都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德也。”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迁为牙门将军,仅为一名护卫偏将,随刘备南定诸郡后,方升为偏

  • 蜀汉大将脑后长反骨的魏延有没有想过背叛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魏延,字文长,原为刘表属下大将蔡瑁的部下,后投韩玄,再投刘备。他为蜀国立下了许多的战功,但是最后却死于自己上司的残害。现在先从魏延刚投刘备说起吧。当刘备败走新野时,途中,魏延曾招呼刘备进荆州城,共杀卖主之贼,但却被文聘抵挡住,因此,魏延投靠了长沙太守韩玄。后来韩玄不但不重用他,还想把长沙的“守卫者”

  • 三国历史上真实曹操被历史埋没的三大领袖气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一.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魄力: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

  • 吴三桂的命运如过山车:一生经历了四次背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大清王朝的开国功臣,恐怕没有一个比得上吴三桂的。那不仅仅是因为在公元1644年,吴三桂背弃了与李自成已经达成的默契,把潮水般大清军队放进关内,导致大明王朝彻底倾覆和李自成的功败垂成,更因为他紧紧咬住败退的李自成紧追猛打,直至将他彻底剿灭,在这之后,又替大清王朝铲除了南明政权,用弓弦残忍地狡杀南明

  • 曹操有多奸诈: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何会成为历史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东汉末年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这样说呢?其一,曹操的姓氏有争议。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当然生不出儿子,因此曹腾后来在皇帝身边之后,要了个儿子。也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姓什么?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